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实在性讨论(上)——为概念法学辩护_第1页
法律实在性讨论(上)——为概念法学辩护_第2页
法律实在性讨论(上)——为概念法学辩护_第3页
法律实在性讨论(上)——为概念法学辩护_第4页
法律实在性讨论(上)——为概念法学辩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法律实在性讨论(上)为概念法学辩护一、问题的提出:现实主义法学对法律 实在性的挑战依传统法学,全部法律,它首先是具有 一个概念体系,属于应然世界的事物,但是 它具有实在性,可以确定地对现实生活世界 发生规范作用。所谓实在性,即现实地存在 或发展的确定性,在观念中,似乎只属于现 实世界具体的事物, 而法律的实在性的说法, 意味着法律象现实事物那样具有实在, 也具 有确定的意义,对人们的生活发生固定的作 用。一些人对概念实在性的说法深为不满: 难道人类真的把他们的生活, 受制于一个概 念世界吗?在这些人看来, 世界应是具体的 世界,它生动且灵活多样,而思维的产物 - 概念,它无论如何丰富,和具体世

2、界相比, 永远是一个贫穷的王国, 人们怎么甘愿生活 在这个贫穷的世界, 而舍弃就在我们感觉和 思维边缘的具体世界呢?他们在感情上不 满足传统法学关于法律是概念体系的说法, 期望在法律世界看到具体丰富的人和无限 丰富的生活。迄今为止,我们看到了已经发 生的不甘于生活在概念世界而进行的挣扎 和斗争。例如在德国,耶林和自由法学先后 呼喊要“概念面对实际”, 深入具体的腹地, 领略它的无限风光。法律实在性的说法, 甚至遭到根本否定。 法律规则或概念本身具不具有实在性问题, 已经成为现代法学所争论的焦点问题。 许多 人认为, 法律象现实事物那样具有实在性的 说法是不真实的,法律实在论是一种神话, 世界上

3、只有现实实在,没有法律实在。美国 二三十年代兴起的现实主义法学运动, 其主 流便否认有实在性的规范性的法律, 认为规 则性法律实在性的说法是一个破产的神话。法律现实主义是美国当代法学的一个 重要思潮, 作为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场运 动,其第一次表述是在约瑟夫宾汉的1912年的法律是什么的文章中。 1 现实主 义者严格地说不是一个有完全统一主张的 学派的成员,他们被纳入同一团体,是他们 的有共同的哲学基础和反法学传统的立场, 他们尊崇存在主义哲学, 把解释问题看作是 法律的本体, 反对传统把法律归于规则的认 识,例如杰罗姆弗兰克说法律是由“决定 所组成”, “规则仅仅是词句”。 卢埃林说: “在

4、我看来, 这些官员为争端所做的事情便 是法律本身”。在他们看来,具有确定意义 的概念体系的法律是不真实的说法, 所谓法 律不过是单个的司法判决而已。不仅如此, 他们还进一步否定司法判决的客观性, 认为 法官的决定也因为法官的主观因素而变得 不可捉摸。对于法律实在性的否定, 直接表现为对 司法判决客观性的否定。 司法判决客观性的 否定,最早来自约瑟夫哈齐森法官 1929 年题为法官的直觉:司法判决中预感的功 能的文章。哈齐森说,一个法官“真的靠 感觉而不是判断, 靠预感而不是合理化来作 决定,合理化仅仅在司法理由鉴定中出现。 对判决的关键性推动力是对特定案件中正 确与错误的东西的直觉意识; 机敏

5、的法官在 作出此决定后动用他的每一种能力并开动 他迟滞的头脑,不仅向他自己证明这种直觉, 而且使之经受批评者责难。”杰罗姆弗兰 克将这种思想加以普及,他在 1930 年法 律与现代精神一书赞许地引用了哈齐森的 观点, 他对司法判决中的“结论主导”作了 哲学说明。他认为,每一个人的观念和信念 都可以归入两类, 一类以对客观资料的直接 观察为基础, 另一类以比如个人欲望和目标 这样的价值观等主观因素为基础,后一类对 法官的制约并不比对普通人小。 因此在任何 情况下,“结论主导”都存在,主观因素在 司法判决中起作用并且是解释这种判决的 实质因素, 这在总体上削弱了司法客观性的 可能性。法官的司法判决

6、的理由或鉴定,则 只是“合理化”的一种训练, 它被用来证明 由于法官个人的价值观而选择的结论, 因此, 判决理由并不真实地描述法官如何作出决 定的。现实主义法学的哲学土壤,来自存在 主义哲学。 20 世纪之前, 主流哲学是传统的 二元论,自我和对象构成世界,自我与对象 之间存在间隔, 后者被前者思维着。 20 世纪以来,新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 崛起,对传统主流哲学的“主观意识”以及 知识客体化的理想进行猛烈抨击。 胡塞尔的 现象学表面上追随主观主义,但他把意识限 制于它自己的内容并企图从这种“感觉材 料”和纯判断的抽象出发构造世界,他提出 了超验现象学的战略,通过把对世界实际存 在的

7、确信放在括弧里括起来”,确定现象 与相应的意识活动之间本质的对应关系,这样现象学实际削弱了主观主义的基础。尼采和弗洛伊德揭露了反思意识的幼稚,提出理性的有限性。维特根斯坦揭露了把语言当作 我们“所应用”的逻辑上完美无缺的人工 系统的做法所包含的困难, 并提出了日常语 言的优先性,他说:“学习一种语言并不是 解释,而是训练。”海德格尔对西方形而上 学思想基础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他看到胡塞 尔忽视了生活世界,胡塞尔超验还原目的在 于澄清意识的对象,而生活世界则是作为意 向对象的视域起作用,自我是在生活世界之 中的,这样,胡塞尔的超验图式的基础就成 为不可能。海德格尔反对胡塞尔仍象传统哲 学那样把存在

8、理解为意识的客观过程的结 果,他认为自我和对象的对立是没有的,“此在是一种实体,正是在此在的存在中, 它使自己在理解上与该存在相符合”,海德格尔把自我概念从哲学史上的中心地位赶 了下去,人之所以存在,仅仅是就他被存在 所安排并在他的思维中加入事件而言的,“与存在的阐明站在一起的就是我说的人 的存在人这样存在,即他在这里, 亦即存在的阐明。”到此,海德格尔也就走 到了一元论,传统哲学主体与客体的间隔被 拿掉,没有一个对另外一个的思维或认识问 题,只有“存在的阐明”。存在主义哲学最核心的观点,是要弱化 或拿掉自我概念。人的思维具有局限性,非 理性意识的活动伴随着思维甚至决定思维, 思维应用系统的不

9、完美,诸如此类,可能都 是成功的揭露,对绝对的理性主义者足以击 垮,但是不是就可以把自我概念从哲学上赶 下去呢?这个问题留待后面讨论。存在主义 基于对自我的废除,由此对认识论加以否定, 这就对于存于我们世界的规范性法律提出 了质疑, 即认为这种知识客体化的基础是虚 幻的,认为我们相信的理性法 - 一种知识客 体化的事物 - 的理性特点是虚幻的。不仅如 此,我们对这种“虚幻理性”的规范文本, 依传统认识论的实践应用, 也被认为同样建 立于虚幻的基础之上,换言之,传统哲学的 理论实践的客观性主张是不可能成立的, 司 法实践的客观性实属幻想。现实主义法学正是从存在主义的立场 看待规范性法律和司法实践的。 他们就法官 的活动出发, 以对法官的非理性因素的揭露, 否定了传统法学设定的司法活动中法律解 释问题, 认为法官不会为某一规范存在的缘 故,而去解释然后适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