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循证证据实践谈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_第1页
指南循证证据实践谈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_第2页
指南循证证据实践谈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_第3页
指南循证证据实践谈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_第4页
指南循证证据实践谈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血糖和心血管风险高血糖和心血管风险 越来越多的2型糖尿 病患者出现心血管 并发症 占到80% UKPDS 表明高血 糖和心血管疾病之 间存在流行病学上 的关联 2 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型糖尿病自然病程 Adapted from International Diabetes Center (IDC) Minneapolis, Minnesota 肥胖肥胖 糖尿病诊断糖尿病诊断 未控制的高血糖未控制的高血糖 0 2.8 5.6 8.3 11.1 13.9 -10-5051015202530 糖尿病病史(年)糖尿病病史(年) 血糖血糖 (mmol/L) 相对功能相对功能 (%)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

2、 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水平 2.8 5.6 8.3 11.1 13.9 16.7 19.4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餐后血糖 2 2型糖尿病病理改变的特点型糖尿病病理改变的特点 胰岛素抵抗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狭窄 缺血性病变 胰岛细胞功能衰竭 胰岛素介导的供能障碍 细胞凋亡 病变持续发展 细胞修复和功能恢复差而慢 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 实验室发现:380余种 2005年 欧洲心脏年会 遗传、增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 胰岛素抵抗(肥胖)、吸烟、久坐不运动生活方式、 少吃蔬菜而不喝红酒(法国) 目前人类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的药 物不到 理想的水平 第第1 1步步 一

3、经诊断一经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 + +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第第 2 2步步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 +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 + 磺脲类磺脲类a a 第第3 3步步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 + 强化胰岛素强化胰岛素 首选首选: : 充分验证的核心治疗充分验证的核心治疗 次选:尚未充分验证的治疗次选:尚未充分验证的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 + 吡格列酮吡格列酮 - -无低血糖无低血糖 - -水肿水肿/CHF/CHF - -骨丢失骨丢失 生活方式干预

4、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 + 吡格列酮吡格列酮 + + 磺脲类磺脲类a a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 + GLP-1 GLP-1激动剂激动剂b b - -无低血糖无低血糖 - -体重减轻体重减轻 - -恶心恶心/ /呕吐呕吐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 +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 ADA/EASD共识:首选基础胰岛素,尽早降糖达标共识:首选基础胰岛素,尽早降糖达标 使用口服降糖药使用口服降糖药3 3个月,个月,A1CA1C仍仍7 7%时,首选加用基础胰岛素;时,首选加用基础胰岛素; Nathan DM, et al. Diabete

5、s Care 2009;32 193-203.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主要治疗路径主要治疗路径 备选治疗路径备选治疗路径 一线药物治疗一线药物治疗 二线药物治疗二线药物治疗 四线药物治疗四线药物治疗 三线药物治疗三线药物治疗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胰岛素促分泌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或a-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促分泌剂 或或 a-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药物或噻唑烷二酮药物或DPP-抑制剂抑制剂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 或或 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胰岛素促分泌剂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6、或a-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 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或DPP-抑制剂抑制剂 或或 或或GLP-1受体激动剂受体激动剂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餐时胰岛素 或或 每日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 或或 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2010中国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始终将基础胰岛素作为口服药控制不佳的首选始终将基础胰岛素作为口服药控制不佳的首选 4:004:00 2525 5050 7575 16:0016:0020:00 20:00 24:0024:004:004:00 BreakfastBreakfastLunchLu

7、nchDinnerDinner Plasma Insulin U/ml) Plasma Insulin U/ml) 8:008:00 12:0012:008:008:00 TimeTime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 控制空腹血糖控制空腹血糖 餐时胰岛素餐时胰岛素 控制餐后血糖控制餐后血糖 胰岛素治疗原则:早用胰岛素治疗原则:早用+ +模拟生理模拟生理 胰岛素分类胰岛素分类 第一代第一代 动物胰岛素动物胰岛素 第二代第二代 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第三代第三代 基因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基因重组胰岛素类似物 餐时胰岛素餐时胰岛素 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R R (诺和灵诺和灵R、优泌林、优泌林 R、

8、甘舒霖、甘舒霖R ) 超速效类似物超速效类似物 (赖脯、门冬)(赖脯、门冬)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N N 超长效类似物超长效类似物 (甘精)(甘精) 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预混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 30R30R、50R50R 预混类似物预混类似物 (赖脯(赖脯2525、门冬、门冬3030) 按历史分按历史分 按功效分按功效分 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作用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作用 矫正胰岛素不足矫正胰岛素不足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改善内源性胰岛素分泌 抑制夜间过高的肝脏葡萄糖输出抑制夜间过高的肝脏葡萄糖输出 降低高糖对降低高糖对 - -细胞的

9、毒性作用(降血糖)细胞的毒性作用(降血糖) 促进代谢(细胞)合成促进代谢(细胞)合成 胰岛素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胰岛素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 人体每天生理性的胰岛素量24-48国际单位 胰岛细胞产生的胰岛素 3-5分钟到达肝脏80%肝细胞结合介导 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进行代谢 皮下注射胰岛素需要血液循环近40分钟 才能到达肝脏进行 基础胰岛素水平50%/日 Svedberg J, Fatty acids in the portal vein of the rat regulat hepatic insulin clearance. J clin INVEST 1991;88:2054-2058 基础胰岛

10、素优势基础胰岛素优势 简单易行 患者依从性好 对空腹血糖控制较好 低血糖相对较少(尤其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20102010中国中国2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Mauro Lepore, et al. Diabetes. 2000; 49: 2142-2148.Mauro Lepore, et al. Diabetes. 2000; 49: 2142-2148. 在在2020名名1 1型糖尿病患者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随机、双盲交叉研究,通过中进行的随机、双盲交叉研究,通过2424小时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比较甘精胰岛素或小时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比较甘精胰岛素或NPHNPH的的PK/PD

11、PK/PD 甘精胰岛素作用甘精胰岛素作用24小时,平稳无峰,低血糖风险低小时,平稳无峰,低血糖风险低 时间时间(h) 400 300 200 100 0 661014 18 222 血浆葡萄糖血浆葡萄糖(mg/dL) 2糖尿病人糖尿病人 (未治疗)(未治疗) 正常正常 进餐进餐进餐进餐进餐进餐 20 15 10 5 0 血浆葡萄糖血浆葡萄糖(mmol/L) 空腹血糖升高,餐后血糖空腹血糖升高,餐后血糖“水涨船高水涨船高” Adapted from Polonsky KS et al. N Engl J Med. 1988;318:1231-1239. 空腹血糖正常化是全天血糖控制的基础空腹血糖

12、正常化是全天血糖控制的基础 2糖尿病人糖尿病人 (甘精胰岛素治疗后)(甘精胰岛素治疗后) 甘精胰岛素治疗后空腹血糖下降,餐后血糖甘精胰岛素治疗后空腹血糖下降,餐后血糖“水落船低水落船低” 基础胰岛素起始和调整方法基础胰岛素起始和调整方法 空腹血糖目标 4.4-6.0 mmol/L,60岁以上 且合并心血管者控制到小于7.0 mmol/L 起始剂量为 0.2U/(kgd) 12U/日 通常每35天调整1次 根据2,4,6方案调整血糖水平*,非内分 泌专业医师可根据1,2,3方案调整。 2005 IDF Global Guideline for Type 2 Diabetes 2005 IDF G

13、lobal Guideline for Type 2 Diabetes 20102010中国中国2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 *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 甘精胰岛素剂量优化的甘精胰岛素剂量优化的246方案方案 (0.2单位单位/公斤体重起始)公斤体重起始) 根据个体情况,6060岁以下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4.44.46.0mmol/L6.0mmol/L;6060岁以上又合并有心血管疾 病7.0 mmol/L7.0 mmol/L。基础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可为0.20.2单位/ /公斤体重,根据最近的空腹血糖水平 每3-53-5天调整一次基础

14、胰岛素剂量 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 FPG 10 7.8 6.0 4.4 ( mmol/L)FPG 10 7.8 6.0 4.4 ( mmol/L) +4+20-2+6 基础胰岛素基础胰岛素 剂量调整剂量调整 IU/IU/天天 5.6 mmol/L Rosenstock J ,et al, Diabetes. 2001;50(2):A520Rosenstock J ,et al, Diabetes. 2001;50(2):A520 Diabetes Care. 2005;28(2):254-9 LAPTOPDiabetes Care. 2005;28(2):254-9 LAPTO

15、P 该方案源于众多循证研究该方案源于众多循证研究 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情况不理想中国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情况不理想 2011COMPASS 研究:研究: 一项国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大型,纳入一项国内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大型,纳入3000例例 T2DM患者,评估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评估胰岛素治疗的 现状现状 胰岛素治疗平均胰岛素治疗平均HbA1c为为8.53% 2011 CDS 2011 CDS 全国学术年会全国学术年会 入组条件: -A1C 7.511%,且FPG7.5mmol/L; -接受饮食和运动治疗及当前OAD治疗(SU或 MET)超过最大剂量的1/2 -未使用过胰岛素 Target 研

16、究研究 OADs组:加用另外一种OAD(SU或 MET)n=194 中国多中心,随机、开放性,平行对照研究中国多中心,随机、开放性,平行对照研究 比较一种比较一种OADOAD治疗血糖不佳的治疗血糖不佳的2 2型糖尿病患者中加用甘精胰岛素或型糖尿病患者中加用甘精胰岛素或 增加第二种增加第二种OADOAD治疗的疗效、安全性治疗的疗效、安全性 探讨早期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对胰岛探讨早期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对胰岛B B细胞是否有保护作用细胞是否有保护作用 L组:加用甘精胰岛素 n=193 1 OAD 血糖控制 不佳 n=387 随机 -2周0 周24 周 调整甘精胰岛素剂量和OADs第2种OAD剂量使 F

17、PG达到并维持在5.6mmol/L 杨文英等杨文英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2012,4 4(2 2),),90909494 基线情况基线情况 L组OADs组P值 性别(男/女)95/9189/1000.4402 年龄(岁)54.310.953.910.50.6702 糖尿病病程(年)5.944.184.924.020.0093 BMI(kg/m2)25.092.8125.093.140.7143 腰围(cm)87.349.44 87.018.840.7330 FPG(mmol/L)10.382.74 9.872.340.0799 2hPG(mmol/L)16.734.3716.

18、023.760.0969 HbA1c()9.291.10 9.061.160.0267 FCP(ng/ml)2.651.452.952.050.3172 2hCP(ng/ml)6.153.087.163.920.0465 加用甘精胰岛素组的患者病程较长,基线HbA1c较高,餐后2小时C肽较 低,提示该组患者的病情较重 杨文英等杨文英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2012,4 4(2 2),),90909494 甘精胰岛素组控制甘精胰岛素组控制FPG和和2hPG效果更优效果更优 P0.000 1 P0.05 杨文英等杨文英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2012,4 4(2 2

19、),),90909494 亚组分析亚组分析 将L组进一步分为 剂量未充分优化组(L1组)(日剂量0.2 IU/kg,n72) 剂量充分优化组(L2组)(日剂量0.2 IU/kg, n114) 杨文英等杨文英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20122012,4 4(2 2),),90909494 甘精胰岛素的剂量充分优化后降糖效果显著甘精胰岛素的剂量充分优化后降糖效果显著 P 140 140 mg/dlmg/dl,HbA1c 8.0%HbA1c 8.0%11.0%11.0%)的)的2 2型糖尿病患者入组型糖尿病患者入组 使用甘精胰岛素使用甘精胰岛素( (睡前,剂量调整以达到睡前,剂量调整以达到空

20、腹控制目空腹控制目 标标7272100 mg/dl 100 mg/dl )联合)联合3mg3mg格列美脲(早晨)治疗格列美脲(早晨)治疗 积极调整剂量积极调整剂量 日裔患者研究证实:随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日裔患者研究证实:随甘精胰岛素剂量调整,FPG/PPG/A1C显著降低显著降低 治疗期间甘精胰岛素剂量与治疗期间甘精胰岛素剂量与FPG、A1C的相关性的相关性 FPGFPG 4.94.9 mMmM PPGPPG 6.2 6.2 mMmM A1CA1C 1.5% 1.5% Kawamori RKawamori R,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8 Jan;

21、79(1):97-102et a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8 Jan;79(1):97-102 终点剂量:终点剂量:0.57IU/kg/d 积极调整剂量积极调整剂量 中国注册研究:中国注册研究:LEAD研究剂量调整方案研究剂量调整方案(123方案方案) 来得时日剂量来得时日剂量(IU) FPG(mmol/L) * * IU 0.5IU/kg * 治疗期间甘精胰岛素平均剂量与治疗期间甘精胰岛素平均剂量与FPG水平的相关性水平的相关性 A1CA1C较基线较基线 降低降低 1.4% 1.4% 终点剂量:终点剂量:32.5 IU/d (平均终点体重:平均终点体重:6

22、5.5 kg) 吕朝晖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吕朝晖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 25(6):617-621 2009, 25(6):617-621 中国、中国、2424周、随机、开放、周、随机、开放、NPHNPH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将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将122122例磺脲类药物单用或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而血糖控例磺脲类药物单用或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而血糖控 制不佳(制不佳(FBG 120 mg/dlFBG 120 mg/dl,HbA1c 7.5%HbA1c 7.5%10.5%10.5%)的)的2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甘精胰岛素组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甘精胰岛素组( (

23、加口服药格列美脲)和加口服药格列美脲)和NPHNPH组(加组(加 格列美脲)治疗,随访格列美脲)治疗,随访1111次共次共2424周周 胰岛素起始剂量胰岛素起始剂量0.15IU0.15IUkgkg体重体重 根据空腹血糖进行剂量调整,治疗目标为根据空腹血糖进行剂量调整,治疗目标为FBG120mg/dLFBG120mg/dL 如果没有达标,每如果没有达标,每3 3天增加剂量天增加剂量2IU2IU 积极调整剂量,改善积极调整剂量,改善“甘精胰岛素治疗控制不佳甘精胰岛素治疗控制不佳” Ligthelm RJ, et al.Endocr Pract. 2011 Jan-Feb;17(1):41-50Li

24、gthelm RJ, et al.Endocr Pract. 2011 Jan-Feb;17(1):41-50 2424周、随机、开放临床研究。将周、随机、开放临床研究。将137137例基础胰岛素例基础胰岛素 ( (甘精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或NPH)NPH)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血糖控与口服降糖药联合应用血糖控 制不佳的制不佳的2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甘精胰岛素二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甘精胰岛素二 甲双胍促泌剂组和一天两次门冬胰岛素甲双胍促泌剂组和一天两次门冬胰岛素3030二二 甲双胍组治疗甲双胍组治疗 P=NSP=NS 基线基线2424周周基线基线2424周周 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vsvs门冬胰

25、岛素门冬胰岛素3030 总低血糖事件总低血糖事件体重增加体重增加 -48%-48%-55%-55% 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甘精胰岛素起始剂量:0.36 IU/kg/d 甘精胰岛素终点剂量:甘精胰岛素终点剂量:0.63 IU/kg/d 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OAD+OAD:一天一针,实现血糖持久控制:一天一针,实现血糖持久控制2.72.7年年 调整剂量后,调整剂量后, 甘精胰岛素可实现临床超过甘精胰岛素可实现临床超过32个月的稳定血糖控制个月的稳定血糖控制 Schreiber S, Haak T Diabetes, Obestity and Metab. 2007;9:31-38Schreiber

26、 S, Haak T Diabetes, Obestity and Metab. 2007;9:31-38 Schreiber S, Haak T Diabetes Technology 10:121-7Schreiber S, Haak T Diabetes Technology 10:121-7 一项为期一项为期9 9个月的开放、非对照、多中心、观察性的德国研究,纳入个月的开放、非对照、多中心、观察性的德国研究,纳入1226612266例例OADOAD控制不佳的控制不佳的T2DMT2DM患者,在原治疗患者,在原治疗 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其中对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其中对27212721例

27、患者延长观察至例患者延长观察至2020个月,对个月,对19151915例患者延长观察至例患者延长观察至3232个月,了解甘精胰岛素个月,了解甘精胰岛素 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 安全性:甘精胰岛素低血糖风险更小,达标更安全 低血糖更少低血糖更少 方便性方便性 安全性安全性 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治疗 患者顺应性更好患者顺应性更好 血糖达标率更高血糖达标率更高 疗疗 效效 长秀霖(甘精胰岛素)满足不同患者治疗需求 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 物控制不佳物控制不佳 的的T2DMT2DM患者患者 一长一药(长秀霖一长一药(长秀霖+ +餐时餐时OADOAD) 起始简单,调整方便,一天一次,依从起始简单

28、,调整方便,一天一次,依从 性佳性佳 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 治疗控制不治疗控制不 佳的患者佳的患者 初诊初诊T2DMT2DM患患 者者 一长方案(长秀霖)一长方案(长秀霖) 启动方便,保护启动方便,保护 细胞功能细胞功能 需强化治疗需强化治疗 的患者的患者 27%27% 30%30% 32%32% 31%31%31%31%32%32% 35%35% 37%37% 38%38% 40%40% 43%43% 4 46 6% % 66%66% 64%64% 61%61% 59%59% 56%56% 52%52% 49%49%44%44% 42%42% 41%

29、41%40%40% 38%38% 36%36% 10%10%10%10%9%9%9%9% 13%13% 17%17% 19%19% 21%21% 23%23%24%24%24%24% 25%25%26%26% 25%25% 0%0% 20%20% 40%40% 60%60% 80%80% 100%100% 19971997 19981998 19991999 2,0002,000 20012001 20022002 20032003 20042004 20052005 20062006 20072007 20082008 2009 2009 MealtimeMealtime MixMix Ba

30、salBasal 全球已进入 基础胰岛素 治疗时代 Ref:IMS MAT 2010 3 34 4% % 2 27 7% % 4 49 9% % 20 201010 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处方基础胰岛素,越来越多的医生选择处方基础胰岛素, 而预混胰岛素的处方量在下降!而预混胰岛素的处方量在下降! 各种降糖药的疗效各种降糖药的疗效 Michael T.et al. Clinical Medicine 1(3): 189-200 Data available on request from Merck, Professional Services-DAP, WP1-27, PO Box 4, West

31、 Point, PA 19486-0004. Please specify information package 20852883(2)-JAN. 药物药物 最大剂量最大剂量(mg)最大效果剂量最大效果剂量(mg)降低降低HbA1c幅度幅度降糖靶点降糖靶点 格列本脲格列本脲10bid10qd 1-2 空腹空腹 格列吡嗪格列吡嗪20bid10qd-bid餐后餐后 格列奇特缓释片格列奇特缓释片120qd120qd空腹空腹 格列美脲格列美脲8qd4qd空腹、餐后空腹、餐后 瑞格列奈瑞格列奈4tid4tid 餐后餐后 那格列奈那格列奈120tid240tid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850tid1000bi

32、d 1-2空腹空腹 格华止格华止2000qd2000qd 阿卡波糖阿卡波糖50mgtid150mg tid0.9-1.5餐后餐后 罗格列酮罗格列酮4mg qd,8mg qd0.9-1.2空腹空腹 吡格列酮吡格列酮15mgqd30mg qd空腹空腹 GLP-1激动剂激动剂 5ug Bid 4mg-6mg qd 10ugBid /18mg qd 1-1.5餐后餐后 DPP-4抑制剂抑制剂 100mg qd 200mg qd1-1.3餐后餐后 胰岛素(短效)胰岛素(短效)4-48/日日50-100/日日2.5-3.7餐后餐后 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长效)4-48/日日50-100/日日2.5-3.7

33、空腹空腹 2012ADA大会报告大会报告 Orange 实验实验 甘精胰岛素初始干预转归研究甘精胰岛素初始干预转归研究 基础胰岛素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实验基础胰岛素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实验 开创甘精胰岛素长期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新纪元 第一项正式评价胰岛素对CV转归影响的研究 迄今为止,在对比胰岛素和非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方面,这是一项最 长、最广泛的研究 甘精胰岛素作为全球应用经验最广泛、安全性数据最多的胰岛素类 似物的安全性再次得到确认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研究目的 评估甘精胰岛素治疗与标准治疗相比对心血管疾病(CV)风险的 影响

34、研究的主要结局是非致命性心梗、非致命性卒中和心血管死亡事 件。继发终点结局包括原发终点结局和因心衰需要行血管重建术 和住院。 研究者们同样观察了微血管结局、糖尿病事件、高血糖症、体重 和癌症发病率的发生情况。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研究设计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循证医学证据的金标准 6.2年 40个国家,537个中心:中国共有22家临床中心参与研究,497 例患者入组。 12537例合并CV高风险的糖尿病前期或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平 均年龄为63岁,35%女性 随机分为胰岛素注射组和非胰岛素常规治疗组 其中6,264名随机分组接受甘精胰岛素治疗,并

35、达到了正常的空腹 血糖水平(FPG 95mg/dL,5.3 mmol/L)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研究结果血糖与HbA1c 无论是否配合口服制剂治疗,每天进行基础胰岛素注射的患者可以保持接近 正常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近6年,高危患者需要每日自我检测指末血糖水平 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胰岛素组超过一半以上的受试者能将血糖水平保持在95mg/dL( 5.3mmol/L),而采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的血糖水平为123mg/dL( 6.8mmol/L)。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两组内相似。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的 基线值是6.4%。在第四年的时候,

36、甘精胰岛素组和标准治疗组的数值分别为 6.1%和6.4%,在试验结束时两组的数值分别为6.2%和6.5%。 与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相比,分配到甘精胰岛素治疗组中的没有糖尿病的患 者在第一次口服糖耐量测试时罹患糖尿病的概率要低28%。然后他们停止胰 岛素治疗,在大约100天后接受第二次口服糖耐量测试,罹患糖尿病的概率 要低20%左右。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研究结果CV安全性 经过长达6.2年的跟踪调查,研究者发现,对于那些早期血糖异常 的受试者来说,在研究期间达到空腹血糖正常的目标并不影响CV 安全性。这表明: 甘精胰岛素达到了长期控制血糖的目标

37、(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的 中位数为5.2 mmol/L,HbA1c为6.2%),且在长达6.2年的随 访期间得以维持。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研究结果低血糖与体重 在参与这项调查的全世界12,500多名糖尿病前期或早期2型糖尿 病受试者中,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后,发生低血糖事件并不常见 。严重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仅为1次/100患者/年。 注射组相比常规组,平均增加了3.5磅体重,每年发生低血糖的风 险仅增加了0.7%。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研究结果与癌症风险无相关性 再次对不同治疗组的现有肿瘤数据

38、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使用甘精胰岛素与任何癌症风险升高之间没有相关性(HR:1.00 ;p = 0.97,NS) 与任何癌症引发的死亡风险升高也无相关性 (HR:0.94;p = 0.52,NS) 所有癌症的汇总分析及各种器官类型癌症单独分析均没有提示甘精 胰岛素使用者的癌症风险升高。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研究结果治疗依从性 在第二年的时候,甘精胰岛素组的90%的患者的依从性都很好, 第五年的时候这一比率为85%。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具体来说,甘精胰岛素维持血糖控制的作用非常出色,并减慢

39、 了血糖异常的进展,同时对健康没有长期的负面影响。” Hertzel Gerstein (ORIGIN 研究主要负责人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早期胰岛素治疗共识: 长效、平稳、安全! 作为全球第一款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已成为 基础胰岛素治疗的金标准 真正实现24小时整体血糖控制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谢谢 谢谢 高血糖和心血管风险高血糖和心血管风险 越来越多的2型糖尿 病患者出现心血管 并发症 占到80% UKPDS 表明高血 糖和心血管疾病之 间存在流行病学上 的关联 2 2型

40、糖尿病自然病程型糖尿病自然病程 Adapted from International Diabetes Center (IDC) Minneapolis, Minnesota 肥胖肥胖 糖尿病诊断糖尿病诊断 未控制的高血糖未控制的高血糖 0 2.8 5.6 8.3 11.1 13.9 -10-5051015202530 糖尿病病史(年)糖尿病病史(年) 血糖血糖 (mmol/L) 相对功能相对功能 (%)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水平 2.8 5.6 8.3 11.1 13.9 16.7 19.4 空腹血糖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餐后血糖 2 2型糖尿病病理改变的特点型糖尿病病理改变的特点 胰岛素抵抗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血管狭窄 缺血性病变 胰岛细胞功能衰竭 胰岛素介导的供能障碍 细胞凋亡 病变持续发展 细胞修复和功能恢复差而慢 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动脉粥样硬化的成因 实验室发现:380余种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