电化学消毒水处理实验_第1页
电化学消毒水处理实验_第2页
电化学消毒水处理实验_第3页
电化学消毒水处理实验_第4页
电化学消毒水处理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化学消毒水处理实验简介:吴星五,高廷耀,李国建(同济大学 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 200092)摘要本文探讨电化学消毒水处理技术。通过实验比较了各种材料的阳极,如铁板、铜板、铝板、不锈钢板、石墨板及表面有贵金属(钌、铂和铱等)氧化物涂层的钛板等,确认溶解性阳极的电解除菌机理是电凝聚;而不溶性阳极的杀菌作用来自电解产生的杀菌性活性物质,杀菌活性物质的迅速传质是提高杀菌效果的关键因素。探讨了电流密度、水流速度和极水比等影响因素。研制的处理器,电流密度6mA/cm2,水流量1m3/h、10s单程通过时的杀菌率99%,电耗0.1kWh/m3(H2O)。关键词水处理,消毒,电化学Exper

2、iments of Electrochemical Water-Disinfecting Wu Xingwu, Gao Tingyao, Li Guojian(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Urban Pollution Control,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AbstractElectrochemical water-disinfecting treatment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The anode materials such as iron

3、、copper、aluminum、stainless steel、graphite and noble metal oxide coated titanium were compa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chanism of bacterial removal using dissolvable anode during electrolytic process was electrocoagulation, whereas the effect of bacteria killing using dimension stable anode was due

4、to bactericidal active species generated by electrolytic action, so the mass-transfer was a key point for improving disinfecting efficiency. Also investigated were the effects of electric current density、water flow rate and the rate of anode effective area to the inner water volume. The bacteria kil

5、ling rate of the new equipment developed was 99%, under working conditions of electric current density 6mA/cm2、water flow rate 1m3/h and single-passing through in 10s, with electrical power consumption 0.1kWh/m3(H2O)。Keywordswater treatment, disinfecting, electrochemistry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标准不断提高,对用水和废水消毒

6、处理的要求日趋严格。由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加重,靠加大用氯量的传统消毒方法,难免产生对人体有毒害的物质,新的替代氯的杀菌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已有不少关于用电杀菌的研究报道和实际用例,但至今都没有得到推广应用,原因是作用机理和适用范围仍不清楚,应用中的设备存在着效果不稳定和耗电量过大等问题1,2。对此,本研究采用不同材料的阳极进行电解水处理实验,把握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在不添加化学药剂、不影响水质和低能耗的条件下,达到高效杀菌目的的途径。1 静态实验 1.1 实验装置和方法静态实验采用图1a所示的装置。电解槽用2L的烧杯;磁力搅拌器搅拌。阳极分别采用1块铁板、铝板、铜板、不锈钢板、石墨板和表面涂有

7、贵金属氧化物的钛板,阴极采用2块不锈钢板。石墨板厚5mm,其它板厚1mm;极板工作面积160cm2,极板间距5mm。自制的涂层钛板阳极,以1mm钛板为基体,用涂刷后高温热解氧化法在表面形成含钌、铱和铂等贵金属氧化物的涂层。电源采用0-30V、2A的稳压电源。实验用水采用同济大学排水渠道的末端水(含生活污水),原水一般细菌总数1.0105个/mL,大肠杆菌5.0103个/mL,浊度50,色度50,pH7左右,电导率平均0.7mS/cm。实验时,在烧杯中装2L原水,搅拌均匀后通电。电流密度6mA/cm2,电解时间90min, 搅拌速度约300r/min。电解前和停止供电后取澄清水样,用标准平皿计数

8、法,培养48h检测一般细菌;用滤膜法,培养24h检测大肠杆菌。浊度用硅藻土目视比色法,色度用铂钴目视比色法检测。1.2实验结果和讨论1.2.1溶解性电极静态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显示,电解90min水中大肠杆菌基本被去除,一般细菌也达到较高的杀菌率,同时浊度和色度明显降低。实验中发现,铁、铜、铝电极在电解过程中自身溶解,先析出Fe2+、Cu2+ Al3+,再形成Fe(OH)3(白色带黄)、Cu(OH)2 (兰色)和Al(OH)3(白色)胶体。胶体颗粒表面带正电,吸附表面带负电的细菌和其他杂质,并相互架桥形成电中性的絮状悬浮物,絮体逐渐变大,最终下沉与水体分离。实测表明,通电时的阳极电位比活性

9、氧的析出电位低,水中也无剩余活性氯,因此推断用溶解性电极电解水的除菌机理主要是电凝聚,氧化还原反应为次要作用。由于电凝聚能在除菌的同时去除其他杂质,适合于处理需要回用废水,但会产生沉淀污泥。表1 电解处理污水静态实验结果电极项目溶解性不溶性铁铝铜不锈钢石墨涂层钛板一般细菌个/mL400017200 7200 1000大肠杆菌个/mL0100002000色度度(铂钴)101010-15浊度NTU555-50,色度50,电解电流1A,电解时间90min,搅拌子转速300r/min。1.2.2 不溶性电极采用不溶性电极的实验,电解开始后的10min内,水中大肠杆菌杀菌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电

10、解开始的1min内基本不杀菌;5 min 后,使用表面有涂层的钛基阳极的杀菌率上升至99%以上,而用石墨电极仅50%左右,到10min也只有80%。凭肉眼观察,处理水中除逐渐消失的大量微气泡外无其他悬浮物质。实践证明,用不溶性阳极电解水,在产生氧气和氢气的同时,还会生成有较强杀菌能力的初生态O、OH自由基、H2O2和O3等活性氧。水中存在的氯离子,也能被激活成ClO2、HClO、ClO-等活性氯,协同杀菌。根据经验,表面涂层添加铂的阳极产生的活性氧量增多,添加钌的阳极容易产生活性氯,含铱的电极寿命较长。对于给定的对象水体,采用适当的阳极涂层材料和成分配比,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实验发现,通电使

11、不溶性阳极的电位大于0.8V(vs.SCE)后,接触极板的细菌将触电致死。电子是最清洁的杀菌剂,用电杀菌具有广谱性,不会产生耐药性。电解产生的H2O2和余氯赋予水体持续杀菌的能力。不锈钢阳极只有在偏碱性的条件下才能保持不溶解;石墨阳极催化产生杀菌性活性物质的能力较差。从实用的角度来看,静态实验的杀菌效率显得比较低,将搅拌停掉则效果更差。但增加搅拌速度也不能提高杀菌率,因为采用不溶性电极,电解初期的1min要进行电极的极化,不能产生杀菌性活性物质。如将直流改为50Hz交流,杀菌效果很差。2 动态实验2.1 实验装置和方法动态实验装置如图1b所示。处理器外壳用有机玻璃制作,阳极采用2块有涂层的钛板

12、,阴极采用3块不锈钢板。电极工作面积120cm2,极板间距5mm。水流由水泵提供,用流量计调节流量。采用0-30V、2A的稳压电源供电。实验用水用活性炭过滤的自来水配制,加入自行培养的特种细菌并搅拌均匀。除非进行循环处理,水流单程通过处理器后直接排放。待电流和水流稳定后,在处理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处取水样,立即检测细菌。2.2 实验结果与讨论2.2.1 电流密度水流单程通过处理器,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水中存活细菌数的变化如图3所示。由图3可见,电流密度增加杀菌效率提高。大肠杆菌和一般细菌比较容易杀灭,电流密度5mA/cm2以上,细菌已经基本被杀灭;而枯草杆菌相对比较难杀灭,原因是有培养的菌种中含

13、有大量芽孢。将处理后的水样放置5h再测试细菌,发现枯草杆菌也降至100个/mL以下。循环处理的场合,电流密度3mA/cm2,经过一段时间处理后,各类细菌的杀菌率也都达到99%以上。用最小二乘法对图3进行曲线拟合,可以得到下式:Nt/No=exp(-Ki)(1)式中No和Nt分别为处理前和处理后的细菌数,i为电流密度,K为反应速度常数。一般认为,消毒处理时水中细菌的存活率(Nt/No)是处理剂量的指数递减函数2,3。根据法拉第定律,电流密度与电解产生的活性物质成正比,因此推断杀菌效果来自电解产生的杀菌剂。2.2.2 极水比保持电流密度4 mA/cm2和水流量1L/min一定,改变处理器容积形成不

14、同的极水比,即阳极工作面积与水容积之比cm2/cm3,实验的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见,极水比2000,产生涡流,使气泡弥漫整个容器,表明消毒剂也迅速扩散到水体中去,增加了接触时间,使部分细菌进入处理器后立即被杀灭,因此提高了杀菌率。如果产生了1mg/L,即6.2510-5mol/L的活性氧O,则每升水中有6.2510-56.021023=3.761019个活性的O原子(6.021023为阿佛加德罗数);即使水中的细菌浓度达1.0109个/L,消毒剂的个数也是细菌数的41010倍。活性氧的反应能力强,反应无选择性,寿命短,应该尽早地使其与细菌接触,以免白白地浪费掉。采用极水比1.0的处理器,电流

15、密度7.0 mA/cm2,杀菌率与水流速度的关系如图5所示。图中曲线显示,仅当水流速度过大时杀菌率才线形下降。可以认为,此时杀菌效果的限制因素是产生的杀菌性活性物质的量。加大正负极板的间距,可以增加通过板间的水流量,但必须提高电压才能保持电流不变;而减小极板的间距可以减少电阻,降低电功率;但间距过小,流过极板间的水量不足,会导致气泡浓度过高,影响离子迁移,反而增大电阻。2.2.3 电功率采用极水比0.7的处理器,水流速度1000mL/min,单程通过处理,施加的电功率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如图6所示。由图可见,投入很小的电功率即可产生杀菌效果,随着电功率的增大,杀菌率迅速提高,在电功率5W左右杀菌率达到99%以上。3 实用性综合上述实验结果,研制出额定水量1.0 m3/h的处理器,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达到水流10s单程通过处理器后,水中一般细菌的存活率99%,电耗0.1kWh/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