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_第1页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_第2页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_第3页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_第4页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情感与想象,引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二)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能力。(三)知识: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象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教学重点、难点:为学生搭起创新的桥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反映创新的事例和故事,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2、搜集能够激发创新潜能的方法,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合

2、作探究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活动:(一)导入新课:脑筋急转弯:(1)一匹马,马头朝东站立着,先向右转150度,再向左转270度,请问,这时它的尾巴指向哪个方向? (朝下)(2)树下有一头牛被一根2米长的绳子牢牢栓住鼻子,牛的主人把饲料放在离树恰好5米之外就走开了,牛很快就将饲料吃了个精光,牛是怎么吃到饲料的?(牛并没有被绳子拴在树上)(3)船边上挂着软梯,离海面2米,现在海水正以每小时0.5米的速度上涨,计算一下,多长时间可以把软梯淹没?(永远不会,水涨船高)过渡:同学们,这些问题用常规思维已不能回答,我们必须用新的思维试来思考,而这正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创新精神,怎样才能培养

3、创新精神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搭起创新的桥梁。(二)教学目标:媒体出示,学生读。(三)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第一关火眼金睛探究一:1、媒体出示一幅图画,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几处不同。生:独立观察并抢答。2、媒体展示苹果落地牛顿观察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壶盖被开水顶起瓦特观察,发明了蒸汽机小草的边缘划破了手指鲁班观察,发明了锯水流的漩涡谢皮罗多次观察,发现水流漩涡的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有关教师只出示前面红字的现象部分,学生思考:生活中这些现象,你遇到过吗?你从这些例子受到了哪些启示?总结: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我们中学生也

4、会有自己的发现。第二关 异想天开探究二:1、出示一个圆,你能根据这个圆想到什么?鼓励学生的充分发挥想象“烧饼、硬币、月亮、井口、苹果”思考:想象和创新关系如何?(想象是创新的先导。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伟大的想象。)2、科学史上有哪些科技发明创造是缘于人类的想象?嫦娥奔月的传说:嫦娥一号、二号探月卫星分别于2007、2010年成功升空。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人类才发明了飞机、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船、潜水艇思考:如果创新是一架飞机,那么想象就是它的两翼,想象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呢?生(1)敢于想;(2)能够想;(3)善于想。3、展开想象的翅膀:(1)请你想象一下

5、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温馨提示:可以从材质、用途、环保、能源、安全等方面想象。)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如:未来的交通工具水陆空三用;未来的交通工具普遍使用风能、太阳能做能源,并且不会排出废气,有利于环保。它不会出交通事故,遇到危险会自动躲开(2)视频播放:超乎想象的未来交通工具,让学生感受想象力的强大与神奇。第三关:与众不同探究三:1、做一做:(1)十只玻璃杯。左边5只倒上水,其余5只空着。现在规定只能动2只杯子,如何才能使这排杯子变成有水的杯子和空着的杯子相交错?(2)6根相同的火柴棒,搭出四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教师总结学生做法,提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倒水,

6、而不是移动杯子;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立体构建。总之,解决这类问题就要摆脱思维定势,运用求异思维的方法。问题设置:创新与求异思维是什么关系?生: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泉。2、讲一讲: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因此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对权威质疑。凡是多问几个为什么,由生疑到存疑,到质疑,铺平了创新这架飞机起飞的跑道。请你讲一讲古今中外敢于对权威挑战的故事。(伽利略、哥白尼、袁隆平)总结: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泉。第四关:厚积薄发探究四:1、媒体展示:用棉线拴住钥匙,把它吊在透明玻璃瓶子里,拧紧瓶盖。不能打开瓶盖或把瓶子弄破,不用手接触棉线,而把瓶子里吊着钥匙的棉线弄断。2、看课本p76

7、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的故事。学生思考:(1)一个对电学一无所知的人能发明电报机吗?结合上述事例,说一说知识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2)从这个事例中,自己受到了哪些启示?总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2、你谈我谈大家谈:今后,你在学习中应该怎样做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第五关:勇于实践1、走进生活:请你试着就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1)能否制造出一种自动开关的水龙头用来节约用水?(2)学校的桌椅使用中有什么不便,怎样设计才更科学、更合理、更方便,你有什么改进的想法?2、学生讨论:发明是科学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对不对?我们应该可以做些什么?3、视频

8、播放:中学生潜心发明创新_五年创造1500项专利(四)小结:学习了本课,我们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媒体展示:五环交织,部分重叠。中心是创新,五环分别代表“善于观察、敢于想象、求异思维、积累知识、勇于实践”,总结本课主要内容。提示学生:创新还有其它一些要素:好奇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怕失败等。(五)走进创新时代:培养创新能力是国家的需要,时代的召唤。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迎接这一严峻挑战呢?那就让我们来共同宣誓、响亮回答!(全体起立,同时展示神舟飞船发射的画面,并配以激昂、奋进的音乐。)学生宣誓内容如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响应时代的呼

9、唤,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迎接挑战,开创未来!”教学反思:1、运用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接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2、采用闯关的方法组织课堂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在每一次闯关时,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成败。本节课精心拟出的闯关题目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及思考性,并且选准了切入点,使学生情绪高涨,踊跃主动,全班同学都能投入到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中去,从而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3、该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参于课堂,还时间于学生,还权利于学生,让学生从

10、活动中发现创新的方法,从活动中激发创新的热情和勇气。4、本节课对小节这一环节的精心设计具有科学、求实、新颖的特点,具有鲜明的特色,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配以激昂的音乐,庄严的誓词,激发了学生情感,使感情升华。不足之处:1、教师的课堂语言还有待锤炼。比如,五次关卡的过渡,重复的语言过多,形式单一,过于单调。再有,对学生的回答,缺少针对性的评价,语言略显苍白。这些不仅仅是技巧,更需要知识的累积,教学的智慧与丰富的课堂经验的积淀,内化与升华。2、这课的知识相对比较琐碎,五个知识点,处理上有些平均用力,是否应该有个侧,至今仍在思考。3搭起创新的桥梁说课稿滨海三中王静一、说教材:搭起创新的桥梁

11、是鲁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十五课第二框的内容。它是第七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这一主题单元里的最后一框,这一单元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也为九年级学习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基础。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求异等创新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围绕这一目标,教材安排了“让创新思维闪光”和“积累知识,勇于实践”两个层次的内容。、内容的编排,体现了对学生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掘自身的潜能。因此,本课可以说是整个单元的各项教学目标的综合,在整个单元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感受科技创新的必要性

12、,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和八年级学生的特点,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促使其最大限度的发掘自身的潜能。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象的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创新的精髓所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学生除了懂得创新内涵和基本要求外,难

13、在真正的落实到行动,因此“积累知识,勇于实践”是本课教学难点。三、说教法、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科技的发展靠创新,把握好好奇心进行创新,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去实践。为此搭建起创新的桥梁。八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好,理性思维较差,教师需要及时点播,帮助学生形成结论。2、教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品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了:(1)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法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方法,通过真实的情景再现,调动学生的学习

14、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2)活动探究法: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积极探索性得以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以其直观的特点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兴趣化,乏味的知识生动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观,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3、学法:古人说:“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上重要的是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所以,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小组

15、合作探究,案例分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动手动脑,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创造的火花才会闪现,个性才得以发展。4、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课件教学,形象直观,容量大,引发学生兴趣。5、教材处理本框两个标题,在讲授时,把二者整合一下,融为一体,作为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这一主题下进行,打乱教材,增添新故事,让学生感兴趣,有新鲜感。6、设计理念(1)遵循“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作为新课程构建的基础,努力开发和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如时事资源、生活资源、音像资源、教材资源、问题资源、学科资源、活动资源,以及学生资源

16、和教师资源等。(2)遵循“常态、简约、本真”的原则,力求真实、简洁、实用,以服务学生为本,追求原生态的有研究价值的教学。(3)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设计思路。除授课开始的“新闻播报”外,主要设计两大板块:一是感悟创新,二是践行创新。四、说教学过程这一教学环节要注意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合理紧凑,活动安排适度,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已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课前预习案】(1)课前让学生广泛收集古今中外,大到发明家,小到普通老百姓的创造发明的事例。(2)小组同学对感兴趣的某种物品进行“寻根溯源”,了解最初的发明者。如纸杯、方便面、空调、电视机等。【课内探究案】依据学生认知过程的

17、基本规律,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板块:一:新闻播报(4分钟)八年级的新闻播报,是要求学生课下搜集尽量与教材同步的材料,提炼出其中的有效信息,并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课前向全体同学播报收集的新闻材料,并组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教师予以总结评价。【其目的是开发利用时事资源,培养学生搜集、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关心时政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感悟创新(25分钟)(一)感性篇:列举实例,领悟创新的魅力,初步了解创新的方法。第一:播放视频-实地体验“鸟巢”令世人惊叹的科技含量,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魅力。【视频的播放使学生明白世界上如此独

18、一无二的“鸟巢”,完全是智慧的结晶,是创新的成果。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第二,先让学生列举身边物品课桌不断改进、创新的方面,再列举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并提出改进的建议。【通过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资源课桌,引导学生观察、想像、质疑等,启迪创新思维,营造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第二,展示图片“可调式书桌洞”,观看录像“新型课桌”,让学生分析其成功的过程并谈感悟。教师适时追问、点拨、总结。【此处材料的选取具有以下特点:(一)这些都是同学们的同龄人的创意,容易引发心理上的认可和情感上的共鸣;(二)“可调式书桌洞”选取的是学生搜集到的创新事例,有利于鼓励学生搜集、提炼最佳信息;(三)两材料均

19、属于热点和焦点问题,而这些创新正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与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较好的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使其直观的感受到创新就在身边,时时、处处、人人都可创新,而且创新有“法”可循。】(二)理性篇:进一步把握创新的方法,并体悟其重要性和具体要求。第一:精选课本中齐奥尔科夫斯基的典型案例。第二:展示同龄人的创新故事:(1)展示莱芜陈毅中学刘子洋发明通用计算器的事例。(采访视频)(2)初中女生发明“自动铅笔多芯器”事例。让学生结合材料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创新的方法,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教师及时点拨、总结。【本环节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资源。重点选取典型案例,重新设计问题,既避免了预习时学生可能产生的枯燥,又将整课内容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三)归纳篇:知识小结,让学生用公式表示本课学习的内容。【“公式”一般是数学等理科的学习方法,此处用做本课的小结,也算是“创新”。既是对本课知识的总结和提升,也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算是对学科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三、践行创新1.展示篇:创意无限,变“废”为宝。(7分钟)生活中有许多“废品” ,如矿泉水瓶、易拉罐、废报纸、奶盒等,让学生想个妙招让它们变“废”为宝,争做小小发明家。【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