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唐诗鉴赏_第1页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唐诗鉴赏_第2页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唐诗鉴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唐诗鉴赏【作品介绍】这首诗是823年(唐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长庆三年)夏天,白 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描绘诗人夏夜登楼远眺时见到的景色。“望”字统领全篇,全篇景致紧扣“夕”字,尾联向友人发出邀请应 题中“招客”二字。“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为千古名 句,逼真传神的描绘了夏夜清凉优美的景致。苏轼点评道:“白公晚年诗极高妙,&squo;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 此少时所不到也”。【原文】江楼夕望招客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注释】 晴天雨:风吹

2、古木,飒飒作响,像雨声一般,但天空却是晴朗 的,所以叫“晴天雨”。 夏夜霜:月照平沙,洁白似霜,但却是夏夜,所以叫“夏夜霜”【赏析】这首诗是长庆三年(823 )夏天诗人在杭州刺史任时所作。诗的前四句描述登楼远眺时见到的景色。“海天东望夕茫茫”点有时间是傍晚。“茫茫”的意思有二,一是说明日暮时分模糊不清, 二是形象旷远的样子。联系下文来看,两个意思兼而有之。次句“山势川形阔复长”即 是对“茫茫”二字的具体化描绘。杭州浙江,即钱塘江的入海处,有 龛、赭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每至涨潮时节,江水由山门涌出,水势凶 猛,犹如万马奔腾,是古今中外闻名的胜景。这两句是诗人登楼远眺 看到的远景,意境阔大高远。“灯

3、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是近景描写。自中唐以后, 东南一带城市经济繁荣, 杭州城外,人烟稠密,傍晚时分呈现万家 灯火的繁华,加之钱塘江内过往船只众多,灯火闪烁,场面蔚为奇观。 这些都是诗人在江楼上俯瞰到的,是紧扣题目中的“望”字所言。诗的颈联则使人产生凉爽之感。风吹古树,月照平沙,意境何等 清新,而诗人用“晴天雨”、“夏夜霜”加以修饰,更可谓别致、新颖, 风吹古木之声音可比雨声,古木落叶状如雨点。虽然实际并无风雨, 而身临其境,已然有暑气顿消之感。同样,铺洒在大地上的月光,皎洁晶莹,宛如霜雪,更增添了夏夜的凉爽。因此诗人在诗歌的末句自 问自答,请他的朋友来江楼消暑。诗的颔联和颈联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又对仗工整、自然,为 全诗增添了不少光彩。【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 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 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 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 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 导者。其诗语言通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