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湄潭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毕业论文_第1页
浅谈湄潭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毕业论文_第2页
浅谈湄潭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毕业论文_第3页
浅谈湄潭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毕业论文_第4页
浅谈湄潭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湄潭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就当今国际国内形势而言,茶产业是一项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饮茶不仅已经成为时尚,更是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全球60亿人口饮茶人数已超过30亿,世界人均年消费茶叶0.5公斤,消费达150万吨,而且国际国内市场每年分别以35%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出口茶叶仅占国际市场份额的14%左右,因此,开拓国际市场的空间巨大。从中国四大茶区来看,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茶树原产地的中心,这里茶树品种资源丰富,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为中国外销碎茶的主要茶区,也是边茶的重要生产地。在中央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茶产业注入许多新鲜的活力,茶产业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一个

2、支柱产业。贵州湄潭县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业的大门,在近几十年的发展长河中,如今已是贵州茶产业强县。一、茶产业发展现状1、茶园建设。黔北地区的湄潭是贵州省最大的茶区和出口红茶基地,是遵义市茶产业大县,2011年,新增茶园22.5万亩,总面积超过30万亩, 茶叶产量15060吨,产值9.13亿元,茶业综合收入近14亿元。先后被列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西南茶城成为农业部定点市场,“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曾获得“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西南地区唯一的“中国名茶之乡”和“最受百姓欢迎产茶地”等称号。茶园主要分布15个乡镇118个村(居)5万多农户(茶场),其中投产

3、茶园16.5万亩,幼龄茶园近6万亩,新建茶园6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26.76万亩,占96%。主要栽培品牌为国家级良种湄潭苔茶、黔湄(419、502、601、701、809)及引进的福鼎大白茶等。 2、茶叶加工。全县有茶叶企业、个体加工户329家。其中注册4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县级龙头企业15家),年生产能力2万吨。有46家企业通过qs认证,15家企业通过iso认证,12家企业通过haccp认证,6家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有机茶认证,1家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全县茶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50多个,倾力打造的“湄潭翠芽”品牌已40次获国内外茶行业大奖,其中

4、28次获国家级的金奖,“湄潭翠芽”在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评选中获总分第一名,2010年“贵州五大名茶”评选中获总分第一名。品牌价值7.69亿元,已成功完成证明商标注册。加工企业从业人员约4000人,其中固定员工1160人,高级技工8人、中级18人、初级29人,熟练工700余人。加工的主要产品有湄潭翠芽、贵州针茶(青针、白针)、毛尖、毛峰、大宗绿茶及红茶、砖茶等产品。茶叶深加工产品主要有茶叶籽油和茶多酚等。3、市场贸易。产品销售规模企业主要通过企业营销,加工户主要通过批发市场。西部茶城日均交易量达1万公斤以上,日交易额130余万元;最高日交易量3万公斤,交易额400万元。全年交易量2700

5、吨,交易额3.25亿元。主要以散茶销售为主。全县有收购、批发、零售茶叶经营户80家,“湄潭翠芽”专卖店200多家。全县茶叶省外销售占70%,省内销售占30%。如今,人们的致富离不开茶叶,湄潭的发展离不开茶业二、湄潭发展茶叶的自然条件湄潭在茶产业上的成功,当然还得依靠当地的自然环境。茶树是一种常绿灌木,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属多年生木本植物,叶互生,具短柄,叶形有披针状,椭圆形、卵形及倒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花白塞而有芳香,蒴果扁球形。外有3道纵棱,种子卵圆形、棕褐色。它的生长有着其特殊的环境,环境适宜,长得更好。土壤:一般是土层厚达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通

6、气性、透水性或储水性能好。土壤ph值以4.56.5为宜。雨量:雨量平均,在茶树生长期间,月降水量通常不能少于100毫米。且年雨量在800毫米以上。不足和过多都有影响。阳光: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首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因而高手山出好茶。温度:一是气温,二是地温,气温日平均需10;最低不能低于-10。年平均温度在1825。地形:地形条件主要有海拔、坡地、坡向等。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和湿度都有明显的变化,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这对茶树生育有利,但也不是越高越好,在1000米以上,会有冻害。一般选择偏南坡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7、纵观湄潭县的自然环境,也非常适宜种植茶树。1、地形上,湄潭县地跨东经10715361074108,北纬272018281230。地处云贵高原东斜坡地带的丘陵山区,为娄山山脉褶皱地带,北东走向。地貌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55.68%,坝地相镶,类型多样,这样的地形便为茶叶生长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县主产茶区主要分布在8001000m的地势高度,如湄潭茶场、核桃坝茶树良种场等就分布在750900m的低山丘陵地带。 2、气候上,湄潭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气候平和,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均温14.9,最热月(7月)均温25.1,最冷月(1月)均温3.8,年较差为21.3,年均

8、温的年际变化不大,相差1.2;但月均温的年际变化较大,相差5.7。年总积温5439,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3月30日,终日11月13日,全年无霜期284天,平均初霜期12月6日,终霜期2月24日, 平均日数80天, 这对生长发育期较长的茶树不会造成太大影响。3、从降水量来说,湄潭位于大娄山东南侧,夏季偏南气流迎风面,水汽充沛,降水是在省内属较多的县份,常年降水量1141.5mm。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夏季(6-8月)最多,占全年41.2%,有利于夏茶生长发育;春季(3-5月)占29.3%;秋季(9-11月)占23.4%;冬季(12-2月)最少,占6.1%。县内雨季开始期平均为4月13日,终止

9、期为10月10日,持续时间181天,说明4-10月茶树生长盛期正值雨季,有利于喜温喜润的茶树生长,为茶叶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4、最后从土壤上来看,全县非耕地面积大约有42.47%的宜林宜茶荒山没有利用。全县土壤类型多样,共有5个土类、13个亚类、55个土属、149个土种。其中黄壤是全县的地带性土壤,面积大,分布广,有84474.52hm2,占全县总面积的45.42%。黄壤土亚类又是黄壤土类中最有代表性的类型,占88.13%,ph值4-5.5,全县茶园主要分布于黄壤土亚类,全县土壤硒含量丰富,达1.0ppm以上,土壤富含硒等微量元素,是生产绿色、有机生态、富硒锌高品质名优绿茶的最佳区域。比

10、如湄潭翠芽、湄江翠片,遵义毛峰等等;此外,在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一份茶园土壤有机质自然平衡研究(19811986年)研究结果表明,在湄潭自然条件下,茶树每年以落叶方式直接归还土壤有机质每亩可达1吨左右。以茶树落叶作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具有省工、节资、物理覆盖。改善土壤水肥热条件,碳氮比小,分解转化快,释放养分多,非常有利于茶树生长。总体上说,湄潭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树生长极为有利。然而,“天、地、人”三者是制茶最重要的条件,唯有三者能充分配合,才可制出高品质的茶叶。“天,地”是自然条件,天是“天时”,也是气候,茶树性喜温暖多雾的天气,平均温度以152

11、0最为理想,也是“地利”,也就是土质,茶树生长的最佳场所,还要终年饱受云雾滋润。从湄潭的自然地理环境来看,这两者都非常接近,那是否也“人和”呢?三、湄潭发展茶叶的人文条件1、悠久的种茶历史。湄潭是茶树原生地之一,种茶历史悠久 。种茶在湄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湄潭至今还流行着喝“油茶汤”、吃“油茶稀饭”、吃“油茶汤圆”的习俗,与古人偏爱的“饮茗粥”、“擂茶”相同。唐代,一代茶圣陆羽在茶经里盛赞湄潭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中唐时期的湄潭属夷州,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里的“江南西道”载有:“夷州土产茶,播州土生黄茶”。清贵州通志载:“黔省所属皆产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著名茶学家李联标在湄潭县志

12、印录食货志记述湄潭茶“质细味佳,所产最盛名”。 1939年,中央农业实验所和中国茶叶公司在湄潭筹建实验茶场,在城郊打鼓坡上开垦连片茶场,供茶树栽培、育种、制茶、病防等研究,使湄潭茶叶得到快速发展。1939年底国立浙江大学西迁至湄潭办学,从此湄潭古老的茶树融入了科技的栽培、采摘、加工等技术,为“西湖龙井”增添了一枝新秀-湄江茶(原名湄潭龙井)。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各级政府十分重视茶叶生产的发展。1952年中茶公司率先招收学员到湄潭茶叶试验场进行茶叶生产技术培训,结业后分配到各重点产茶县筹建茶叶技术指导站。湄潭县委、政府为了做强做大湄潭茶业,在当时召集全县共青团员,深挖开垦荒坡荒地,建立湄潭县万亩

13、共青大茶园。湄潭一直把茶叶作为富民兴湄的主要产业来抓,积极调整茶类结构,全力打造茶叶品牌,形成了“内、外、名、边”茶四结合的茶叶生产县和重要商品茶基地。茶叶总产量达到175万公斤以上,是解放前的17.5倍,建国50多年来,湄潭茶业得到蓬勃发展,茶叶已成为湄潭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湄潭有中国名茶:“湄江翠片”、 “遵义毛峰”;有省部名优产品如“龙泉剑茗”、 “贵州银芽”、 “清江绿”、 “红碎茶一号上档”、 “湄潭翠芽”、 “湄潭毛峰”等;有获绿色食品a级认证的“湄江牌”系列绿茶。改革开放以来,湄潭的茶业发展迅速,历届县委、政府都把茶叶作为主要经济支柱来抓。至2003年,全县

14、茶农达1.5万户,茶园面积达7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茶叶生产县。由于茶叶氨基酸含量高,富含硒元素,品质优良,“湄江翠片”、“遵义毛峰”、 “上档二号红碎茶”等多次荣获国家、省、部优产品称号。产品远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波兰、埃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茶业已成为湄潭的黄金产业。 2001年,湄潭被定为首批创建无公害农产品(茶叶)示范基地之一;2003年,西南茶城获国家农业部定为全国茶叶定点市场。并逐步形成黔北茶叶特色经济产业带的集散地,新近建立的信息发布系统和质量检测系统也正式投用。湄潭茶叶在几十年的发展当中,孕育了夏怀恩、刘其志、 汪桓武、王正容、冯绍隆等数十名富有盛名的茶叶专家。他们为茶叶做

15、出了毕生的贡献,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技术经验。正是这悠久的种茶历史,才使得后人在此基础上得以发扬和传承! 2、绚丽多姿的茶文化。茶文化,一般指茶与文化的意识形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文学艺术、历史、生活习俗,也包括与茶有关的茶叶生产、营销、科技、教育、物质财富的创造等内容。茶文化不仅是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很深的文化内涵,既是饮料,又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还有保健之功效,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期间,西迁湄潭的浙大的“九君子”创办了湄江吟社,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茶诗歌赋,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情感。同时,浙大西迁的一大批爱国学者在湄工作、学习、品茗赋诗留下的诗篇

16、助推了茶产业的发展,县组建了茶乡艺术团,编排表演茶艺节目,宣传推介茶文化流传至今的“油茶汤”,反映了劳动人民对茶的眷恋。社会各届名人对茶的赞颂,更是将湄潭的茶文化推上了高峰。2001年8月初,中国茶文化研究会理事、著名茶文化专家林治先生来我县考察茶文化发展史,对我县的茶文化成果赞不绝口。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权启爱来湄考察时说中国近代茶的发源地应是湄潭。随着湄潭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茶艺和茶文化的深入宣传,环境、电力、交通、通讯等条件的逐步完善,秀丽的湄潭更加锦上添花,成为有识之士旅游、观光、休闲、投资的热土。湄潭的茶文化丰富多彩,逢年过节或结婚宴庆,普遍以茶酒为礼。此外,如今规划湄潭县永兴

17、镇万亩茶海、生态茶园观光旅游线并投资建设;已获得吉利斯记录的认证的“天下第一壶”茶文化主题公园的投入使用;于1999年创立的湄潭县茶文化研究会,不断挖掘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茶文化;此外成立的茶乡艺术团等等;这些都为湄潭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茶产业的文化内涵。湄潭的茶文化保留了历史的元素,同时也注入现代的因素,丰富了茶界彼此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间接地逐渐把湄潭推销了出去,让更多世人了解湄潭,来发展湄潭!3、日趋发达的交通湄潭县位于黔北遵义名城东部,呈南北狭长条形薯状,县城又位于县域行政区的中心地带,距遵义市74公里,距省会贵阳市225公里。随着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不

18、断完善,湄潭县已经融入了遵义市一个半小时经济圈。湄潭规划建设的川黔渝怀铁路和思南-湄潭-遵义高速公路将极大的推动湄潭经济的发展。4、健全的销售市场首先是茶青市场,2005年3月,湄江镇金花村率先建起茶青市场。春茶采摘期间,日交易量达20吨,交易额达40万元。湄江镇核桃村,兴隆镇龙凤村、庙塘村,永兴镇流河渡村、德隆村、梁家坝村也先后建起茶青市场。这7个茶青市场均按标准设计建设,按规章制度管理,既方便了顾客(制茶厂),也方便了茶农,依质论价,以量计款,公平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均得到了保护。其次是外销市场,在巩固已有的销售渠道基础上,湄潭县委、县政府着力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体茶商在全国各大城市积极开辟

19、外销市场,开展“湄潭翠芽”专卖业务。早在2010年,已在安徽、北京、广西、江苏、湖南以及济南、成都、重庆、杭州、广州、贵阳等城市建立起“湄潭翠芽”品牌专卖店,专营以“湄潭翠芽”为代表的湄潭品牌茶,使湄潭品牌茶叶直接进入终端市场。全县有收购、批发、零售茶叶农户经营户80家,“湄潭翠芽”已在全国设专卖店200多家。规模企业产品销售主要通过企业营销。全县茶叶省外销售占全县茶叶总产量的70%。因此,市场远景是非常开阔的。5、政策上湄潭县委、县政府以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设标准化茶园为重点,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注重单一种植向注重产加销3个环节转变,由注重产品向注重

20、品牌转变,由注重省内市场向注重国内外市场转变。同时, 积极推进茶叶企业标准化生产,对达到要求并验收合格的企业,县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奖励,获得认证的分别一次性奖励两万元。在建设优质茶园、加快基地化进程中,进一步完善茶园建设的扶持政策。在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市场化进程中,还积极组织企业推介“湄潭翠芽”产品,参加“中茶杯”和“中绿杯”以及国际名茶评比活动,对获得最高奖的一次性奖励企业1万元;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贵州省著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两万元;获得中国名牌产品,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税收达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在“十二五”规划中,湄潭县将增加茶园面积至40万亩,再建茶青交易市场

21、20个;不断提升茶文化;打造茶旅一体化;重点建设湄潭茶场的综合改造, 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茶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四、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湄潭发展茶产业是顺应历史的选择,走出的是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道路,可以说是得“天时地利人和”。但在湄潭茶产业兴旺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比如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大,在市场体系、资金保障、产业创新、现代化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市场体系不发达、资金保障不到位、市场竞争日益增大、产业创新意识不够、现代化技术和人力资源缺乏等。因此,必须从政府、政策、资金、技术、市场等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完善,通过实施品

22、牌策略,加强茶叶安全生产、加工、运输标准,构建强大的茶叶产销联合体,打造多渠道多样化的销售方案,探索以有机茶为重点的生态茶叶之路,才可实现湄潭县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加快推进贵州省茶叶品牌整合,发展壮大贵州省茶叶产业。因此,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科学规划,走科学发展之路。湄潭要发展,没有矿产资源为基础,没有能源化工为支撑,没有沿江、沿边、沿海的地理条件,也没用铁路、航空、水运四通发达的交通网络,只有丰富优质的农业资源,走绿色工业发展之路。而茶叶产业不论是在市场前景还是在开发潜力上都符合这一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做到科学规划,依托省茶科所的优势,结合如今湄潭茶产业发展的实际,对全县产业结构

23、进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强力实施“退耕还茶”,杜绝浪费土地资源。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逐渐地扩大基地,积极推进茶叶生产的机械化,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加快茶产业规模化、集成化。2、做响品牌,开拓市场。如今湄潭茶叶在省外的销售市场很狭小,几乎一个省就一个点,并且许多湄潭品牌茶叶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湄潭翠芽”、“遵义毛峰”等省内知名品牌政府应给予奖励政策,以支持其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销和扩大再生产能力,促其尽快做强做大。此外,还应制定品牌的管理制度,做到多个统一: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监制,统一证明商标,统一专卖店标识,统一宣传媒介。大力清理整治品牌的营销市场,严厉打击非法使用品牌的行为,健全销售网络,从而开拓市场,提高产业的发展效益。3、提升茶文化,发展旅游。湄潭县素有“黔北小江南”之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