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_第1页
教育论文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_第2页
教育论文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_第3页
教育论文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 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谈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一种艺术,通过建立有威信的班组织核心、指导学生实现共同目标、合理运行班主任所具有的权力,可以教育、训练学生,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关键词班级管理 管理工作 艺术同一景物,由不同的画家

2、去创作,其作品给人的感受可以大不相同;同一个故事,由不同的人,用同一体裁去描写、叙述,会有不同的风格,产生不同的效果。原因在于,它们是一种艺术。班级管理工作也是这样:同样的班级,由不同的班主任接手,尽管他们都在辛勤地工作,但用不了多久,有的班级已建立自觉自律、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好风气;而有的班级却歪风四起、纪律松懈。原因在于,班级管理工作也是一种艺术。一、两个核心组织的形成艺术 班委会、团支部是班集体中的两个核心组织。这两个组织的威信和水平,直接影响到班集体是否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1.组织的建立。一般说来,一个新班,同学之间互不了解,班主任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一系列活动,促进同学之间、师

3、生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如组织“向同学们介绍我自己”、“假如我是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等)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向学生介绍“我们的学校”等活动。大家有了共同语言之后,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产生班委会和团支部。 2.核心的形成。有了新的组织机构,就要使这台“机器”正常运转。首先,指导班委会、团支部引导同学以学生守则及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制订学习公约、值日生制度等规章制度,奖优罚劣,约束、规范同学们的行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其次,引导班委会、团支部组织同学们布置教室,美化学习环境,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舒适、催人奋进的感觉。同时,可以组织国庆、中秋联欢、与兄弟班组进行球类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

4、,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当尽心尽力的“运动员”,不做评头论足的“观察员”。通过活动,培养全班同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在所有这些活动中,要始终强调班干部以身示范的表率作用。有了一个身先士卒的领导班子,又通过一系列活动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班级自然就有了凝聚力,核心自然也就在全班同学心目中形成了。 二、协调学生的艺术 所谓协调,指的是把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努力拧成一股绳,并指导他们去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有的热情活泼,有的安静稳重;有的谦虚谨慎,有的骄傲自大;有的接受新事物快,有的反映迟钝;有的善于记忆,有的勤于思考每个学生有一个脑袋,每个脑袋有各自的想法,使他们朝着一个共

5、同的目标奋进,并非易事。从班主任的角度来讲,协调组织学生的行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目标。目标是希望达到的境地和得到的结果。一个人、一个集体都应有自己的目标。班集体确立目标,就能起到引导学生努力奋斗实现目标,从而起到做好班级工作的作用。 为了实现班级目标,可以把它分解为小组及个人各个层次上的分目标。这一过程,在目标管理中称为目标分解。将班级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自下而上层层保证,互相联系,形成一层接一层,一环套一环的目标体系。通过层层分解,层层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就可充分调动起来了。 2.注意引导。引导学生,实现班级目标,主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做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通过发挥思想政治

6、教育优势,对学生时常进行正面教育,积极加以引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团结一致,勤奋努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多样,可采取集体班会,也可选用个别谈心。而谈心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一般说来,在学生情绪发生波动时谈心效果较好。谈心还要有针对性,针对优等生的自傲心理、针对中等生的无所谓心理、针对后进生的自卑心理、针对犯错生的自弃心理。通过推心置腹的谈心活动,紧张的师生关系得到缓和,甚至情感对立的师生可以成为相互了解的知己。 3.适当激励。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开发人的能力。激励学生的方法主要有: (1)强化激励表扬或批评人们在工作

7、或学习时,积极性的高低,与动力有关,也与一个人的心理和情绪有关。人们乐意干的事,就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去干。因此,班主任平时应注意唤起学生的积极性,要尊重学生的才智和成就,使学生“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注意观察、发现他们的成绩(包括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决不吝啬“一分钟赞美”之词。批评同表扬一样,对班级正确舆论的形成也具有重大作用。批评学生更要掌握艺术,否则易出现师生情绪对立的局面,达不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的目的。批评学生时,应注意把学生所犯的错误与学生本人分开,让学生感觉到,使老师感到失望的是他们的某些不良行为,而不是他们本人。对被批评的学生同样要尊重、关心,肯定他进步的地

8、方,切记不能讽刺、挖苦、侮辱学生的人格。(2)关怀激励密切双向关系 学生是有情感的,需要体谅、理解和尊重。平时,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正当要求,采取精神鼓励、表彰宣扬等激励措施,使他们的情绪处于兴奋状态之中,进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生活上的关怀,密切了师生关系,即使有时班主任处理问题失当,学生也会体谅;反之,对于个别学生的批评稍有一点出入,他便会借题发挥,小题大做,与你公开顶撞,甚至无理狡辩。三、运用权力的艺术 所谓权力,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就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对于班主任这个没有乌纱帽的官,在学生眼里非同小可。他们认为班主任具有强制性的职位权力,也具有非强制性的专长权力(或称威望、威信)。

9、强制性的职位权力也就是对班级的管理权力组织管理学生活动的权力和协调学生组织行为的权力。如何运用这一权力,我认为要注意下述几项: 1.要敢于用权。班主任是管理班级活动的主导,是关键的角色。只有敢于运用校领导授予的权力,才能令行禁止、扶正压邪,组织和培养一个好的班集体。2.要善于用权。所谓善于,就是用权要适度。一是“弹性”用权,即留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不可显耀过分的威风和压力,否则就容易使学生手足失措,造成过分的心理负担。例如:课内严肃,课外随和。课内对违纪学生,进行暗示、提醒或批评,不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课下不可以盛气凌人,使师生之间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应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与学生打成一片

10、,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真正达到师生心理相通,心心相印。二是“变压”用权,即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批评学生的错误、指出学生的缺点时,应尽可能地采取温和的态度。严厉训斥、挖苦,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造成感情的隔阂。对于任性的学生,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当批评的暂不批评,当作检查的暂不作检查,给学生留下一个分析思考的时间,等冷静下来后,在适当的场合,对学生进行严肃批评,耐心说服教育。3.要公正用权。在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批评或表扬学生时,应持公正的态度,不可偏心,偏袒。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聪明伶俐听话的学生谁都喜爱;而笨拙调皮的学生往往遭

11、人厌烦。然而,后一类学生更需要关心、帮助与鼓励。即使是投去一丝赞扬的目光,送给一句鼓励性的话语,或者给予一个轻微的亲昵动作,都会使他们难以忘怀,甚至变成他们转化的起点。这部分学生最恨班主任老师对班干部们的器重,对优秀生的热情,以及对他们的轻视、冷淡。事实上,班级工作失去了他们,工作就无法全面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是一种艺术,研究班级管理工作的艺术,对于教育、训练学生,组织、培养健全的班集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市职业技术学院)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

12、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13、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