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易错题整理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4/99cc43df-fe97-4c0b-b419-12d17e97c282/99cc43df-fe97-4c0b-b419-12d17e97c2821.gif)
![初中科学易错题整理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4/99cc43df-fe97-4c0b-b419-12d17e97c282/99cc43df-fe97-4c0b-b419-12d17e97c2822.gif)
![初中科学易错题整理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4/99cc43df-fe97-4c0b-b419-12d17e97c282/99cc43df-fe97-4c0b-b419-12d17e97c2823.gif)
![初中科学易错题整理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4/99cc43df-fe97-4c0b-b419-12d17e97c282/99cc43df-fe97-4c0b-b419-12d17e97c2824.gif)
![初中科学易错题整理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6/24/99cc43df-fe97-4c0b-b419-12d17e97c282/99cc43df-fe97-4c0b-b419-12d17e97c28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科学易错题(八下-九上)初中科学易错题 (八下-九上)编者:无1.为锻炼身体,小刚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设计了一个电子拉力计,如图甲是其原理图硬质弹簧上端和金属滑片P固定在一起(弹簧的电阻不计,P与R接触良好且摩擦不计)定值电阻R0=5,R是一根长为5cm的均匀电阻线(阻值跟长度成正比),其最大阻值为25,电源电压为3V,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当不拉拉环时,金属滑片P刚好处于b端已知该弹簧伸长的长度L与所受拉力F问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小刚要把电压表的表盘改为拉力计的表盘,当不拉拉环时,拉力计表盘上的零刻度 应标在电压表表盘的多少伏处?(2)闭合开关,当电压表的指针指在1.5V时,电阻线接人
2、电路中的电阻值为多少欧?此时,作用在拉环上竖直向上的拉力为多少牛?2.图中组成的神经结构称为 A. 神经元B.神经中枢C.反射弧D.神经系统3. 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 () A.看到梅子分泌唾液 B.嗅到梅子气味分泌唾液 C.谈到梅子分泌唾液 D.吃到梅子分泌唾液4.如图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三棱柱,在另一侧面的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A.B点B.C点C.D点D.E点5. 把螺线管水平悬挂起来,通电后它的外部磁场与_磁体的磁场相似,静止时它的南极指向地磁场的_(填“南”或“北”)极6.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串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右端时
3、,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2A,R2消耗的电功率为0.8W;移动滑片将其置于某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0.3A,R2消耗的电功率为0.9W则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2=_,定值电阻R1=_7.小明等3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个数(改变电压);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
4、不足之处是_;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选填“一”或“二”)来进行的;在第三次测量时,C处的电流表量程应选_;实验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_。8.图甲表示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油量表(实际上是 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改装而成 ),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 值为60 ,金属杠杆的右端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油量表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电源电压为24 V,R0为定值电阻,(1)R0的作用是 ,当油箱 油面下降时,油量表的示数将变 。(2)油箱装满汽油时,油量表示数为最大值(即电流表达到最大值,此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在某一端),求R0的阻值
5、 (3)当油箱中的汽油用完时(此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在另一端),电路中的电流为多少? (4)改装设计:用电压表代替电流表做油量表,图中的乙图已画出部分电路,请在乙图中完成电路的设计。 要求:当油箱中的油用完时,油量表(电压表)的示数为零。9.盐在日常生活中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来保鲜食品B.硝酸钾在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C.农业上常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生成的酸10.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 (1)婷婷正确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时,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为0.2A,电压表示数如图
6、甲所示,则定值电阻阻值为_ 。(2)婷婷仅把这一次实验测得的阻值作为最后的结果,你认为合适吗?_ ,理由是_ 。(3)测出电阻后,婷婷将电路中的定值电阻换成了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图乙是婷婷重新连接的不完整的电路,请你用笔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 滑片P向右移动时,小灯泡变亮) (4)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_ 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如果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 W。(5)另一实验小组同学,按正确方法完成实验后,分别绘制了“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U-I图像如丁图所示,则表示“定值电阻”的U-I图像的是_
7、(填“甲”或“乙”),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 。11.做实验时,小科取了40mL的Ba(OH)2溶液,并随手倒入等量的稀盐酸(均未知浓度)。老师发现后,递给他一瓶未知质量分数的K2CO3溶液,让小科来检测混合溶液的酸碱性。小科在混合液中慢慢滴入K2CO3溶液,获得相关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图象。(1)刚加入K2CO3溶液时,发现没有沉淀生成,却有气泡产生,则原混合溶液呈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其中所含的溶质有_(用化学式表示);(2)计算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及解析1,答案解:(1)当不拉拉环时,金属滑片P刚好处于b端,电阻R全连入,U0=IR0=0.1A5=0.5V即拉力
8、计表盘上的零刻度 应标在电压表表盘的0.5V处;(2)当电压表的示数U0=1.5V时,所以电阻线连入电路的电阻值:因为弹簧的伸长量:由弹簧伸长的长度L与所受拉力F间的关系图可知:F=400N;答:(1)当不拉拉环时,拉力计表盘上的零刻度 应标在电压表表盘的0.5V处;(2)闭合开关,当电压表的指针指在1.5V时,电阻线接人电路中的电阻值为5,此时,作用在拉环上竖直向上的拉力为400N解析分析:(1)当不拉拉环时,金属滑片P刚好处于b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全连入,知道电源电压和两电阻的阻值,利用欧姆定律可以求电路中的电流和R0两端的电压,即拉力计表盘上的零刻度应标在电压表表盘的多少伏处;(2)闭合
9、开关,当电压表的指针指在1.5V时,利用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求出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求出弹簧的伸长量,再由弹簧伸长的长度L与所受拉力F间的关系图,找出拉力的大小点评:解此类题要弄清两种情况下,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值,分别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求解;会从弹簧伸长的长度L与所受拉力F问的关系图上找压力2.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弧是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反射过程是如下进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发生了兴奋;兴奋以神经冲动的方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向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与综合活动,中枢产生兴奋;中枢的兴奋又经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使效应器发
10、生相应的活动解答:A、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构成,故不选 B、神经中枢是一个功能概念,即中枢神经中的某些功能区域的相互间建立了一定联系并协同完成一定神经信号的接收、分析、综合和最终处理结果的外传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细胞体密集的部分,色泽灰暗,所以叫灰质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功能,这部分结构就叫做神经中枢(nerve center)如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故不选 C、反射弧是由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11、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图中组成的神经结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的反射弧,故选C D、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故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条件下,反射活动一般都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验,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3. 答案C 原因:人类特有的是语言中枢。4. 答案B解析分析:光线通过玻璃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
12、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光线从O点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5.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和条形磁体外部的磁场一样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个极由于南极受到地磁北极的吸引,故静止时,螺线管的南极指向地磁场的北极故答案为:条形;北【考点】考点名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课外扩展】磁极颠倒: 地球磁极倒转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
13、,将影响整个自然界。专家们指出,最大的灾难莫过于强烈的太阳辐射?。平时,这些宇宙射线在太空中就被地球磁场吞没了。然而地球两极倒转过程中一旦地球磁场消失,这些太阳粒子风暴将会猛击地球大气层,对地球气候和人类命运产生致命的影响。这一天如果真的到来,一些低轨道人造卫星也将完全暴露在太阳电磁风暴的吹打中,不久就会被完全摧毁。 这些变化将给卫星等航天器带来巨大危险,因为地球磁场对于来自外太空的高能量辐射有保护作用,就好像给卫星等航天器穿上了一层防辐射服。如果地球磁场发生了变化,那么围绕地球旋转的成千上万颗卫星和其他航天器将失去地球磁场的保护,它们将毫无保护地受到外太空高能辐射。 另外,许多靠地球磁场导航
14、的生物,诸如燕子、羚羊、鲸鱼、鸽子?和趋磁性细菌等,都会迷失方向。7.【答案】断开; 缺少电流单位; 一 ; “0-0.6A”; 各支路电流之和。【课外扩展】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1. 实验电路:2. 实验步骤:(1)根据并联电路的电路图,组装好实验装置(2)选用电流表的最大量程,并把电流表接在电路的a处。(3)合上开关,测出a处的电流值。(4)把电流表先后改接在电路中的b、c处,分别测出电流值,并对电路中Ia、Ib、Ic进行比较分析。3. 结论: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a=Ib+Ic。串、并联电路的比较: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特点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无分
15、支各用电器并列地连接在电路的两个点之间,有干路与支路之分工作特点任意一个用电器断路,其他用电器均停止工作某一支路断路时,其他支路上的用电器仍可工作开关控制特点电路中任意位置的一个开关,即可控制整个电路的工作干路上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所有用电器,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连接方法和技巧逐个顺次,一一连接“先串后并法”或“先并后串法”电路图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怎样使结果更有普遍性: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常用改变电源电压,换用不同规格灯泡,多次测量等方法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利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时,也可能会得出结论,误认为各支路的电流相等。得出这一错误结论
16、是因为实验时使用了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所以结论比较特殊,不具备一般性,换用两只不同的灯泡重做实验,则,但仍有。例: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图中a、b、c三处的电流大小,并初步得到它们之间关系的结论。为了进一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他下一步的操作是( ) A将电源两极对调,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B改变开关s的位置,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C将图中两只灯泡位置对调,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 D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解析: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进行实验,可避免结果的偶然性。答案:D8. (1 )保护电阻(保护电流表、保护
17、电源) 小(2 )解:当油量表示数最大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零,由得 (3 )解:当油箱中汽油用完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由得 (4)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盐的用途,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亚硝酸钠具有毒性,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硫酸铜中的铜离子具有杀菌的作用,纯碱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来解答。A、亚硝酸钠具有毒性,不能用于保鲜食品,故A错误;B、硝酸钾的组成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B正确;C、硫酸铜具有杀菌的作用,能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18、故C正确;D、碳酸钠能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除去酸,故D正确。故选A10.(1)10(2)不合适;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实验误差大(3)(4)2.5;0.75 (5)甲;定值电阻阻值一定,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或灯泡的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考点名称: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其中的电流,就可以求出这段导体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伏安法测导体电阻:(1)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若干导线;(2)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3)实验步骤:按电路图正确连接实物图;闭
19、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置,记下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连续测三组对应的电压值U1、U2、U3和电流值I1、I2、I3;根据记录的数据正确计算导体的电阻值R1、R2、R3和平均值R;(4)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保护电路; 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使其成倍数地增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1)实验电路图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2)实验需要的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和导线。(3)注意事项: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是一个重要实验,本实验中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间接测量的实验方法,又有实验基本技能,如电路的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等,还有对
20、实验数据的分析。因此从学习物理知识和方法的角度考虑,这个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好本实验,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在选取器材时,电流表所选用量程的满偏值要大于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应略大于或接近小灯泡的电阻,以使效果明显。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并按照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将它们正确地接入电路。电压表、电流表要注意量程的选择、连接和读数,使用滑动变阻器也要注意规格的选择。 进行实验时,在闭合开关前,要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目的是保证电路中的灯泡、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等仪器的安全。把每次测量的结果和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录下来以便最后分析
21、、总结。分析处理数据,对于测得的各组电流和电压值,计算出相应的电阻,然后比较几次实验测得的电阻,找出其中的规律。“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法: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如下图所示。故障一:闭合开关,灯泡不亮,示数是零,电压表示数很大。分析原因:电压表直接接在了电源两极上,小灯泡开路。排除方法:更换好的小灯泡或检查灯泡与底座是否接触良好。故障二: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都没有示数。分析原因:电路中除小灯泡外的某处接触不良或同时小灯泡的灯丝断了。排除方法:将连接各个电路元件的接线处重新连接,若同时小灯泡的灯丝断了则更换好的小灯泡。故障三:闭合开关S,发现小灯泡不亮,同时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但
22、非常小。分析原因: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路是通路,小灯泡不亮,是因为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太小,导致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太小而不亮,可能是电源电压太低或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过大。排除方法:可以适当提高电源电压或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调小。故障四: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亮,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向左偏转。分析原因:指针向左偏转说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排除方法: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对调即可故障五:连接好实验电路后,闭合开关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变小;小灯泡变暗,电流表示数变小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变大。分析原因:电路是通
23、路,但是小灯泡变亮,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变小,是由于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排除方法:只要将电压表改接到小灯泡的两端即可。故障六:将实验电路连接好后,闭合开关s,发现小灯泡特别亮,并且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滑片,灯泡亮度不变。分析原因:滑动变阻器接线有误。排除方法:将滑动变阻器一个接线柱接法纠正即可。11. 解:(1)酸性;HCl和BaCl2(2)设K2CO3溶液中溶质碳酸钾的质量为x。K2CO3+ BaCl2=2KCl+BaCO3138197x9. 85gx=6.9g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K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考点名称: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利用化学
24、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 理论依据: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 基本依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定值。而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例如: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其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m(Mg):m (O2):n(MgO)=48:32:80=3:2:5。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含杂质的计算,在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解题时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
25、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的不纯物。这些辅助性计算可根据有关公式进行即可。 2. 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指质量;必须需纯净的(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若是气体体积需换算成质量,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气体密度(g/L)=(2)纯度=100%=100%=1-杂质的质量分数(3)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综合计算:1. 综合计算题的常见类型(1)将溶液的相关计算与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计算。(2)将图像、图表、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2. 综合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如下:综合型计算题是初中化学
26、计算题中的重点、难点。这种题类型复杂,知识点多,阅读信息量大,思维过程复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应用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它考查的不仅是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知识,也是考察基本概念、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综合计算相对对准度较大,但只要较好地掌握基本类型的计算,再加以认真审题,理清头绪,把握关系,步步相扣,就能将问题顺利解决。 3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问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汁算出溶
27、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成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生成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难溶性杂质(反应的混有的且不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一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1)固体与液体反应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于固体与液体发生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要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有时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的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于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溶液组成法:溶液质节=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
28、种情况:原溶液中的水;化学反应生成的水。 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进入液体的固体质量(包括由于反应进入和直接溶入的)+液体质量-生成不溶物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2)对于液体与液体的反应,一般是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此类计算与固体和液体反应后的计算类似,自先应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应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的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此类反应发生后,溶液质量也有两种求法:溶液组成法(同上)。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所有液体质量之和-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
29、4. 图像、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在近几年中考题出现了以图像,表格为载体的化学计算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坐标曲线、图像、表格等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解答此类题目时,受求学生能够对图像,表格进行科学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化学知识将有用信息,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1)图像与化学方程式结台的综合计算图像型计算题是常见的题型是坐标曲线题,其特点是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曲线图直观表示出来。 坐标系中的曲线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化的过程,读图时,要善于从曲线图中捕捉到“三点”,(起点,拐点
30、,终点),并分析其含义。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这是此类题的关键。(2)表格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综合计算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或条件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策略:要通过仔细阅读,探究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内在的规律,努力从“变”中找“不变”,及时发现规律之中的矛盾点,从“不变”中找“变”,进而分析矛盾的根源,解决问题。(3)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做实验探究的综合计算题时,学生应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紧密结合,在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数据与物质(或元素)质量
31、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思路,找出正确有用数据,认真做好每一步计算。5.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天平平衡问题: 化学计算中有关天平平衡问题的计算一般指眨应前灭平已处于平衡状态,当托盘两边烧杯中加入物质后,引起烧杯内物质净增量的变化,从而确定天平能否仍处于平衡的状态。解此类题目必须理顺以下关系:烧杯内物质净增质量=加入物质质量一放出气体质量;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平仍处于平衡状念;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半指针向左偏转;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平指针向有偏转。6.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技巧与方法:(1)差量法(差值法) 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
32、进行计算的依据。但有的化学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州时,会出现固体、液体、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根据该变化的差值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可求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这一方法叫差量法。此法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建立差量与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2KMnO4K2MnO4+MnO2+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氧气的质量H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或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CO+金属氧化物金属+CO2,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气体质量的增加量。C+金属氧化物金属+CO2,反应后固体质量
33、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H2+O22H2O,反应后气体质量减小,其减小值为生成水的质量。金属+酸盐+H2,该变化中金属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其增加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的差值。金属+盐盐+金属,该变化中金属质量若增加,溶液的质量则减小,否则相反。其差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的金属质量的差值。难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水的质量例:为了测定某些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甲、乙两组同学根据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分别利用两种方法测定了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已知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Fe3O4+4CO3
34、Fe+4CO2(1)甲组同学取该磁铁矿10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5.5g,请你根据甲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2)乙组同学取该磁铁矿样品10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为8g,请你根据乙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解析:(1)甲组同学的实验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是CO还原Fe3O4生成的CO2,由5.5gCO2的质量作为已知条件,根据方程式可计算出Fe3O4的质量(2)乙组同学的实验中10g样品被CO充分还原后剩余8g固体,减少的质量为Fe3O4
35、中氧元素的质量,利用产生的差量即可求出Fe3O4的质量。也可以根据题中杂质不参加反应来建立等量关系,求出Fe3O4的质量。答案:(1)Fe3O4+4CO3Fe+4CO2232176x5.5g232/x=176/5.5g解得x=7.25g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g/10g100%=72.5%答: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2)设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xFe3O4+4CO3Fe+4CO2m232168232-168=64x10g-8g=2g232:64=x:2gx=7.25g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g/10g100%=72.5%答: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
36、数为72.5%(2)关系式法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式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关系式法有如下两种类型 (1)纵向关系式经过多步的连续反应,即后一反应的反应物为前一反应的生成物,采用“加合”,将多步运算转化为一步计算 (2)横向关系式 几种不同物质中含相同的量,根据该量将几种不同物质直接联系起来进行运算 有多个平行的化学反应即多个反应的生成物有一种相同,根据这一相同的生成物,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依此关系式进行计算可建华运算过程。关系式法抓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关系式,化繁为简,减少计算误差,是
37、化学计算常用方法之一。例: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一种白色固体,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与稀硫酸等酸反应生成CO2,试回答:(1)写出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如何用98%的硫酸(密度为1.84g/mL)配制980g18.4%的硫酸溶液?(3)现将45gNaHCO3(混有KHCO3)固体粉末加入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是气体全部逸出,固体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该状况下,CO2的密度为2g/L)所示,计算:求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若稀硫酸为120mL时,加入固体粉末为58.5g,求产生CO2的体积。解析:(1)书写化学方
38、程式时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的书写(2)设配制980g184的硫酸溶液需98的硫酸(密度为t84gmL)的体积为x,则: x1.84gml98%=980g184,x=100mL,需水的质量为:980g-100ml184gmL=796g;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由图像可以看出,45g固体粉爪与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11L, 11LCO2的质量为l1L2gL=22g,根据CO2的质量可计算出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由100mL 稀硫酸能与45g固体粉末完全反应,可计算出120mL 稀硫酸能与54g固体粉未完全反应,而加
39、入的固体粉末为58.5g,则固体粉末有剩余,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CO2气体11L,则120mL稀硫酸与54g固体粉末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答案:(1)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2)将100ml98%的H2SO4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796ml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解:45g固体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m(CO2)=11L2g/L=22g设硫酸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x由(1)得H2SO42CO29888x 22gx=(9822g)/88=24.5g设与120mL稀H2SO4完全反应的固体粉末的质量为y100mL/120mL=45g/yy=5
40、4g7,选A。6. 比较法解题时对题目给定的已知条件或数据,结合有关知识进行全面,仔细地分析,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答案。此法解计算型选择题时可避免对各备选答案一一进行计算。运用该法解题时有如下情况:(1)分类比较:按被选择对象的某些特点,先分类后比较选择(2)计算比较:解题时先做简单计算,然后比较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中某一相同原子的个数,最后选择。(3)转化问题比较:解题之前将所求问题转化为直观问题来比较选择答案。(4)排列比较:将被选择答案按某种顺序排列后,再分析比较选择答案。例:铅蓄电池中需要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现将5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d1g/ml)与1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d2g/ml)按体积比1:1混合,已知d1d2,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A.大于30%B.等于30%C.等于60%D.小于30%解析:当两种同溶质的溶液混合时,以m1g a%的溶液和m2g b%的溶液混合为例,且ab。当m1m2时,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b%)/2当m1=m2时,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a%+b%)/2当m1m2时,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d2,则等体积的两种溶液,50%的H2SO4溶液质量大,则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50%+1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项目服务合同协议书
- 岑爽的离婚协议书正规范本
- 办公房屋租赁协议范文
- 校车车辆租赁合同
- 灯箱广告代理合同
- 河北工程大学《线性代数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合作协议
- 企业设计服务外包年度服务合同
- 川北医学院《数学科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大学数学(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宗饲料原料品质-镜检
- 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01课件
- 燃气公司入职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一
- 2022年试行林木采伐管理方案
- 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基本服务和收费标准规范规范行业自律公约
- 小学二年级部编人教版上册语文期末整理复习题
- 东华医院麻醉科QoR-40随访表
- DB5106∕T 16-2021 机插水稻育秧基质制备技术规程
- 常用钢材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 CPIM BSCM__v3_0_VC(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