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2.4教育与文化_第1页
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2.4教育与文化_第2页
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2.4教育与文化_第3页
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2.4教育与文化_第4页
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2.4教育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学教育学考点命题:2.4教育与文化第四节教育与文化任何文化特性或形态,如果没有教育就难以延续。20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进行的重要教育改革也证实:任何教育改革的背后, 都隐含着社会文化的制约机制。在一定范围、 一定时期内取得成功的教育改革,一般都十分注 意与社会主流文化保持一致;一项在一个 国家中取得显赫成绩的教 育改革措施,在另一个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或区域中, 却不一定 会 取得成功。因此,研究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及变化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字Cultura,意为耕作、 培养、教育、发展、尊重, 最初是指人对自然界有目的的影响

2、以及人自身的培养和训练。古希腊人认为, 有教养是他们与无文化的野蛮人的主要区别。从罗马时代后期一直到中世纪,文化一词开始与城市生活发生联系。由于享受城市生活的人普遍有较高的教养水平,因而文化被理解为较高的个人修养。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人们开始把文化与理性联系起来,文 化一词增添了人道主义色彩直到18世纪,文化才开始被人们科学地加以界定,并注意到了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有所不同。康德认为,文化是在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黑格尔指出,文化始终与人类劳动相联系,在人类劳动的基础 上产生实践文化与理论文化。1 9 世纪90年代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

3、类科学家的研 究范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下 的定义,对规范文化概念具有重要意义。他说: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 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几乎所有的文化定义都注意把文化与人类的活动及其结果联系 起来,都承认文化是独立于各种遗传素质和机体的生物特征之外的, 即文化不可能通过遗传或其他生物和机械的方法获得。从这种共同性中, 我们可以从整体上比较准确地把握文化最本 质的特征。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再来理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一)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根据文化的定义,教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

4、机组成部分。但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决定 了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教育几乎与文化体内所有部分都有直接的联系。任何一种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如果不借助于教育的传递和深化, 都将影响它存在的质量或缩短它存在的时间。( 二)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特定社会中的教育之 所以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主要是因为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和磨合, 已经社会性地筛选掉不相适应的部分, 并使其余部分扭合成为一种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在其他文化体中的人看来,毫无存在价值和道理的某些文化特质,在另一文化中却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构成和保持世界文化多元

5、化的重要基础。文化与教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容易给人们造成 这样一种错觉,即文化与教育之间似乎是一种封闭的循环关系, 二 者在相互制约的过程中很难产生变化与发展。其实不然,教育与文化既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面,又有在相互依存、 相互制约过程中变化与发展的一面。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按照各 自的内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在开始时,来自教育或文化方面的本体运动只产生一些渐变性 的影响,当这种渐变积累到超出先前两者关系所划定的界限范围时, 就会引起突发性变革, 出现新文化、新教育和一种新的相互适应关 系,从而实现两者在更高水平或更新意义上的和谐一致。( 三)教育的文化功

6、能概说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包含四个部分:1 .教育的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文化的传递、 保存方式不断地发生变化。人类保存、传递文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文字出现前, 文化通过上下代人间及同代人间的口耳相传得到 传递、 保存;文字出现后, 文化的传递和保存通过文字的记载和授 受得以实现;最后就是人类通过经验和多种高科技手段保存传递文 化。只有通过教育,把客体文化转变成主体文化, 文化被人理 解和应用,这些文化才成为具有社会价值和意义的对象物。2.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是文化传递的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可以是教育内容。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7、有几个标准:一是社会价值标准。即只有符合社会政治、 经济和文化传统的文化才能进入教育内 容,且主要按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二是个体发展需要的价值标准。教育选择文化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顺序、特点以及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和需要。3. 教育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过程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形成,使文化打破封闭的地域性走向开放,文化的交流成为必然。文化的融合是文化交流的产物,表现为不同文化的相互吸收、结合丽趋于一体的过程。4. 教育的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没有文化的更新和创造, 就没有文化的真正发展。教育创造、 更新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

8、挥其文化 创造的功能。人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二是教育直接创造新的文化。新的文化包括新的作品、新的思想、新的科学技术等。二、学校文化 ( 一)学校文化界说虽然对学校文化的存在几乎没有不同的意见,但对于如何定义学校文化却有着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可为定义学校文化提供这样一些基点:学校文化不仅包括学校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一些观念和行为, 而且也包括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观念和行为;学校文化既可能会给 学校预定教育目的的达成带来积极意义,也有可能阻碍教育目的的达成,这是由学校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多样性和歧义性所决定的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有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

9、念,尤其是价值规念。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 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从其形态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文化的诸因素中, 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二)学校文化的特征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是一个社会组织, 组织现象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现象。每个组织虽然都是更广大的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受制于更广阔的社会的需求,受制于社会所确立的总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支配,但由于每一个组织的内外环境、构成因素和历史传统等都各不相同,因而经由自身的运作, 会形成其自身独特的文化模 式和组织文化。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文化从整体上来讲,都是整合

10、为一的, 有着整体性的特点。作为学校文化来说,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学校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 它是以学校内 部形成的内化了的观念为核心, 以预定的目标为动力, 通过一系列 活动形成的多层面、多类型的文化。它明确地对违反预定价值规范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拒斥,对符合者予以接受、褒扬,如此使得学校的文化及其成果大多是在一定价 值取向的影响和支配下完成的。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学校本身就是文化传统 的产物,它又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是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 凝聚、发展而成的。它负载着深厚的文化,在某些方面是文化精神、要求的集中体 现。学校文化的这一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它所使

11、用的教材或者说传递的教学内容上。作为教师与学生活动中介的教材,是千百年来文化的积聚, 它所呈示的知识经验,是人类文化已有成果的提炼和概括。学校是人类文化的储存地,它除了把文化储存在书本、音像出 版物等物质形态上以外,而且还集中了一大批创造文化、传递文化的教师,他们是文化的活生生的拥有者。学校是通过下列方式将文化积聚在一起的:将文化以各种方式加以集中、积累和系统化,使学生发挥着一种类似文化容器的功能;通过专业化教师将这些文化整合传授给 学生;将已认同接纳文化的学生输送给社会,通过他们返还出可供再生的文化。4.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

12、特有的文化形态。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 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 学校组 织和制度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以及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 学校职工亚文化、 课程亚文化和活动亚文化等。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 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学校设 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校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规章制度;角色

13、规范。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有的学者把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即学校这个群体和构成它的个体对教育目的、过程、规律的认识,属于校园文化的理性因素;情感成分,是学校 这个文化体内的成员对教育、学校、班级、同事、同学、老师、学生特有的依恋、 认同、参与、热爱的感情,这种感情内通常包 含着很深的责任感、 归属感、优越感和献身精神;价值成分,即 学校校园所独有的价值取向系统,像有教无类的价值取向, 尊师爱生的价值取向, 教育教学活动优先的价值取向,以及严谨、守纪、规范、团结的价值取向, 等等;理想成分, 即学校及其成员对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所表达的希望和追求

14、,如创造美好 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在德、 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得到 充分、和谐、全面的发展是许多优秀学校所追求的理想。校园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尤其对学生个性和品德的陶冶和导向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难以替代的。例如,有的学校以严谨著称, 学校的校园布置、组织管理、治 学态度、教学要求等通常都能体现这种品格。学生在这种校园文化的陶冶下,也就比较容易形成这种严谨的品格。三、学生文化(一)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这表现在学生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特定的身心发展需要,有着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同时也表现出某些不同于其他学生的文化特征。2.

15、同伴群体的影响学生多处于青少年时期, 有着自己交往的同年龄的群体。在这种群体中,会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规范等, 构成一种与成 人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态。3. 师生的交互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在这种交往中,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不同, 学生的反应也就 随之各异。例如,在教师为主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他们就会形成一些与此相应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不同的师生互动模式, 可以产生不同的社会气氛和不同的行为 方式。4.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所处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制约学生文化特征的又一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一般都有着一些特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规范等。学生生活在

16、家庭中, 其思想、 行为也难免会受到家庭的影响。5. 社区的影响学生生活的社区对其文化的形成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社区作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一般总会形成与社会共同体相应的规范与制度。它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在有意无意之中习得了社区的文化特征,并把它带到学校中来。( 二)学生文化的特征 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学生文化 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是学生从儿童迈向成 人的一种过渡性的产物。一方面,它表现为与成人相异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反映出其要求自主、 独立的需求;另一方面,由 于他们受教师的引 导及家长的影响, 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着成人的价值观念。2. 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个体结为一个群体而表现出来。同时,它对学生所形成的影响也是非正式的。学生文化中蕴含着学生群体的价值和规范, 这些文化特征构成 一种环境,影响着处于这种文化情境中的每一个学生, 使得学生在 不知不觉中就习得了这种文化特征。3. 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学生文化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