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课件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课件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课件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课件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1 中医基础理论 藏 象 (五脏) 杨杨 勇勇 中医系中医系(5 5教教303303室)室)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2 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 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 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化及其与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 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是中医学特有的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的系 统理论统理论; 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中医学

2、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3 藏藏 象象 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说说 第二节第二节 五五 脏脏 第三节第三节 六六 腑腑 第四节第四节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 第五节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4 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藏象与藏象系统藏象与藏象系统 脏腑的分类与区别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5 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藏象的概念 藏象二字,首见于藏象二字,首见于素问素问六节藏象论六节藏象论。 张景岳在类经张景岳在类经藏象类中藏象类中注云注云: “象,形象也。象,形象也。藏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居于内,形见于

3、外,故曰藏象。” “藏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 “象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 的生理、病理现象。的生理、病理现象。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6 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藏象的概念及其来源 藏象的来源(形成) 早期的解剖实践早期的解剖实践 藏象的形态学基础藏象的形态学基础 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总结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藏象的藏象的生理、病理学基础生理、病理学基础 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反复医疗实践的验证 藏象藏象的诊断、治疗学基础的诊断、

4、治疗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7 中西医脏腑关系中西医脏腑关系 名称相同名称相同 中医学中医学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 着着西医西医解剖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解剖学中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 而西医而西医解剖学中解剖学中一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亦,亦 可能分散在中医学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可能分散在中医学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 能中。能中。 中医学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是一个解中医学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单是一个解 剖学概念,更是一个功能学的概念。剖学概念,更是一个功能学的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8 藏象与藏象系统藏象与藏象系统 藏象学说的特点

5、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整体观 以脏腑分表里,一阴一阳相为表里,脏与以脏腑分表里,一阴一阳相为表里,脏与 腑是一个整体。腑是一个整体。 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五脏与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 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五脏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五脏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 在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环节。在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环节。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9 脏腑的分类与区别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 根据脏腑的形态不同,生理功能有别,根据脏腑的形态不同,生理功能有别

6、, 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 脏脏:心、肺、脾、肝、肾:心、肺、脾、肝、肾 腑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脑、髓、骨、脉、胆、女子 胞胞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10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11 五脏的生理特点五脏的生理特点 贮藏精气,藏而不泻。贮藏精气,藏而不泻。 素问素问:“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故满而不能实。故满而不能实。” 满而不能实:是指五脏内要充满精气,满而不能实:是指五脏内要充满精气, 不能像六腑传化水谷那样虚实更替。不能像六腑传化水谷那样虚实更替

7、。 五脏藏神五脏藏神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12 六腑的生理特点六腑的生理特点 六腑的生理特点:六腑的生理特点:受盛传化水谷,泻而受盛传化水谷,泻而 不藏。不藏。 素问素问:“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 而不能满也。而不能满也。” 泻而不藏,是指六腑受纳饮食物,精微物质泻而不藏,是指六腑受纳饮食物,精微物质 被机体吸收后,及时把糟粕排出体外。被机体吸收后,及时把糟粕排出体外。 “实而不能满实而不能满”是指进食后六腑充满水谷,是指进食后六腑充满水谷, 应及时传化,虚实更替。应及时传化,虚实更替。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13 奇恒之腑奇恒之腑 形态上多为中空类似于六腑,功能上

8、贮藏形态上多为中空类似于六腑,功能上贮藏 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六腑都有明显区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六腑都有明显区 别,故称为别,故称为“奇恒之腑奇恒之腑”。 功能特点:功能特点:藏而不泻藏而不泻,与五脏类似。,与五脏类似。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14 脏腑的分类与区别 名称名称功能功能形态形态特点特点 是否是否 藏神藏神 与经络与经络 相络属相络属 五脏五脏 化生贮化生贮 藏精气藏精气 实质密实质密 闭器官闭器官 藏而不泻藏而不泻 满而不实满而不实 藏神藏神 有有 六腑六腑 受盛传受盛传 化水谷化水谷 中空有中空有 腔器官腔器官 泻而不藏泻而不藏 实而不满实而不满 不藏不藏 (除胆除胆) 有有

9、 奇恒奇恒 之腑之腑 贮藏贮藏 精气精气 中空有中空有 腔器官腔器官 同五脏同五脏 (除胆)(除胆) 不藏不藏 (除胆脑除胆脑) 无无 (除胆除胆)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15 五 脏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又称 为六脏。 主要内容 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生理特性生理特性 生理联生理联系系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16 心心 心为五脏之一, 位于胸腔偏左, 横膈之上,肺之 下,外有心包络 裹护,内有孔窍 相通。 心五行属火,为 “阳中之阳”。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17 心 生理功能 心 藏 神 心主血脉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18 心主血脉 主:主持、管理之意

10、; 血:血液,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脉:脉管,为气血运行的通路,中医又 称其为“血府”。 心主血脉,心主血脉,是指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在是指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在 经脉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经脉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两个方面。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19 心主血心主血 心能推动和调控血液的运行及生成,以输送营养 物质于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主要体现在: 行血,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 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功能。 心主脉心主脉 心能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运 行,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营养物质输送于 全身脏腑形体官窍。 脉搏:人迎、寸口、

11、趺阳;虚里。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20 生生血血(奉心化奉心化赤)赤) 主血主血 行行血(诸血者皆属于心)血(诸血者皆属于心) 心主血脉心主血脉 主脉主脉 素问素问痿论痿论:“心主身之血脉心主身之血脉”。 素问直解素问直解:“心为君主,奉心化赤,故诸心为君主,奉心化赤,故诸 血者皆属于心。血者皆属于心。”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21 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心气充沛心气充沛 ( (动力动力) ) 血液充盈血液充盈 ( (物质物质) ) 脉管通利(通道)脉管通利(通道)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22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面色面色、舌色舌色、脉象脉象) 生理表现 面色红润光泽;舌体红活荣润;脉

12、节律均匀,和缓 有力。 心阴 心血:参与血液循环;营养脏腑组织器官(包括 维持心脏自身的功能);为神志活动提供能量。 心阳 心气:即心的阳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23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面色面色、舌色舌色、脉象脉象) 病理表现 心气不足:推动血液运行功能下降:面色、舌 色淡白无华;心慌心悸;脉虚无力等。 心血瘀阻:心气不足而血脉瘀阻:面色灰暗, 口唇青紫,舌青紫有瘀斑, 胸部憋闷刺痛,脉搏 节律不齐等。 心血亏虚:心血虚少、脉道不充:心悸,面色 口唇苍白,脉细无力等。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24 心藏神(心主神明、心主神志)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神,

13、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 表现,是对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 概括。 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 维活动。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25 心主神志的理论依据 整体联系 神志活动统属于五脏。如素问:心藏神, 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心为神志活动的主要场所 灵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 所舍也。” 灵枢:“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任:接受、担任之意。心可以接受外界客观事物 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26 心主神志的理论依据 血液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神志活动以气血为物质基础。 心主神志依赖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受古代文化的影响 认为精神、

14、情志活动属于心。 类经疾病类:“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 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 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 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27 心藏神的功能正常与否的表现 生理表现 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反应灵敏。 病理表现 心血虚,血不养神: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痰迷心窍:神昏,痴呆,举止失常; 痰火扰心:癫狂。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28 心主血脉与心藏神关系 心主血脉为心藏神提供了物质基础。 心藏神则能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和血 的正常循行。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29 生理特性 主通明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与夏气相应

15、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30 主通明 通,通畅。明,清明。 是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主要体现在 显明可见; 心生智慧,明察宇宙万物; 心明则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31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心五行属火; 为阳中之阳; 于自然界夏气相应。 心阳温运血脉,振奋精神,温煦周身; 在水谷的运化,以及水液代谢过程中, 心阳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32 心与夏气相应 五行属火。 同气相求,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 心阳虚衰的心脏疾患,在夏季缓解; 心火亢盛的心脏疾患,在夏季加重。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33 生理联系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 在窍为舌 在体合脉 其华

16、在面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34 在志为喜 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的“喜” 有关。 喜乐愉悦,对人体是良性刺激。 喜乐过度,可使心神受伤,而神志涣散, 不能集中。 心主神明,五志过极皆能损伤心神。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35 在液为汗 汗液,使人体津液经过阳气的蒸化,从 汗孔排出之液体。 心主血,血与津液又同源互化,汗由津 液所化,故有“汗为心之液汗为心之液”、“血汗血汗 同源同源”之说。 心气虚损:自汗; 心阳暴脱:大汗淋漓; 汗出过多:损伤心气、心阳。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心36 在窍为舌 是指心功能的正常与否可以从舌的 变化得以体现。 心生理功能正常:舌体红活荣润, 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心血不足:舌淡瘦薄 心阳不足:舌淡胖嫩 心火上炎:舌红生疮 心血瘀阻:舌暗,有瘀斑 心神失常:舌强,语謇,失语。 中医基础理论6藏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