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煤气安全培训_第1页
冶金煤气安全培训_第2页
冶金煤气安全培训_第3页
冶金煤气安全培训_第4页
冶金煤气安全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冶金煤气安全培训冶金煤气安全培训 近几年来,冶金煤气事故频发,近几年来,冶金煤气事故频发,据国家安监总据国家安监总 局网站事故公布,局网站事故公布,20022008年,工业企业煤年,工业企业煤 气事故气事故35起,其中冶金企业煤气事故起,其中冶金企业煤气事故24起,占起,占 总数的总数的68.6%,死亡,死亡113人,占总数的人,占总数的74.4%, 平均每起事故死亡平均每起事故死亡4.7人。人。 国家安监总局对冶金煤气安全非常重视国家安监总局对冶金煤气安全非常重视, ,多次进多次进 行事故通报,提出加强冶金煤气安全的要求。行事故通报,提出加强冶金煤气安全的要求。 鉴于钢铁公司高炉煤气的投用,

2、特对鉴于钢铁公司高炉煤气的投用,特对“冶金煤冶金煤 气安全气安全”作个简单介绍,希望大家有所裨益。作个简单介绍,希望大家有所裨益。 煤气中毒事故占首位煤气中毒事故占首位 2002.2-2006.1 全国发生的有案可查的32起 工业煤气事故,死亡112人,其中,中毒死亡 84人,占总数的75%。 煤气重大死亡事故多煤气重大死亡事故多 2002.2-2006.1 全国发生的这32起煤气事故 中,死亡3人及以上的有26起,占81%,特大 事故1起,占总死亡人数的11.6% 1984-1990冶金行业煤气重大伤亡事故的件 数占全冶金系统重大伤亡事故的件数的19.2%; 煤气重大伤亡事故死亡人数占冶金系

3、统重大伤 亡事故死亡人数的17.9%。 2004年9月23日16时10分许,位于河北省武安市的新兴铸 管股份有限公司在建电厂一台75吨/h燃高炉煤气锅炉发 生爆炸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其中包括该公司工人3名, 其余为项目施工单位人员),8人受伤。 2006年1月10日9时0分, 云南曲靖市马龙县呈钢钢铁公 司7名检修人员在对热风管道进行检修过程中,由于 管道内有残留煤气,导致7名检修人员煤气中毒。经 过抢救,救出4人,死亡3人。施救人员在施救过程 中由于防护措施不当,1人死亡。此次事故共造成4 人死亡,6人重伤。 2005年11月5日14时0分, 内蒙包头市大安钢铁公司6名 检修人员在检修高

4、炉过程中,高炉车间的布袋除尘防 爆膜发生爆裂,造成5人煤气中毒死亡,1人受伤。 2005年10月26日15时40分, 首钢公司动力厂转炉煤气 管道排水器发生煤气泄漏, 9人中毒死亡 。 煤气的基础知识 品种 成分 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发生炉煤气 一氧化碳27-30%7%45-70%30-34% 氢气1.51.8%5565%2-4%3238% 甲烷21-30%2-3% 二氧化碳812%1.53.5%15-20%1923% 氮气4565%78%23-42%314 % 碳氢化合物2%0.5% 热值MJ/m33.23.816.518.55.37.58.39.2 密度Kg/m31.350.481.3

5、80. 97 煤气的主要成分 焦炉煤气的特性 无色、有奇臭味(因含硫化氢)、有毒的可燃气 体。 密度是0.450.55 kg/m3,是空气密度的1/3;一 氧化碳含量约7%,毒性较高炉煤气小、易燃、易 爆。 着火点650。 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6-30%。 C+O2=CO2 CO2+C=2CO 3CO+Fe2O3 =2Fe+3CO2 高炉煤气的特性 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 密度1.35kg/m3,与空气密度(1.29kg/m3)相近。 一氧化碳含量2730%,毒性很强。 着火点为700。 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070%。具有易燃、易 爆、易中毒的特性。 易燃易爆易燃易爆 焦炉煤气爆炸

6、下限在5.5%,接近甲烷、氢气 易中毒易中毒 转炉煤气、铁合金煤气的CO含量在60-70%,极具毒性 具有压力、温度具有压力、温度 高炉煤气出炉压力可达0.35-0.4Mpa,炉顶煤气温度可 达300OOC,发生炉煤气出炉温度 在600OC以上,高炉 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出炉温度可 达1000OC 煤气的危险性 煤气的成分组成决定了煤气具有 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性。 (1)易中毒 各种煤气中均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一氧 化碳是一种五色、无臭、无刺激性五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 体,但一氧化碳可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 蛋白结合而导致组织缺氧,造成中毒中毒, 俗称煤气中毒。煤

7、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 含量越高,其发生煤气中毒的危险性越 大。 空气中CO含量及准许工作时间 (每次作业间隔不少于两小时) CO含量mg/m3 连续工作时间 30 国家卫生标准,可长时间工作 50 1小时 100 30分钟 200 1520分钟 (2)易着火 煤气中含有H2、CO、CH4、CmHn(不 饱和烃类)等可燃气体,当生产、储存、 输送煤气的设备和管道发生煤气泄漏, 在遇明火、高热、摩擦撞击火花、静电明火、高热、摩擦撞击火花、静电 火花、电火花、雷击火花、电火花、雷击等火源时易引起着 火事故. (3)易爆炸 由于阀门不严、水封和吹扫问题带来的煤气 泄漏或者煤气、空气倒流等原因造成煤气与

8、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上述火源会 引起爆炸事故。 (4)煤气的其他危害 腐蚀性腐蚀性 因煤气中含有水分,当煤气温度低于煤气露点时, 将从煤气中析出冷凝水。由于受煤气净化条件的限制,煤气中 含有少量的H2S、HCN、CO2、02、萘、焦油等杂质,部分杂质逐 渐沉积到管道底部。这样,在煤气管道下部积存的液体和固体 杂质、腐蚀性气体与水共存时,生成硫酸、氢氰酸和碳酸,对 煤气管道产生酸腐蚀,成为管道腐蚀的诱因。 尘毒慢性危害尘毒慢性危害 煤气安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煤气毒物慢性 危害和煤气带来的污染。尤其是炼焦产生的荒煤气,包含有硫 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多环芳烃、苯、氨、 吡啶、

9、酚类、氢氰酸以及煤尘、焦尘等多种有害物质,这些有 害气体可造成人体慢性中毒。多环芳烃中已被证实的致癌物有 22种,其中活性较大、严重致癌的是苯并芘,它是引起焦炉工 人肺癌的主要危害因素。 常用煤气重度和比重 注意:表中系按煤气一般组成列出的重度和比重. 煤气类别重度 Kg/m3比重S (空气=1) 焦炉煤气 高炉煤气 转炉煤气 发生炉煤气 0.46 1.33 1.34 1.16 0.36 1.03 1.04 0.89 煤气比重是煤气重度与同状态下空气重度的比值 煤气比重是煤气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比空气重的可 燃气体,能沿着地面活动扩散,则被较远处火源点燃 并将火源传播回来,引起爆炸事故,如某煤

10、气公司液 化气罐焊缝裂开漏气,被250m远的明火点燃传播回来 引起大火、爆炸,燃烧14小时,伤亡36人。 与空气比重相近的燃气,在某些环境影响下,也会 沿地扩散,引起事故,如某钢铁厂高炉,没放散管既 强行投产,由洗涤塔顶放散管放散煤气,又无点火装 置,时值天阴气压低,放空煤气长时间不上升,造成 厂区附近居民500人中毒。 对比重小于空气的气体,在动火分析时应在容器上中部取样,通 风排毒时应从上部排出;相反比重大于1时,则应在下中部取样, 通风排毒时应从下部排出,煤气作业亦应注意此特点,如某厂电 除尘检修,开人孔必须由上而下开,而指挥者不顾煤气安全规定, 强令工人先开下部锥体人孔,大量残余煤气外

11、逸,造成7人煤气 中毒。 二、煤气安全的重要性 由于煤气具有易中毒、易燃、易爆等特点,煤气从产生到净化、输送加 压以及到用户使用,不仅煤气设备的分布面广,而且接触煤气的人员占 有很大的比例,煤气作业存在很多的危险源。中国尚有一些企业技术装 备水平不高,设备老化严重,设备运转不良或常出现跑、冒、滴、漏现 象,管理落后,事故隐患较多,这就形成了不安全因素。一旦这些危险 因素失控就会发生煤气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因此,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运行成 为煤气生产的前提和关键问题,离开了安全 这一前提条件,企业的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更谈不上发展。 一、一、 COCO中毒机理中毒机理 1 1、COCO

12、具有多种引起缺氧的作用,是一种较强的窒息性毒物。具有多种引起缺氧的作用,是一种较强的窒息性毒物。 2 2、正常时人体中、正常时人体中HbO2(HbO2(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 )和其他铁血红素的分解产生和其他铁血红素的分解产生 的的COCO反应生成反应生成HbCOHbCO(碳氧血红当蛋白),其浓度为(碳氧血红当蛋白),其浓度为0.50.5。只要。只要 HbCOHbCO不严重地干扰血液中不严重地干扰血液中O2O2的运输,即的运输,即HbCOHbCO的浓度低于的浓度低于2020,是,是 相对无害的。相对无害的。 3 3、COCO与与HbHb(血红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结合成HbCOHbCO,

13、COCO与与HbHb之间的亲合力要比之间的亲合力要比O2O2 与与HbHb的亲合力大的亲合力大200-300200-300倍。倍。COCO与与HbHb结合的速度比结合的速度比O2O2与与HbHb的速度的速度 快,所需时间仅为后者的快,所需时间仅为后者的1/101/10。 4 4、当吸入、当吸入COCO后,血浆中后,血浆中COCO便迅速把便迅速把HbO2HbO2中的中的O2O2排挤出来,形成排挤出来,形成 HbCOHbCO。COCO亦和肌红蛋白(亦和肌红蛋白(MbMb)结合,其化学亲合力为氧的)结合,其化学亲合力为氧的30-5030-50 倍。一旦结合后形成倍。一旦结合后形成HbCOHbCO和和

14、MbCOMbCO, CO, CO的解离是较缓慢的,排出方的解离是较缓慢的,排出方 式主要是通过非肺。清除式主要是通过非肺。清除COCO的速度取决于血液和肺泡空气间的的速度取决于血液和肺泡空气间的COCO 压差和通气功能。压差和通气功能。 5 5、在常压下,、在常压下,HbCOHbCO脱离速度仅为脱离速度仅为HbO2HbO2的的1/36001/3600。 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二、煤气中毒表现二、煤气中毒表现 急性中毒发病较急,症状严重,通常分轻、中、重三级。急性中毒发病较急,症状严重,通常分轻、中、重三级。 轻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细胞蛋白浓度小于轻度中毒:血液碳氧血

15、红细胞蛋白浓度小于3030。 症状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头昏、全身乏力等。症状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头昏、全身乏力等。 中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细胞蛋白浓度为中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细胞蛋白浓度为30-5030-50。 症状表现: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面部呈樱桃红色、呼吸症状表现:除上述症状加重外,面部呈樱桃红色、呼吸 困难、心律加快、意识障碍等。困难、心律加快、意识障碍等。 重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细胞蛋白浓度高于重度中毒:血液碳氧血红细胞蛋白浓度高于5050。 症状表现:脑水肿、休克、心肌损伤、肺水肿、呼吸衰症状表现:脑水肿、休克、心肌损伤、肺水肿、呼吸衰 竭、上消化道出血等。竭、上消化道出血等

16、。 三、煤气中毒的预防三、煤气中毒的预防 1 1、煤气区域内挂、煤气区域内挂煤气危险,禁止停留煤气危险,禁止停留警示标志。警示标志。 2 2、煤气设备漏煤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煤气设备漏煤气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3 3、戴防毒面具进入含煤气区域工作。、戴防毒面具进入含煤气区域工作。 4 4、不要在煤气设备附近长时间逗留。、不要在煤气设备附近长时间逗留。 5 5、停送煤气,对设备内残留煤气进行处理并检查确、停送煤气,对设备内残留煤气进行处理并检查确 认。认。 四、中毒途径四、中毒途径 中毒途径有以下三种情况中毒途径有以下三种情况 1 1、吸入。、吸入。 2 2、吞入。、吞入。 3 3、皮肤接触

17、。、皮肤接触。 在煤气系统吸入和皮肤接触都可以造成人在煤气系统吸入和皮肤接触都可以造成人 员煤气中毒。员煤气中毒。 五、煤气中毒事故抢救五、煤气中毒事故抢救 1 1、使中毒患者迅速脱离现场,放置在通风、使中毒患者迅速脱离现场,放置在通风 良好的安全场所。良好的安全场所。 2 2、抢救煤气中毒者时,应根据中毒轻重程、抢救煤气中毒者时,应根据中毒轻重程 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3、严格检查事故现场,找出漏点进行修复。、严格检查事故现场,找出漏点进行修复。 煤气爆炸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煤气爆炸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一 、煤气爆炸事故的预防 为防止煤气爆炸事故的发生,首先应严格执行技

18、术操作规 程、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和安全规程,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 事,以下为预防煤气爆炸事故的一些安全规定。 保持鼓风机后煤气设备及管道压力为微正压,避免吸 人空气。如焦炉煤气主管压力低于500Pa时,就应停止供 气(注:我公司规定为2500Pa)。但煤气压力也不能太高, 因为这会导致严重泄漏,而且水封由于系统压力突然升高, 有时也会造成跑煤气现象。 煤气设备和管道要保持严密,保证各水封装置正常溢流, 防止煤气漏出在一定空间内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送煤气前,对煤气设备及管道内的空气,应用 蒸汽或氮气吹扫干净,然后用煤气赶蒸汽或氮气, 并逐段做爆发试验合格后,必须认真检查有无火 源,有无静电放电的可

19、能,然后再按上述程序进 行。 停产、检修的煤气设施必须用盲板或闸阀与水 封联合切断的形式,可靠切断煤气来源,并彻底 进行置换。还应打开足量的人孔,使设施内部与 大气连通。 停煤气处理残余煤气后需要动火检修的煤气设 备,必须经防爆测定仪测定或取样做含氧量分析 合格后,方可动火;长时间放置的煤气设备动火, 必须重新处理残余气体并经再次检测鉴定合格。 在距煤气设备和煤气作业区10m范围内,严禁 火源,下风侧一定要管理好明火。煤气设备上的 电器开关、照明均应采用防爆式的。 在煤气回收工艺中必须严格控制煤气中的氧含 量,一旦超过规定时,应停止回收。转炉煤气含 氧2才允许入柜。一旦空气进柜,各转炉均应 立

20、即停止回收,查明原因并进行正确处理,才可 恢复回收。 二 、煤气爆炸事故的处理 组织现有人员投入事故抢救,并立即向生产指挥部门报告, 尽快通知设备、安全、公安、医院、煤气防护站等部门前来救 援。 煤气爆炸后未引起煤气管道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煤气来源, 向设备内通人大量蒸汽或氮气以防止二次爆炸和着火,在彻底 切断煤气来源前,有关用户必须停用煤气。 煤气爆炸后引发煤气管道着火时,严禁切断煤气来源,应 按着火事故处理。 煤气爆炸事故后造成煤气大量泄漏时,应指挥无关人员撤 离现场,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发生,同时组织切断煤气来源, 进行设备吹扫和处理工作。 处理煤气爆炸事故的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备有检测和通

21、 讯器材,做好互保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的发生。 在爆炸地点40m内严禁有火源和高温存在,以防着火事 故。 煤气爆炸事故在未查明原因前不得引送煤气恢复生产。 煤气设备停气后,未可靠地切断煤气 来源,动火时易发生着火事故。 煤气管道置换合格后,动火部位的 杂质清理不净也容易引起管道内部着火。 炉顶煤仓因有煤气从辅助煤箱泄人 炉顶开口处,动火时引起炉顶煤仓着火。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点火能源统 称为点火源点火源,引起煤气着火爆炸事故的 火源包括:明火、摩擦与撞击、高温表明火、摩擦与撞击、高温表 面及高热物、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面及高热物、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 电火花电火花等。 一、煤气着火事故的

22、预防 在燃烧学中,着火有三要素(火源、燃料、空气或氧气),其中任何 一个要素与其他要素分开,燃烧就不能发生或持续进行。 1防止煤气泄漏 防止煤气着火事故,首先应防止煤气泄漏,保证煤气设施的严密性。 煤气设施投产前必须进行严密性试验。运行的煤气设施必须定期进 行检查,防止煤气泄漏。煤气设备、管道的下列部位较易造成泄漏, 应经常检查:阀芯、法兰、膨胀器、焊缝口、计量导管、铸铁管接 头、排水器、煤气柜与活塞间、风机轴头、蝶阀轴头等。 对炉顶煤仓着火要查明原因,如因炭化室压力过高,加煤阀关不 严造成煤气窜人炉顶煤仓引起着火,要关严加煤滚筒阀,切断煤气 窜漏点。 煤气燃烧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煤气燃烧事故的预

23、防与处理 2防止煤气接触火源 (1)禁止明火 明火是指敞开的火焰、火花、 火星。在工厂企业中常用的明火有:维修用、 加热用火和机车排放火星等。焊割是对金属进 行焊接和切割,是工厂经常采用的一种明火作 业。火焊的氧炔焰温度高达3000,电焊的电 弧温度可达30006000,喷灯熔焊的火焰 也有1000,焊割时产生的金属熔珠和飞溅火 花以及气体回火,都能引起周围可燃气体的着 火与爆炸。工业生产中的加热炉、锅炉、焦炉 等生产操作,都存在加热用火。火车、汽车、 拖拉机、柴油机等机械排放火星。违反安全规 定,在煤气区域吸烟,用打火机等均会产生明 火。 常见点火源的温度 火源 名称 火源 温度 火源 名称

24、 火源 温度 火柴焰 烟头(中心) 烟头(表面) 烟囱飞灰 机械火星 500650 200800 200300 600 1200 打火机火焰 焊割火花 石灰遇水发热 汽车排气管火星 煤炉火 1000 20003000 600700 600800 1000 (2)摩擦与撞击引起的火源 摩擦与撞击引起的 火源包括:机械上轴承缺油,润滑不均会摩擦 起热;金属零件,铁钉等落人旋转设备;金属 机件碰撞;铁制工具与煤气设备管道撞击产生 火花。 (3)高温表面及高热物 包括:采暖系统;加热 装置;高温物料;热处理的赤热体。 高温管线与煤气管线接近时,高温表面应采 取隔热措施。蒸汽采暖不应超过110。 (4)

25、电气火花 包括:电路开启或切断;电气保 险丝熔断;电线发生短路。 (5)静电放电 静电是由于两种不同物体相互摩 擦而产生的,两种物体在发生摩擦之后就会产 生和带有相反的电荷,如果带电体是绝缘体, 就有积累电荷的条件而形成对地的高压体。当 电源超过一定值时,将击穿周围的空气层,产 生放电火花。大多数可燃气体,最小点火能在 o.3mJ以下,一般静电电压在3000V以上就能 点燃,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压,由几伏 到几千伏。防止静电的措施有接地,跨接、控 制流速和禁穿化纤等易带静电衣物等。 (6)雷电放电 雷电是大自然中云与云之间, 以及云对大地的放电现象,其中云对地放电, 不仅能击毙人畜,劈裂树木,破坏建筑物, 还能引起火灾,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