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老师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有感_第1页
观老师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有感_第2页
观老师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有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注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提高科学探究能力观老师青岛版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有感猜想与假设是指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经过思维的冲突与再加工后形成的一种假设结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探究的方向,同时也是学生在思维层面上探究的关键一环。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有关猜想与假设具体内容标准规定: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在动手实验之前,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2.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即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已知的事实为基础,对求知事实或现象的原因作推测性或假定性的说明,然后进行分析和推理。 老师的空气占据空间一课很好的关注了学生的猜

2、想与假设,加之教师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行了三次有梯度的合理的、有效的猜想与假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上课一开始,孙老师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吹气球比赛:(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选出一女生和一男生进行吹气球比赛,结果女生的吹大了,男生的没有吹大,提出问题:为什么男生的没吹大?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第一次合理的猜想。学生猜想为:气压小了;肺活量没有女孩子的大;空气的位置占小了一点;漏气;吹的时候断了;可能气球中已经被弄了一个洞。在此基础上,孙老师抛出第二个活动:“想不想自己亲自试一试?”在学生充分体验之后,孙老师巧妙地抛出两个

3、问题:“吹气球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吹不进气?”学生在亲身充分体验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展开了第二次有根据的猜想。学生提出:“可能是空气占据着瓶子的空间”的假设。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展示了教师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基础上的猜想到体验基础上的猜想,层层递进,聚焦问题的核心,直到提出有价值的假设。教师相机板书“空间”这一概念,引导学生用“空间”描述实验现象。然后出示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想办法吹大瓶子里的气球,学生切开塑料瓶底,再吹气球,结果气球吹大了,这时学生就想到是空气从瓶子里跑出来了,教师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看到空气从孔里跑出来,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空气占据空间。这些合理的

4、猜想与假设不但为探究活动指明了方向,而且充分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得到初步结论后,孙老师并不是刻意去强化结论,而是出示有小孔和无小孔的塑料瓶,让学生将饮料瓶竖直对着小球压下去,引导学生进入理论知识指导下的第三次猜想与假设:小球可能会在什么位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生在充分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后,本节的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学生已得出充分的理解。由此,我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1.创设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大胆的猜想和假设。罗杰斯认为,“心理自由”或“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基本构件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就会心情舒畅,而不必花时间来

5、保护自己,也不怕别人来非难,始终能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敢于发表意见、敢于猜想。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出的猜想,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表扬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哪怕是较为荒唐的猜想也要积极对待。2.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想象。猜想时,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同,教学时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散,以提出不同猜想;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思维的敏捷性不同,提出猜想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学生在猜想时还要不断地进行交流讨论甚至辩论,这也需要以一定的时间为基础。因此,在探究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提出各种可能的猜想。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猜想只能匆

6、匆进行,既不能使所有学生进行猜想也不能使猜想达到应有的深度。3.正确看待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实验时,也许有的学生会有一些看似错误的猜想与假设,但我们切不可轻易阻止(当然特殊情况除外)或下定论,教师要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表扬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哪怕是较为荒唐的猜想也要积极对待。在一位同学在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浮力和物体的温度有关”,预习过的同学或许会嗤之以鼻,但敢于猜想、勇于回答本身就应该肯定,更何况,当物体的温度变化时,质量一定,其体积必然变化,所受浮力能不变化吗?当这位同学把浮力知识同热、密度等已有知识结合起来,

7、融会贯通后。不就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视角吗?这也许会使课堂背离教师原本的设计,也许这节课的预设任务因此而不能完成,但探究中的创新、活动中的亮点也正在此。4.教给学生猜想的方法(1)利用经验和直觉思维进行猜想。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了大量的日常经验和知识,它们是学生进行猜想的直接来源和素材。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它往往会形成智慧的火花,迸发出创造的灵感。在探究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和直觉让学生猜想是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有效手段。例如,师生一起做斜面实验时,看到三种高度不同的斜面,学生凭直觉提出猜想: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2)运用归纳法进行猜想。例如,人发出声音时声带振动;蜜蜂发出“嗡嗡”声时翅膀在振动;敲击桌子时,桌子振动发出声音;拨琴时,琴弦振动发出声音 学生通过对大量实例归纳提出猜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利用类比联想进行猜想。科学研究中,常用已知的现象和过程同未知的现象和过程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或相联系的地方,然后依此为根据推测未知的现象和过程的某些特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