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_第1页
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_第2页
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_第3页
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_第4页
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生字、词及文学常识;初步学会略读;初步学习夹叙夹议写法, 认识并学会找评价性语句;学会品析重点语句的含义及作用;体会叶圣陶先生关于写作的 观点及本文的语言风格。2.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查阅资料法,学习在略读中快速捕捉重点内容的方法;学习用评 价性语句结构文章的方法。3.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体会作者对故人的深 沉情感,培养自己宽厚的品质。课前预学一识记文学常识。1. 叶圣陶(1894 年1988 年),原名 ,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江苏 苏州人,现代著名

2、 家、 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 术家”之称。主要作品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2.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 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 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 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在北大)三雅士之一,与 、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他的代表作是 二识记字音字形。给下列加粗斜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商 zhu( ) 累( ) zhu( ) 拖 t( )丁

3、mo( )修 rn( ) hu( )人不倦 p( )如 chn( ) 和 ( )rn( ()长 打 gng( ) ) 颠 pi( )流离生 sh() mnglng三识记词语及词义。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累赘:_拖沓: _ 颠沛流离: _ 沾溉:_冗长:_修润:_ 著作等身:_ 不耻下问:_ 一以贯之:_ 高文典册:_1 / 7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_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_仁者见仁,智者见智:_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四学习略读。什么叫略读?略读是一种通过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七年级学生 的略读速度标准是:每分钟 40

4、0500 字。1.本文约 2000 字,争取在 5 分钟内读完全文。来,试一试!我读完全文用了分秒。2.读完全文后,合上书本。按照正面表格的要求,记录自己通过略读所获知的文章信息。略读信息梳理表这篇散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和两方面的事。2 文章中,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要概括并记录下来。 _3 作者在文中提到叶圣陶先生提倡的“写话”主张是(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 _4 读了这篇文章,我获得的初步感受是:_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一学习解读文章标题。1.回忆以前学过的文章标题的作用,说说“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个标题都包含了哪些信 息?_2.大家在预习时可能都有同感:这篇叙事的文章

5、与以前学过的记叙文不太一样。再细读一遍文章,你都发现哪些不一样?_3.根据上面的讨论,请大家将“叙”与“议”分别标注在相应地方。二学习议论评价性语句。1.记叙性语句与议论评价性语句的辨别。记叙是写“谁做什么事”“哪里有什么”,议论评价是写“谁是怎么样的人”。根据 这一特征,从下面两组句子中选出评价性语句,并指出另一句是什么语句,写在句子后的 括号内。(1)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 话:“我不能走。”(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 恒的骄傲。( )2 / 7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2)这

6、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 大的神力。(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2. 再次略读文章,用色笔画出文中的评价性语句,想一想:这些评价性语句在文中起到什 么作用,这些评价性语句有没有相对应的小事,如有请概括出这件小事。3. 结论:夹叙夹议的文章,边叙事边议论,议论一般起领起下文、承上启下(过渡)、总结 上文、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抒发感情等作用。议论的位置可以在段首,也可以在中间或段 尾,或全文结尾。三 为什么本文选择的小事大多与文字有关?四 通过这么多讨论之后,你能否划分全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出层意。第二课时课堂研讨活动一品析

7、重点语句。有人说张中行在写此文时,已经“过滤”了对于叶老逝世的深重的“悲哀”,将这种 情感“潜藏”在文字的背后。你能在下列句子中品出“潜藏”着的“悲哀”之情吗?试试 看。1.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 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了双层的悲哀。1. “有一天到叶先生的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 的标点。”,“描”字能否换为“改”?3.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 用普通话。4.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5.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

8、,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3 / 7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6.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 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二 体会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这个材料用来表现什么?三体会叶圣陶先生关于文风的主张。 在文风方面,叶老主张什么?四 “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句子中的“做” 能否改成“作”?请根据第八段内容回答。五 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本文大多用短句,容易听记,显得简洁;用词也平易,行

9、文自然流畅。全文态度诚恳,叙 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这是一篇实践 叶老“写话”主张范文。课前预学参考答案:一1答案:叶绍钧, 作, 教育, 稻草人, 倪焕之2答案:散文, 季羡林, 负暄琐话。二 答案:酌, li 赘, 沓, 卯, 润, 诲, 譬, 搀, huo 冗, 拱, 疏, 朦胧, 沛。三 答案:多余;麻烦。 形容做事拖拉 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颠沛:遭受挫折 或困难;沛:水草丰美的地方。 浸润浇灌 (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含贬义。 修改润色。 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不以向地 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羞耻。 用

10、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 理。 经典性著作。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习不觉得 满足,教导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有哪一样呢?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 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4 / 7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四2答案:待人厚(待人宽厚) 律己严(严于律已) 示例 1:描吕叔湘一篇文 章的标点。 示例 2:让我给他修润文章时不必客气,直接改上。示例 3:送人一定走过三 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示例:作文要用语鲜明简洁,平易自然。 示例:叶圣陶先生道德修

11、养很高,写作水平也很高。解析:关于略读。略读侧重于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对于不同的文体,了解的大意也不同:记叙性文 章要了解故事的梗概包括文章写了“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等; 论述性文章要把握住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行文的思路顺序是怎样的等。略读的主要特征是选择性阅读。这就要求阅读时不能在片言只语上纠缠,不必追求对 所有细节都能理解,只要能以较快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即可,遇到不懂的字、词等都可以 跳过,甚至还可以跳过某些内容。所以略读有人也叫跳读。略读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探寻作者的思路和关键性语句上。第一课时课堂研讨活动参考答案:一1答案:一是告诉我们这是写人的,二是通过几件小事

12、来写人,即这个标题概括了全 文的内容,交代了文体。2答案:一是叙事的文字不多,且所叙之事也不连贯;二是所叙之事大多是关于文字、写作方面的事,这与叶圣陶先生所从事的工作有关; 三是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在叙事的同时,用了较多的议论评价文字,读起来较难懂。 二1(1)答案: 描写。 评价。(2)答案:评价。 抒情。2答案:评价性语句在文章中位对应的小事(概括)作用置左传说不朽有三种,第二段中间下文的小事均是总领全文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 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 说,叶圣陶先生总排在最前 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 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 这样。2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 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 深

13、受感动。3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第三段开头第四段开头描吕叔湘文章的标 点;让我帮他修润用 普通话写的文章。叶圣陶先生送客。领起第三、四、五段 写的小事。承上启下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 人。5 / 7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 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 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第六段开头写文章要当写话对 待。领起第六、七、八段 关于写文章的一些 事。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5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 还特别重视“简洁”。6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 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第七段开头第八段开头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 小事对待“做”“作”问 题。领起本段

14、。领起本段。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3略三答案:一是作者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基本是在文字方面的“我编课本,他领导编 课本”;二是“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两个方面决定了作者选材的独特性。四答案:第一层(第 1 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第二层(第 2 段):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有过人之处。第三层(第 38 段):分两个小层分别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的品德。 第四层(第 9 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思考。第二课时课堂研讨活动参考答案:一1答案:“除夕”本是一家团圆之时,也是亲朋好友间互相祝福之时,而作者收到的却 是亦师亦友的

15、叶老逝世的噩耗,岂不悲哉!“鞭炮”是喜庆的、热闹的,然而在此时的作 者耳中却是“繁碎而响亮的”,是属于催命的声音,岂不悲哉!“晚上”闻噩耗,一个老 人很难立即动身赶去悼念,只能呆在家中向空中遥悼,这不又增一层悲哀吗?“除夕” “晚上”能得知好友噩耗的,可见他们平时关系是何等的亲密!所以得知噩耗,心里便 “立即罩”上悲哀。一个“罩”字,透露出作者闻噩耗当时内心悲哀之多、之广、之深 沉。但初读这段文字,好像只是平淡的叙述。2 答案:不能换。“描”的是标点,意思是原稿中的标点不够显眼或不太清楚,叶老把它“描” 一写,使它更清楚更显眼,方便排字工人排字,也防止将标点排错了。如果用“改”,那就 说明原稿

16、标点用错了,才需要修改。要知道,叶老“描”的原稿出自语言学家吕叔湘之手, 标点怎么会用错呢?另外,连个不明显的标点都要重新“描”一遍,更突出叶老对工作的一 丝不苟和治学的严谨。所以不能换。3 答案:“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表现叶老担心家乡人听不懂,说家乡话也让对方感到 更亲切。“跟其他人说南腔北调话”,一是说明叶老见多识广,懂得的方言多,但更主要 表现叶老首先考虑听话者能容易听懂自己的话,即把别人放在第一位来关照,不给别人带6 / 7十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导学案设计来麻烦和苦恼。“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因为一篇文章写出来后,要给全天下的人看, 如果用某地方言写,就会给很多人带去麻烦,让别人看不懂,

17、尤其在普通话已普及的情况 下更是这样。“坚决”一词更是突出叶老首先关照别人的态度没有商讨余地。总之,对于这样一位只考虑给别人方便的好友的逝世,作者内心怎不悲哀呢!4答案:前面已经交代过,“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叶老是“我”的上级,但叶 老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作风,他不是凭借自己官大就胡来,对于自己不是很精 通的就“不耻下问”,让“我”这个下级和名声较逊一点的人帮他修润,这既是严谨又是 谦逊。为何作者会想起这么一些小事?因为内心有着“悲哀”,借回忆这些小事来寄托这种悲 哀。5 答案:一个“就”,表现叶老回信之速之急,这样才能免得对方久等音讯。“悔恨” 一词用得很重,嫌这还不够,前面再

18、加了“非常”来修饰,以突出“悔恨”之深,透露出 自己内心对来访好友的重视程度,后面又加了“真不该”来补充,让人觉得这种“悔恨” 不是矫情而完全是真心的。有这样一位重视自己的人做朋友,真是三生有幸啊。 而现在他竟走了,心中怎不悲哀呢!6 答案:第一句为什么不写成“叶圣陶先生的人往矣”,而写成现在这样,中间多了两 个逗号,这不是不够简洁吗?大家一读就清楚了,这叫做一字一顿,要读得很慢,两个逗 号中寄托着作者深重的悲哀之情。第一个“常常”写出两人情感的深厚,对这位业绩非凡的故人的离去饱含着深重的悲哀; 第二个“常常”有对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的推崇,也有叶老的主张还没有普遍受到“拿笔 的人”重视的无奈。“凡是都要”,有对叶圣陶先生提出写话主张的深重苦心的理解,也有对“拿笔 的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