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钢琴与“玩”手机_第1页
“玩”钢琴与“玩”手机_第2页
“玩”钢琴与“玩”手机_第3页
“玩”钢琴与“玩”手机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玩”钢琴与“玩”手机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案例一、引言与背景1、2013年春,作者以班主任兼琴法教师的身份,深入到各幼儿园,对2010级实习生实行跟踪管理,其间有几位作者曾在多年前教过的学生现在任园长了,谈起了实习生专业技能的一个话题,即:近几届毕业的学生琴法水平怎么越来越参差不齐了?不像她们当年读书时喜爱弹琴了?作者这样回答:你们那时读书,学习生活多么单调,业余时间没什么好玩的,只好往琴房里跑。现在的学生,人人都有一部手机,下课拿在手里玩,有的上课也偷偷地玩,已到了玩物丧志的地步了;“玩”钢琴没有“玩”手机方便且有吸引力啊!园长们无语了。2、今秋开学后,学生工作处针对校园学生手机泛滥的现象下

2、了禁令,要求学生来校前一律把手机放在家里,或交给班主任保管,放假时带回。由此作者想到,手机能为工作、生活、娱乐服务,为什么就不能准确利用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对于手机的管理,还是宜疏不宜堵啊。作者忽然联想到自己三年前撰写的一篇在省级获一等奖且在北京的科教研讨杂志发表并被其它省级刊物转载的论文,标题叫幼师生“弹”与“唱”的教学方法探微,文中第二部分的小标题是这样的写的:利用数码相机拍摄学生弹琴过程,实施电化微格教学,一目了然联想到与园长们关于琴法的话题,一个念头闪现出来了。二、案例描述1、先“吹风”,做准备。在上琴法课的前一天,我到教室对学生宣布:今天请同学们把手机充好电,明日两节琴法课,大家

3、都把手机带到琴房,我们一边弹琴一边玩手机。同学们一听,你望着我,我望着你,以为老师在讥讽那些上课玩手机的人,或者理解成要同学们把手机带入琴房后,集体没收,来个“一网打尽”,便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上课不玩手机。我知道她们误会了,便解释说:从现在起,老师来引导大家把手机“玩”到学习上来,我以人格担保,决不收你们的手机,因插座插孔有限,大家就按学习小组的顺序准备吧。同学们这才松了一口气,于是把手机的充电器纷纷插到大排插上。以下是一节课40分钟的“双玩”过程即时间分配。2、生“拍”师,学要领(10分钟)。本节课学习边弹边唱金孔雀。首先我对学生实行导入谈话:过去学习的好妈妈、粗心的小画家等都是C调的,键盘

4、上的音阶位置都熟悉了,现在来学习bE调,第一是新调的音阶位置改变了,开始弹起来会不习惯,第二是双手的指法也会随着旋律和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更快、更方便地学习这课,我们现在请手机来帮忙。我要学生拿出手机,调好相机的视频拍摄功能,分三步走:先拍摄我右手的弹奏过程,再拍摄我左手的伴奏过程,第三遍拍摄双手配合示范弹奏的过程。同学们恍然大悟,便按一二三四组的顺序实行拍摄操作。回到座位上,基础好的同学先是背着练习,遇到有疑惑的地方,才打开视频播放一下,而那些基础差的同学,则干脆照着拍摄的视频从头到尾练习弹奏。3、生“拍”生,相促动(20分钟)。待同学们练得差不多了,我再给她们布置任务:一二组的同学两人一组

5、,依次相互交换弹奏拍摄,三四组的同学依次相互交换弹奏拍摄,即形成一种你弹我拍、我弹你拍的局面,再相互交换看自己弹奏的过程,看对方的弹奏过程,看节奏、音符的正误,看左手和弦连接的正误,看弹奏的流畅、连贯水准,看双手的协调配合水准,看手型的好坏及指法的灵活水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一刀切”,即“尖子生”要拍摄双手的配合,还要边弹边唱,有的要求唱词,有的要求唱谱就行,有的只拍左手的和弦连接,有的只拍右手的主旋律。这样一分层次提要求,连基础最差的学生也在手机镜头的“睽睽”下动起了右手。拍一遍有错误的删掉又拍,拍两遍还不连贯的删掉再拍,直至成功为止,两人相互看后认为满意为止。4、师

6、“拍”生,找毛病(10分钟)。当学生认为自己弹唱的的bE调金孔雀能过关了,各组就推荐一名代表在下课前的十分钟到我这儿来回课。发现其中一两位学生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就拿出自己的手机,要学生重新弹奏,我再拍摄一遍,回放给学生看,边看边指出学生的毛病所在。有“证据”在手,学生口服心服,改变了过去学生回课时一出现问题,教师便打断纠正,致使学生不能完整而连贯地弹奏下去的状况。对于本曲中有代表性的错误,我便把拍摄的视频分组播放给大家看,让她们再从中找问题,吸教训,实行订正练习。一节琴法综合练习课,就在这种新颖、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课后,我让各组长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把“玩”手机与“玩”钢琴结合起来的

7、练琴方法有何利弊,并写出书面小结交给我。三、案例总结与反思以下是作者结合学生的书面总结,对这节课的体会与感悟:1、把教育和教学相结合,一箭双雕,变堵为疏,意义现实。先以班主任的身份,从教育的角度出发,针对当今中专生玩手机泛滥、影响学业的普遍现象,逐渐引导为让手机充分发挥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功能,引导学生学会准确使用。此种动机,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无疑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起到了抛砖引玉、打开思路的积极作用。2、把“玩”手机和“玩”钢琴相结合,是作者论文中观点与作法的进一步延伸,具有时代性、创造性和先进性。早在五、六年前,作者就提倡并率先实行琴法教学改革尝试,在上集体课时,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师生弹琴过

8、程,再通过电视屏幕播放给学生看,把细微的错误放大。利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实行电化微格教学,降低了琴法教学的难度,故在三年前撰文推广。如今时代不同了,科技和通信事业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手机已普及,且均有拍摄功能,完全能够代替数码相机使用,方便多了。作者善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所以认为此种作法具有时代性、创造性和先进性。3、把“玩”手机和“玩”钢琴相结合,同样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趣味性。一是说琴法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中难度最大的,因为唱歌、跳舞、绘画等,学生在小学、初中时代大都接触过,而弹琴首先要有琴,不像学美术那样一支笔、一张纸就解决了,而唱歌和跳舞能够不用任何设备就能够练习。二是说

9、手机的普及和学生普遍性地玩手机,已对弹琴这种脑、眼、口、手并用的复杂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逐渐失去了兴趣。手机能够普及,而键盘乐器不是每个幼师学生家庭都愿意买的。以上几种状况都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在琴法课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拍师、生拍生、师拍生的互动模式,既可督促学生练琴,又使枯燥的、单一的琴法练习模式变得有趣了。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反复输入弹奏的信息到大脑,再反映到手上,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了,缩短了练琴与回课的周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本是课改的主旋律。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琴法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时,便把她们对玩手机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这也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原理。4、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大致有几点:一是教师示范时,可放慢一倍的速度弹奏,因学生的手机拍摄后回放,还没有慢播放功能。二是琴法课大教室要安装投影设备和音响设备,便于把师生互拍的视频直接通过投影播放,看画面像看电影一样更清楚。三是有的学生认为相互拍摄播放,又耽误了练琴的时间。四是在大教室拍摄,教师一定要作好安排,依次实行,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