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2课时分层作业4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课时分层作业(四)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此时主要的生产工具是()a石器 b耒耜 c铁器 d青铜农具a首先要明确“刀耕火种的含义,即先用石刀、石斧把树木砍倒,晒干后放火焚烧,然后再用石犁翻土播种。因此此时使用的工具都是石器,故选a项;耒耜是“石器锄耕”阶段的生产工具,b项错误;铁制农具出现于“铁犁牛耕阶段,c项错误;青铜农具出现于“石器锄耕阶段,d项错误.2(2020江苏高考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朝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某些类型的农具还是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不少农具铸有云纹

2、、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c根据材料“首次发现,更无使用之痕”“铸有云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绝非一般农具所能铸刻等信息可知,这时期江西出土的成套的农具并非用于耕地,更多的是发挥礼器的作用,说明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c项正确;材料只是体现了江西新干出土的青铜农具,没有体现青铜农具最早出现的地区,无法得出青铜农具最早出土于江西新干,a项错误;根据材料“更无使用之痕”等信息可知,这时期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因此无

3、法得出成套青铜农具是否有利于精耕细作的结论,b项错误;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是在南宋时期,d项错误.3下列图片可以直接用来印证我国古代()石犁骨耜铁犁犁冠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c经济结构的变化 d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d从图片“石犁”到“骨耜再到“铁犁犁冠”中可以看出,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故选d项。4下表是根据出土的春秋齐国农具所作的分类概况。由此可推断齐国()类别掘土农具中耕农具收割农具名称锸、耒、镢、锹锄、铲、耙镰a。较早进入农耕时代 b农业生产工具多样c农耕技术领先他国 d大力提倡发展农业b表格中列举了齐国的掘土工具、耕地工具以及收割工具,说明此时齐国的农业

4、生产工具种类多样,故选b项;中国在七千年前就进入了农耕时代,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齐国和其他国家的农耕技术,c项错误;农具种类多并不代表政府提倡发展农业,d项错误。5“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其中“车”是指()a翻车 b筒车 c耧车 d水排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灌溉工具演变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山田久欲坼,秋至尚求雨。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可知是灌溉工具,而且必须用脚踏,故a项正确,排除b项;c项是播种工具,排除;水排是冶铁工具,排除d项。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什么工具()

5、a筒车 b翻车 c水排 d提花机 a根据材料的意思可知是灌溉工具筒车,故选a项;翻车是依靠人力,b项错误;水排是冶铁工具,c项错误;提花机是织布工具,d项错误。7下图是2002年萧山跨湖桥遗址(距今7 0008 000年前) 出土的陶纺轮和线轮,据形制判断,其纺织原料最有可能是 ()a棉 b麻 c毛 d丝b最早的纺织原料是麻,所以,距今7 000-8 000年前出土的陶纺轮和线轮的纺织原料只可能是“麻”,故选b项。8两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其中与冶炼有关的发明是 ()a水排 b二牛抬杠c耧车 d提花机a题干提供了关键图片信息“水排、文字信息“与冶炼有关的发明”,结合所学知识可

6、知,东汉的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节约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冶炼质量,故选a项. 9唐朝王维有诗云:“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该诗体现出当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 b集体耕作c男耕女织 d精耕细作c从题干材料“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可知体现了男耕女织的特点,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10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

7、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 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c依据题干“协田”“千耦其転”可知,其耕作方式是集体劳作;由材料“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可知,反映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1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汉画像石纺织邮票.此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可用于研究中国古代的()a官营丝织业生产状况b家庭手工业生产状况c家庭棉纺织生产状况d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b根据画像石上每个纺织工序由一个人完成和台织机等信息,可以判断出画像石反映的是家庭纺织业,因此可以

8、了解家庭手工纺织业的生产状况,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图片无关.12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专其业以求利者。上述记载()a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说明了工商业在家族之间传承d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b材料表明工匠子承父业,世代相传以为生计,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故选b项;a项表述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在“家族之间”,d项表述与题干无关,均排除。二、非选择题13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时间生产工具经营方式农业技术西周耒、耜、镈、铚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公

9、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降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战国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根据材料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生产工具的变化”“经营方式的变化以及“农业技术的进步”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经营方式的变化、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等方面分析作答.第二问,根据“西周至战国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

10、封建社会过渡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答案趋势: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 14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神农氏作,斲(zhuo)木为耜,煣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下材料二裴李岗遗址出土数量较多,种类比较齐全的农业生产劳动工具,说明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就开始了农业生产,数量众多的收割工具石镰和谷物加工工具磨盘,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有一定的水平

11、,出土不少的猪、牛、羊骨骼,以及发现的陶塑猪、羊原始艺术品,说明当时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家畜的饲养也出现了.-光明日报1979年1月10日河南省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 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陈文华农具发展史(1)材料一、二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指出哪一则材料最具客观历史价值,说明理由。(2)依据材料三,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农业发展的特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一主要说的是农业的起源,是从传说的角度说的,材料二主要是从考古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就历史价值来看,考古发掘的史料价值远远高于文献及传说的史料价值。第(2)问,从材料“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等信息分析。答案(1)主题:古代中国农业的起源。材料二。理由: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