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青莲”香溢荆楚_第1页
一束“青莲”香溢荆楚_第2页
一束“青莲”香溢荆楚_第3页
一束“青莲”香溢荆楚_第4页
一束“青莲”香溢荆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束“青莲” 香溢荆楚楚剧是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旧称哦呵腔、黄孝花 鼓戏、西路花鼓戏。在清代道光年间,流行在鄂东的哦呵腔 与黄陂、孝感一带的民歌、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说唱 等民间艺术形式相融合,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地方声腔剧 种。1926 年改称楚剧,距今已经有 150余年的历史。楚剧主 要流行在武汉、孝感、黄冈、荆州、咸宁、宜昌、黄石等七 市 40 余县。湖北省现有楚剧专业剧团 13 个,从业人员约有 1500 余人。楚剧现存剧目约 500 个,常演剧目 200 余个, 其 中葛麻在全国颇具影响。其声腔分正腔、小调两大类, 后从湖北清戏引进高腔曲牌,增加了一类新的腔调。楚剧表 演讲究贴

2、切、自然、不拘一格地运用程式化的手段,乡土气 息浓郁,雅俗共赏,深受湖北人民的喜爱。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楚剧的戏迷朋友,喜欢把邻近武汉的黄陂、孝感称为楚 剧窝子,研究戏剧的专家学者则把这一带划定为楚剧的发源 地。1957 年,彭青莲就出生在黄陂这个楚剧窝子里。小时候 的彭青莲,经常拉着姐姐的手观看农村草台班子演出,使幼 小的她萌发出了最初对戏曲的兴趣。 1971 年 8 月,14 岁的 彭青莲好奇地“围观”省剧团下乡招生,不料被老师相中, 招进湖北省楚剧团 (时为“湖北省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第五队” ) 学员培训班学习楚剧。从此,她走上了楚剧艺术的道路。通 过五年在练功房、排练厅起早贪黑摸爬滚打,

3、她进步很快, 同时对楚剧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和兴趣。1978 年,省楚剧团在排演现代戏不准出生的人时, 彭青莲临时顶替饰演剧中的女主角达娃。由于她扎实的基本 功底、科学的发音方法、优雅的表演技能,技惊四座,从此 她在楚剧的舞台上开始引人注目。彭青莲主攻楚剧花旦、青 衣,她的嗓音纯正甜美、唱腔委婉动听、功底扎实细腻、楚 剧韵味独特,享有“荆楚大地十枝花”的美誉。2002 年 11 月,彭青莲在角逐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 奖”时,携 推车赶会 双玉蝉逼休三出楚剧折 子戏,在北京中国儿童剧院举行了专场演出。 在两个小时内, 她连演了三个性格迥异的角色,引起北京专家和观众的浓厚 兴趣。在推车赶会 中,她

4、饰演一个十七八岁的情窦初开、 活泼灵动的农村姑娘,在剧中她载歌载舞,把二妹的娇羞之 态演绎得活灵活现;在双玉蝉中,她采取真假声结合的 方法,用高亢低回的唱腔,悲咽动情地唱出了主角曹芳儿悲 苦交加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在逼休中,她又饰演 性格泼辣刁钻的崔氏,把面容娇美而又善良的崔氏的本性表 现得淋漓尽致。这三个剧目的行当跨度大,表演要求高,彭 青莲以其精湛的表演征服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赢得满堂喝 彩。参评专场演出后,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了专家座谈会, 何孝充、刘长瑜、朱文湘、王安葵等 18 位专家对彭青莲的 表演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彭青莲的唱腔优美,韵 腔变化都把握得很好,具有较强塑造人

5、物的能力,是个难得 的好演员。同时小戏专场演出的形式很好,既看了戏,又了 解了楚剧唱腔的发展过程。2003 年,彭青莲荣获第二十届中国戏剧 “梅花奖”;2004 年,彭青莲因主演大型楚剧 娘娘千岁 ,荣获第十一届 “文 华表演奖”,成为湖北省戏剧演员中,两项最高大奖的获得 者之一。彭青莲现为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湖 北省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楚剧学会理事,享受国务院专 家津贴。彭青莲精湛的舞台表演艺术,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观 众的肯定好评。原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陈先祥认为彭青莲 是“以求实的态度、求新的意识、求深的毅力、求细的韧

6、性 去给人物形象定位;以发自肺腑而富有张力的表演去给人物 造型”,并称彭青莲是“楚剧的看家女” 。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彭青莲在楚剧艺术的道路上, 犹如一束出水的 “青莲”, 香溢在荆楚大地上。表演技艺 日趋成熟1986 年,为了在楚剧艺术方面能有更深的造诣, 彭青莲 终于盼来了到大学学习的机会。她一手抱着哺乳期的女儿, 一手捧着高考书籍,初为人母的她,以顽强的毅力考取了中 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干专班。两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成为楚剧演员中有史以来第一位从专业学院毕业的大学生。 从丰富的舞台实践, 到专业学校系统的学习, 她开阔了视野, 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她也找

7、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也看到了楚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 一些问题,并立志要改变这种现状。毕业后,她看到周围有 很多同学或是转业或是下海,她不为所动,执著地在楚剧艺 术道路上艰难地跋涉至今。楚剧来自民间,以旦角挑梁。传统的楚剧旦角声腔缺乏 科学、完整的发声体系, 导致楚剧旦角声腔缺少旋律的美感, 成为制约楚剧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也常遭到业界人士的诟 语。针对楚剧传统声腔存在的问题,她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 思考,在保留楚剧韵味的基础上,吸收并运用演唱京剧、民 歌时的用气、 发声方法, 探索以真假声结合, 运用气声交替、 以气带声、以声孕情的楚剧声腔的唱法,要求做到唱不动情 不罢休,力求达到取神赋形的效

8、果。1986 年,在武汉市首届琴台音乐会上, 彭青莲以真假声 结合自如,气声浑然融合地演唱了楚剧红色娘子军中的 选段,受到了湖北文艺界专家的赞誉和肯定。时任湖北省音 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程云兴奋地对彭青莲说: “这就是你的创新,楚剧就应该这样唱。”从此,她用这种科学的 方法演唱楚剧,成为湖北省楚剧艺术院团、全省艺术院校戏 曲专业教学的示范教材。在楚剧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表演还是声腔,楚剧前辈在不断地践行中探索前进,彭 青莲也在钻研和思考楚剧旦角声腔及表演方面的研究实践。 彭青莲是楚剧第三代女演员中的佼佼者,她不仅在声腔上美 化、规范了楚剧旦角的唱腔,对楚剧旦角声腔艺术的发展做 出了重要的贡

9、献,而且在突破楚剧程式化的表演模式上,能 够结合实际演绎人物的心理、塑造形神兼备的舞台人物形象, 也有重大的突破。彭青莲在排练传统楚剧赵玉贞装疯时, 在沈云陔大师的弟子张漪老师和余少君先生等前辈的悉心 指导下,在保留楚剧程式化表演的基础上,她将创新的舞蹈 语汇“罗裙舞”等高难度表演技巧融入到楚剧的舞台上,得 到领导、专家、观众和同行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评价,并荣获 湖北省首届牡丹杯“牡丹花奖”。农村舞台楚剧的根湖北的农村是孕育楚剧的地方,是楚剧的根,是展示楚 剧最大的舞台。楚剧离不开农村,农村的戏迷朋友需要楚剧, 下乡演出是楚剧演员的家常便饭。记得有一年冬天,彭青莲 刚做完手术,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10、,她照样随团下乡,顶着 刺骨的寒风在露天舞台上演出。剧团团长考虑到她的身体状 况,有意安排其他演员替换她的演出,但观众不知情,想要 看彭青莲亲自表演。为了满足观众的要求,她主动请战,带 病上场为他们演出,最后还应观众要求清唱几段楚剧。尽管 她在舞台上表演自如,看不出有丝毫的异样,一下场,因劳 累而倒在了后台。在下乡演出中,多数都是由她主演的闺门 旦挑大梁的戏,为了不让观众失望,不知道有多少次,她是 带着病在舞台上为观众演出。 1998 年 7 月,彭青莲在石首为 抗洪抢险的子弟兵进行慰问演出时,几场戏演下来,戏装都 湿透了,从来没有听到她叫一声苦。彭青莲感激地说: “楚剧来源于农村,楚剧的观众

11、在基 层,正是他们的宠爱,在戏剧这个清贫而又艰辛的田园里, 才使我能够坚守下来。观众的满足,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哪 怕是在春节前后最寒冷的季节里,我都要到基层去演出。不 管条件多么艰苦,或者是在零下的温度里,只要是观众的需 要,我也会脱下温暖的冬装,穿上单薄的戏服全心身地为他 们演出。”四十多年来,彭青莲在乡村的土台上、工矿的场 地里、校园的礼堂中、社区的广场等地方演出了多少场,无 法统计,她觉得,这是对观众的一种回报。而那些执著的戏 迷,谈起来都会说:“彭青莲不仅戏演得好, 人更有亲和力。四十多年来,彭青莲与观众不断地进行互动,并结下了 深厚的情谊。她长年坚持上山下乡,为农民朋友演唱他们喜 欢

12、听、喜欢看的楚剧,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从不抱怨。她认 为,广大农民朋友是楚剧最忠实的观众,哪怕是演出的地点再偏远,报酬再低,她从不计较。甚至在节假日里,为了扮 演一个配角,仍然奔波在农村为农民朋友演出,从来都是无 怨无悔。谈起下乡演出,她深有感触地说:“你可能体会不到农村观众的热情。每次到农村里演出,观众们就像过年一 样,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来看戏。 有的人还带着干粮看演出, 让我非常感动,我没有理由放弃喜欢我的观众。”彭青莲凭着朴实无华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有一位观众在赠送给她的字画中写到:“百尺竿头君有望,指日可待似巧珍(巧珍:指的是张巧珍)”。戏迷朋友们还送给她一个好听的绰号:“唱

13、不垮的金嗓子”。有的农民朋友来 到省城,还特意到她家里去做客。她荣获“梅花奖”后,依然和往常一样,继续穿着军大 衣经常下乡演出,吃在农民的家里,住在农民的家中,在农 村里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全心身地为农民朋友演出。她坦 然地说:“作为演员要有职业道德,不能对不起观众。观众 需要我,我就要为他们演出。特别是拿了奖之后,对演出的 质量要求要更高。我要感谢数十年来一直支持我的广大观众 朋友,尤其是农村的戏迷朋友”她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作为地方剧种,浓郁的 乡土气息是楚剧的特色,忠实的观众是楚剧生存的基础。她 长期扎根在民间,在众多的基层演出中,她积累了丰富而宝 贵的舞台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通俗

14、活泼、清新可喜的艺术 风格,深受楚剧戏迷朋友的喜欢。我深信,这朵“青莲”一 定会绽放出更加浓郁扑鼻的香味,醉倒更多的楚剧观众。勤奋耕耘 情系楚剧 彭青莲每接到一出戏,总是要用心地去捉摸、分析人物 的心理活动,用富有创新的肢体语言,去呈现舞台人物的艺 术形象。在楚剧传统小戏赵玉贞装疯中,当她饰演的赵 玉贞,知晓和尚的真实身份和善良的来意后,她创新地运用 了 8 圈的连跪动作和两个 360 度的高难度转身双跪,把人物 的求救无援、突遇恩人的惊喜以及感恩之情表现得完美无瑕。 赵玉贞装疯是一个既注重唱功、又注重水袖功的戏,但 通过她的再度创作后,成为楚剧的代表剧目,深受观众的欢 迎。她运用“舞罗裙”跪

15、转、 “转身双跪”等表演技巧,不 仅丰富了楚剧的表演程式,而且使观众得到了艺术的享受, 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 常言说,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为了这些高难度的创新动作,她在家中练得双膝被磨烂、遍 身淤青,从中让我们看到了她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不怕吃 苦精益求精的执著精神,让人敬佩、使人感动。楚剧前辈表 演艺术家余少君先生观后感慨地说: “学别人的东西容易, 创新改革难上加难。 彭青莲可贵的是, 知难而进、 知苦而上。彭青莲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对自己钟爱的楚剧艺术 她不断创新,执著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她常说: “我认定 了的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 。 2004 年,在大型历史故事剧娘娘

16、千岁中,她饰演主角林金凤,成功地将小花旦和闺 门旦融合得浑然一体、恰到好处。 2004 年,在第七届中国艺 术节上娘娘千岁捧回了最佳导演奖和两个最佳表演奖, 她因其出色的表演,荣获第十一届“文华表演奖” ,再次引 起了人们对楚剧的关注; 2006 年,她在大型楚剧 辛亥人家 中饰演素英,在丈夫颓废之时,素英坚定地跨出了小家的门 槛,加入到革命队伍的行列之中。在剧中,由她塑造温良贤 惠、知书达理、忍辱负重的素英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2011 年,为迎接建党九十周年,她将毛泽东经典诗词咏梅改 编成楚剧唱段。唱腔大气磅礴、细腻优雅,既有楚剧韵味, 又有时代美感,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被誉“为楚剧量身打造

17、 了一件漂亮的嫁衣” ,是“楚剧声腔道路上的里程碑” 。 彭青莲情系楚剧,默默地在楚剧的舞台上辛勤耕耘,不断地 推出新的作品,推动楚剧事业向前发展。楚剧传承 尽职尽责 彭青莲主攻闺门旦。曾得到楚剧表演艺术家沈云陔先生 和他的弟子张漪老师、楚剧表演艺术家关啸彬先生的弟子张 巧珍老师、以及楚剧表演艺术家李雅樵先生、余少君先生等 多位名家的指点和亲授。她学演的是以沈(云陔)派表演和 关(啸彬)派唱功见长的剧目,并在他们演绎的基础上,不 断地进行实践。多年来,她想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既能唱、 又能演全面发展的演员,使楚剧得到传承发展。2002 年,她 特意挑选了沈派以表演见长的逼休 ,关派以唱功为主的

18、双玉蝉和以唱做俱全的小花旦戏推车赶会等三个小 戏,在北京参加“梅花奖”折子戏的专场演出,展示了她扎 实的基本功底并大获成功。目前,彭青莲在楚剧表演艺术上处于巅峰状态,是楚剧 的领军人物,成为楚剧新一代的表演艺术家。2012 年 9 月,彭青莲被评为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楚剧 代表性传承人, 她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 她真诚地说: “我曾经得到过京昆名家、楚剧大师的指点和 教导,也遇到过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我们是文艺界在特殊年 代里成长和掌握的楚剧艺术的一代特殊的人。我愿意把从老 师们那里学到的表演技巧责无旁贷地传授给年轻人,只要学 生愿意学习楚剧,我就要竭尽全力无条件地

19、教她们,我要为 楚剧事业的发展, 培养更多的年轻人, 让楚剧能够薪火相传, 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与发展。 ”如今,她关心的是楚剧的未 来,关注的是楚剧的传承。她义务教授青年演员,也经常参 加各种演出活动,在为观众带来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在更大 的范围内传播楚剧艺术。彭青莲的学生夏芬告诉我说: “有时候,在剧院里学戏 时找不到排练厅, 彭老师就会带我去她家里学习, 学完戏后, 彭老师还会留我吃饭。有一次,我在准备逼休的片段参 加剧院里第二天的专业考核。彭老师对我不放心,当天晚上 还带我在她家的楼下找了个地方给我说戏。武汉的夏天非常 热,彭老师汗流浃背,不顾蚊虫叮咬,让人十分感动。 ” 为了让楚剧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传承,彭青莲联系了 一批网友,建立了楚剧戏迷群,用现代化的手段,在网上开 展楚剧的传承工作,与网友适时互动,受到楚剧网友戏迷的 喜欢;她受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的邀请,为全省戏剧中青年骨 干培训班授课;为了让楚剧走进校园,还应邀到武汉大学、 武汉四中,为大学生、中学生讲授戏剧课,普及戏剧知识; 2014 年 9 月,她被江汉大学聘请为特聘教授。当时,她的左 手骨折,打着石膏、 吊着绷带为学生上课, 为了楚剧的传承, 没有因为骨折而缺过一次课。由于大多是外地的学生,语言 的限制给教学楚剧带来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