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头部头部(head)昆虫体躯的第一个昆虫体躯的第一个 体段,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头体段,由数个体节愈合而成;头 壳坚硬,以保护脑和适应取食时壳坚硬,以保护脑和适应取食时 强大的肌肉牵引。头壳表面着生强大的肌肉牵引。头壳表面着生 有触角、复眼与单眼,前下方生有触角、复眼与单眼,前下方生 有口器,后面有头孔,头孔周围有口器,后面有头孔,头孔周围 有膜质的颈与胸部相连,内有脑、有膜质的颈与胸部相连,内有脑、 消化道的前端及背血管的前端等。消化道的前端及背血管的前端等。
2、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头壳没有分节的痕迹,形态昆虫的头壳没有分节的痕迹,形态 学家们根据胚胎学和比较形态学研究结学家们根据胚胎学和比较形态学研究结 果提出了不同的学说,有果提出了不同的学说,有3,4,5,6, 7,8,9节说之多,每个学说又有不同节说之多,每个学说又有不同 的解释。的解释。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体节神经节体腔囊附肢 前触角节脑有时有胚胎时具有 触角节中脑有触角 润节后脑有胚胎时具有 上颚节上颚神经节有上颚 下颚节下颚神经节有下颚 下唇节下唇神经节有下唇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原头或原头区(不是真原头或原头
3、区(不是真 正的体节)正的体节) 上唇节上唇节前触角节前触角节 触角节触角节 润节润节 (已消失,胚胎时(已消失,胚胎时 期存在)期存在) 上颚节上颚节 下颚节下颚节 下唇节下唇节 (一)Rempel(1975)提出的六节学说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上唇节上唇节上唇上唇 触角后节触角后节舌舌 触角节触角节触角触角 上颚节上颚节上颚上颚 下颚节下颚节下颚下颚 下唇节下唇节下唇下唇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四节说认为,昆虫在胚 胎时期,胚体的前端都有1个 膨大的头前叶,由此发生眼、 上唇及触角,所以,头前叶 并不是真正的体节,它只是 相当于环节动物的口前部
4、, 其中所含的神经中枢为原脑 (protocelebrum),后来分化 成前脑、中脑,分别为眼和 触角的神经中心,而头前叶 后面才是真正的体节。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头前叶后面的 第1体节即第二触角 节的神经节是后脑, 后脑原来位于口的 后方、消化道的腹 面,后来前移到口 的前方、消化道的 背面,与原脑合并, 但第1体节的神经连 锁却仍然留在消化 道的腹面。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头前叶与第一 体节合并为原头。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2到第4节依次称 为上颚节、第1下颚节 (或下颚节)和第2下颚节 (或下唇节),合称为颚 节
5、。这三个体节的附肢 以后演化为口器的上颚、 下颚和下唇。它们的3 对神经节愈合成为咽下 神经节。在胚胎发育后 期,颚节与原头愈合成 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因此,昆虫 的头部是由第 触角节、上颚节、 下颚节和第二下 颚节4个体节构 成的。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大部分昆虫的头部头近球形,大部分昆虫的头部头近球形, 头壳高度骨化,无背板、侧板、腹头壳高度骨化,无背板、侧板、腹 板之分,但有一些次生的线与沟把板之分,但有一些次生的线与沟把 头壳表面分成若干区域。头壳表面分成若干区域。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大部份头壳上有
6、昆虫的大部份头壳上有 许多规则或不规则的线与沟,许多规则或不规则的线与沟, 比较重要的线与沟有比较重要的线与沟有8条。条。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位于头部背位于头部背 面的一条常呈倒面的一条常呈倒 “Y”形的线,形的线, 旧称头盖缝。旧称头盖缝。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蜕裂线横切面示意图蜕裂线横切面示意图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蜕裂线外表无沟,里面无蜕裂线外表无沟,里面无 脊,仅外表皮不发达,幼虫或脊,仅外表皮不发达,幼虫或 若虫蜕皮时沿此线裂开。蜕裂若虫蜕皮时沿此线裂开。蜕裂 线在幼虫或若虫阶段很容易观线在幼虫或若虫阶段很容易
7、观 察到,在不全变态类昆虫的成察到,在不全变态类昆虫的成 虫部份或全部保留,全变态类虫部份或全部保留,全变态类 昆虫成虫期均无蜕裂线。昆虫成虫期均无蜕裂线。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有些昆虫(主要是幼虫)的头壳上有些昆虫(主要是幼虫)的头壳上 沿蜕裂线的主干内陷而成的沟,其颜色沿蜕裂线的主干内陷而成的沟,其颜色 较蜕裂线深。有时颅中沟常与蜕裂线混较蜕裂线深。有时颅中沟常与蜕裂线混 淆,但在这种情况下,颅中沟总是伸过淆,但在这种情况下,颅中沟总是伸过 蜕裂线的分叉点。蜕裂线的分叉点。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位于口器的上方,为额位于口器的上方,为额 与唇基
8、的分界线,故又称口与唇基的分界线,故又称口 上沟,常为一条较深的横沟,上沟,常为一条较深的横沟, 有时呈有时呈“”形或中断甚至形或中断甚至 消失。在沟的两端,有两个消失。在沟的两端,有两个 陷口称前幕骨陷,不管额唇陷口称前幕骨陷,不管额唇 基沟形状如何变化,其两端基沟形状如何变化,其两端 仍不离开前幕骨陷。因此,仍不离开前幕骨陷。因此, 可据前幕骨陷的位置确定额可据前幕骨陷的位置确定额 基沟的位置。基沟的位置。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是一条从复眼或触是一条从复眼或触 角下伸至上颚基部的纵角下伸至上颚基部的纵 沟,为额与颊的界线,沟,为额与颊的界线, 曾有眼下缝或角下缝之曾
9、有眼下缝或角下缝之 称。此沟常见于直翅目称。此沟常见于直翅目 和革翅目昆虫中。和革翅目昆虫中。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是围绕复眼的是围绕复眼的 体壁内折而形成的体壁内折而形成的 沟,里面有一环形沟,里面有一环形 的起支持与保护复的起支持与保护复 眼的宽脊眼的宽脊眼膈。眼膈。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有些昆虫具有的由有些昆虫具有的由 额唇基沟到次后头沟之额唇基沟到次后头沟之 间的一条斜横沟,其在间的一条斜横沟,其在 上颚前、后关节间的部上颚前、后关节间的部 分称口侧沟,其余的部分称口侧沟,其余的部 分叫口后沟,但口侧沟分叫口后沟,但口侧沟 与口后沟很少同
10、时存在,与口后沟很少同时存在, 鳞翅目幼虫的口后沟特鳞翅目幼虫的口后沟特 别发达。别发达。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头后部环绕头后部环绕 头孔的第头孔的第2条拱条拱 形沟,其两端的形沟,其两端的 伸达上颚的后关伸达上颚的后关 节节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环绕头孔的第环绕头孔的第1条条 拱形沟,其两端的头拱形沟,其两端的头 壁内陷成壁内陷成1对幕骨后臂,对幕骨后臂, 其外的陷口称为后幕其外的陷口称为后幕 骨陷,内面具很宽的骨陷,内面具很宽的 脊,供来自颈、胸部脊,供来自颈、胸部 的肌肉着生。的肌肉着生。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1、额
11、唇基区:包括额的唇基。额、额唇基区:包括额的唇基。额 是蜕裂线侧臂下,额唇基沟之上、是蜕裂线侧臂下,额唇基沟之上、 额颊沟之间的区域,单眼着生在额额颊沟之间的区域,单眼着生在额 区,故可根据单眼确定该区的位置。区,故可根据单眼确定该区的位置。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唇基是额唇基沟以下的部唇基是额唇基沟以下的部 分,上唇挂在唇基的下方。唇分,上唇挂在唇基的下方。唇 基上一条横沟将唇基分为两部基上一条横沟将唇基分为两部 分,与额相接触的部分称为后分,与额相接触的部分称为后 唇基,与上唇相接的部分称为唇基,与上唇相接的部分称为 前唇基
12、前唇基 上唇:是衔接在唇基前缘上唇:是衔接在唇基前缘 的一个双层薄片。的一个双层薄片。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2、颅侧区:是头壳、颅侧区:是头壳 的侧面和颅顶部分,的侧面和颅顶部分, 前面以额颊沟,后前面以额颊沟,后 面以后头沟为界,面以后头沟为界, 复眼着生在该区域复眼着生在该区域 的侧上方。复眼以的侧上方。复眼以 上的部分称头顶,上的部分称头顶, 复眼以下称颊。复眼以下称颊。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3、后头区:围绕后头孔的区域,包括、后头区:围绕后头孔的区域,包括2条马条马 蹄形的狭骨片:蹄形的狭骨片: 后头:后头沟和次后头沟之间的骨片。后头:后
13、头沟和次后头沟之间的骨片。 次后头:次后头沟和后头孔之间的片。次后头:次后头沟和后头孔之间的片。 后颊:后头区的下端较宽,又位于颊的后方,后颊:后头区的下端较宽,又位于颊的后方, 故又称后颊,其余部分仍称后头。后头和后故又称后颊,其余部分仍称后头。后头和后 颊并无明确的分界。颊并无明确的分界。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后头后颊 颈膜颈膜 次后头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颊下沟以下的狭颊下沟以下的狭 条骨片,上有支持上条骨片,上有支持上 颚关节的两个关节,颚关节的两个关节, 两个关节之间的部分两个关节之间的部分 称为口侧区,其后的称为口侧区,其后的 部分称
14、为口后区,它部分称为口后区,它 们之间无明显的分界们之间无明显的分界 线。线。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5、围眼片和围角片:分别围绕复眼和触角的、围眼片和围角片:分别围绕复眼和触角的 狭片。狭片。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昆虫头部的坚硬不仅是由于各昆虫头部的坚硬不仅是由于各 节间紧密愈合和有多条次生沟的内节间紧密愈合和有多条次生沟的内 脊的支撑,而且还在于头壳内有着脊的支撑,而且还在于头壳内有着 特殊的内骨骼。这种内骨骼是昆虫特殊的内骨骼。这种内骨骼是昆虫 体壁内陷而成。体壁内陷而成。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昆虫头部的内骨骼统称幕骨
15、,昆虫头部的内骨骼统称幕骨, 主要由主要由1对幕骨前臂与一对幕骨后对幕骨前臂与一对幕骨后 臂组成,后者常左右相联成幕骨臂组成,后者常左右相联成幕骨 桥,再与幕骨前臂相联;有些昆桥,再与幕骨前臂相联;有些昆 虫的幕骨前臂上又具有一个突起,虫的幕骨前臂上又具有一个突起, 斜上伸至触角附近的头壁上,这斜上伸至触角附近的头壁上,这 对突起称幕骨背臂。对突起称幕骨背臂。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左:棉蝗头部的幕骨(红色:幕骨背臂;绿色:左:棉蝗头部的幕骨(红色:幕骨背臂;绿色: 幕骨后臂;黄色:幕骨前臂)幕骨后臂;黄色:幕骨前臂) 右:东亚飞蝗的幕骨右:东亚飞蝗的幕骨 第二篇 昆虫的
16、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幕骨不仅能增强头壳的坚固幕骨不仅能增强头壳的坚固 程度,同时为口器与前胸的部分程度,同时为口器与前胸的部分 肌肉提供了着生之处,此外,还肌肉提供了着生之处,此外,还 是消化道、神经索上下穿插而过是消化道、神经索上下穿插而过 的支架桥。不过在有些种类,特的支架桥。不过在有些种类,特 别是寄生性和具有刺吸式口器昆别是寄生性和具有刺吸式口器昆 虫中幕骨部分退化或消失。虫中幕骨部分退化或消失。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头部的结构因种类、性昆虫的头部的结构因种类、性 别、发育阶段等的差异而变化,但别、发育
17、阶段等的差异而变化,但 其演化的方向总是围绕着感觉与取其演化的方向总是围绕着感觉与取 食这两个中心任务;有些种类的变食这两个中心任务;有些种类的变 化还与求偶、生殖以及社会性生活化还与求偶、生殖以及社会性生活 等密切相关,处处体现着功能、结等密切相关,处处体现着功能、结 构、环境的统一。构、环境的统一。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集中在头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集中在头 部,特别是触角与复眼对昆虫的生部,特别是触角与复眼对昆虫的生 存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存及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 大小、形状等均与觅食、求偶等
18、功大小、形状等均与觅食、求偶等功 能相适应。能相适应。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在同样的环境中,非寄生 性昆虫的感觉器官要比寄生性 昆虫的发达,这是因为寄生性 昆虫一旦找到寄主,大多数情 况下就会有一个稳定的食物来 源,而非寄生性昆虫则需不断 地寻找食物源。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在非寄生性昆虫中捕食 性昆虫的感觉器官要比非捕 食性昆虫的发达,显然,其 发达程度与寻找食物的难易 程度成反比。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对于同一种昆虫,雄性 的感觉器官要比雌性的发达, 这是由于在求偶时雄虫大多 要接受雌虫发出的信号并去 寻找雌虫。 第二
19、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不同环境中的昆虫,感觉器官的 进化总是向着适应环境条件的方向发 展。 穴居昆虫生活在光线很弱的环境 中,它们的复眼与单眼常常退化,相 应一些感觉功能由触角代替,所以其 触角与在地面生活的昆虫触角相比显 得发达。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如 一 种 穴 居 的 蟋 螽 T r o p i d i s c h i a xanthostoma复眼退化,触角却是体长的10倍 左右。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一种穴居的步甲Glacicavicola bathyscioides复眼消失,触角却近等 于体长。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
20、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水栖的豉甲科 昆虫上、下分离的 复眼使得它们能在 水面游泳时能同时 看清楚水表和水中 的情况。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昆虫由于取食方式的不同,口 器的形状与着生的位置也出现了明 显变化,根据口器着生的方向,可 将昆虫的头部形式分为3大类。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1)下口式(hypognathous) 头部纵轴与体躯纵 轴基本垂直,口器伸向头的下方,特别适于 啃食植物叶片、茎秆等。大多数具有咀嚼式 口器的植食性昆虫和一少部分捕食性昆虫的 头式属于此类,如蝗虫、鳞翅目幼虫等的头 式。
21、这是最原始的一类头式。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2)前口式(prognathous) 头部纵轴与体躯纵 轴呈钝角,口器伸向头的前方。大多数具有 咀嚼式口器的捕食性昆虫、钻蛀性昆虫等的 头式属于前口式。这类头式昆虫的口器中, 颊与后颊扩大并向前延伸,后幕骨陷前移, 在后幕骨陷与后头孔之间形成外咽片,有些 昆虫的外咽片与下唇无明显的界线而合成咽 颏(gulamentum);有时外咽片因后颊相向延 伸而变窄,只留下一条外咽缝(gularsuture)。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
22、头部 (3)后口式(opisthognathus) 头部纵轴与体躯 纵轴呈锐角,口器伸向腹后方。大多数具有 刺吸式口器昆虫的头式属于此型,如蝉、叶 蝉等同翅目头喙亚目的昆虫与几乎所有半翅 目的昆虫的头式。后口式是昆虫为在不取食 时保护长喙而形成的,实际上当这些昆虫取 食时喙可伸向下方或前方。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此外,昆虫的头部还有 一些与求偶、生殖有关的构 造,使得头部的某一部分特 别发达。如锹甲雄虫的上颚 在求偶时一方面可以用以打 败前来竞争对手;另一方面 可能有取悦雌性的作用,长 期选择的结果使得该类昆虫 雄虫的上颚十分发达。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
23、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A 额延长,如象甲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B 唇基延长,如蝎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C 额唇基的形状和位置发生了变化,如家蚕。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头部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触头部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触 角、单眼和复眼。在口器各组成角、单眼和复眼。在口器各组成 部分上也有感觉器。部分上也有感觉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一)触角的基本构造(一)触角的基本构造 除原尾目昆虫外,昆虫纲所有的种除原尾目昆虫外,昆虫纲所有的种 类均有触角。类均有触角。 1、位置
24、:着生在额区,基部在一、位置:着生在额区,基部在一 个膜质的窝(触角窝)内。围角片上有个膜质的窝(触角窝)内。围角片上有 一个小突起,称为支角突,为触角的关一个小突起,称为支角突,为触角的关 节。节。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鞭节鞭节flagellum:触角的端节,常分成若干:触角的端节,常分成若干 亚节,此节在不同昆虫中变化很大。亚节,此节在不同昆虫中变化很大。 2、构造:基本上由、构造:基本上由3 节构成:节构成: 柄节柄节scape:最基部的:最基部的 一节,常粗短一节,常粗短 梗节梗节pedicel:触角的:触角的 第第2节,较小。节,较小。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25、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触角内的肌肉系统:触角内的肌肉系统: n整个触角的活动主要靠起源于整个触角的活动主要靠起源于 幕骨前臂或背臂、着生在柄节幕骨前臂或背臂、着生在柄节 的肌肉控制。的肌肉控制。 n柄节具有控制梗节运动的肌肉;柄节具有控制梗节运动的肌肉; n鞭节只能与梗节一起活动。鞭节只能与梗节一起活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1、线状(丝状):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第一、线状(丝状):触角细长,呈圆筒形。除第一、 二节稍大外,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二节稍大外,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逐渐向端 部变细。例如蝗虫、蟋蟀及一些蛾类等。部变细。例如蝗虫、蟋蟀及一些蛾类
26、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2、念珠状:鞭节由近似圆珠、念珠状:鞭节由近似圆珠 形的小节组成,大小一致,形的小节组成,大小一致, 象一串念珠。例如白蚁、褐象一串念珠。例如白蚁、褐 蛉等。蛉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3、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锯齿状:鞭节各亚节的 端部向一边突出呈角状,端部向一边突出呈角状, 触角看起来象一个锯条。触角看起来象一个锯条。 例如叩头虫、雌性绿豆象例如叩头虫、雌性绿豆象 等。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4、栉齿状:鞭节各亚节、栉齿状:鞭节各亚节 向一边突出很长,形如梳向一边突出很长,形如梳 子。例如雄
27、性绿豆象等。子。例如雄性绿豆象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5、双栉齿状(羽状):、双栉齿状(羽状): 鞭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鞭节各亚节向两边突出成 细枝状,很象鸟的羽毛。细枝状,很象鸟的羽毛。 例如雄性蚕蛾、毒蛾等。例如雄性蚕蛾、毒蛾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6、棒状(球杆状):触角细长,近端、棒状(球杆状):触角细长,近端 部的数节膨大如椭圆球状。例如蝶类部的数节膨大如椭圆球状。例如蝶类 (是鳞翅目中蝶与蛾的主要区别特征之(是鳞翅目中蝶与蛾的主要区别特征之 一)、蚁蛉等。一)、蚁蛉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7、锤状:鞭节端
28、部 数节突然膨大,形状 如锤。例如瓢虫、郭 公虫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8、鳃叶状:端部数节扩大成 片状,可以开合,状似鱼鳃。 这种触角为鞘翅目金龟子类 所特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9、膝状(肘状):柄节 特别长,梗节短小,鞭 节由大小相似的亚节组 成,在柄节和梗节之间 成肘状或膝状弯曲。例 如象鼻虫、蜜蜂、小蜂 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10、环毛状:除基部两节外, 每节具有一圈细毛,近基部 的毛较长。列如雄性的蚊、 摇蚊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11、刚毛状:触角很短,基部 的一、二节较大,
29、其余的节突 然缩小,细似刚毛。例如蜻蜓、 蝉、飞虱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12、具芒状:触角很短,鞭节仅一节, 较柄节和梗节粗大,其上有一根刚毛 状或芒状构造,称为触角芒。触角芒 有的光滑,有的具毛或呈羽状。这类 触角为双翅目蝇类所特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触角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昆虫的触角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 与听觉,其表面具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感与听觉,其表面具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感 觉器,在昆虫的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觉器,在昆虫的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 声音通讯及触觉通讯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声音通讯及触觉通讯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一般雄性昆虫的
30、触角较雌性昆虫的触角一般雄性昆虫的触角较雌性昆虫的触角 发达,能准确地接受雌性昆虫在较远处发达,能准确地接受雌性昆虫在较远处 释放的性信息素。释放的性信息素。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此外,昆虫的触角还有一些其此外,昆虫的触角还有一些其 他功能,如芫菁在交配时雄虫的触他功能,如芫菁在交配时雄虫的触 角能起携助拥抱雌虫的作用,魔蚊角能起携助拥抱雌虫的作用,魔蚊 的幼虫利用触角可以捕获猎物,仰的幼虫利用触角可以捕获猎物,仰 泳蝽在游泳时触角能平衡身体,水泳蝽在游泳时触角能平衡身体,水 龟虫潜水时可以用触角帮助呼吸。龟虫潜水时可以用触角帮助呼吸。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
31、昆虫的头部 1、鉴定昆虫的种类 由于昆虫的种类不同,触角的形状、着 生的位置及鞭节的亚节数等都有些差异。因 此,触角的类型是鉴定昆虫的重要依据。例 如白蚁的触角是念珠状,天牛的触角是丝状, 蝶类的触角是棒状,蛾类的触角有丝状、羽 状等;再如叶蝉和飞虱的触角均为刚毛状, 但叶蝉的触角位于两复眼间,飞虱的触角位 于两复眼的下面。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2、辨别昆虫的性别 雌雄昆虫的差异除了外生殖器 不同外,不少昆虫触角的形状也明 显不同。例如粘虫的雄蛾触角为羽 毛状,雌蛾触角为丝状;绿豆象雄 虫的触角为栉齿状,雌虫的触角为 锯齿状。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32、 3用于害虫的防治 由于昆虫的触角上有各种各样的感化器官, 部分昆虫的感化器官对一些化学物质还有特殊的 嗅觉作用。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特性对昆虫进行 诱集或趋避。 n如在害虫的测报与防治上,所应用的各种昆虫的性 诱剂对害虫进行诱集或迷向; n棉田内插放杨树把,诱集棉铃虫; n小麦田里支架放置盛有糖、醋、酒的容器,诱杀小 地老虎和黏虫等; n一些储藏物害虫如衣蛾、衣鱼等可用樟脑精发出的 气味趋避。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位置:颅侧区, 但常有变化,如突眼 蝇、豉甲等。 形状:多圆形、 卵圆形。 复眼由若干大小 不一致的小眼组成。 家蝇的复眼家蝇的复眼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
33、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牛虻的复眼牛虻的复眼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突眼蝇的复眼突眼蝇的复眼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天牛的复眼天牛的复眼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复眼的小眼数目变化很大:复眼的小眼数目变化很大: 一种蚂蚁一种蚂蚁Ponera punctatis-sima 的工蚁只有一个小眼组成。的工蚁只有一个小眼组成。 昆虫一个复眼的小眼数通常在昆虫一个复眼的小眼数通常在 300-5000个个 鳞翅目昆虫一个复眼常由鳞翅目昆虫一个复眼常由12000- 17000个小眼组成。个小眼组成。 蜻蜓目可达蜻蜓目可达10000-28000。 第
34、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复 眼 大 小 由于昆虫种类 不同而不同, 头蝇的复眼占 据了头表的全 部。 头蝇的复眼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双翅目与膜翅目昆虫中,双翅目与膜翅目昆虫中, 雄虫的复眼显著大于雌虫的复雄虫的复眼显著大于雌虫的复 眼,常在背面相接,称为接眼眼,常在背面相接,称为接眼 式;雌虫复眼相离,称为离眼式;雌虫复眼相离,称为离眼 式。式。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视觉范围: 大部分昆虫的视觉范围比人眼的视觉范 围广。 螳螂复眼的水平视觉为240,垂直视觉 范围360。 突眼蝇和头蝇的水平和垂直视觉范围都 为360 第二篇
35、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单眼包括背单眼和侧单眼, 它们只能感受光线的强弱而无成像功能。 1、背单眼:成虫和不全变态类的 若虫所具有,与复眼同时存在。背单眼 着生在额区上端两复眼之间,03个。 若为3个则排列成倒三角形,其中1个 位于中线上,称中单眼。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2、侧单眼:全变态昆虫的幼 虫具有侧单眼,位于头部的两侧。 侧单眼占据了复眼的位置,是复 眼的代表,故不会与复眼同时存 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昆昆 虫虫 的的 单单 眼眼 A. 背单眼(一种秆蝇的前面观);背单眼(一种秆蝇的前面观);B. 侧单眼(一种鳞翅目
36、幼虫的侧面观)侧单眼(一种鳞翅目幼虫的侧面观)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昆虫用来吃东西的构造称为昆虫用来吃东西的构造称为 口器口器( (mouthparts) ),或称取食器,或称取食器 ( (feeding apparatus) )。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any of the appendages, typically found in pairs, surrounding the mouth of an insect or other arthropod and adapted for feeding.
37、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昆虫因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分 化,形成了不同的口器类型。 但就食物而言,不外乎固体 食物和液体食物两大类,根据这 一点,我们可把昆虫的口器分为 以下几种类型。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口器口器 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嚼碎固体食物嚼碎固体食物 吸收式口器吸收式口器 虹吸式虹吸式 将液体食物吸入消将液体食物吸入消 化道化道 刺吸式刺吸式 舐吸式舐吸式 刮吸式刮吸式 捕吸式捕吸式 锉吸式锉吸式 嚼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 兼有咀嚼和吸收的兼有咀嚼和吸收的 功能功能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咀嚼式口器通常由咀嚼式口器通常由5 个
38、部分组成,由上往下依个部分组成,由上往下依 次为上唇、上颚、下颚、次为上唇、上颚、下颚、 下唇以及舌。下唇以及舌。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上唇是衔接在唇基前缘,盖在上颚 前面的一个双层薄片,前缘中央略凹入, 凹入的深浅在不同昆虫中有变化,如尺 蛾、舟蛾幼虫的上唇凹入很深。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上上 唇唇 前前 面面 观观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上唇外壁骨化,内壁膜质而有密毛和感上唇外壁骨化,内壁膜质而有密毛和感 觉器官,称为觉器官,称为内唇内唇。上唇为口前腔的前壁,。上唇为口前腔的前壁, 可以前后活动,并稍作左右活动。可以前后
39、活动,并稍作左右活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不分节,锥状,不分节,锥状, 坚硬,位于上唇之后。坚硬,位于上唇之后。 上颚的前端有上颚的前端有切齿叶切齿叶, 用以切碎食物,后面有用以切碎食物,后面有 一个用以磨碎食物的粗一个用以磨碎食物的粗 糙面,称为糙面,称为臼齿叶臼齿叶。东。东 亚飞蝗的上颚左右不对亚飞蝗的上颚左右不对 称,以称,以2个关节与头壳个关节与头壳 相连。相连。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下颚下颚位于上颚之位于上颚之 后,下唇之前,是协后,下唇之前,是协 助取食的构造。由一助取食的构造。由一 个关
40、节和头壳相连。个关节和头壳相连。 下颚由个部分组成:下颚由个部分组成: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1)轴节轴节:基部的:基部的 三角形骨片;三角形骨片; (2)茎节茎节:连接在:连接在 轴节端部的长方轴节端部的长方 形骨片;形骨片;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3)外颚叶外颚叶和和(4)内颚叶内颚叶: 是着生在茎节端部的两是着生在茎节端部的两 个能活动的叶状构造,个能活动的叶状构造, 外面一个较宽、软,呈外面一个较宽、软,呈 匙状,这是外颚叶;里匙状,这是外颚叶;里 面的一个比较骨化,端面的一个比较骨化,端 部细而有齿,这是内颚部细而有齿,这是内颚 叶。它
41、们的主要功能是,叶。它们的主要功能是, 协助上颚切啐食物并握协助上颚切啐食物并握 持食物。持食物。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5)下颚须下颚须:着生在:着生在 茎节外缘中部的一分节茎节外缘中部的一分节 构造,一般分为构造,一般分为5节,节, 是感觉器官,昆虫取食是感觉器官,昆虫取食 时司味觉和嗅觉的功能。时司味觉和嗅觉的功能。 茎节上着生下颚须的突茎节上着生下颚须的突 出骨片称为负颚须节。出骨片称为负颚须节。 水龟虫的下颚须长于触水龟虫的下颚须长于触 角。角。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轴节轴节 茎节茎节 外颚叶外颚叶 内颚叶内颚叶 下颚须下颚须 负颚须节
42、负颚须节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下唇下唇是头部的第是头部的第 三对附肢,位于下颚三对附肢,位于下颚 的后面,后头孔的下的后面,后头孔的下 方,又称第二下颚。方,又称第二下颚。 它是由一对类似于下它是由一对类似于下 颚的附肢愈合而成的,颚的附肢愈合而成的, 其组成是:其组成是: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1)后颏后颏:下唇的基部,:下唇的基部, 连接在后孔的薄膜上,连接在后孔的薄膜上, 相当于下颚的轴节。相当于下颚的轴节。 又可分为亚颏和颏两又可分为亚颏和颏两 部分,前者位于最基部分,前者位于最基 部。部。 (2)前颏前颏:连接在后颏:连接在后颏 前端的
43、部分,相当于前端的部分,相当于 下颚的茎节。下颚的茎节。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3)侧唇舌侧唇舌:是前颏端部两:是前颏端部两 侧的一对较大的叶状构造,侧的一对较大的叶状构造, 相当于下颚的外颚叶相当于下颚的外颚叶 (4)中唇舌中唇舌:是前颏端部中:是前颏端部中 央的一对很小的叶状构造,央的一对很小的叶状构造, 有时两叶合为一体。相当于有时两叶合为一体。相当于 下颚内颚叶。有时中唇舌与下颚内颚叶。有时中唇舌与 侧唇舌可合为一体,统称唇侧唇舌可合为一体,统称唇 舌。舌。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5)下唇须:着生 在前颏的侧后方, 一般分为3节, 相当于
44、下颚须。 前颏上着生下唇 须的骨片称为负 唇须节。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下唇的主要功能是:托 挡食物,而下唇须帮助下颚 须完成感触功能。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5、舌、舌是位于口前腔是位于口前腔 中央的袋状构造,其中央的袋状构造,其 表具浓密的毛与感觉表具浓密的毛与感觉 器,内有骨片与肌肉,器,内有骨片与肌肉, 能帮助运送与吞咽食能帮助运送与吞咽食 物,并有味觉之用。物,并有味觉之用。 主要功能是运送和吞主要功能是运送和吞 咽食物,分泌唾液。咽食物,分泌唾液。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咀嚼式口器真正的咀嚼式口器真正的口口位于唇基
45、位于唇基 的基部与舌之间,而上唇、上颚、的基部与舌之间,而上唇、上颚、 下颚与下唇所围成的空腔称为下颚与下唇所围成的空腔称为口前口前 腔腔。 舌将口前腔分为两部分,前面舌将口前腔分为两部分,前面 的部分称为的部分称为食窦食窦,后面的部分称为,后面的部分称为 唾窦唾窦。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东东 亚 亚 飞 飞 蝗 蝗 的的 头 头 部 部 纵 纵 切切 面 面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 虫,口器各部分的构造随 虫态、食性、习性等略有 变化。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如鳞翅目幼虫的口器: (1)上唇和上颚与一般咀嚼
46、式口器相似; (2)下颚、下唇和舌愈合成一个复合体,两 侧为下颚,中央为下唇和舌,端部具一突出 的吐丝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主要吸食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要求既要有吸主要吸食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要求既要有吸 吮液体的结构,还要有刺破动、植物组织的结构,吮液体的结构,还要有刺破动、植物组织的结构, 与咀嚼式口器的不同之处如下:与咀嚼式口器的不同之处如下: (1)上颚和下颚(或下颚的一部分)特化成细)上颚和下颚(或下颚的一部分)特化成细 长的口针;长的口针; (2)下唇延长成喙;)下唇延长成喙; (3)食窦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
47、)食窦形成强有力的抽吸机构。 代表性昆虫:蝉代表性昆虫:蝉(同翅目同翅目)、麻皮蝽、麻皮蝽(半翅目半翅目)、跳、跳 蚤蚤(蚤目蚤目)、蚊虫、蚊虫(双翅目双翅目)。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一)蝉的刺吸式(一)蝉的刺吸式 口器:口器: 1、唇基发达,尤、唇基发达,尤 其是后唇基,注意其是后唇基,注意 勿当做额。勿当做额。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2、下颚的茎节并入头壳、下颚的茎节并入头壳 成为头部复眼下方的一骨成为头部复眼下方的一骨 片,称为下颚叶;片,称为下颚叶; 3、上颚骨片、上颚骨片(舌侧片舌侧片)是是 上颚在下颚叶和唇基之间上颚在下颚叶和唇基之间
48、 的扩展部分;的扩展部分; 4、上唇较小,三角形,、上唇较小,三角形, 盖在喙的基部;盖在喙的基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5、下唇形成喙,很长,、下唇形成喙,很长, 分成三节分成三节(在其它昆虫在其它昆虫 中有变化中有变化)。喙代表了。喙代表了 下唇的前颏部分,下下唇的前颏部分,下 唇须已消失。喙的前唇须已消失。喙的前 壁内陷成包藏上颚口壁内陷成包藏上颚口 针和下颚口针的唇槽;针和下颚口针的唇槽;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6、上颚口针粗,端部具倒刺,是、上颚口针粗,端部具倒刺,是 刺入组织的的工具,包围下颚口刺入组织的的工具,包围下颚口 针;针; 唾
49、道唾道 上颚上颚 气管气管 食道食道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7、下颚口针细,隐藏在上颚口针内,里、下颚口针细,隐藏在上颚口针内,里 面具面具2 个槽,合并时形成两个细管,前个槽,合并时形成两个细管,前 面的一个较粗,是食物道,后面的一个面的一个较粗,是食物道,后面的一个 较细,为唾道。下颚口针由内颚叶转化较细,为唾道。下颚口针由内颚叶转化 而来,外颚叶退化,下颚须消失;而来,外颚叶退化,下颚须消失;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8、舌:位于口针的基部,与形、舌:位于口针的基部,与形 成的抽吸机构有关。成的抽吸机构有关。 刺吸运动:上颚口针交替针刺,刺吸运动
50、:上颚口针交替针刺, 下颚口针跟着深入。下颚口针跟着深入。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刺吸过程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蚊类的口器 有6根口针,除两 对上颚、下颚口 针外,上唇与舌 也变成了口针。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蚊虫口器 的纵剖面 示意图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亦为刺吸式,主要由上唇、亦为刺吸式,主要由上唇、 下颚、内唇、下唇、舌等五部下颚、内唇、下唇、舌等五部 分及其上的附属物组成。分及其上的附属物组成。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1)上唇 为一小骨片,位于内唇基部的 前方。 第二篇
51、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2)下颚 由1对下颚 须、2片下颚片和1对下颚 内叶(又称内叶)组成。下 颚须位于口器的最前方, 通常4节,其上有许多小 鬃,有感觉作用。下颚片 位于口器两侧,一般为三 角形骨片,其不能刺人皮 肤,但在吸血时对口器有 保护和支持作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内叶是主要的刺 吸器官,为1对细长 的口器,其内侧有纵 行的沟槽,当左右两 叶向中间锁合时与内 唇共同形成食物道, 是吮吸宿主血液进入 咽部的通道。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内叶的内侧有34列倒生 的小齿,有固着作用。其后侧 另有1条更细的沟槽,在向中 间锁合
52、时便形成唾液道,唾液 腺分泌的唾液即由此导人宿主 的皮肤。唾液有防止宿主血液 凝固的作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3)内唇 位于口 器的前方中央,为1根 长片,末端钝。其两侧 为下颚内叶所包围,后 方是1条沟槽,为外食 物道的主要部分。在下 颚内叶刺人皮肤时内唇 也随之进入,故吸血是 由这3片共同完成的。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4)下唇下唇 位于口器最后方位于口器最后方 中央,为中央,为1短小基片,是口器短小基片,是口器 的基部支架,其上着生下唇须的基部支架,其上着生下唇须 1对。后者左右两片,当向中对。后者左右两片,当向中 间合拢时成鞘状,将下
53、颚内叶间合拢时成鞘状,将下颚内叶 和内唇包于其中,合称喙。下和内唇包于其中,合称喙。下 唇须的长短和节数在不同种属唇须的长短和节数在不同种属 中差别很大,但通常为中差别很大,但通常为45 节。下唇须的节数和长短在分节。下唇须的节数和长短在分 类上有重要的意义。类上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5)舌舌 短小,缩于咽内,从外面看不短小,缩于咽内,从外面看不 见。见。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鳞翅目成虫所鳞翅目成虫所 具有,具一条外观具有,具一条外观 如发条状的,能卷如发条状的,能卷 曲和伸展的喙,适曲和伸展的喙,适 于吸吮深藏花管底于吸吮深藏花
54、管底 部的花蜜。部的花蜜。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组成:组成: 1、上唇为一条很狭窄的、上唇为一条很狭窄的 横片。横片。 2、上颚退化。、上颚退化。 3、下颚轴节和茎节均已、下颚轴节和茎节均已 缩入头内,下颚须缩入头内,下颚须 不发达。不发达。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4、喙:由左右下颚的外、喙:由左右下颚的外 颚叶嵌合而成,外颚颚叶嵌合而成,外颚 叶的横切面呈新月型,叶的横切面呈新月型, 合在一起形成食物道,合在一起形成食物道, 并且外颚叶由一系列并且外颚叶由一系列 的骨化环与膜质环相的骨化环与膜质环相 间紧密排列而成,可间紧密排列而成,可 以卷曲伸
55、展。以卷曲伸展。 5、下唇退化为一三角形、下唇退化为一三角形 骨片,下唇须发达。骨片,下唇须发达。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鳞鳞 翅翅 目目 成成 虫虫 虹虹 吸吸 式式 口口 器器 A.成虫头部模式图,侧面观;成虫头部模式图,侧面观;B.喙的横切面喙的横切面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四、舐 吸 式 口 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双翅目蝇类成虫双翅目蝇类成虫 的口器,以家蝇为例的口器,以家蝇为例 介绍如下:介绍如下: 基喙:头壳的一基喙:头壳的一 部 分 , 前 壁 具 唇 基部 分 ,
56、 前 壁 具 唇 基 (马蹄形),唇基的(马蹄形),唇基的 前方是棒状不分节的前方是棒状不分节的 下颚须(下颚须(1对);对); 舐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中喙(真正意义中喙(真正意义 上的喙)源于下唇的上的喙)源于下唇的 前颏,后壁骨化成唇前颏,后壁骨化成唇 鞘,前壁凹唇槽;上鞘,前壁凹唇槽;上 唇为长片状结构,内唇为长片状结构,内 壁凹陷成食物道,盖壁凹陷成食物道,盖 在唇槽上;舌刀片状,在唇槽上;舌刀片状, 紧贴在下唇下面。紧贴在下唇下面。 舐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唇瓣(端喙):是唇瓣(端喙):是 喙端部两
57、个大椭圆形的喙端部两个大椭圆形的 瓣,可以前后活动,向瓣,可以前后活动,向 后可折叠在唇鞘的后面,后可折叠在唇鞘的后面, 亦可呈盘状,称吸盘。亦可呈盘状,称吸盘。 前口是位于两唇瓣间裂前口是位于两唇瓣间裂 基部的一个小孔,与前基部的一个小孔,与前 述上唇和舌合成的食物述上唇和舌合成的食物 道相通,唾液亦通过前道相通,唾液亦通过前 口分泌出来。口分泌出来。 舐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拟气管:唇瓣腹面膜质,拟气管:唇瓣腹面膜质, 具有很多环形的沟,有点象具有很多环形的沟,有点象 气管,因而称为拟气管。气管,因而称为拟气管。 取食过程:(取食过程:(1)两唇)
58、两唇 瓣展开平贴在食物上,使环瓣展开平贴在食物上,使环 沟的空隙与食物接触;(沟的空隙与食物接触;(2) 在食窦唧筒的作用下,液体在食窦唧筒的作用下,液体 食物由空隙进入沟内,顺环食物由空隙进入沟内,顺环 沟流入前口,再进入食物道。沟流入前口,再进入食物道。 舐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为 双 翅 目 蝇 类 幼 虫 (蛆)所特有。特点是:口 器十分退化,只见到一对口 钩,用它来刮破食物,然后 吸收汁液及固体碎屑。 其 头全部缩入胸部,体躯前端 全部为颈膜。 口钩不是上颚,可能 是一个高度骨化的次生构造。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为脉翅
59、目昆虫的幼虫所独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 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 上、下颚分别组成一对刺吸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对刺吸构 造,因而又有双刺吸口器之称。造,因而又有双刺吸口器之称。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该类口器的上该类口器的上 唇不发达;上颚延唇不发达;上颚延 长成镰刀状,其腹长成镰刀状,其腹 面纵凹,下颚的外面纵凹,下颚的外 颚叶相应延长紧贴颚叶相应延长紧贴 在上颚内侧形成食在上颚内侧形成食 物道;下颚的轴节、物道;下颚的轴节、 茎节及下唇不发达,茎节及下唇不发达, 下颚须消失,但下下颚须消失,但下 唇须则发达。唇须则发达。 捕吸式口器捕吸式口
60、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捕食时,幼虫将成对的捕吸器捕食时,幼虫将成对的捕吸器 刺入猎物体内,注入消化液,进行刺入猎物体内,注入消化液,进行 肠外消化后再把消化好的物质吸入。肠外消化后再把消化好的物质吸入。 捕吸式口器捕吸式口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独有,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独有, 各部分的不对称性是其显著的各部分的不对称性是其显著的 特点。特点。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头部昆虫的头部 蓟马的口器短喙蓟马的口器短喙 状或鞘状;喙由上唇、状或鞘状;喙由上唇、 下颚的一部分及下唇下颚的一部分及下唇 组成;右上颚退化或组成;右上颚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电脑镇痛泵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动汽车高压直流继电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IO-Link信号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堆栈式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经典居间合同
- 农机作业服务合同
- 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合同
- 热长期供货合同
- 安全监控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政府与企业合作协议
- 《西方思想经典》课件
- 中医诊疗设备种类目录
- 战略管理与伦理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课件
- 徐金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新讲义
- 沥青拌合设备结构认知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课件)肝性脑病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5课时 人民币兑换
- 工程回访记录单
-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课件:“配速法”解决摆线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