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复习资料_第1页
普通心理学 复习资料_第2页
普通心理学 复习资料_第3页
普通心理学 复习资料_第4页
普通心理学 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绪 论一、 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就是揭示了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的客观规律。二、 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三、 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系统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伦理性。四、 心理学的调查方法: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五、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设计研究方案、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六、 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研究实验室。因此冯特也被称为心理学的创始人。七、 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学派: 1、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维也纳弗洛伊德;三我认:本我、自我

2、、超我) 2、行为主义学派(美国心理学家华生SR模式,即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关系。后发展为SOR模式,O为反应的内部过程) 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美国马斯洛和罗杰斯) 4、认知心理学学派(皮亚杰)八、心理学是人脑的主客观的结合: 1、主观性:a物质基础是脑b心理现象来源于客观现实c必须在实践中检验 2、客观性:a心理内容的客观依存性b心理现象的观念性(不是存于现实的)c心理活动的主观性d心理反映的能动性e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一、神经系统:一是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2、脑(大脑、间脑、脑干、小脑) 二是周围神经系统P2730二、条件反射:P32-331、

3、反射的定义:动物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2、反射的生理结构:反射弧(反射弧由感觉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3、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依具体事物做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比如声音、气味、颜色等)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文字做为信号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如语词)三、1866布罗卡发现了言语运动中枢,也称布罗卡区,若此区域受损,即发生运动性失语症即病人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说话。1874年维尔尼克发现了语言感觉区,若此区域受损即引起听觉性

4、失语症即病人不能理解口语单词,不能重复他刚刚听过的句子也不能完成听写活动。19世纪中叶,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绘制出了相当精确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图。P36第三章 注意一、定义: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指向性)与集中性。二、功能:选择功能(指向功能)、保持功能(集中功能)、对活动的调解和监督功用。三、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心理过程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四、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五、注意的种类和规律:1、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即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客观方面是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相

5、对性、刺激物的对比性、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主观方面是人本身的状态:个体倾向性、人的心态和身体状态、知识与经验。2、有意注意:亦称随意注意:即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A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B培养间接兴趣C合理地组织活动D排除外界干扰3、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的目的。特点:高度的稳定性。根本条件:熟练六、注意的特征: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影响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2)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与性质(3)个人的知

6、识难舍经验2、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指同一对象和同一活动所持续的时间(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很难直接控制的,注意的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有防止疲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影响因素:(1)注意对象的特点(2)主体的精神状态(3)注意的意识水平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条件:(1)进行的活动中至少有一种是高度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在联系。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活动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积极的)引起的因素:(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3)明确的信号提示(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要是有两个

7、空就填选择性和集中性。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前者是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转换注意对象,为的是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后者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注意的分散违背了活动任务的要求、偏离的正确的注意对象降低了活动效率。第四章 感觉一、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觉的意义:1、能认识世界的开端,是一切比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2、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三、感觉剥夺实验说明:1、感觉是维持人的正常心理活动 2、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3、是其它复杂的高级活动的基础四、感受性的定义:是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刚刚感觉到最

8、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成反比关系)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感知这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两者成反比关系)五、 感觉适应规律:适应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暗适应是感受性的提高(如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几分钟后就能看清大概轮廓)明适应是感受性的减弱(如从电影院出来几秒视力便恢复常态)痛觉听觉不能适应。六、 感觉适应的作用:是积极的,有机体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感知外界事物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七、 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1、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突出事例:感觉对比:1、同时

9、对比:不同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所产生的现象(月明星稀)2、继时对比:不同刺激先后作用于感受器时的现象(吃糖过后吃苹果是酸的)2、 不同的感受的相互作用一般表现为对一个感受器的微弱刺激能提高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对一个感受器的强烈刺激会降低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例如:感冒的人味觉不敏感。特殊表现: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看刚黄色产生甜的感受。3、 感觉的代偿作用:某一感觉系统的技能丧失后而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技能来弥补的现象。4、 感觉的分类(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其他外部感觉(皮肤觉、嗅觉、味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觉)第五章 知觉一、知觉的定义:知

10、觉是人脑地当前直接作用感受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二、感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反应对象不同、产生对象不同、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2)联系:感觉是知觉的前提和条件、两者同属于感性认识、两者密不可分。三、感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真动知觉、似动现象)4、错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错误地知觉。四、知觉的基本特征或规律1、整体性 2、选择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保证知识的确定性)五、观察1、定义:是在感知觉同时通过积极的思维有目的有计划的较持久地认识事物的方法。2、基本特点:主动性、理解性、持久性、第六

11、章 记忆一、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二、记忆的种类:1、以内容分类:形象记忆、语言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动作记忆)2、以时间分类:(1)感觉记忆(瞬时记忆)记忆时间一般保持在1s以下,经过注意成短时记忆。(2)短时记忆:记忆时间表小于1分钟,通过复述成为长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3)、长时记忆:大于一分钟的记忆。3、意识性分类:(1)内隐记忆(2)外显记忆三、记记的过程及规律记忆的基本过程由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和回忆)组成。(一) 识记1、识记种类:(1)无意识记(不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随意识记),无意识记的特点是不易疲劳,但有很大的被动性、偶然性和片断性。有意识

12、记是事先有预定目的并经过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2、 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3、 影响识记的条件:(1)识记的目的(2)识记的态度(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4)材料的理解程度 (5)识记方法(二)保持与遗忘1、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储存和巩固过程。2、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包括错误的再现。一时不能再认或回忆的叫临时性(暂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叫永久性遗忘。3、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的。4、影响遗忘的因素:(1)材料的意义(2)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学习的程度(4)识记后的休息(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首因效应(材料开头部分回忆率高)和(材料末尾部分回忆率

13、也高)近因效应,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和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5、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记忆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至于消退(2)干扰说:记忆材料之间的干扰产生相互抑制,使所需要的材料不能继续(3)动机说: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将其压制到潜意识。(三)加强保持的方法(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四)再认和回忆(一)再认1、定义: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

14、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2、影响再认的因素:对旧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当前出现的事物与以前识记过的事物的相似程度、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与再认的时间间隔、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期待和情绪状态、人格特征3、回忆的难度大于再认,这也就是简答题难于选择题。(二)回忆1、回忆的分类:根据回忆是否有预订目的分: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回忆是否需要中介:直接回忆和追忆(间接回忆)四、记忆的品质: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3、记忆的准确性(核心)4、记忆的准备性五、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注意教学安排的合理化2、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背景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第七章 表象与想象一、表象1、定义:广义的表象是指在人的

15、心理活动过程中头脑所产生各种事物形象。2、特征:直观性、概括性。二、想象1、定义:是对头脑中已的表象进行思维加工改造。2、功能: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3、想象的种类:按有无预定目的分类: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典型)形式,有意想象的重点是创造想象。4、有意想象的种类: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也称空想)第八章 思维与创造一、思维1、定义: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2、特征:间接性、概括性3、种类: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分: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分:聚散思维和发散(辐射)思维。 根据思维活动的结果:常规思维和创造

16、思维 根据思维的进程分: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4、思维的进程:(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2)比较(3)抽象和概括是更为高级的分析与综合5、品质: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6、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 (4)验证假设7、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分为情景因素和个人因素情景因素有:(1)知识的表征方式(2)无关信息的干扰个人因素有:(1)动机强度(2)思维定势(3)功能固着(4)迁移作用(5)知识 (6)个性二、创造思维1、定义: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2、过程:(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

17、)豁然开朗阶段(4)验证阶段第九章 情感与意志一、情绪与情感1、定义: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2、区别与联系:区别:(1)情绪和生物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和社会性需要想联系(2)情绪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性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3)在个体发展中情绪出现早情感出现晚。联系:(1)情感支配情绪,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2)情绪表现出依赖情感1、 情绪与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表情,表情分为: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言语表情2、 情绪情感的基本功能:动机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3、 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4、 基本情绪的状态:包括心境、激情和应激心境:心境是微弱

18、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激情:通常由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应激:是突然出现的异常紧急的情况下所产生的高度的紧张的情绪状态。5、 高级的社会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二、意志1、定义:意志是为了实现预定目的、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保证活动顺利进行下去的心理过程。2、行动的三个主要特征:有明确的目的、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想联系3、意志与认识、情绪的关系(1)意志与认识过程的关系:a意志行动是以行动过程不前提b意志对认识过程有很大影响(2) 意志和情绪关系:人的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成阻力。意志过程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又受人的情绪、情感所

19、制约,但人的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也离不开意志的控制。4、意志行动过程的阶段:分为采取决定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5、采取决定阶段:决定阶段有三个主要冲突:双趋冲突(两个利益,如鱼与熊掌)双避冲突(两个威胁,如学生没考好自责,要么只在外面,要么回家被父母责骂)趋避冲突(既吸引又排斥)6、 意志品质:独立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性第十章 需要一、定义:需要是肌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是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的某种缺失或不平衡状态。二、特点:对形象,紧张性,驱动性,周期性,发展性三、种类:1、以需要的起源为标准:(1)生物性需要(生理性需要)(2)社会性需要(是后天习得的、高级的一种需要) 2、以需要的指向对

20、象为标准: (1)物质需要 (2)精神需要3、 以需要的目的和满足后所带来的结果为标准:(1)正当需要 (2)畸形需要四、马斯洛的需要层决理论: 1、层次(从底到高)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2、马斯洛的主要观点:(1)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级需要,即需要是由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2)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很多需要,但其中必有主导性需要,人的行为是由主导性需要所决定的。(3)人类的需要与个体的生长发展密切相关。(4)当一个层需要相对于地满足之后,需要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但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

21、,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越少。(5)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3、马斯洛的优缺点:优点:(1)分工细致(2)可以解释很多需要现实。缺点:(1)只强调个人需要(2)没有意识到高级对低级的调节作用(3)缺乏科学实验依据。五、 动机1、动机:是指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2、引起动机需要的条件:1.内在条件 2.外在条件3、动机的功能: 1.激发功能 2.指向功能 3.维持和调节的功能4、动机的种类:(1) 根据动机的起源分:a生物需动机 b生理性动机(2) 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分: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3) 根据影响的范围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a长远动机 b短暂动机(4) 根据在活动中所处

22、的地位和所起作用大小分:a主导行为大家 b辅助性动机(5)根据意识水平分:1.意识动机 2.无意识动机(6)根据目标长远,时间长短分:1.近景动机 2.远景动机简答/论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1、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2、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深化学习动机。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给予适当的评定。5、对于学习动机高的同学要适当归因客观原因;对于学习动机低的同学要适当归因于主观原因。第十一章 能力一、 定义:就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吓得完成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1、一般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各种活

23、动共同需要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智力、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其中以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2、特殊能力:是指在某些专业或特殊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3、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对我们分析能力结构有重要的启发。1927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根据人们完成智力作业时成绩的相关程度,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般能力(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能力(特殊因素)S因素。4、吉尔福物的能力三维结构理论即能力活动的内容、操作和产物。5、最早出现的一个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 测试的是人的心理年龄。6、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7、韦克勒斯(韦氏量表)

24、智力测试,离差智商:计算智商的公式:IQ =15(X-M)/S +1008、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1)发展类型的差异 (2)发展水平的差异( 3)发展早晚的差异( 4)能力的性别的差异9、能力形成的原因条件(1)遗传的作用 (2)环境和教育的影响a产前环境和早期营养的影响b早期经验的作用c学校教育的作用。(3)实践活动的影响 (4)人的主观能动性第十二章 人格(个性)一、 定义:人格(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二、 人格的特征:1.人格的稳定性 2.人格的独特性(最典型、最明显) 3.人格的整体性 4.人格的社会制约性(最本质)

25、 三、人格的结构:一、个性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四、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成分。五、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秉性。“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指的就是气质。气质天生。六、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发生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速度(如知觉和速度、思考得快慢)、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灵活性(如思维的灵活程度、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等)和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从外界

26、获得新印象,有的人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和印象)七、体液说: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气质的体液说:分别是: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是俄国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担出来的,他在研究高等动物的条件反射时,发现高级神经活动过程肯3个基本特征: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强、不平衡(不可遏制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九、气质类型:气质类型是指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的神经系统基本特性的典型结合。多血质:敏捷好运,活泼热情、精力充沛、适应力强;但情

27、绪不稳定,比较浮躁。胆汁质:直率热情,心理过程具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但准确性差心境变化强烈。黏液质:态度持重,觉着稳健,有自制力,但因循守旧,不易合作。抑郁质:反应缓慢,动作迟钝,但观察力敏锐,想象力丰富。不同的气质类型怎样组织教学?(论述题)1、对胆汁质的同学进行教育要采取有说服力的教育方法,以柔克刚,切忌急躁,也不能同他们粗声大气的讲话。以防过激反应。同时要让他们学会坚韧、自制,习惯于平衡而镇定的工作。2、对于多血质的同学进行教育时一定要刚柔交替,要严格要求。在激起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同时,要注意培养其中心兴趣;在给予参加各种活动欅 同时,要强调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坚持性。3、在教育黏液的同学时要

28、注意不能冷对冷,也不能操之过急,要以满腔热情吸引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生动活泼、机敏地完成任务。4、对抑郁质的同学要多给予关怀和帮助,切忌公开指责,严厉批评,要引导他们多参加活动,在交往中消除疑虑,安排他们从事有一定困难的工作,鼓舞他们前进的勇气,培养自信。十、性格1、定义:性格是指对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人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后天形成)性格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十一、性格结构与特点的关系1、 性格的对现实态度的特征在整个性格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又居性格结构的“灵魂”地位。其他方面的特征都受其影响。2、 性格与

29、能力、气质(1) 性格与能力A能力影响着性格特征的形成和发展B性格制约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C性格和能力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性格决定了能力发展水平。第十三章 兴趣1、 概念: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2、 兴趣是我们内心动力和快乐的来源3、 兴趣的种类:(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3)有趣、乐趣和志趣4、 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倾向性、兴趣的广泛性、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性5、 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并指导自己行为的心理价值货币系统。6、 态度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态度的核心。第十四章 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1、 定义:心理发展是个体发展,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发育成熟期间所发生的积极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变化都叫心理发展。2、 客观方面:儿童(个体、人)心理发展的条件和动力P251(注:此可以回答“狼孩”、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伤仲永的例子)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它为儿童的心理提供了某种可能性;环境和教育规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