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孙东云 审核人:赵贵友 秋声赋教案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秋天声音的赋文。赋是讲究句式整齐、对仗排比而又押韵的文体。唐宋古文家们改造,行文中增加了散文的成分,使它更自由灵活一些。欧阳修的这篇赋,是这种创新的成功之作。全文紧扣“秋声”之“声”,多角度描写秋的悲切肃杀,可谓淋漓尽致。文章用第一人称的笔法来写。一开始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从静到动,令人悚惊的秋夜奇声,营造了一种悲凉气氛。作者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地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状态接着作者引出与童子对话,从浮想联翩,又回到现实,增强了艺术真实感作者接着寻根溯源,探
2、究秋声所以形成的缘由?接着,社会和自然两个方面,对秋声进行了剖析和议论作者仍然抓住秋声的主题,通过无情的草木与万物中最有感情最有灵性的人的对比,抒发议论。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不感兴趣,学习只停留在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上,背诵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一大难题,至于感悟鉴赏方面,更为薄弱。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掌握文言句式。 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请大家进行分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讨论后明确,这篇散文,先写秋声,再写“秋之为状”,再论“何恨乎秋声”,概括而言,即摹秋声、绘秋状、论秋害三个部分。第二段写秋之为状,为什么会有如此之状貌?因为秋意味着刑、阴、兵、伤、杀1 / 7。因而
3、,2、3两段可以合为一部分。最后一行写童子沉睡,虫声唧唧,是文章的尾声,也可列为一段。 明确:文章第一段“初淅沥以萧飒”至“但闻人马之行声”。 、这几句话向来为人称道,把一个无形的秋声写的惟妙惟肖。大家快速朗读,前后位组成一个小组比赛背诵。(形成一个互相竞争的局面,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思考一下,这几个句子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对于表现秋声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运用比喻手法,声色渲染,为我们营造了一幅令人“悚然”,令人感到“异哉”的动人心魄的秋声图(可以让学生按照原文翻译来描绘一下这幅画面:这秋声刚开始像淅沥萧飒的细雨,忽然变得像澎湃的波涛,让人想象到大雨急至的场面。又把它比喻成衔
4、枚疾走的赴敌之兵,让人想象到行军队伍那种虽无号令却又急骤前行的场面,似乎能听到行军脚步的“唰唰”声。) 2 文本第二段 、第二段有没有写到“秋声”呢?快速阅读,并回答描写秋声的语句 明确: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这段文字在具体写到这句有关秋声的特点以前,先写了什么?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明确:先写“秋之状”; 色,容,气,意四个方面。 、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没有直接写秋之声,而运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秋之状呢,是不是离题了?(学生读课文,分组讨论并回答) 明确:不是离题。理由如下: A.为写秋声做一个铺垫, 使写秋声的笔触不至于太突兀。 B.是烘托,使“秋之声”更为形象而
5、有声势,是通过写秋天的悲凉,来表现秋声的悲,是烘托的写法。古人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 、下面的一小段文字,似乎是对秋之状的再次引申写到春夏之交的草木之色,然后有些秋风过后的草木萧条之色,这里前后草色之变,又是运用的什么手法呢? 明确:对比。用前后色差之大来显示秋风的萧杀之力度。 、文章写至此,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秋天的凄凄切切和秋之萧条。但是作者还嫌不够。大家来看,接下来作者又从哪几方面来写秋的?这里讲到“五行”“时令”“乐音”,看起来非常杂乱,但是最终呢却都能归结到秋声上
6、面,这种看似漫无目的,类似于意识流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修辞手法呢? 明确:“夫秋”至“物过剩而当杀”。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分别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秋萧条、伤夷的本质属性“常以肃杀而为心”“物过剩而当杀”。 小结:这样,作者就运用了正面比喻手法,铺垫烘托手法,联想想象以及对比的手法,从秋之声、秋之状、秋之性几个方面来描绘了秋的肃杀。而“秋之声”始终是描写的核心。 探究二:文章主题思想(第三段) 宋人写文章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那就是:由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得到感悟、得出哲理。那么欧阳修会不会只是为写秋声而写秋声呢?他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感悟呢?(分小组自行翻译讨论,最后老师总结) 明确: A、人生的忧
7、虑烦恼、劳顿困乏会耗损人的经历。 B、力所不及、智所不能的事会使人快速老去。 C、人应该知足常乐,不要与人争荣。 这一段,作者联系人生,抒情言志,由秋声及草木,由草木及人生,其伤感悲秋之情溢于言表。 三、小结:文章到此才在童子的瞌睡状态下结束,作者以对话开始,又以对话结尾,中间作者极力描写渲染了秋风的萧瑟,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沉重感慨。无形的秋声,在作者的笔下却形态可掬。 四、课后作业:1、完成导学案中“巩固与提高”部分 2、学习作者欧阳修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描写夏日之景的文章。 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语文 编写人:孙东云 审核人:赵贵友 秋声赋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
8、案 预习目标 知人论世,回忆有关欧阳修的内容,了解本文写作背景。 学习文章用各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的具体可感的写作特点 预习内容 1、走进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困,读书刻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后以右正言(谏官)充任知制诰(主管给皇帝起草诏令)。由于上疏为先后被排挤出朝的杜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名臣分辩,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又知扬州、颍州,再回朝廷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晚年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副宰相 等高官,死后追赠太子太师、谥文忠。 欧阳修继承唐代韩愈“文以载道”的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课件讲稿模板
- 游戏活动设计与说课课件
- 小学生课件活动视频
- 工业废气治理工岗位实习报告
- 绝热层固化工岗位实习报告
- 氧化剂分析测试工上岗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生课件打卡套路
- 气相沉积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 中式面点师实操任务书
- 露天采矿挖掘机司机安全教育培训手册
- 2025年道路运输安全员核心备考题库(含典型题、重点题)
- 2025年行政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成都东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招聘窗口人员18人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VTE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 艺术培训学校管理岗位职责
- 二手房预订合同定金协议书模板
- 全渠道电商平台业务中台解决方案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中学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教师及教育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示例范本1-3-5
- 深基坑开挖专项安全监理实施细则方案(2篇)
- 企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