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专题讲座 (2)_第1页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 (2)_第2页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 (2)_第3页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 (2)_第4页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标课题: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本次课题:未来教师的角色转化时间:2015年9月21日 地 点:学术报告厅主讲:聂中学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高科技为导向的信息时代。要成为适应21世纪教育所需要的未来教师,应该努力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化。 一、“传授型”向“引导型”转化。 未来教师已经不能满足于扮演一个课堂上传授知识的权威角色,而应成为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引导者。在教学方法上,未来教师应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原则,勇于标新立异、大胆改革,既给学生以启示,又应给学生适当留下“困惑”,以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形成与教师“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教学过程将由传授型变为学生发现信息、

2、捕捉信息、加工信息和研究问题、增长知识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使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未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随之逐渐凸现出来。 二、“单一型”向“全能型”转化。 21世纪的人才,应当是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未来教师不仅具有某一学科的单一性的知识,而且要有广博的素养,多方面的能力。未来教师不仅要使自己的学科知识达到本学科知识发展的前沿,而且要不断学习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以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未来教育要求教师通过终身学习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完成由“单一型”向“全能型”的转化,从而再塑教师的自身形象。 三、“拷贝型”向“创造型”转化。 所谓“拷贝型”,即将自己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

3、生。众所周知,21世纪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将是创造性劳动者的水平、质量和效益。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必须是创新型教师。每一位教师不仅要树立创新的理念,而且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使学生“想学”(激发兴趣)“学会”(掌握规律)“会学”(掌握方法)“会用”(参与实践)“创造”(发现新知),从而最终进入新的学习境地。“创造型”教师不仅懂得“科学地教学”,还应懂得“教学的科学”。事实证明: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懂得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创造性实施教学意图,就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创造型”教师。 四、“苦干型”向“效益型”转化。 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这固然与教育考

4、试制度等诸多因素有关,但与教师教学中的传统的应试方法也不无联系。未来教育将呼唤“效益型”教师,这种教师讲究教学的效益和效率,他们不仅快节奏、高效率、高质量、创造性地工作,而且具有享受生活的能力。他们具备享受生活的知识修养,具有对美好事物的理解欣赏能力,并适当参加社交活动、文体活动。心情的愉快,需要的满足,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是“效益型”教师不断进取、获得佳绩的最内在最根本的动力。未来教师期待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德才学识的整体素质,使之真正成为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效益型”教师。 目标课题:教师语言行为规范与艺术本次课题: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时间:2015年10月12日 地 点:学术报

5、告厅主讲:杨云霞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一、语言行为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它是以言语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言语行为由言外行为、言内行为和言后行为组成。言外行为是指言语主体所要达到的言语目的;言内行为是指言语主体说出有思想内容的话语;言后行为是指言语主体在行为对方身上引起的效应。一般情况下,言后行为是和言外行为相协调、相统一的。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有时可能出现言后行为失控的现象,即言语目的与效果不一致。即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现象。二、教师的语言行为教师的语言行为既属于客观现实活动,即传授知识、交流感情的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活动,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之所以

6、属于客观现实活动,是因为:(1)从语言反映的内容来看教师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以其鲜明性、准确性、原则性、思想性的语言来向学生传授某一领域的知识、解决某个疑难问题、交流某种思想感情,这是教学活动都不可偏离的原则。为此,教师要运有客观世界中真实而具体的事实,通过阐述正确的概念、丰富的经验、科学的理论来实现这一目的。如果偏离这些内容,教师语言就会变成多余的废话。(2)从教师语言的运用来看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应是真实的,而不是虚构的。只有这样,教师的言辞方能为学生所接受,并引起学生的重视与信任。反之,教师语言如果偏离了反映真实的客观事物这一原则,无论多么动听的言语、结构多么合理的句式,都达不到预期的

7、效果,甚至给学生带来危害。(3)从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教师一般以讲述为主,以讲述的方式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和科学知识的传授。教师语言传授信息的过程,必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特点,选择最恰当的表达方式来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发送过程。它不像一般语言那样可以随便运用表达方式,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三、教师的语言行为规范教师的工作主要通过语言行为来实现,教师的主要劳动工具是语言,如何掌握和运用这个工具、掌握和运用得好与差,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效果。教师的语言行为规范要求语言的表达尽可能地准确、贴切、完整,实现尽可能理想的语言效果。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大多是基础知识,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以至大学,所学知识层次虽不同,但都属

8、于打基础阶段,教师的工作尤如主楼大厦的地基,对建筑的高度起决定性作用。教师只有严格地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逐级深造,走入科学的大门。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所学内容理解不充分、局限性大,就难以有所发展,有所作为。教师掌握和运用语言行为规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四、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特点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语言行为规范。教师的语言行为规范与其它职业的语言行为规范相比有如下特点:(1)教师的语言行为规范有明确的要求教师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对象决定了教师的语言行为有特定的要求。例如,语言表达准确,逻辑性强,语言符合标准,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流畅、抑扬顿挫、富有节奏

9、感、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等等。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是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语言艺术的再创造,这个过程的实现有明确的要求,有些要求反映了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特点。(2)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职业训练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这种角色行使传授知识的职能。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同于随意谈天、讲故事,也不同于讲话做报告,教学是系统传授各种知识的一种劳动。由于每一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其内容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学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更不是每个人都能表达清楚的,只有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掌握这些知识,也只有经过专业训练或一定时期的实践锻炼才能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只有彻底消化所

10、学知识并掌握了教师语言行为规范才能胜任教师这种职业。培养教员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员掌握教师语言的过程。(3)教师的语言行为规范属于比较严格的语言行为规范教师的语言行为规范不是一般性的规范,而是要求教员严格掌握的语言标准,语音、语法、概念、公式都有特定的规范,教师信口开河会产生误人子弟的不良效果。以语言为工具的职业很多,如播音员、公关小姐、外交家等等这些职业都有严格的语言行为规范,教师的语言行为规范从严格性来讲与这职业有相同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语言行为规范在掌握上有更高的难度。五、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作用教师语言行为规范的作用是由教师的语言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所决定的。教师使用规范的言对学生智

11、力的形成和发展、语言习惯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培养、知识基础的掌握都有重要的作用,产生重大的影响。目标课题:深雪堂初中心理健康培训材料本次课题;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时间:2015年11月16日 地 点:学术报告厅主讲:李佑禄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心理健康应该表现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即各项心理素质都有全面均衡的发展,各项心理功能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具有良好世界观的人在其社会生活中和各种实践中,必然能够很好地调节自我,迅速适应外部环境,同时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预期目标,取得理想的的效果。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关于教师心理健

12、康方面的内容: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 教师自身:教师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心健康受损。现今,教师难做,学生难教,心态难好已得到认可的说法之一。社会急剧变化,教师也不得不面临更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带来的角色模糊、角色冲撞、角色负荷增大使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现实竞争与功利需求也往往让教师掩抑真情,而失落造成的反差、奋斗中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又不断涌现心理问题,殃及个体身心健康。在长期的抑郁和焦虑中,失眠、食欲不振、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结伴而来,成为常见的病症,影响健康。 心理健康欠缺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

13、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二、教师心理不健康现象的主要表现 1、职业适应性差。表现为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由此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不愿意和学生打交道,在师生交往中缺乏积极的体验;工作中自信心不足;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 2、由认知偏差造成的态度偏差。表现为对学生不作全面细致的沟通了解,主观武断、偏听偏信;处理问题刚愎自用,我行我素。 3、情绪不稳定。表现为性情急躁,反应过激,容易冲动,不善控制。 4、心理异常表现。自我中心、主观、偏执、自卑、偏狭、嫉妒、多疑、孤僻、懦弱等等不良心理。 5、人格缺陷与神经症。包括冲动型人格、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等

14、。还有各种神经症的表现,例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等。三、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1、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

15、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2、教师本人教师本人就是一种心理压力源,其中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二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了一系列的因素。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

16、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社会成员对教师在培养学生及遵守行为规范方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明确了心理压力源,教师就有了努力的方向。面对心理压力,教师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寻求问题

17、的解决。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加强对职业规律的认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要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完善人格。要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宣传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及教师劳动的特点等,争取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目标课题;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与方法本次课题;课堂教学评价的过程 时间:2015年11月16日 地 点:学术报告厅主讲:刘福贵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一般而言,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就为什么要评价、谁来评价和评价什么等问题作充分准备。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组织准备、人员准备、方案准备以及评价者和被评价者

18、的心理准备。 1.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包括成立专门的评价领导小组或组建评价工作小组。2.人员准备人员准备主要是指组织与评价有关的人员学习评价理论和有关文件,做好评价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储备。 3.方案准备 方案准备主要是指评价的组织者根据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教学评价实施前拟定有关教学评价的目的、内容、范围、方法、手段、程序和预期结果的纲领性文件。 4.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准备阶段的心理现象与调控 在评价的准备阶段,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会出现诸如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应付心理、焦虑心理等一系列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现象不仅会影响到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会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控

19、。(二)实施阶段实施阶段是教学评价活动的中心环节,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和技术收集各种评价信息,并在整理评价信息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同时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心理进行调控,以保证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1.收集评价信息根据先前制订的评价方案,利用相应的评价方法、手段、工具、仪器等收集所需要的评价信息。这里的评价工具非常重要,如评价表、量表、问卷等,它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信息收集的有效性。2.整理评价信息 对收集到的评价信息,通常需要进行审核和归类。前者是指需要对评价信息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如回答问题是不是敷衍了事或随心所欲,判断评价信息是不是被评价对象的真实反应;后者是指根据评价信息的

20、共同点进行归纳,以减少信息的杂乱和无序。3.分析处理评价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是要掌握评价标准及其具体要求;其次是评价者应该使用事先规定的计量或其他方法来处理评价信息,在评价结果中要给出明确的相应分数、等级或定性描述等评价意见;第三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对评价者的测量或观察结果进行认定、复核。4.作出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将分项评定的结果汇总成综合评价的结果。它要求评价者根据汇总的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作出准确、客观的定量或定性的评价结论,形成评价意见。必要时,可对评价对象作出优良程度的区分,或作出是否达到应有标准的结论。(三)评价结果的处理与反馈阶段 评价结果的处理和反馈通

21、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评价结果的检验 评价结果的检验一方面要检查评价程序的每个步骤,看其是否全面、准确地实施了评价方案;另一方面要运用统计检验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检验。 2.分析诊断问题 评价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对被评价者进行等级分类,而是为了有效地促进课堂中的教与学,因此需要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并对被评价者的优劣状况进行系统评论,帮助被评价对象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 3.撰写评价报告评价报告一般包括三大部分,即封面、正文和附件。封面应提供下列信息:评价方案的题目、评价者的姓名、评价报告接受者的姓名、评价方案实施和完成的时间、完成报告的日期。4.反馈评价结果 反馈评价

22、结果是指把评价结果返回给被评价对象或上级主管部门,以引导、激励评价对象不断改进、完善自己,同时为教师或教育管理机构提供决策依据。反馈评价结果的方式有多种,如个别交谈、汇报会、座谈会、书面报告等。目标课题:教改科研培训材料本次课题:在教改科研中收获幸福和优秀时间:2015年12月7日 地点:学术报告厅主讲:郭福生参加人员:全体教师一、 学科专业素养的修为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概念理解和问题解决的思想为主线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载体,它包含良好的学科观,对学科发展脉络的清晰认识,对学科内容的准确把握,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深刻理解,以及良好的学科能力。 1、

23、 学科本体性知识的研究与学习 2、 条件性知识的研究与学习 3、 实践性知识的研修4、 文化知识的研习 二、 扎根课堂观察研究1、 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懈追求 2、 保持课堂教学的创造激情3、 基于教学有效性的课堂观察研究 4、 课堂上关键教育事件的观察研究三、 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 1、倡导为教育而课题2、好的选题决定好的结果。四、教育科研的方法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定性与定量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可将教育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 两种研究方法有着紧密联系,二者完全可以相互互补、相互支撑。 2、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2)观察法(3)调查法 (4)个案研究法(5)经验总结法 五、 研究创新: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肩膀上1、 移植法 2、 怀疑法 3、 组合法 4、 先破后立法 5、 优化整合法 6、 二度开发法目标课题:人际交往中的生活智慧本次课题:教师在交往中的生活智慧时间:2015年12月28日 地点:学术报告厅主讲:冯继宝参加人员:全体教师一、教育交往中的教师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