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柳江盆地认识实习 东北石油大学11级_第1页
秦皇岛柳江盆地认识实习 东北石油大学11级_第2页
秦皇岛柳江盆地认识实习 东北石油大学11级_第3页
秦皇岛柳江盆地认识实习 东北石油大学11级_第4页
秦皇岛柳江盆地认识实习 东北石油大学11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北石油大学本科生野外地质实习总结报告东北石油大学实习总结报告实习类型 普通地质实习 实习单位 石门寨地区 实习起止时间2012年07月07日至2012年07月15日指导教师 所在院(系) 班 级 学生姓名 可爱飞鱼 学 号 2012年 9 月 01 日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评定: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第一章 实习区基本概况一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24 4037,东经11833 11951,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它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北倚燕山

2、,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区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可供教学实习的重点地区石门寨地区(习惯上成为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约28km处(北纬22,东经119),秦皇岛、山海关及北戴河三区成北东南西向分布于渤海海滨。柳江盆地的得名地点柳江村位于石门寨西南4km处,盆地北、东、西三面由晚太古代绥中花岗片麻岩(以

3、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变为花岗片麻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构成,盆地内部为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从地质构造角度看,是一个西翼陡东翼缓的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故又称为“柳江向斜”。柳江盆地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盆地内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最高山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为70m左右。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的地形,海拔多在200m-300m。在低山和丘陵之间,多发育有小盆地和河流,河流短小,河床全是砾石堆积,河床、河

4、漫滩和阶地等河流地貌发育。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临海地带长约50km,海岸地貌发育,侵蚀与堆积型海岸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秀浴场。暂时性水流地面流水作用强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大石河和汤河是区内主要河流,形成许多流水地貌。由于第三纪以来气候湿热,在石灰岩发育地区形成喀斯特地貌,在本区留下石芽、象鼻山、落水洞、溶洞等。在滨海地带,波浪在岬角处发生侵蚀作用形成各类海蚀地貌,在海湾、平直海岸地带形成各类海积地貌类型;风沙流也在海滨形成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沙垄,或使沿岸堤加长,形成较大的沙丘,如黄金海岸的沿岸沙堤。内力作用给本区地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新构造运动,使本区形

5、成了多级河流阶地、多层溶洞和多级海蚀阶地等地貌。本区自西向东可划分为三个夷平面:第一级夷平面分布于老君顶到大洼山,海拔450m左右,表现为海拔高度近似的山顶,但保存面积比较小;第二级夷平面分布于傍水崖、南峪、夏家峪以西,海拔300m左右,表现为海拔高度近似的丘陵;第三级夷平面广泛发育在本区的东部和南部,海拔高度180m左右,表现为海拔高度近似的低丘。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其特点是流程短、流量小、含沙量高、水系分散、汛期洪水量大、暴涨暴落非汛期河水干涸或断流。它们大都发源于北部山区,其流向均为由北向南或由西北向东南流入

6、渤海。河流的补源以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约占全年径流量的80%左右。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其源头较多,主要发源于青龙县响山(现称祖山)的东部和东北部,一源在青龙县东北的马尾巴岭,另一源在燕山东段的黑山山脉花榆岭附近。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在山海关西侧的老龙头注入渤海,全长约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经山区,并有九条小河汇入,仅下游12km河段流经向海倾斜的平原。该河流域面积约为600多平方千米,其中560km2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和床总高差为400m,平均坡降为6左右。河床组成主要为砾石,少有粗砂和中砂。砾石的主要岩性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流

7、域内植被覆盖达50%-60%,故水土流失不严重,河床相较稳定。大石河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多为1.68108m3,补给来源以降水为主,所以平时流量很小,一般为0.3-0.6m3/s,枯水期最小流量仅为0.15 m3/s;7-8月雨季时,径流量占全年的70%-80%,暴雨后洪水立即上涨,且暴涨暴落。据统计,大石河大汛周期为20年,小讯周期为5年,过去曾造成多次水患。自1972年在大石河出山口建成水库(即燕塞湖)后,灾情大大减少。大石河洪水期具有洪峰高、流量大、来势猛、历时短、泥沙多等特点。输沙量常随流量而增减,集中于每年的7、8、9三个月内,尤其以7月份最大。月平均输沙率为26.7kg/s;而1

8、-5月和10-12月几乎无泥沙入海。大石河的泥沙入海后,主要堆积在河口外,形成向海的突出达2-3km长的水下三角洲。汤河有两个源头,一源为抚宁县柳观峪西沟,另一源为抚宁县温泉堡西南的方家河村,全长约36km,在秦皇岛海港区西侧入海。流域面积约177km2。流域内西北源头为低山外,其余皆为丘陵和平原。河床高差近200m,山区部分为峡谷,出山后河床立即变宽,最宽可达1km。其补给仍以降水补给为主,所以平时无水,降雨即涨。洪水期亦集中在每年的7、8、9三个月,也具洪峰高、流量大、来势猛、历时短和泥沙多等特征。河床卵石成分以变质岩和火山岩为主,但有的河段以泥沙为主。洋河由东洋河和西洋河两大支流组成,于

9、洋河水库汇合,至洋河口村西入海。在水库以上东洋河处于深山狭谷之中,系山区性河流;西洋河则在丘陵之间环绕迂回。该河床大部分为沙,只有水库以上的东洋河河床为砂砾、卵石。河口因受潮汐的影响而呈葫芦状。戴河有三个源头,以东源最大,发源于抚宁县北庄河乡的蚂蚁沟,高差为200m,全程纵坡降。河床上游宽浅无水,多砂砾石,下游常窄深,多泥沙。秦皇岛海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西翼。海岸线东起山海关东庄,西至昌黎县滦河口, 总长度126.4km。除北戴河到山海关分布有20.5km岩石海岸线外,其余均为砂质岸线。海区潮间带面积31.1km2,0-25m等深线海域面积2629.4km2。沿海岸带可以观察到海浪、潮汐、潮

10、流及地壳运动的各种证据。本地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四季气候特征为:夏季平均气温高于20;冬季气温平均低于5;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每年11月中旬出入冬,到翌年3月底为冬季,长达140天;4月初到6月中旬初为春季,长约75天;6月中旬初到9月中旬初为夏季,约90天;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末为秋季,约60天。

11、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年平均降雨量为695.5mm,多集中于7-8月份,可达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季节。实习区不仅夏季雨量过于集中,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主要风向受季风影响,夏季多西南风,冬春季多为东北风。除季风外,尚有台风影响,每年8月15日前后,均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台风。由于本区风向常是西南,强风向是东北,故海岸侵蚀、堆积和滨岸沙丘堆积方向均与风向一致。柳江盆地为半干旱森林景观与干草原景观和半湿润夏绿林与森林草原景观的过渡带。表现为旱生阔叶林-山地棕壤。耕作土壤中有耕作熟化后的黄垆土和潮垆土。目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自然植被是森林破坏后的次生灌草丛。次生植被中,灌

12、木以荆条、酸枣为主;曹本以黄背草、白羊草占优势。枸树、臭椿、文冠果、栾树等为北极第三纪植物区系的残留种。二 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秦皇岛(海港)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素有“不冻港”和“玻璃城”的嘉誉。山海关位于海港区东北20km处的渤海之滨,老龙头是全国惟一的入海长城。山、海、关、城浑然一体,自古为兵家必争的交通要塞和军事重镇,天下第一关举世闻名,另外还有姜女庙、玄阳洞、燕塞湖等名胜古迹。秦皇岛市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旅游业十分发达。北戴河海滨风光秀丽,浪平沙细,是优良的天然海水浴场;气候温和凉爽,是中外驰名的旅游、避暑、疗养胜地,素有“夏都”之美称。 柳江盆地于2001年12

13、月20日经国土资源部批准为“河北省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由柳江盆地地质景观区,祖山、燕塞湖、角山、长寿山地质地貌景观区和长城人文历史景观区三部分组成。2005年7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业以采矿业(矿产较为丰富:煤、金、矾土等)、矿产加工业为主。煤矿开采历史悠久,水泥生产也有一定规模,乡镇企业发达。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豆类等;山坡多种植果树,以桃、葡萄、苹果、核桃最有名。秦皇岛有齐全的地层露头、丰富的地质构造类型、多样的矿产,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地质实习基地之一。第二章 地层发育实习区柳江盆地地层属于华北型,除普遍缺失上奥陶统、志留系、 泥盆系、下石炭

14、统、下中三叠统、白垩系及第三系之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清楚,化石较丰富,地 层特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第四系。各时代沉积地层分布占全区面积的 2/3 左右, 其中第四系分布最广,中生界次之,其他时代地层零星分布。一 上太古界此为沉积地层。绥中花岗片麻岩:主要是混合花岗岩,属变质岩,为柳江地区出露的最老岩石。在鸡冠山(在此处见到)可见,成分相当于花岗岩,有石英、长石,少量的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矿物。岩石一般呈肉红色,中、粗粒花岗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局部为片麻状构造。成因为多次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岩石普遍发生热变质、深

15、变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岩石变质很深。二 上元古界 长龙山组:该组为沉积地层,以沉积不整合覆于上太古界绥中花岗片麻岩之上,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张岩子东部落和南部鸡冠山(在此处见到)等地,以张岩子村西剖面最好,厚度91m。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我们见到的是石英砂岩:含90%以上的石英,硅质胶结),底部含砾石,海成波痕和交错层理发育,含海绿石;上部为紫红色、褐黑色、黄绿色页岩夹蛋青色、紫红色泥岩。本组是典型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景儿峪组:本组分布与长龙山组基本一致,在李庄村北出露较全,厚度28m。本组岩性由碎屑岩、粘土岩过渡到碳酸盐沉积,具有海侵沉积特点,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与长龙山

16、组整合接触。三 下古生界(一)寒武系(1)下寒武统 府君山组:本组主要分布在东部落至沙河寨,厚度为146m。下部为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含较多的莱德利基虫;上部为暗灰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加暗灰色薄层灰岩,含核形石。与下伏景儿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本组属浅海相沉积。馒头山组:本组分布于府君山组一致,但由于抗风化能力弱而零星出露,厚度为71m。岩性以鲜红色泥岩为主,往上过渡为粉砂质页岩夹白云质灰岩透镜体。泥岩底部具角砾或砾岩,粉砂质页岩中含石盐假晶。与下伏府君山组成平行不整合接触,本组属干旱条件下滨海相或潟湖相沉积。毛庄组:本组分布于馒头山组基本一致,厚度为112m。本组岩性以紫红色粉砂岩、页岩为主

17、,页岩中含少量白云母片。底部为黄绿色钙质页岩,中部和上部夹两层白云质灰岩透镜体,灰岩透镜体中产辽西虫、幕府山虫等;顶部为页岩夹含核形石的灰岩透镜体。与下伏馒头组整合接触,属滨海相潮上带沉积,其中白云质灰岩为潟湖相沉积。(2)中寒武统徐庄组:本组较毛庄组分布更为广泛,在向斜两翼均可见到,出露较全的地方是东翼的东部落、揣庄、上花野和下花野等地,西翼的吴庄(在此见到,被烘烤过成黑色)至秋子峪、上平山一线也有出露,厚度101m。本组岩性以黄绿色(灰绿色)含云母片粉砂岩、页岩及暗紫色粉砂岩夹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为主。产丰富的三叶虫化石及腕足动物化石。与下伏毛庄组呈整合接触,其分界标志层是以其底部出

18、现黄绿色页岩与紫色页岩互层,而毛庄组顶部则是比较单一的紫红色页岩。本组属浅海相沉积。张夏组:本组受到破坏和覆盖较少,是寒武纪底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底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落、288高地、揣庄、张庄、赵家峪、上平山及吴庄等地(于秋子峪背斜见到本组)。厚度为120-130m。本组以底部厚层鲕粒灰岩与下伏徐庄组整合接触。岩性明显分为三段:下部为鲕状灰岩(成因:波浪使生物碎屑混杂在岩石中)夹黄绿色页岩;中部为叠层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和薄层鲕状灰岩互层,夹泥质条带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为泥质条带灰岩、页岩。本组属浅海相沉积。(3)上寒武统崮山组:本组分布与张夏组一致,厚度102m。本

19、组岩性下部为紫色页岩、粉砂岩夹砾屑灰岩;中部为灰色灰岩;上部紫色砾屑灰岩与紫色粉砂岩互层,顶部为灰色厚层藻灰岩。含三叶虫化石。与下伏张夏组整合接触,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长山组:本组分布与崮山组相似,厚度为18m。本组岩性底部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含海绿石;向上为粉砂岩、砾屑灰岩和页岩互层;夹藻灰岩;顶部为厚层藻灰岩。产三叶虫化石及原始的腕足动物化石。本组与崮山组整合接触,属浅海相沉积。凤山组:本组分布除与长山组一致外,在实习区北侧、西侧均有出露,厚度为92m。本组岩性下部为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往上为生物碎屑灰岩、钙质页岩、鲕状灰岩互层。含三叶虫化石。本组与下伏长山组整合接触,属浅海相沉积。(

20、二)奥陶系(1)下奥陶统冶里组:本组分布在288高地至小王山及石门寨北亮甲山(在此处得见),厚度为125m。本组岩性下部为质纯的泥晶灰岩夹砾屑灰岩及虫孔灰岩,在地形上常形成陡砬子;上部为灰色粒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以灰色薄层砾屑灰岩与凤山组分界。灰岩中产三叶虫化石;页岩中产无羽笔石以及古介形虫,还有正形贝和腹足类化石。本组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亮甲山组:本组主要分布在亮甲山(在此处得见)、小王山、潮水峪等地,厚度为118m。本组以中、厚层灰色或深灰色豹皮状灰岩为主,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黄绿色钙质页岩,本组灰岩质纯致密,是本区烧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上部有少量白云质灰岩及含

21、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灰岩。化石多在风化面上,产头足动物满洲角石、腹足动物蛇卷螺及古杯海绵等化石,且含头足类化石是其重要标志。本组与冶里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层是亮甲山组底部出现的中厚层豹皮状灰岩。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2)中奥陶统 马家沟组:本组分布同亮甲山组,以亮甲山(在此处得见)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厚度为111m。本组岩性主要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部分白云岩、含燧石结核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底部以具微层理、含角砾、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与亮甲山组分界。白云岩具“刀砍纹”,有的具砾屑、燧石条带,顶部为含泥质灰岩,风化后呈黄色,俗称黄皮子灰岩。本组顶部的白云岩凹凸不平,具溶洞和溶沟,本溪组褐色粘土

22、岩充填在古溶洞中。产头足动物化石,腹足动物化石,三叶虫。本组与亮甲山组整合接触,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晚期海退、水浅。四 上古生界(一)石炭系(1)中石炭统 本溪组:本区东翼区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以小王山剖面为本区标准剖面,厚度为82m(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剖面厚度为70.7m)。本组岩性下部为陆相铁质砂岩(山西式铁矿)、粘土岩(G层耐火粘土),平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再到湖泊、沼泽相粘土岩,夹3-5层海相泥灰岩透镜体,含F层耐火材料。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石灰岩中含蜓类、腕足动物、双壳类等。本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但以陆相沉积为主。(2)上石炭统太原组

23、:本组在半壁店、小王山发育较好,厚度在石门寨西门至瓦家山(在此处得见)剖面为47.5m。本组有两个沉积韵律:下韵律底部青灰色含铁质(褐铁矿结核)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呈黄褐色,具大型球状风化,向上过渡为青灰色页岩夹D层粘土或泥质灰岩透镜体;上韵律底部薄层细粒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往上为青灰色细粒砂岩夹泥灰岩透镜体及少量煤线。本组产生大量植物化石及腕足类、双壳类动物化石。本组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为底部具大型球状风化青灰色含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具小孔,分布稳定,过去称云山砂岩,在辽宁太子河区则称黄旗砂岩或小孔砂岩。本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二)二叠系(1)下二叠统山

24、西组:主要分布在石门寨西山、小王山、黑山窑等地,以石门寨西山至瓦家山(于此处得见)剖面最好,是本区重要的含煤、粘土矿层位,厚度61.8m。本组岩性由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构成两个沉积韵律:下韵律底部含长石多、含砾(含铁质结核),单层厚度大,顶部为粘土矿或煤层(可采煤层);上韵律顶部为B层粘土层位。本组含植物化石种数较多。本组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分层标志是其底部灰色、灰白色长石岩屑杂砂岩,但在横向上有时变为含砾中粗粒或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颜色由灰白色变为黄灰色,层位稳定。本组属大陆近海沼泽相沉积。 下石盒子组:本组在黑山窑、石门寨西山、石岭等地较为发育,厚

25、度为115m。本组岩性主要为灰色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细粒岩屑杂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构成三个沉积韵律。与山西组整合接触,属河流相、湖泊沼泽相沉积。(2)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本组出露局限性较大,以盆地东翼石门寨西门欢喜岭至瓦家山(于此处得见)一带较好,厚度 72m,本组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夹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有1-2个沉积韵律,第一韵律底部是在A1层铝土矿之上(另一个韵律的开始)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具大型斜层理,与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厚度大,分布稳定,称南山砂岩,属河流相沉积。石千峰组:太本组是本区古生界最高层位,因上覆地层覆盖,出露十分局限,仅在黑山

26、窑、欢喜岭(石门寨西山至瓦家山得见)一带出露较好,厚度150m。本组是一套河流相紫色岩石,底部为含砾砂岩和砾岩,往上为细粒砂岩、粉砂岩及部分黄绿色泥岩。本组与下伏上石盒子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上石盒子组顶部为黄白色含砾岩屑长石砂岩,其上为石千峰组紫色含砾岩屑杂砂岩(结构松散)。粉砂岩中产植物化石及腹足动物化石,多代表干旱条件下的陆相沉积。五 中生界(一)三叠系上三叠统: 黑山窑组:本组层型剖面位于本区西南部的黑山窑后村西侧,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及煤线为特征。其中含有大量的植物和少量昆虫及双壳类等化石,属湖泊相沉积环境,其中发育有湖相三角洲和湖泊滨岸沼泽,厚度

27、为161.1m。本组角度不整合与石千峰组之上,与上覆地层北票组为不整合接触。(二)侏罗系(1)下侏罗统 北票组:本组分布较广泛,分上下两段:下段以砾岩及含砾粗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和页岩,厚278m;上端由黄色大砾岩、含砾粗砂岩、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组成,含煤线,厚215m。本组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其次是双壳类和昆虫类等。本组属冲积扇、湖泊、河流及沼泽相沉积。(2)中侏罗统 蓝旗组:本组分布在盆地中部老君顶至大洼山一线,在上庄坨、傍水崖(于此处得见)一带出露较好,厚度在1000m以上。根据岩性组合及喷发旋回,分下中上三部分:下部为偏酸性的安山质火山角砾岩及集块岩、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及火山熔岩;

28、中部以中性火山溶岩为主,灰绿色安山质、角闪安山质、粗安山质火山熔岩夹集块岩、火山角砾岩;上部为中基性火山熔岩(黑绿色、紫红色、青灰色碱性玄武岩、玄武安山质、辉石安山质火山熔岩)和熔结集块岩、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本组与北票组等老地层成角度不整合接触。(3)上侏罗统 孙家梁组:本组分布于实习区东南隅蟠桃峪一带,厚度在350m以上,是一套灰色酸性、中碱性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本组与蓝旗组成角度不整合接触。六 新生界本区新生界仅有第四系零星分布,且主要为河流阶地松散堆积物,见有少量洞穴堆积,洞穴中有脊椎动物化石。第三章 岩石特征一 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水、

29、大气、生物化学以及重力等的作用下,主要由母岩的风化产物,同时也有火山喷发的物质、生物以及宇宙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淀后的成岩作用所形成的岩石。(一) 陆源碎屑岩碎屑岩是指碎屑颗粒经过机械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1)砾岩:指粒径大于 2mm 的碎屑岩。本区砾石按所在层位分为底砾岩和间层砾岩。底砾岩,位于大旋回底部,即在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面上。代表长期沉积间断以后,一个新的沉积时期开始的产物。如本溪组底部白云质灰岩砾底砾岩。层间砾岩,整合夹于其他岩层间,与下伏地层连续沉积。它的产生大多数是由于沉积过程中局部的环境

30、发生变化。如石千峰组中的层间砾岩(砂页岩沉积韵律的底部,但砾石分为砂质、泥质及燧石等)。(2) 砂岩砂岩按粒度可分为粗砂岩(粒径为 20.5mm)、中砂岩(粒径为0.50.25mm)、和细砂岩(粒径为 0.250.1mm)。石英砂岩:石英含量大于90%,以硅质胶结为主,有少量的铁质胶结,泥质杂基极少。其颜色不定。青白口系长龙山组石英砂岩为白色,含海绿石带浅绿色。其中常发育平行层理,大型板状、楔状和槽状交错层理。长石质石英砂岩:含长石在5%-25%之间、石英在75%-90%之间。颜色不定,青白口系长龙山组长石石英砂岩为灰白色,风化后为黄白色(颗粒成熟度低)。长石砂岩:石英含量小于75%、长石大于

31、25%。风化作用不彻底、成熟度低、按其基质也可以分为长石砂岩和长石杂砂岩。后者基质含量大于15%,明显成基质支撑。前者主要分布在长龙山组、二叠系、北票组地层中;后者主要分布在北票组和上石盒子组地层中。岩屑质长石砂岩:石英含量小于65%、岩屑含量25%-75%、长石含量10%-50%,且岩屑含量少于长石含量。按其基质可分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杂砂岩。前者呈土黄色、黄褐色,新鲜面呈黄白色、灰白色带黄色色调,磨圆度差、分选也差、肉眼可见岩屑,主要分布在石千峰组地层中;后者色深,为发绿的灰黑色,分布在太原组、石千峰组、黑山窑组和北票组地层中。长石质岩屑砂岩:石英含量小于65%,岩屑含量25%-7

32、5%、长石含量10%-50%,且岩屑含量大于长石含量。颜色普遍较深,成灰绿色,风化后带铁锈色。按其基质可分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杂砂岩。前者主要分布在本溪组地层中;后者主要分布在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地层中,少量分布在北票组上部。(3)粉砂岩 因形成环境不同,粉砂岩的成分和颜色也不同。粉砂岩在各时代地层均有分 布,且比较发育,如本溪组的灰色钙质粉砂岩、黑色粉砂岩,太原组的深灰色粉砂岩,下石盒子组的灰色粉砂岩,石千峰组的紫红色粉砂岩,徐庄组的黄绿色粉砂岩,北票组的深灰色粉砂岩,长龙山组的浅绿色粉砂岩等。(4)粘土岩实习区粘土岩岩石类型多, 根据页理的有无,可分为泥岩和页岩两大类。寒武系

33、和青白口系主要是紫色、红色、黄绿色的泥岩和页岩;石炭系和二叠系主要是黑色、灰色、褐灰色、深灰色的泥岩、页岩及铝土矿;长龙山组、景儿峪组页岩成暗紫色、紫色,属潮上带沉积产物;徐庄组、张夏组页岩呈黄绿色、灰色,属潮下带或潮间带产物。(二)碳酸盐岩碳酸盐岩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两种碳酸矿物组成。以方解石为主的为石灰岩,以白云石为主的为白云岩。这是碳酸盐岩的两种最基本的岩石类型。(1)砾屑灰岩 岩屑含量大于50%,平面上岩屑成薄饼状,剖面上呈狭长状,形似竹叶,又称竹叶状灰岩。岩屑主要是在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各种碳酸盐沉积物,受波浪、潮汐水流、风暴流、重力流等的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

34、积而成的。灰色砾屑灰岩:砾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灰岩碎屑经破碎而形成的,长轴长几厘米至十几厘米,短轴长1-2cm,砾石扁平面与岩层层面基本一致。异地砾屑灰岩中的砾石常经过一段距离搬运,砾屑有一定程度的磨圆,大小较为混杂,分选性较差,说明是搬运距离不远快速堆积的产物。原地砾屑灰岩中的砾屑仍保留有碎屑棱角,基本未受到磨蚀,分选性差,说明砾屑基本没被搬运,是原地破碎、就地堆积的结果,主要分布在张夏组和冶里组地层中。(2)生物碎屑灰岩含生物遗体碎屑量大于50%,是由生物遗体硬体部分被冲刷“解体”或破碎再堆积形成的,胶结物往往为亮晶方解石,有时含有海绿石自生矿物,代表水动力强度较大的环境,属浅

35、海强冲刷带的沉积。出现在崮山组、长山组和凤山组地层中。(3)鲕状灰岩鲕粒含量大于50%。鲕粒为钙质、呈同心圆状,鲕核常以微晶灰岩粉屑为主,个别为生物粉屑。主要分布在中、上寒武统的徐庄组、张夏组及崮山组中。鲕状灰岩形成于温暖的浅海搅动带。(4)微晶灰岩新鲜面青灰色、风化后浅灰色,结晶颗粒肉眼难以分辨。显微镜下成不规则他形镶嵌结构,岩石内部构造均匀,常呈薄层、中层或厚层块状构造,是浅海相较深水环境下沉积的岩石。此种岩石常见燧石结核或条带,在寒武系和奥陶系均有分布。(5)泥灰岩泥晶结构,泥质含量在25%-50%之间,风化后有泥状物出现,呈土黄色,新鲜面为浅灰色,滴稀冷盐酸(5%)激烈起泡及泥状物浮起

36、。本区泥灰岩呈薄层状或条带状产出,位于海侵层位的上部,是浅海相较深水环境下沉积的岩石,常见于寒武系及奥陶系下部。(6)细晶白云岩风化面和新鲜面都为肉黄色,中晶、细晶结构,是白云时交代镁方解石后形成的岩石,常与白云质灰岩共生。细晶白云岩常含燧石结核或条带,这些黑色的或灰黑色的硅质结核或条带在白云岩内部分布,而且不切割上、下层面,也不切割层理构造,其上、下层理略有弯曲,表明硅质为原生沉积者,系同生阶段富集呈结核或条带的。分布在马家沟组上部,是浅海较深水环境下的沉积。(7)豹皮灰岩在灰岩中有时分部有白云质团块,在风化后的表面上往往呈土黄色或棕褐色的花斑状,白云质花斑与周围灰质成分之间的界线参差不齐。

37、白云质花斑内以自形白云石为主,但尚保留有少量的方解石残余晶体,表明为白云岩不均匀交代方解石所致。(8)藻灰岩藻灰岩是由钙藻堆积形成的石灰岩,或者由藻类生命活动产生的石灰岩。当藻体为纹层状时称为叠层石灰岩,主要分布于张夏组和崮山组地层中。层状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较弱,多属潮间带上部的产物;柱状形态叠层石生成环境的水动力条件较强,多为潮间带下部及潮下带上部的产物。(三)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组成,火山碎屑物质在50%-90%以上,经压实或压积作用成岩。主要分布在蓝旗组和孙家梁组地层中。(1)集块岩 具集块结构,集块(粒径大于100mm)占50%以上,由火山弹和熔岩碎块堆积而

38、成,也常混入一些火山通道的围岩碎屑,一般未经搬运而成棱角状,由细粒级角粒、岩屑、晶屑及火山充填物压实胶结成岩。多分布于火山通道附近构成火山锥,或充填于火山通道中。(2)火山角砾岩 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小不等的火山熔岩角砾(粒度100-2mm,角砾含量大于50%)组成,分选差,不具层理,通常为火山灰充填,并经压实胶结成岩,多分布在火山口附近。(3)凝灰岩 指粒径小于2mm的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大于50%的火山碎屑岩,常见的凝灰岩为流纹质凝灰岩。依据碎屑结晶程度可将流纹质凝灰岩分为流纹质玻屑凝灰岩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二 岩浆岩 (一)深成侵入岩本区深成侵入岩分布在柳江向斜西侧和东南角。西侧上平山、杜庄、

39、花场峪属响山岩体边缘相、柳江地质称为温泉堡花岗岩。东南角蟠桃峪一带属后石湖山岩体的一部分。(1)响山花岗岩体分布在本区以西的平市庄至响山一带、长轴呈NNE向延伸、长达25km,总面积217km2,属白垩纪中期。呈岩基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为角岩化和大理岩化,其次是断续分布的矽卡岩化。据前人研究,响山花岗岩体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者为渐变过渡关系。中心相为灰白色中粗粒碱性花岗岩(镜下鉴定具花岗文象结构,主要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碱性角闪石,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等),边缘相为肉红色中细粒斑状花岗岩(镜下鉴定具斑状结构,斑晶为微斜长石、奥长石,基质为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有钾长石、钠奥长石、石英、

40、黑云母,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锆石等)。(2)后石湖山岩体分布在山海关北4km处,属燕山运动第三期侵入的岩体。呈岩株状侵入于中、晚侏罗世中心式火山口中,面积为45km2,周围环形或半环形分布着上侏罗统孙家梁组粗安质粗面质和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熔岩。岩体与火山岩为侵入接触关系。围岩蚀变不明显,仅见有轻微的硅化和局部的黄铁矿化。后石湖山岩体岩浆分异作用不明显,边缘相结晶粒度略有变细,时而出现斑晶。并有安山岩捕掳体出现。为灰白色中粗粒碱性花岗岩。中心相碱性斑状花岗岩,呈肉红色、似斑状结构,镜下鉴定特征同响山岩体边缘相。主要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碱性角闪石、碱性辉石。边缘相中粗粒碱性花岗岩呈灰白

41、色、具花岗结构,镜下鉴定特征同响山花岗岩体中心相。主要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碱性角闪石、碱性辉石。(二)浅成侵入岩本区浅成侵入体规模不大,但与本区早期东西向构造有成因联系。主要呈岩床、岩墙产出。岩性从基性到酸性均有。(1)辉绿岩或辉绿玢岩辉绿岩或辉绿玢岩呈岩墙、岩床、岩脉分布在潮水峪、亮甲山、鸡冠山等地。侵入于前中生代沉积岩或变质岩中。辉绿岩:呈灰黑色、灰绿色或黑灰色,镜下鉴定为斑状结构或无斑细晶隐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辉绿结构至隐晶结构,个别具球粒结构,气孔构造。辉绿玢岩:呈岩墙、岩床或岩脉产出,见于亮甲山、潮水峪等地。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辉石多已绿帘石化或碳酸盐化,基质为隐晶

42、质,镜下鉴定为辉绿结构,块状构造。在亮甲山上辉绿玢岩岩墙中见有围岩捕虏体。(2)闪长玢岩闪长玢岩呈岩株、岩枝、岩脉产出。老炼炉闪长玢岩岩株:该岩株出露面积约3km2,侵入于下寒武统中寒武统地层中。围岩蚀变不明显。依据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可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岩相为渐变过渡关系。中心相闪长玢岩,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自形的普通角闪石、少量的斜长石、辉石。基质为细粒微晶结构的斜长石、角闪石及少量的辉石、黑云母块状构造。边缘相石英黑云母闪长玢岩 呈绿灰色、风化后为灰黄色、灰褐色、灰白色、斑状结构。斑晶为普通角闪石和斜长石,角闪石已绿帘石化,斜长石为中长石,还有少量的黑云母,基质为细晶(南侧基质

43、为微晶)。南北两侧边缘相岩石的不同。基质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半自形的角闪石以及少量的黑云母、他形的粒状石英。潮水峪闪长玢岩岩脉:潮水峪见有三条闪长玢岩岩脉,沿北西向断裂充填,岩脉一壁平直、一壁舒缓波状,延伸较远。沿走向NW290方向侵入于下古生界上寒武统至下奥陶统地层中,明显晚于辉绿岩或辉绿玢岩形成时代。闪长玢岩呈灰白色、风化面灰黄色,斑状结构、角闪石斑晶少于斜长石。镜下鉴定斜长石为中长石,基质为辉绿结构。根据控制闪长玢岩岩脉的断裂性质判断,该期闪长玢岩岩脉侵入与本区北西向构造有成因联系。(3)正长斑岩闪长玢岩或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该类岩体呈岩株状产出,属白垩纪中期。岩体属铝过饱和类型、过碱性至

44、弱碱性岩石。分布在张岩子村西南、牛鼻子山、蟠桃峪、石门寨、上平山、赵家峪、潮水峪等地。牛鼻子山岩体:地表出露东西长1200m,南北宽700m。呈椭圆状侵入于小刘庄东南寒武系灰岩中。岩体南侧致密块状隐晶质灰岩受侵入体影响,表现出微弱的绿色蚀变。岩体北侧与围岩呈断层接触。岩体可大致划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二者呈渐变关系。中心相肉红色二长斑岩,斑状结构,斑晶为酸性斜长石和正长石,有时见有黑云母斑晶。基质为细粒隐晶质结构。主要矿物有钾长石、斜长石,块状构造。边缘相黄色、灰黄色正长斑岩,斑状结构,斑晶为正长石和少量黑云母、角闪石以及斜长石。基质为细粒隐晶质的正长石、石英,亦有少量黑云母、角闪石微晶,显流动

45、构造及斑杂构造。张岩子村西南岩体:该岩体出露面积仅为I000500m2。呈NNENS向延伸。侵入于上元古界青白口系碎屑岩中。属铝过饱和类型,碱性至弱碱性岩石。岩体北侧、西侧局部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灰岩呈断层接触。据张岩子实测剖面由北东向南西岩相变化比较明显,故划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中心相石英二长斑岩,呈灰白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少量的斜长石和正长石,并有少量石英。基质为细晶微晶结构,主要为斜长石、正长石、石英以及少量黑云母等。局部具流动构造。边缘相二长斑岩,呈灰黄色肉红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斜长石和正长石,并有少量黑云母。富含玻基,流动、气孔构造发育,气孔内有方解石、石英充填物。(4)花岗斑岩本

46、区花岗斑岩主要分布在沙锅店东山、蟠桃峪、揣庄、赵家峪、小王山东等地。属燕山运动第三期产物。呈岩墙、岩株状产出。在沙锅店、小刘庄两处所见花岗斑岩岩性一致,风化面红褐色,新鲜面灰黄色、斑状结构,由肉红色钾长石、石英作斑晶,基质细粒。镜下鉴定长石为微斜长石,石英(假象)被熔蚀,基质为显微隐晶质,块状构造。(5)石英正长斑岩或石英斑岩石英正长斑岩见于126 高地北采石坑,呈岩脉产出,斑状结构,斑晶中条纹长石多于石英。条纹长石呈半自形,石英呈他形,基质为微晶结构、微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石英斑岩见于沙锅店东山。侵入于下奥陶统石灰岩中。呈岩墙产出,走向N50E,宽58m。岩石呈灰黄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

47、、钾长石,基质为隐晶质,块状构造。(三)脉岩(1)煌斑岩脉在吴庄中细粒花岗岩中见有一条黑云闪斜煌斑岩脉,在石门寨西门瓦家村采煤坑口西坡也见有闪斜煌斑岩脉。岩石呈灰绿色、风化后为土黄色(小型球状风化),斑状结构、斑晶含量少,主要为角闪石和少量黑云母,基质为自形的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以及极少量石英等。(2)伟晶岩脉该类岩脉见于秦皇岛、北戴河海滨的混合花岗岩中。具有明显的伟晶结构和文象结构。主要为石英伟晶岩脉、微斜长石伟晶岩脉、花岗伟晶岩脉。在石英伟晶岩脉中见大量伟晶状的白云母。(3)霏细岩呈岩墙或岩床穿插在寒武系和奥陶系地层中,白色,具霏细结构,由显微粒状、细粒状镶嵌的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等组

48、成。有的脉具有球粒结构和流纹构造,有的具微文象结构,基本上是无斑的。(四)火山岩本区火山岩类型较多,按形成环境分为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次火山岩。按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分为超基性玻基辉橄岩、基性碱性玄武岩、中性粗安岩以及酸性流纹岩。由于前面已经提到了火山碎屑岩,现描述喷出岩主要类型如下:(1)超基性岩该类岩石仅见于石门寨西北北峪南约200m小路上,呈岩墙产于蓝旗组火山碎屑岩中,宽不到1m,岩石呈深灰色、致密块状。镜下具斑状结构,斑晶为细粒,多为辉石、橄榄石。其中橄榄石多已蚀变为蛇纹石或为碳酸盐交代。基质几乎无色、低突起。辉石和橄榄石呈自形粒状。根据岩石矿物组成和岩石化学成分计算属于偏碱性玻基辉橄

49、岩。(2)基性岩本区基性火山熔岩主要分布在抽水站附近蓝旗组顶部。属正常类型碱性玄武岩。岩石呈黑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辉石、斜长石。含有不透明矿物,基质为隐晶质。(3)中性岩本区中性岩主要分布在中侏罗世火山岩系第一亚旋回。为玄武粗安质粗安质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次火山岩。属正常类型钙碱性岩。此外,晚侏罗世也有中性岩类的粗安质、粗面质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中性火山熔岩有玄武粗安岩、粗安岩和粗面岩。玄武粗安岩按岩石特征分为辉石粗安岩、辉石角闪粗安岩和玄武粗安岩。粗安岩:深灰色,斑状结构,斑晶由斜长石、钾长石和少量角闪石、辉石组成。基质由大量的斜长石、钾长石大致平行排列的微晶组成,微粒辉石、

50、角闪石、磁铁矿散布其间,构成交织结构。玄武粗安岩:灰黑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为辉石、斜长石,局部见高岭土化,薄片中偶见伊丁石、蛇纹石化橄榄石,基质由大量斜长石、钾长石微晶组成,呈杂乱无序分布,粒间有辉石、磁铁矿微晶及少量玻璃质。呈间隙间粒结构。粗面岩:浅灰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为钾长石、斜长石及少量石英,基质为微晶钾长石、斜长石和少量石英、黑云母及不透明矿物。基质中微晶长石平行排列,构成粗面结构。次火山岩;次火山岩呈岩枝、岩墙状分布在柳江火山构造盆地火山岩中或其外围。岩性为粗安岩,呈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由斜长石、钾长石、普通角闪石组成。基质由细粒斜长石、钾长石和少量他形

51、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组成。具二长结构。(4)酸性岩本区早、晚侏罗世火山岩系为酸性火山岩,其岩石类型有火山熔岩(流纹岩)、火山碎屑岩(主要为凝灰岩)及次火山岩(流纹斑岩)。本区岩浆活动属弱造山环境(现以夹于北票组的早侏罗世火山岩系为例描述如下)流纹岩: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流纹构造。斑晶为石英、透长石及少量黑云母。偶见少量角闪石,呈半自形,具暗化边。基质为隐晶的长英质和少量不透明矿物。流动构造明显。亦有基质呈球粉结构(纤维状长英质雏晶呈放射状排列)。流纹斑岩:见于吴庄垭口,呈岩席状侵入于下寒武统凤山组地层中,呈灰白色,具球粒结构。镜下见有粒度为0.03mm的微晶斜长石,个别具环带状及钠长石双晶。此

52、外见有由雏晶钾长石组成的球粒状结构,石英充填于球粒之间。三 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本区变质作用方式有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一)接触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是伴随着岩浆侵入作用而发生的一种变质作用。围岩因受岩浆散发的热量及挥发份影响发生重结晶或交代形成一种新的岩石。根据岩浆作用于围岩有无交代作用分为热接触变质作用和接触交代变质作用。(1)热接触变质作用在刘家房、花场峪一带的响山花岗岩与下寒武统毛庄组和中寒武统徐庄组、张夏组之页岩、泥灰岩和灰岩接触带上见有不同程度的热变质作用(没有物质成分的带出、带入),有明显重结晶现象,泥质岩石受热变黑、变硬、密度变大,变余层理

53、清楚可见,绝大多数已经达到了角岩化。(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主要见于杜庄至小王庄一带,响山花岗岩岩体与本区中下寒武统碳酸盐岩接触带上,以透辉石榴石矽卡岩为代表。此外,还有硅化灰岩、透闪石大理岩、阳起石大理岩、硅灰石大理岩,并有磁铁矿化、铜、铅锌矿化。有的接触带以萤石矿化为特点。透辉石榴石矽卡岩主要矿物有钙铁榴石、透辉石钙铁榴石(亦有些石榴石、透辉石被绿帘石、透闪石阳起石、绿泥石、方解石、石英交代)以及磁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二)区域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大面积范围内,岩石受岩浆作用、地壳运动综合影响使岩石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的过程。因与岩浆作用、构造运动有一定联系,

54、所以又称造山变质作用。区域性热流增高是发生区域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其特点是原岩在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岩石中的矿物普遍发生重结晶和重组合作用,并产生片理化和柔性变形,形成“结晶片岩”。本区见到的区域变质岩均以混合岩内的残留体出现,但仍具有老基底变质岩特点。(1)斜长角闪岩呈绿黑色,中细粒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有普通角闪石、绢云母化斜长石(以及少量辉石、绿泥石化黑云母等。(2)角闪石岩呈黑绿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有普通角闪石、辉石以及少量黑云母、斜长石、磷灰石等。(3)角闪斜长片麻岩呈绿黑色,中粗粒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主要矿物有斜长石、绿帘石黝帘石化角闪

55、石,还有少量分布在角闪石周围的黑云母和石英。(三)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在区域性变质作用的后期,地壳内部热流升高,产生深处热液和重熔(溶)的熔浆流体相,并对已变质的变质岩进行交代作用、交代结晶作用、贯入作用形成一种介于变质岩与岩浆岩之间的岩石,这种转化过程称区域性混合岩化作用。混合岩按脉体混入程度分混合岩化变质岩、注入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1)混合岩化变质岩在变质岩中出现轻微的混合岩化现象,脉体数量小于15%,是界于混合岩与正常结晶片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如混合岩化斜长角闪片麻岩、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2)注入混合岩脉体数量在1550%之间,脉体与基体界线清楚,以注入作用为主,局部有交代作

56、用。如角砾状混合岩、眼球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3)混合片麻岩脉体数量大于50%,由于广泛的交代、交代结晶和交代重结晶等一系列复杂变化,使花岗质脉体与变质岩残留体无明显区别和界线,较稳定的暗色矿物可能也不代表原来变质岩的矿物残余,残留的暗色矿物黑云母和少量角闪石等呈条带状排列,形成条带混合片麻岩。如张岩子所见的混合片麻岩。(4)混合花岗岩花岗岩按董申保分类方案分为地壳重熔型和地幔分异型两类,而地壳重熔型又分为混合花岗岩和岩浆花岗岩两个亚类。本区张岩子、吴家房鸡冠山等地混合花岗岩属地壳重熔型,且混合花岗岩和岩浆花岗岩不仅同时共存,而且在空间上常常是岩浆花岗岩叠加在混合花岗岩之上。本区混合花岗岩大体上经历了两阶段:首先是区域变质作用的晚期出现的混合岩化作用,把原来的变质岩改造成混合质变质岩,其特点是混合岩化轻微,呈面型分布,既不存在某一个混合岩化中心,也划分不出不同级别的混合岩化带来,岩石中条带状脉体与基体界线清楚脉体总量小于50%,为长英质脉。其岩石易于鉴定。第二阶段是在此基础上叠加具有明显岩浆侵位特点的岩浆花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