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8课 时间的脚印(共29张PPT)_第1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8课 时间的脚印(共29张PPT)_第2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8课 时间的脚印(共29张PPT)_第3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8课 时间的脚印(共29张PPT)_第4页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第8课 时间的脚印(共29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 第8课 时间的脚印 2 3 4 1 基础检测 . 课内精读 . 课外赏读 . 课前预习 .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一、给加点的生字词注音,读读写写。 掸() 踪迹() . . 装置() 烘烤( ) . . . 腐蚀() 沙砾() . . . 山麓() 沟壑() . . 粗糙() 龟裂() . . 帷幕() 海枯石烂() . . dn k zn zhhng ko fshl l h cojn wi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 时 间 的 脚 印 (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 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529) _ _ (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

2、意义。 (521)_ 可以记录时间。 (2229)岩石保存了 _。 课前预习课前预习 三、自主阅读,完成课文结构梳理图。 岩石是怎样 记录时间的 岩石的厚度和顺序 历史的痕迹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基础检测基础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有一种很c co()的石头,叫做“砾岩”。 (2)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zn j()呢? (3)这里不过是拉开了wi m()的一角而已。 (4)空气和水中的酸类,f sh()了岩石中的 一部分物质。 (5)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jn li ()的形象 粗糙 踪迹 帷幕 腐蚀 龟裂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基础检测基础检测 (6)大块的

3、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 裂成细微的sh l()、泥土。 (7)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 zhung zh():铜壶滴漏。 (8)在shn l()、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 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 (9)真的有“hi k sh ln()”的时候。 沙砾 装置 海枯石烂 山麓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基础检测基础检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打造“森林天水”,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又要 . . . . 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B.晶莹的露珠还在荷叶上翩然起舞,袅娜的炊烟已飘 . . . . 在村

4、庄的上空。 C.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 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 . . . D.这兄弟俩虽然是双胞胎,出生时间只相差几分钟, 但长相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 . . . . . . . D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基础检测基础检测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 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把“防范”改为“防护”) B.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 歌声从远处传来。(去掉“皎洁的月光和”)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 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5、。(语序错误。改为 “深受读者喜爱”) D.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 小公民应尽的责任。(把“执行”改为“履行”) A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基础检测基础检测 4.请仿照画线句子,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 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 在于具体做成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 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 你只盼无愧地做花园中的一朵;见到波澜壮阔的大 海,你只要无悔做海洋中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 反射光辉;_ , _ , _, _ 。 却能点缀大地 见到绿油油的草原 你只需无愧做草原中的一株虽是一株 第22课

6、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内精读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 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 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 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 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 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内精读课内精读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 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 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 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

7、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 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 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 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内精读课内精读 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 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 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 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 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 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 第22

8、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内精读课内精读 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 始了旅行。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 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 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 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 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 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 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内精读课内精读 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 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 得厚了,对

9、下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泥沙中的水 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得很紧,甚至可 以有分子间的引力。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 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内精读课内精读 1.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选文举例说明了岩石毁灭与新生的过程。 B.风吹雨打、日晒霜寒、酸类的腐蚀、水的冲击、冰 的削刮、生物的破坏使岩石变成碎石、沙砾、泥土。 C.“大自然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句 话说明了岩石的生成与毁灭也遵循这一规律。 D.人的作用与地质作用比较起来,有时候对岩石影响 的速度更快。 B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

10、则课内精读课内精读 2.第段中“旅行”一词是什么意思?若换成“到远 方去”行吗?为什么? _ _ _ “旅行”在文中指沙砾被带到远方去。若换成 “到远方去”,则整句话就没有了原句的生动、 形象,没有了魅力。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内精读课内精读 3.“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一句 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冰河”能“爬”吗?这 个“爬”字在句中有什么好处? _ _ _ 拟人。用“爬”字来形容冰河在陆地行进的情态, 非常贴切,很生动地表现了冰河缓慢移动的状态, 很容易理解。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内精读课内精读 4.“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 旅行到遥远

11、的地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 _ _ _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 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的走 向很远的地方,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 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外赏读课外赏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题。 动物大都有自己的窝,鸟类也不例外,大都有 自己的巢。古代诗人常以归鸟返巢比喻久客思归的心 情,如“鸟宿池边树”,“倦鸟思归林”。而“鸟宿 树”,“鸟归林”。是因为在树上或林中,有鸟儿的 巢窝。鸟归巢,犹如人归家,是它获得家庭温暖和休 养生息的场所。 鸟巢的产生,远比人类住屋的产生为早。远古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

12、课外赏读课外赏读 时代的人类,就是受了鸟巢的启示,才开始从穴 居山洞和荒野移到树林高处栖身,以避免野兽的袭击 和侵害。鸟类筑巢的技术是异常高明的。有人说,如 果把自然界的奇特建筑排一个名次,那么鸟巢的奇特 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 一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 泥土做成。 造巢技术最高明的是那些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外赏读课外赏读 的“艺术家”。北美绿鹏的巢像一个小篮,挂在横空 的树丫上,黄鹂的袋形深巢,险悬在细枝的末梢;马 来亚的绿色阔嘴鸟,编一条长绳,把它们精致的巢挂 在林中池边的树上,褐雨燕的巢,更为奇异。它们造 巢原料是使用自己的唾液,再加

13、上羽毛和海藻,将巢 筑造在石崖上,坚硬。为了造一个直径25厘米的 小巢,有时要花上一个月的时间。其中以唾液为主的 金丝燕巢,采集后就是我们熟知的名贵中药和佳肴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外赏读课外赏读 燕窝。 我国无论老幼妇孺,都熟悉衔泥筑巢的家燕。 汉乐府诗就有“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的诗 句。民间还有“燕子来巢,吉祥之兆”的说法。家燕 筑巢的本领,是非常高超的,堪称鸟类中出色的“建 筑师”。它们在池塘边、田边等湿泞的泥土上,啄一 口混着杂草根的湿泥便飞回选定的巢址在路上,湿泥 混合着唾液,使泥料更加粘稠,吐出的泥丸被风一吹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外赏读课外赏读 很快就变得坚硬而结

14、实。家燕的窝像半个饭碗, 上面的口敞着,窝里铺着柔软的羽毛、软草、松针等 细软物。唐代樊晦所作燕巢赋这样描述燕巢: “垒轻蕊而矜暖,布重泥而讶湿,迹似连球,形如聚 粒。”这是很贴切的。 鸟儿为什么具有筑巢的本领呢? 动物学家认为,鸟巢的始创,显然与鸟类繁殖 后代的需要紧密相关。比如燕鸥在开始求爱对,雌鸟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外赏读课外赏读 会以胸部为轴心擦着地面旋转,雄鸟则双翼下垂, 绕着雌鸟不停地奔走。这样雌鸟很快就在沙地上挤出 一个浅碟形的沙窝,成为它们的新居,在其中产卵孵 化。当然,许多鸟巢比这复杂得多,但其起源都是为 了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能安全地繁殖后代。 鸟类的筑巢行为,还

15、受到本身生理上变化(如 内分泌周期)的影响。多数小鸟的巢,通常需花一星 期左右筑成。而歌雀由于内分泌周期短,急需寻求配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外赏读课外赏读 偶,可以在三天内急速完成一个很不错的巢。 鸟造巢,人们总以为是生而知之的,是天生的 本领。有这样的事例:有一批第五代织巢鸟,虽然它 们前四代都困在樊笼中从未筑过巢,但这第五代在获 得筑巢材料后,就能无师自通地筑出鸟巢,而且工艺 之精巧并不比野生的同类鸟筑的巢差。但是,英国生 物学家华莱士做过一个试验,他把一只小野鹪鸟捉来 进行人工喂养,与亲鸟完全隔离。等它长大后,由予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外赏读课外赏读 没有看到过亲鸟筑巢,

16、因此,给它一些树、枯草,它 只会胡乱堆在一起,筑不成巢;而野生鹪鸟却是一种 很会筑巢的鸟。看来,鸟类也并非完全是天生就会筑 巢的,有的也需要一个后天的学习过程。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外赏读课外赏读 1.第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_ _ _ _ _ _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褐雨燕所筑巢的大小 和筑巢的艰难。举例子,列举北美绿鹏、黄鹂、 绿色阔嘴鸟、褐雨燕、金丝燕五种鸟类筑巢的形 状和特点,说明了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 家”高明的筑巢技术,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 力(说明方法,作用,答对一个即可) 第22课 礼记二则礼记二则课外赏读课外赏读 2.阅读文章第段,分析鸟类筑巢的“天才”之 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_ _ _ 就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