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公开课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公开课教学设计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 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 楚的。2. 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 学习例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2. 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教学策略:把握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找准训练目标。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课文。(1) 师导入: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2) 预设: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出示两篇课文的插图)(3) 回顾主要内容。1 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

2、的?2 生回答。2.回顾写作方法。(1) 师引导生找出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2) 根据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出示:按一定的顺序。3.导入新课。(1)师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2)课件出示习作例文。1(3)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回顾课文自然引出新知识,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到了新旧联系, 温故而知新,简洁而实用。二、学习例文1.学习颐和园。(1)阅读例文,整体感知。1 师: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文本,去欣赏颐和园的宜人风景吧!2 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颐和园?3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这是美丽_的颐和园。4 生交流。(师相机出

3、示:美丽)5 师引导: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的?(生交流)6 课件出示句子。7 师小结: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2)探究讨论,找过渡句。1 师引导: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快速在文中圈画 出这些句子。2 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3 课件出示句子。4 生朗读句子,结合批注体会句子的作用。5 师引导: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6 预设: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7 生根据过渡句画路线图。8 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和短语。(课件出示: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 明湖)(3)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1 师:作者抓住了

4、景物的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将景物写清楚的呢?2 生默读课文,结合批注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随机点拨。2a.长廊。(课件出示段落)预设 1:第 1 句“来到有名的长廊”不仅点明游览的地点,还总写了长廊的“长”。 预设 2:通过数据具体描写了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预设 3:用横槛上的画、两旁的花木突出了长廊的“美”。生齐读。b.万寿山脚下。(课件出示段落)预设 1:联系旁边的批注“抬头一看”,我知道了原来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 化。预设:作者写佛香阁,突出了它位置很“高”,从“耸立”和下文中的“颐和园的景色 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c.昆明湖。(课件出示段落)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引导:

5、你认为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预设:静) 师顺势引导: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读出了昆明湖的“静”?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ll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3 师:默读旁边的批注,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4 师小结:作者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既写出了湖水的静和绿,也是他游 昆明湖的感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这是他的见闻,作者就是通过写自己的感受 和见闻,将昆明湖“静”的特点写清楚的。(4)总结学法。师: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先找出中心句,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依据课文内容画出游 览路线图,弄清楚作者写了哪些景点,最后联系

6、旁边的批注和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景物 的特点写清楚的。(板书:画路线图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过渡句)2.按照颐和园的学法自学七月的天山。(1) 师引导:接下来我们运用学习颐和园的方法自学七月的天山。(2) 生自学七月的天山,边读边思考。3(3) 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4) 师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总结。1 中心句: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 繁花呢?2 过渡句。a.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 天似的凉爽。b.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c.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3 路线图

7、: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4 主要景点及特点。a. 进入天山:主要写了高耸的雪峰、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雪水、山脚下的溪流,描写这 些景物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非常有条理。b. 再往里走:主要写了天山的原始森林。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的声 音来衬托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托它的稠密。c. 走进天山深处:主要写了野花。描写野花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像锦缎、像霞光、像 彩虹,多美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方面把握文章内容,明确 描写景物的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还要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有助于后面的作文指导。 三、总结运用1.归纳写法。(1) 师引导:学习了两篇例文,你有什么收获?(2) 生讨论后回答。预设 1: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写,由外到里,由高到低。预设 2:可以运用衬托和比喻等手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2.师归纳。(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描写景物时:ll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4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3.学以致用。(1) 师:让我们用上今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