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5中考语文总复习第8讲 说明文阅读_第1页
广东2015中考语文总复习第8讲 说明文阅读_第2页
广东2015中考语文总复习第8讲 说明文阅读_第3页
广东2015中考语文总复习第8讲 说明文阅读_第4页
广东2015中考语文总复习第8讲 说明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8讲 说明文阅读 考纲考情分析 备考复习指导 2 考纲考情分析 考 纲 要 求 (1)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2)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3)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复 习 方 向 (1)复习范围:大多涉及社会热点、科技前沿文化、科技与日常 生活、能源环保、新能源开发、自然生态、建筑景观、民风民 情、动物植物等。 (2)复习方法:针对题型训练: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筛选 主要信息,准确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品味说 明文语言的特点。感悟及启示或运用。 3 命 题 规 律 (1) 题量:4题,2012年比2011年增加一题。 (2

2、)分值变化:分值2011年10分,2012年13分,2013年未考, 2014年未考。 (3)常见题型:内容理解选择题、关键信息的筛选、要点的归 纳概括、关键语句的理解、语言特点的体会等。 4 备考复习指导 考点1 说明对象及特征 考点2 说明方法及作用 考点3 说明顺序 考点4 说明语言 考点5 说明的结构 5 考点1 说明对象及特征 (1)明确说明对象 确定说明对象,切忌以局部代替整体。在一篇说明文 里,某一部分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对象不一定就是全文的说 明对象。 有些说明文的标题可能正是文章的说明对象,如中 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但根据标题判断说明对象并 不是科学的方法,因为作者并非一定要根据

3、说明对象来拟 定文章题目,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个标题表述的是 一个观点,但整体感知全文后不难看出其说明对象是人民 英雄纪念碑这个实体事物,而标题则是全文中心意思的体 现,是作者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深层目的。 6 回答说明对象时要注意,不要回答得大而空,应该根 据文段内容具体回答。如某段说明对象是“死海的成因”, 答成“死海”,那就不具体、不准确了。 【常见题型】要求考生找出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 【答题技巧】说明对象就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 理,通常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要求“给本文加一个 恰当的标题”,一般来说只要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即可 以之作为题目。 找说明对象可以从两个方面

4、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 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 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内 容)。一般来说事物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 说明文可通过找开头、结尾的总结句来确定标题。 7 (2)抓住事物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阅 读说明文,抓住了说明对象的特征,便掌握了文章的中心。 在整体阅读、理解说明内容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 面入手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找出说明 事物特征的句子。如苏州园林,用文中“使游览者无 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句话就足 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了。 局部

5、分析,综合概括。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 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明确各段落或层次说明的对象及特 征,从而综合、取舍、归纳出说明事物的特征,如中国 石拱桥一文列举了中国石拱桥中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赵州桥和卢沟桥。 8 我们在分析这两个例子时,不难发现这两座桥虽有不同之 处,但却都具有“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共 同特点,因此可以综合概括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概括时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 【常见题型】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答题技巧】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 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9 考点2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为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就要

6、有相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 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打比方、作诠释等。 在判断说明方法时不要与修辞方法、论证方法混淆。 如说明方法能说打比方,不能说比喻;能说用了举例子的 说明方法,但不能说举例论证。 种类特征作用及答题模式 下定义 用凝练的语言对某一事 物(理)的本质属性或 某一概念的内涵作出确 切说明。 用简明严密、准确的语言说 明的特点,从而更科学、 更本质、更概括地解释事物 的特征。 10 种类特征作用及答题模式 作诠释 对事物(理)的某一个 特点作解释性介绍、说 明。 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了(说 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具体、 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7、和接受。 举例子 列举既通俗易懂又有代 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 (理)特征。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的 例子,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 征,使说明更具体、通俗、生动,更 有说明力。 打比方 用比喻的方式,具体生 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 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增 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 用具体数字说明某事物 特征或本质。 运用了列数字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 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点。 11 种类特征作用及答题模式 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 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 类别,逐一说明。 运用分类别说明方法,把(说明对象) 的特征分(几)类加以说明,使说明 更有条理

8、性,便于读者认识。 作比较 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 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 来说明事物特征。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 与进行比较,使(说明对象) 的特征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深 刻印象。 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描 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描摹了(说 明对象)的特点(征),使说明 生动形象。 画图表 运用直观的示意图或表 格等形式,说明事物和 事理特征。 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地 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让 读者一目了然。 12 种类特征作用及答题模式 引资料 引用名家 名言、公 式定律、 典故、谚 语、传说 等进行说 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用这个生动的故事引

9、出(说明对象)或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说明对 象)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明)力; 引用诗句:引用诗句,既写出了(说明对 象)的特点,又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和可读 性。 【常见题型1】要求直接找出文章或段落使用的说明方法。 【答题技巧】了解常见说明方法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 内容分析判断。 【常见题型2】要求指出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并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13 【答题技巧】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该种说明方法 的作用具体回答。要明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了说明对 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 征联

10、系起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模式 为:“本句用了 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 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 容),使读者 。” 14 考点3 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所说 明对象的特点。一般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使用时间顺 序;说明建筑的结构,多使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用逻辑 顺序,以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种类概念特征说明对象举例 时间 顺序 按时间先后或 事物、事理发 展的过程说明。 说明事物的 发展制作或 演变过程。 如历史顺序(从古到今)、年代 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 后)

11、顺序、程序顺序等。 空间 顺序 按空间方位的 变化、转换的 顺序说明。 说明事物形 状和构造。 如介绍某一座建筑物、风景区等 就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 到内、从上到下、由远到近(或 者反向)等依次进行说明。 15 【常见题型】要求找出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并说明有何 作用。 【答题技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 序、逻辑顺序。这类题目的常用答题模式为:“本文使用 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 明更有条理性。”(第一处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 处应该填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 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 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种类概念

12、特征说明对象举例 逻辑 顺序 按照事物、事 理的内部联系 或人们认识事 物的规律说明。 说明事理的 内部联系以 及认识事物 的规律。 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 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 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 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 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等。 16 考点4 说明语言 说明文语言有生动、平实之分。生动的语言,常用比 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没有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的,一 般就是平实的语言。如果题目要求举例分析文章语言生动 的特点,就应举出运用比喻或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加以分 析;如果题目要求举例分析文章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就应举出那些运用限制性词语或数字加以说明的句子来分 析

13、。 说明文语言最主要的特点是准确。表示空间、数量、 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在 准确的前提下或平实,或生动活泼,不拘一格。 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准 17 确;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常见题型1】加点词语好在哪里(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此类题目要答出词语运用的具体作用,常用 答题格式为: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 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 情况,具有科学性)。 【常见题型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能否替换)?为什 么? 【答题技巧】不能删去(不能替换)。解释该词在文中的 意思,如“约、左右”表示不确定;“仅、只”为副词,

14、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或少数范围;“几乎”表示将近于、接 近于;“大概”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体”表示多 18 数情形或主要方面,“可能、也许”表示猜测、推测、估 计的情况;“一般”表示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等 等。删去就成为+去掉该词后的原句+不符合原文意思。 语言就不正确严密了。 【常见题型3】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 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答题技巧】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 语言准确的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找有精确数 据的句子;找有概数的句子;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 子。 19 【常见题型4】说说文中指示代词的含义。如“这些条 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答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