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目 录录 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2 2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2 3 主要提交资料主要提交资料 .2 4 执行标准和规程规范执行标准和规程规范 .2 5 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2 6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4 6.1 准备工作.4 6.2 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4 6.3 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5 6.4 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5 6.5 方向交会法放样.7 6.6 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7 6.7 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 .8 6.8 方向线平移法放线.8 6.9 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
2、9 6.10 gps 动态测量建测站点.9 1.基准站设置.9 2.流动站设置.10 6.11 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10 1.平面位置极坐标法放样.11 2.高程放样.11 6.12 开挖开口测量放样.12 1.准备.12 2.实施放样.12 施工放样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仙游抽水蓄能电站 c1 标上水库土建工程的施工放 样作业,主要工作内容为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复核和控制点加密。 2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 成果资料。 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 知和未经批准的
3、图纸放样。 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 放样方案。 作业时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要 求执行。 3 主要提交主要提交资料资料 按合同条款的有关规定提交以下资料:(1) 测量放样交样单;(2) 上库 施工测量实施报告;(3) 监理人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4 执行标准和规程规范执行标准和规程规范 下列标准及规程规范如有新的版本,则应按新版本执行。 (1)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 (2)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dl/t5128-2001; (4) 工程
4、测量规范gb50026-93 (5)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5 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6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6.1 准备工作准备工作 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放样通知单放样数据准备 计算程序准备 测放建筑物轮廓点线 交样 施工控制资 料 绘制交样单 检核 检核 检核 读审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 测站点测量 检校仪器 资料归档 有问题 有问题 题材 有问题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 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
5、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 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 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 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6.2 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 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 (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 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
6、.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 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 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 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 1 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 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 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 d。 7.计算实测距离 d 与放样距离 d的差值:d=d-d,指挥司镜员在
7、视 线上前进或后退 d。 8.重复过程 7,直到 d 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 量一次,若 d 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 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 610 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 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 23 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 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 不大于放样点的
8、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 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 样点位无误。 16.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6.3 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在未知点 p 上架设全站仪(测距仪),整平;在 已知点 a 上安置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 b、c 上安置照准标志。 测量 pa 间平距 d、高差 dh 和 pa 至 pb、pc 方向间的水平角 ,。 3.用 d、 及 a、b 点的坐标计算 p 点的一组 坐
9、标;用 d、 及 a、c 点的坐标计算 p 点的另一 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 p 点的最后坐标。 4.根据 a 点的高程 ha 和高差 dh 计算仪器的视线高:h 视=ha-dh。 5.如果需要可以将 p 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量取仪器高,求 出地面 p 点的高程。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四 416”步骤相同。 6.4 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 1.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当已知点上不便安置棱镜时),整 平;在已知点 a、b、c、d 上安置照准标志。 2.以四点中较远点 a 为零方向,用方向观测法
10、测量 a、b、c、d、a 方向 值两个测回; 3.分两组数据用后方交会程序分别计算测站点 p 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 不超过规定的限差,取中数作为 p 点最后坐标。 4.如果测站周围 200 米以内有两个已知高程的平面控制点,且放样点高程 精度要求不高(大于5 厘米),可以观测仪器到两控制点的天顶距两个测回, 分别用三角高程反算测站仪器的两个视线高(如果精度要求高或距离大于 200 米时,则要加入球气差改正)。如果差值不超过限差,可取中数作为仪器的视 线高。 5.如果需要,可以将仪器中心点坐标或高程投影到地面上,作好标记。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选择一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后视方向配置度盘(配 置
11、成零方向或方位角方向),用另一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差值不能超过限差 要求。如果放样点的精度要求较高,且检核方向相差超过 20时应对设置的方 向进行改正。 7.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或相对于后视方向的角度)。 8.观测员转动经纬仪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向上,指挥司尺员用钢尺从测站 点沿放样点的方向量取计算好的平距 d,并标定下来。 如果无法直接量取平距,可以用钢尺丈量从仪器中心至放样点的斜距,并 测记 天顶距(或立角),计算平距 d,与理论平距 d比较:d=d-d,用 钢尺在经纬仪视线方向上量取 d,标定放样点。 (非基岩和砼地面此时可以 打桩) 10.重
12、复 8、9 步骤,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1.照准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 12.钢尺丈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核,其差值应不大于 放样点的允许误差值。 13.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 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 样点位无误; 14.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欲放样点,此时需在测站上利用极坐标法测设 测站点,第二次设站,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 23 个点位,其差值应不 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然后继续放样直至放样出所有需要放样的点位。 15.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6.绘制
13、测量放样交样单。 6.5 方向交会法放样方向交会法放样 1.在两个平面控制点 a、b 上各安置一 台经纬仪,盘左后视其它控制点,并对度盘 进行坐标方位角配置。 2.计算 a、b 点至拟放样点 p 的方位角 、。 3.旋转经纬仪 a 使方位角为 ,观测员 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 p1p2。 4.旋转经纬仪 b 使方位角为 ,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 点 p3p4。 5.用拉紧的细线 p1p2 与 p3p4 定出交点 m 的位置。 6.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置度盘,重复 35 步骤得到交点 n。 7.当 m、n 点间距离小于放样点限 差要求时,以 m、n 连线中点作为放样
14、点 p,并标定下来。 8.重复上述过程放出其它放样点,丈 量放样点之间的距离与计算值比较检核。 6.6 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 1.为了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 a、b 间的直线上,用目估法将仪器大致架在 a、b 直线上的 o1 点,整平仪器;估计 oa 近似距离。 2.正镜瞄准远端 a 点,纵转望远镜看到近点 b 附近,估计十字丝中心点 b1 与 b 点的距离 bb1;倒镜瞄准 a 点,纵转望远镜,估计十字丝中心与 b 点 距离 bb2;计算 bb1 与 bb2 的平均值为 bb 中。 3.计算 oo1=oabb 中/ab 值,根据 b1 偏离 b 方向,将仪器向 ab 线上
15、 移动 oo1。 4.整平仪器,重复 23 步骤,直到盘左、盘右的十字丝中心位置连线的中 点 b 中与 b 点重合为止。 5.正镜、倒镜瞄准 b 点,纵转望远镜,左、右十字丝中心的平均位置应落 在 a 点上,将此时仪器中心点位 o 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则 o 点在 ab 直线上。 6.后视 a 点便可放设单方向线了。还可在此基础上用轴线交会法求出 o 点 的纵向(横向)桩号值,以便放样纵向(横向)轴线。 6.7 轴线交会法设站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方向线法放线 1.先用正倒镜投点法(或方向 线法)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 a、b 间的连线上一点 o1,整平仪器。 2.用方向观测法测量 a
16、、c、b、d 控制点的水平方向二 个测回,计算出角度 ,; 3.分别计算 o1 点的横向(纵向) 坐标:y01=yc-(xc-xb) /tan;y01=yd-(xd-xb)/tan。若 y01与 y01之差不超过限差, 取中数作为 o1 点纵(横)坐标,并与 o 点纵(横)坐标比较,计算出差值 oo1。 4.观测员指挥作业员用钢尺在 ab 轴线上从 o1 点量取 oo1 距离,定出 o 点位置。 5.在 o 点架仪器,后视 a 点(或 b 点),检查 b 点(或 a 点)后,旋转 90,放出 o 点所在的纵(横)轴线。 6.8 方向线平移法放线方向线平移法放线 为了放样某方向线 py,用自由设
17、站法不可 能直接将仪器架设在 p 点上,或者 p 点上不便于 直接架站,此时在尽可能接近 p 点的 p1 上架设 仪器,用后方交会等自由设站法测量 p1 点的坐 标(如果 p1 点坐标已知可省此步骤),然后用方向线平移法放样 py 方向线。 1.在 p点上安置仪器,后视控制点 a,用控制点 b 检核方位角。 2.转动仪器使视线与拟放轴线平行(方位角相同或相差 180),指挥作 业员在地面标记出平行线上的点 p1、p2、p3pn。 3.分别从 p1、p2、p3pn上用小钢尺向 py 方向线一侧垂直量 取距离 dx,得到 p1、p2、p3pn,则 p1、p2、p3pn 即为 py 方向线 上的点。
18、标注单方向点,并注记桩号。 4.检查后视方位角,量取所放方向线与建筑物已有的结构线间尺寸进行检 核。 6.9 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 1.在控制点 a 上安置全站仪(测距仪),在控制点 b、c 上安置照准标志, 在待定点 p 上安置脚架和棱镜,量取仪器高、棱镜高。 2.选择 b、c 中一点作为零方向,另一点作为检查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 量至 p 点水平角两个测回。 3.测量仪器至 p 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 4.测量往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5.a 点和 p 点的脚架不动,交换仪器和棱镜,测量 p 点仪器至 a 点天顶距 (垂直角)两个测回,测量返测的斜
19、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6.利用斜距、天顶距、温度、气压、仪器高、棱镜高及仪器的加、乘常数 计算平距、高差,用观测平距和高差进行检核。 7.用 a 点坐标和测量的方位角、平距中数、高差中数计算 p 点坐标和高程。 8.如果要测设的待定点不止一个,则应将几个点组成一条导线,进行往返 观测,经过平差计算得到各点坐标和高程。 6.10 gps 动态测量建测站点动态测量建测站点 1.基准站设置 将脚架架设到基准站测量点上(有标墩直接将仪器架设在标墩上),脚架 的顶 部应在可视范围内粗略水平。 将三角基座和 gps 接收机系统联结在一起,安放在脚架(或标墩)上,并 固定连接螺丝。 (3) 将 gp
20、s 接收机和供电系统联接(如干电池、电瓶等)。 (4) 将 gps 接收机和接收天线系统联接。 (5) 对相位中心不在接收机中心的应将 gps 接收机的指示标识指向磁北方 向。 (6) 连接电台发射系统和 gps 接收机,电台主机和电台天线,电台主机和 电台后备电源。 (7) 联接接收机和记录用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8) 将脚架精确整平和对中于基准点。 (9) 量取并记录天线高度,记录基站测量点的名称、gps 接收机编号、开 始测量时间等资料。 (10) 依次打开接收机主机、电台、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11) 用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设置基准站。 2.流动站设置 (1) 在流动站上用脚架
21、或对中杆架设接收机。 (2)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供电电源。 (3)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接受电台,及接收电台天线。 (4)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5) 用手簿或便携式电脑配置流动站。 (6) 流动站的初始化。 (7) 在已知点上架设流动站。 (8) 整平对中接收机,量取天线高度。 (9) 用手簿或便携式电脑控制流动站做点位校正。 (10) 开始执行动态测量任务。 6.11 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 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的测站点(包括后视点和检查点)必须是专 用的安装控制网点、控制轴线点和高程基点。加密安装控制网点、控制轴线点 和高程基点,
22、必须采用等级平面控制和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站点或控制 轴线应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保持不变。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应选用 满足精度要求的经纬仪、水准仪、经过检定的钢尺、钢带尺及测针、精密水准 尺等。 轴线放样时,最好将仪器架设在轴线一端 a 点上,瞄准轴线另一端 b 点, 直接放样 ab 轴线上的点。如果需要旋转角度进行放线时,必须盘左、盘右两 次放点取平均位置定点。 1.平面位置极坐标法放样 (1)观测员在测量基准点上架设经纬仪并对中整平。 (2)仪器盘左照准一较远的测量基准点,记录员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 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 度盘读数无
23、误。 (3)仪器依次照准另外 12 个相对较近的测量基准点,读取方位角并报 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 点的精度要求。 (4)记录员将待放样点的方位角值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转至待放 样点的方位角方向,并向记录员回报以验证无误; (5)如果测站点和放样点在同一平面上,记录员报出测站点至待放样点 的距离(考虑了尺长和温度改正后的距离),用钢尺在方向线上水平量取该距 离,司尺员回报钢尺读数,记录员计算钢尺量取的距离是否正确。 (6)盘右位置重复(2)(5)步骤,取平均方向位置。变动钢尺一端 读数,重复量距一次进行检核,确认无误后将此点标定; (7)如果测
24、站点和放样点不在同一平面上,先估计仪器视线与放样点所 在平面间的高差,计算仪器至测点的近似斜距,从仪器中心标志沿放样点方向 量取斜距,确定测针起始位置 p1,测量 p1 点的天顶距(或垂直角),根据斜 距、天顶距、温度及尺长改正数计算出平距 d,与拟放样平距 d比较, d= d- d。 (8)观测员指挥在方向上前进或后退d,标定测针位置 p。分别从仪器 的左、右标志量取仪器至 p 点的斜距;盘左、盘右确定水平方向;盘左、盘右 测量天顶距,再次计算平距。直到d 小于规定的限差为止。 (9)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0)用钢尺量取同一平面上的放样点的间距,加上温度、尺长改正,与
25、 理论值对照进行内部检核。 (11)用钢板尺或钢尺量取放样点与周围已形成的金属结构的点、线之间 的距离进行外部检核。 2.高程放样 (1)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或钢板尺)。 (2)在适当位置安置水准仪,整平。 (3)水准仪分别照准二个以上已知高程基准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 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 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 (5)在需要的安装部位测定并标注高程点。 (6)再次检查基准点测量记录计算数据及标注数据是否正确。 6.12 开挖开口测量放样开挖开口测量放样 1.准备 (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开挖底口控制点数据及边坡坡比和标注尺寸; 记录审图结果并签名。 (2)编写开挖开口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 核验证其正确性。 2.实施放样 (1)利用周围测量控制点测设测站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科技学院《环境材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金融学院《设计色彩》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压焊方法与设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业大学《教育与心理统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函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东软学院《新闻理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水土保持原理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光合作用原初反应》课件
- 广东白云学院《数字信号处理及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数学-2025年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八省联考)
- 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诚信承诺书
- ojt问答题未升版ojt204
- 五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渗透点教案呈现
- 贝雷片-潮白新河钢栈桥及钢平台计算说明书
- VF程序设计知识要点
- 凯普21种基因型HPV分型与其它比较
- 小学数学小专题讲座《数学教学生活化 》(课堂PPT)
- 鸡场养殖情况记录登记表
- 高压配电柜系列产品出厂检验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