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硕士生学术语篇中名词词组的使用特征分析_第1页
中国硕士生学术语篇中名词词组的使用特征分析_第2页
中国硕士生学术语篇中名词词组的使用特征分析_第3页
中国硕士生学术语篇中名词词组的使用特征分析_第4页
中国硕士生学术语篇中名词词组的使用特征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硕士生学术语篇中名词词组的使用特征分析摘要 文章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出发,以学术语篇 中名词词组的类型和前置修饰语为视角,分析了中国硕士生 学位论文摘要中,作为小句参与者的名词词组和前置修饰语 的使用特征。名词词组类型的统计结果表明,跨范畴名物化 的名词词组和术语是中国硕士生建构学术语篇抽象性、专业 性和复杂性特征的主要词汇资源。而少量压缩名物化的名词 词组说明中国硕士生只是把名物化作为指称抽象事物的独 立词汇,缺乏名物化是小句的压缩和推进信息发展的认识。 名词词组的前置修饰语的分析结果表明,表示衔接意义的限 定语是扩展名词词组的主要形式,而表示协商和客观性质的 修饰语较少,表示分类意义的类别

2、语最少。这一结果说明, 前置修饰语以语篇功能为主,而缺少人际和概念功能,这不 仅降低了学术语言的客观性和结构的抽象性,也使学术语篇 呈现出动态的、实例的特征。关键词 中国硕士生;名词词组;使用特征;系统 功能语言学中图分类号 H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89(2015)01-0028-05、研究背景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学术语篇的建构过程是以名词为 中心1 ,通过扩展、跨范畴、压缩、提取术语 2 ,将可感知 的,具体的事物、动作、环境逐渐发展为抽象的、虚拟的、 专业的事物的过程。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在学术语篇的 建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即把一般名词扩展成名词词组; 动词、形容

3、词等转变成名词范畴(名物化) ,并扩展成名物 化名词词组;跨范畴词类把小句压缩成名物化名词词组,推 动语篇信息发展;跨范畴和压缩的名词提取成专业术语,成 为稳定的词汇语法资源。这些多样化的名词词组形式体现了 学术语言的抽象性、专业性和复杂性。具体来说,抽象性体 现为,在识解经验中把一个语法范畴变成另一个语法范畴的 名物化形式以及类别语与名词构成的词组。学术语言的专业 性体现为,名物化作为独特的、专用的语言形式及其发展成 为专业术语的潜势。学术语言的复杂性是指通过小句内部复 杂的语法结构体现语义的复杂性,表现为扩展的(名物化) 名词词组。名词词组以名词为中心,通过前后增加限定成分,使名 词可以无

4、限扩展,成为体现意义的强大语言资源。例如,one of the last fewviablesubtropicalrainforestsin Australia Dectic Numerative Epithet Classifier Thing Qualifier 前置修饰语的语义表示指称、数量、修饰和类别,其中 指称和数量修饰语可以归并为限定语 2 。前置修饰语扩展名 词的语义原则是,前置修饰语将参与者事物在实例与系统之 间定位。指示成分是事物在实例上的定位,它与交际的环境 相关,是体现语篇动态性和实例性的特征之一。类别是指通 过分类,对事物进行系统上的定位,是体现语篇概念性和系 统性的特

5、征之一。其他修饰语介于两者之间,构成了从实例 性到系统性的连续统。前置修饰语的语义原则说明,除了限 定语以外,越客观的修饰语离核心名词越近,越主观的修饰 语离核心名词越远 3 。学术语篇名词词组的特征体现在是否 具有系统性和概念性特征,即是否对名词事物进一步分类, 使之成为语言系统中意义稳定的和结构抽象的语言形式。国内外众多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探讨了学术语篇中名词 词组的使用情况。在国外,有些研究者从名词词组的结构, 研究了学习者不同学习阶段名词词组的复杂性 456 ;有 的研究者分析了学术语篇中作为参与者的名词词组和代词 的使用情况, 以及它们所体现的语篇动态的、 实例的特征 7; 有的学者研

6、究了名词词组中的前置修饰语的结构,以及前置 修饰语的语义发展变化 89 ;国外的学者还以名物化为对 象,研究英语本族语大学生二语写作中,名物化的使用情况 1011 ;有的学者还研究了英语非本族语者大学生英语学术 写作的非学术性语言的五个特征,其中包括缺少使用名物 化,以及形容词和名词作为前置修饰语 12 ;有些学者对比 研究了学术语篇中的词汇语法的发展变化,发现名词词组的 前置修饰语的形容词和名词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13 。在国内, 有的学者实证研究了中国大学生英语作文中名词词组的修 饰语所体现的文体特征 1415 ;还有学者分析了中国大学生英语说明文中名 物化名词词组的使用情况 16 。基于上

7、述研究发现,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长和学术水平 的提高,名词词组的数量增多,而且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描述学术语篇中名词词组的结构,以 及对比名词词组与代词的使用数量,说明名词词组是建构学 术语篇重要的语言形式。国内以往的研究只是粗略地统计了 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的名词和修饰语的数量不足,没有明确 地指出相应文体中缺少使用哪种类型的名词和修饰语。另 外,中国学者分析了后置修饰语与文体特征的关系,然而, 前置修饰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前置修饰语所体现的语篇特征 还没相关研究。名词词组的前置修饰语是学术语篇主要特征 之一17 ,而且前置修饰语是名词词组承载信息更加有效的 方式12 。鉴于

8、上述研究的不足,以及名词词组中前置修饰 语的重要性,本文以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的摘要为 语料,分析文本中名词词组的类型和前置修饰语使用情况, 进而,探讨文本是否体现出抽象性、专业性、复杂性、系统 性、概念性及客观性的特征。研究的主题包括:第一,中国 硕士生建构学术语篇过程中名词词组的类型和使用特征;第二,文本中名词词组的前置修饰语的类型和使用特征。二、研究方法 本文语料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硕博论文库。作者从 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英语硕士论文中任意选取 30 篇论文摘要。 语料分析采用人工标记的方法, 名词词组的 识别按照 Halliday2 区分的类型为依据。本文首先对小句中

9、作为参与者的名词词组的数量和类型以及代词的数量进行 统计,然后对名词词组中的前置修饰语的类型和数量进行统 计。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英语专业硕士论文摘要中的名词词 组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讨论。具体说来,本研究从两个层 面开展分析:第一,统计名词词组的类型,并分析名词词组 所体现的中国硕士生英语学术语篇的特征;第二,统计名词 词组中的前置修饰语的类型,并分析前置修饰语所体现的中 国硕士生英语学术语篇的特征。 三、分析结果(一)名词词组类型 本文首先统计了小句中作为参与者的名词词组的类型 和数量,结果表明,扩展、跨范畴、压缩和术语四种类型均 出现在文本中,扩展的名词词组,例如, higher prof

10、iciency level learners,an important role in linking nouns , a few new perspectives, the quality of the text ,the hearer s extra processing effort ;跨范畴的名词词组,例如,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results,the findings , limitations , the structuring of our conceptual knowledge ;压缩 的

11、名词词组, 例如, the difficulty of the English article system , this, the investigation , this role ,the ultimate goal ;术语,例 如, informativity theory , English conditionals , Internet language,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s 。除了上述四种名词词组 以外,代词也出现在文本中,例如, it , they, we, them。在所分析的 30 个文本中,共有 1113 个作为参与者的名 词词组, 73

12、个作为参与者的代词。数据说明,名词词组是学 术语篇包装信息最重要的语言形式,是学术语篇典型的特征 之一,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456 。1113 个名词 词组包括:扩展的名词词组 335 个,占 29.9%;跨范畴的名 词词组 491 个,占 44.2%;压缩的名词词组 21 个,占 1.9%; 提取术语 266 个,占 24.0%。其中,后三种名物化形式占总 数的 70.4% 。从整体上看,上述数据表明,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硕士 学位论文摘要中,主要以抽象的名物化形式作为策略,重新 识解意义,建构学术语篇的抽象性、专业性和复杂性,成为 学术语篇最典型的词汇语法特征之一,这一结果和早先的研

13、 究结果一致 4571011 。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能够以抽象的名物化名词词组作 为概念组织形式,他们偏重于使用跨范畴的名词词组,术语 的数量较少,压缩的名词词组的数量最少。这说明,中国英 语专业硕士生选择使用名物化名词词组时,片面地认为名物 化作为独立的词汇用来指称抽象事物,忽视了名物化是对小 句的压缩和包装,以及缺乏认识名物化推进语篇信息发展的 功能。这些特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使用的跨范畴名物化形式显 得突兀,其原因是名物化缺少同源的动词、形容词、连词和 介词,造成跨范畴名物化形式缺失了回指对象。例如,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s ,

14、 which are constructed on language theory, intend to measure test takers language ability ”。文本的作者在开头就孤立地使用名物化形式“ability ”读者找不到它的同源形容词“ able”孤立的名物 化无法与动作、 性质、 状态等建立起回指关系, 缺少对动作、 性质、状态等做出必要解释 7 ,因而,也无法建立学术语篇 中常用的推理形式。在文本后续发展过程中,作者重复地使 用这一同形或者同义形式,例如“skill , competence”建立起名物化之间的重叠或者同源关系。其次,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欠缺把

15、小句重新措辞为压缩 的名物化名词词组,这一特征与 Chen & Foley16 的研究结 果一致。压缩的名词词组是把前边小句压缩成名词词组或者 指示代词, 作为后续小句的主位, 推动语篇信息发展。 例如,“ The Chi-square tes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f-conditionals .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is implies thatChinese EFL learners acquire a better ability to handle. ”。例子 中,“ this

16、”指代上句的内容,作为相邻小句的无标记主位, 指代前边小句的信息,进而语篇建立起线性发展关系。压缩的名物化形式还可以作为小句的“新述位” 18 ,出现在句末,作为小句的信息焦点。例如, “ Employing hedges suitably in academic discourse can facilitate the writing of a good MA thesis. ”。例子中,新述位 “ the writing ”并没增加任何新信息,而是以更加抽象的名物化形 式,强调了“新述位”产生的结果。中国学生却很少使用这 样的形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忽视了名物化是对小句信息的 压缩和包装,以

17、及不了解“新述位”的抽象强调意义。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很少使用压缩的名物化形式,建立 前后小句之间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有些学生使用非限定 定语从句,用关系代词代替先行小句。例如,“As a whole,Chinese learners overuse ETS compared with native speakers, which echoes several previous findings. ”。上例中,关系代词 “which ”代替前边的先行小句, 进一步解释说明先行小句的 内容。然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中的关系代词不仅可以代替 先行小句,也可以代替先行名词,这样容易引起关系代词指 代模

18、糊。上例中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可以转变成独立的小 句,通过使用压缩方式把前边的小句压缩成名物化名词词 组,作为新独立小句的主语,从而把主从关系句子重新措辞成两个独立小句: “ As a whole , Chinese learners overuse ETS compared with native speakers. This comparison echoes several previous findings. ”,这样既可以避免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引起 的指代模糊,也简化了句法结构,同时,两个名物化名词词 组之间暗含了因果关系,这种结构符合学术语篇的句法特 征。这种转化并不是任意的,它受到句

19、法、语义和语类等因 素的制约。 再次,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使用了很多 术语, 但是这些术语只是与研究主题相关。 例如, 研究方法: the data, subjects, case study; 理论基础: cognitive grammar, cohesion theory,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研究对象: cohesive markers, error analysis,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s。 从学术语篇发展过程看,术语是学术词汇中最为稳定的一部 分。其稳定性体现在,它通过名词性的修饰成分,将抽象名 词归纳分类,

20、构成共同下义词,例如, failure engine failure, brake failure, heart failure 等。随着语言系统的发展, 这些表达形式逐渐失去原来的一致式,进而成为一种固定的 表达形式,最终成为语言系统中不可替代的形式。本文的统 计结果表明,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并没有表现出要将名物化 形式提取为术语的趋势和特征,这一结果也验证了名物化的 出现并非只是发挥其扩展概念表达的内在功能2 。(二)名词词组的前置修饰语 本文还统计了,除了术语以外,名词词组的前置修饰语 构成情况,以便揭示名词词组中前置修饰语是否体现了学术 语篇系统性和概念性特征,以及是否增强了学术语言的客

21、观 性和结构的抽象性。统计结果表明,前置修饰语与名词的组 成包括三种类型:类型 1:(指示词) +(数量词) +名词,例 如, the result, this thesis,a conclusion, errors, learners performance;类型2:(指示词)+ (数量词)+形容词+名词, 例如,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 important role ,a common feature;类型3:(指示词)+ (数量词)+ (形容词1) +形 容词 2 或名词 1+名词 2,例如, these three testing systems,

22、 frequency information , cohesion errors, the research findings。在所分析的 30 个文本中,共有 844 个名词词组。其中, 类型 1 共有 414 个,占 49.1% ;类型 2 有 172 个,占 20.4% ; 类型 3 有 258 个,占 30.6%。上述数据表明,文本中类型1的数量最多,类型 3 的数量次之,类型 2 的数量最少。中国 英语专业硕士生使用前置修饰语扩展名词词组时,侧重于使 用表示限定意义的词汇,而使用形容词和名词作为前置修饰 语的数量较少。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的一些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1215 ,英语非本族语学

23、生的英语学术写作缺少使用表示修 饰语和类别语作为名词词组的前置修饰语。前置修饰语中主要以表示限定意义的词汇为主,有冠 词、数量词、指示形容词、 名词所有格等, 例如, the analysis, this study, some implications , learners performance。限定 意义的修饰语表示特指、泛指、所有等意义,它们或者与语 篇中的主题建立起回指关系,或者作为新的参与者引入语篇 中,推动语篇发展。限定意义的修饰语只是具有与上下文建 立直接对应关系的语篇功能,而不具有体现人际和概念功 能,同时,它们也不会增加名词词组所承载的信息。因此, 语篇中过多地使用限定意义

24、的词汇,使语篇呈现出动态的、 实例的特征,而缺少系统的、概念的特征。能够增加名词词组信息的前置修饰语包括两种形式:修 饰意义的形容词和类别语。首先,修饰意义的形容词包括两 类:说话者的主观态度和事物的客观性质特征。中国英语专 业硕士生使用了少量的表示说话者主观态度的形容词,例 如, remarkable difference , the primary objectives ,a careful consideration,a long tradition ,different theories ,a successful analysis。表示说话者主观态度的形容词是建构学术语篇不可 或缺的

25、语言资源,它们既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态度,也为作者 与读者之间的意义协商提供了可能。文本分析的结果表明, 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较少地使用这类意义的词汇扩展名词 词组,这与他们的语言表达习惯以及语类知识薄弱有关,具 体表现在: 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使用了很多系表结构, 例如, The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 to caused-construction is feasible。学术语篇作为一种议论性文体,表现为独特的、专 用的词汇语法特征,而系表结构是描述类语篇的典型特征, 因此,学术语篇通常使用扩展的名词词组代替这种结构,即 the feasible appl

26、ication of cognitive grammar 。另外,这些形容 词可以被表示程度意义的副词修饰,把单一形容词扩展成形 容词词组,例如, remarkable difference very(so)remarkable difference。文本中没有发现上述结构,说明中国英语专业硕 士生欠缺使用更加复杂的词汇语法资源增加名词词组的复 杂度。其次,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使用了少量的描述抽象事物 性质特征的形容词,例如, universal rule, new competence, teachers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这些形容词是对内刻于 事物的性质特

27、征的描述,它们的语义清晰客观,结构稳定。 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表示修饰意义的形容词是学术语篇中 常见的词汇,它们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 13。中国英语专 业硕士生欠缺使用表示修饰意义的形容词作为扩展名词词 组的词汇语法资源,造成学术语篇既缺乏互动的本质特征, 也降低了学术语言的客观性。类别语是具有指称意义的词汇,它与核心名词构成的名 词词组是学术语篇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28 。中国英语专业硕 士生较少地使用类别语形容词,在很大程度上,这降低了学 术语言的清晰性、客观性和抽象性。类别语作为核心名词的 前置修饰语, 是对所修饰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次范畴化, 例如,cohesion errors, unde

28、rlying construction , detailed analysis, the present study,previous study 中的 cohesion, underlying , detailed,present,previous 对各自所修饰的名词进一步分类, 缩小了核心名词的范畴,降低词汇语义的模糊性和抽象性, 进而增强学术语言的清晰性。根据名词词组中前置修饰语的 序列原则,类别语离核心名词最近,它所体现的人际意义更 加客观38 。含有类别语的名词词组降低了词汇抽象性, 增 强了学术语言的客观性。从概念功能的组织方式上看,类别 语与核心名词之间含有隐性的意义,这种意义取

29、决于类别语 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不是类别语本身。类别语与核心名词之 间构成了多种语法结构,并暗含了多样的语义关系,这体现 了学术语言的抽象性。 结构上, 类别语形容词没有形态变化, 它们倾向于转变成名词形式 8 ,而且多个类别语名词构成的 “单一变化”的并列结构 13 。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欠缺使 用多个类别语并列修饰名词,说明名词词组的复杂度较低, 这不仅减少了名词承载的信息,也降低了学术语言的抽象 性。 四、结论本项研究表明,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使用名词词组的主 要特征表现在:跨范畴的名物化形式和术语是建构中国英语 专业硕士生的学术语篇抽象性、专业性和复杂性的主要词汇 形式。表示限定意义的前置修

30、饰语是构成的名词词组的主要 形式,它们是学术语篇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衔接与连贯手段。 数量有限的修饰语和类别导致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的学术 语篇缺少必要的人际和概念功能,也使他们的学术语篇呈现 出动态的、 实例的特征。 本项研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 表示压缩的名物化形式过少的使用降低了中国英语专业硕 士生的学术语篇的说理发展;很多名物化形式缺少同源形式 的现象说明,中国英语专业硕士生缺少对抽象的事物做出具 体地解释和说明;少量的表示修饰和类别意义的前置修饰语 降低了学术语篇的协商性、客观性和结构的抽象性;孤立的 形容词或者名词作为前置修饰语造成名词词组的信息量和 复杂度较低。本文还有值得进一步

31、研究的地方,例如,前置 修饰语与后置修饰语相互转化的规则与限制,后置修饰语的 形式,前置修饰语的元功能分析, 前置修饰语的结构分析等。参考文献1 Hallida , M. A. K. Writing science : literacy and discursive power.A. In Webster , J. ( ed.). The Language of Science C. Beijing :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 2007a: 199-225.2 Halliday , M. A. K. Things and relations : regrammati

32、cizing experience as technical knowledgeA. In Webster,J.( ed.). The Language of ScienceC.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 2007b: 49-101.3 Hetzron , R. On the relative order of adjectives A. InSeiler, H. (ed.) . Language UniversalsC. T tbingen: Narr,1978: 165-184.4 Fang, Z., Schleppegrell , M. J.

33、& Cox , B. E. Understanding the language demands of schooling : nouns in academic registers J. Journal of Literacy Research , 2006 , 38: 247-273.5 Christie , F. & Derewianka , M. School Discourse : Learning to Write across the Years of Schooling M. London & New York : Continuum , 2010.6 Whittaker ,

34、R., Linares , A. & McCabe , A. Written discourse development in CLIL at secondary school 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11, 15 : 343-362.7 Klein , P. D. & Unsworth , L. The logogenesis of writing to learn : a systemic functional perspectiveJ. Linguistic and Education , 2014, 26: 1-17.8 Feist , J.

35、Premodifiers in English : Their Structure and Significance M.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012.9 Musgrave , J. & Parkinson , J. Getting to grips with noun groups J. ELT Journal , 2014, 68( 2): 145-154.10 Byrnes , H. Emergent L2 German writing ability in a curricular context :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J. Linguistic and Education , 2009, 20: 50-66.11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