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险合同纠纷探析_第1页
关于保险合同纠纷探析_第2页
关于保险合同纠纷探析_第3页
关于保险合同纠纷探析_第4页
关于保险合同纠纷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关于保险合同纠纷探析保险合同纠纷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保险展业不规范,保险公司经 营管理不成熟,保险合同条款制定不合理,客户对保险合同不了解,保险法制不完善,保险合同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等。摘 要 随着我国保险业高速增长,保险合同纠纷大量涌现。保险合同纠纷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保险展业不规范,保险公司经 营管理不成熟,保险合同条款制定不合理,客户对保险合同不了解,保险法制不完善,保险合同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等。减少保险合同纠纷的对策包括:加强保险代理人教育 和管理,改善保险公司承保和理赔服务,推行保险条款的通 俗化和标准化,完善保险立法和司法解释,加强保险中介监管和行业自律,健全保险合同纠纷解决机制等。

2、关键词 保险合同纠纷;保险合同条款;保险中介;解决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以年平均3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国民 经济 中 发展 最快的行业之一。2017年,全年保费总收入为4927亿元,保险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保险发展起步晚,保险法制、政府监管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还不成熟,居民的保险知识有限,保险纠纷在居民消费纠纷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据 中国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国保险监管系统共处理来信来访4484件,全部投诉中共提出信访事项2898件,其中反映保险合同纠纷的1435件,占5成左右,是投诉最多的事项。保险合同纠

3、纷的大量涌现,既不利于保险功能的充分发挥,也不利于维护保险公司的信誉和形象,甚至会危及到保险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保险监管部门、保险经营机构必须及时妥善解决保险合同纠纷 问题 。 一、保险合同纠纷成因 (一)保险展业不规范。保险代理人销售模式是中国保险市场最主要展业方式。据保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保险营销员队伍146万人,保险兼业代理机构12万多家,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包括兼业代理和营销员)实现的保费收入约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68%。由于保险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大多数百姓保险知识比较薄弱,因此,保险代理人的意见就尤为重要。但是,一方面,一些保险业务员业务素质不高;另一方面,在利益驱动下,部分

4、业务员以模糊性、欺诈性描述,或者利用足以导致客户对保险形成错误理解的宣传材料,诱导客户购买保险;与此同时,保险公司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谨,对保险代理人的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这些最终导致保险代理人在展业过程中服务不到位,甚至违规操作,为保险合同纠纷埋下隐患。 (二)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不成熟。 一是保险公司重展业,轻承保,再加上业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少或不具备对承保标的内在价值、技术状态、风险特征,风险控制 方法 等的了解,往往存在不验标的、盲目承保、超额承保,基本要素不全、标的财产无明细,保险起讫日期不准、特约不清、签字不全等问题,一旦出险极易造成纠纷。 二是理赔服务不到位,在理

5、赔过程中,保险公司理赔不主动,不及时,随意性强, 错赔、烂赔、惜赔、不合理拒赔 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保险合同纠纷最集中体现的环节。 (三)保险合同条款制定不合理。 一是保险条款术语太多、晦涩、 内容 冗长,难以理解,很难使投保人能够完全理解。 二是格式条款安排不合理、不完善。保险合同相关内容分散在不同地方约定,而不是集中在一起表述,容易误导投保人。 三是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行保险条款制定标准和原则过多地倾向于对保险人的保护,对被保险人的权益缺乏足够重视。 (四)客户对保险合同不了解。保险的专业性比较强,而我国由于保险发展的时间较短,保险知识的普及率很低,公众对保险的认识程度受限,对保险基本原理的

6、不了解, 自然 对保险的认识产生许多偏差,对保险公司的很多合理合法的做法也就不理解,甚至还有部分的人抱着投机的目的投保。同时,大多数客户不细读保险合同的条款细节,对自己应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不清楚、不明确,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保险纠纷。 (五)保险法制不完善。虽然我国在1995年颁布了保险法(2017年进行了修订),其后公布了保险代理人管理规定、保险纪纪人管理规定、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但仍然未形成完整保险 法律 法规体系;没有保险法实施细则;管理规定不完备;保险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内容在陈旧,从而使保险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不利于规范保险行为。(六)保险合同纠纷解决机制不健全。在我国,保险行

7、业至今尚未出台明确统一的行业标准,发生保险合同纠纷后,消费者在无法通过协商与保险公司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向保险行业协会及监管部门投诉、申请仲裁或进行法律诉讼,或者向媒体和消费者协会反映。由于保险行业协会力量薄弱,保监会不负责裁定合同纠纷,而仲裁或诉讼又较为复杂。在上述途径无法有效维权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能长期持续向监管部门上访,或者将矛盾扩展到业外,向媒体或者消费者协会反映,使保险公司被频频曝光,对保险行业的公信力和 社会 形象造成严重损害。 二、减少保险合同纠纷的建议 (一)加强保险代理人 教育 和管理。 一是严格按照保险代理人要求选人和增员,注重道德品质的考察,吸收有一定专业素质和良好

8、职业道德的代理人。 二是加强对保险代理人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文化、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三是加强对保险代理人的管理,杜绝误导、诈骗行为的发生。 四是建立保险代理人信用评级体系,并制定相应奖惩措施,从利益上引导其规范展业。 (二)改善保险公司承保和理赔服务。 一是严格履行承保程序和手续,理顺和完善签发保险单的程序和建立承保的内部手续制度,严格审查投保单,重视保前实地调查及风险评估,分类进行承保。 二是改进保险理赔服务,推进保险理赔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建立专业知识过硬的理赔队伍,保证理赔的公平、合理和准确;提高保险理赔时效,简化理赔程序,减少理赔时间;提供人性化服务,在理赔过程中,对客户进行心理慰藉,

9、提供专业帮助和指导,增加理赔的透明度,与客户耐心解释和沟通,提升客户对理赔的满意度,以减少和化解保险纠纷。 (三)推行保险合同条款的通俗化和标准化。 中国 保监会出台的推进人身保险条款通俗化工作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要求:寿险公司制定人身保险条款时,应在符合有关 法律 法规的前提下,使人身保险条款语言流畅、语句通顺、文字浅显易懂、 内容 完整,便于消费者理解产品特点,并根据自身需要选择适当的产品;应从方便消费者理解的角度出发,合理安排人身保险条款顺序、设计版面、格式及字体,并通过增加目录、索引、提示等,方便消费者阅读;应尽量减少生僻术语的使用,对于必须使用的专业术语,应在条款释义中以浅显的非专业

10、语言进行解释,等等。该指导意见诸多内容其实对财产保险公司也同样适用。条款通俗化之后,客户比较容易读懂条款,就可以与保险业务员或代理人平等地对话,充分地交流,既有助于推动保险产品销售,也必将减少误导现象和纠纷的产生。 (四)完善保险立法和司法解释。保险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是处理保险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鉴于保险法中存在一定缺陷, 目前 应着手做好保险法第二次修改的前期准备工作。从这几年的实践看,保险合同法部分存在的 问题 并不少,尽快出台保险合同法的司法解释,对于关系到被保险人索赔权方面的内容,应尽可能地作出较为详细的原则性规定;对于关系到保险人说明义务等方面的内容,应规定具体的说明方式,明确保证条

11、款的效力。通过完善保险立法和司法解释,达到规范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根本目的,以避免保险纠纷,提升保险公司的诚信度和美誉度,促进保险市场的良性健康 发展 。 (五)加强保险中介监管和行业自律。 一是加强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保险中介市场秩序,加强打击保险中介市场出现的欺诈、误导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保险中介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完成保险营销员管理办法制订,修订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管理规定。 二是完善行业自律,逐步健全中国保险的行业自律组织,制定保险行业自律组织的各种章程和制度,监督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人的经营行为,并及时纠正其违规现象。(六)健全保险合同

12、纠纷解决机制。中国保监会吴定富主席在全国保险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指出,要探索建立保险合同纠纷处理机制,为被保险人提供简便的纠纷调解服务。保监会已确定上海、安徽、山东为保险业合同纠纷调解的试点省市。设立专门的保险纠纷裁决机构,逐步建立保险业行业标准,及时对保险公司的不规范经营行为进行警示和纠正,发挥裁决人员的专业水平,在保险行业内部增加解决合同纠纷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合同纠纷得到合理及时解决,节约 社会 成本,有利于树立保险业自身形象,维护行业公信力,有利于协调解决各保险公司在业务操作中的随意性,发挥社会力量,逐步推动建立行业标准,提供行业规范,为减少合同纠纷的大量发生提供制度保障。参考 文献 :1聂

13、勇.保险合同涉诉问题 研究 J.保险研究,2017,(7).2葛翎.保险合同纠纷裁决机制的建立J.保险研究,2017, (4).3王正蜂.关于修改保险法的建议J.上海保险,2017, (1).4陈元火.论提升寿险理赔满意度的对策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6).5王绪瑾.中国保险市场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7, (1).6唐运祥.保险中介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7.。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过程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途径。提 要 随着 农村 经济 体制改革的深化, 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村 社会 保障制度。本文通过 分析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

14、集过程存在的 问题 , 指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途径。关键词 农村 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基金 一、筹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的问题: (一) 保费筹集原则与参加自愿原则相矛盾,农民参保缺乏积极性 目前 在乡镇 企业 发展 比较好的地方, 也就是说, 农村 工业 能够使农村集体经济有一定实力支撑农村养老保险的地方, 或者农民家庭收入由于经营特色农业而比较高并且集体的经济实力也因之而较强的地方, 社会保障的开展就不会遇到太多的障碍, 而对于经济水平不太高, 集体的经济实力又不强的中西部农村, 就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 当集体经济不强大时, 农村社保基金的来源主要是农民个人, 有时是由个人全部缴

15、纳。这就使这种农村 社会 保障失去了意义。这种机制很难使农民自愿把钱交由政府机构管理, 为此还要支付一大笔管理费用, 要使这种没有任何补贴的社会保险延续下去, 惟一可行的就是采取强制性的缴费办法。然而, 农村社会保险的建立强调的是自愿原则, 没有国家和集体对保费的相应补贴, 即在对缴费没有任何经济刺激的情况下, 保费收缴 自然 成为农村社会保险最难解决的问题。 (二) 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储蓄型保险制度导致养老基金互济性差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 集体经济予以适当补助, 投保对象平等享受集体补助。这种以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储蓄型保险制度, 与城镇养老保险相比, 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并不具有互

16、济性。它没有城镇养老保险中社会统筹部分, 即如果个人交纳保险费越多, 集体补助也越多, 个人账户积累资金也越多, 未来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高。因此, 要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把养老负担在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口中分摊开来就颇有难度, 这就使保险系统内的互补和互济性很差。从这个意义上说, 农村养老保险并不完全具有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实施社会保障的功能。 (三) 保费筹资来源不稳定, 社会养老缺乏充足可靠的资金保障按照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 的规定, 个人交纳要占一定比例; 集体补助主要从乡镇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支付; 国家给予政策扶持, 主要是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体现。上述特点决

17、定了农村养老保险与农民收入和集体经济有着密切而直接的联系。然而, 在新形势下, 这两个资金却难以真正到位, 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小, 农业收益水平逐步降低, 再加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的政策没有全面落实, 出现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现象。因此, 许多农民再生产资金不足, 根本没有钱参加养老保险。为缓解生产和生活不足, 相当一部分参加保险的人也被迫退出保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个人继续投保, 就成为当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急需解决的问题。农村经济积累不足, 也 影响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从实践中看, 政策规定的集体补助农民养老保险费的构想在许多地方很难到账。当今农村集体积累基金主要来

18、源于乡(镇) 、村办企业的创收, 而近年来, 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几乎停滞, 难以拨出专款来补充农民养老保险, 这就导致农民养老保险基金账户出现 空账 。集体经济的不景气, 也使国家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这一优惠政策成为一句空话。 (四) 保费投资形式单一, 缺乏增值的有效途径按现行政策规定,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 县(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 在指定的专业银行设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专账专管, 专款专用。保费只能用于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 不直接用于投资。随着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 资金积累越来越多, 当前以县为单位的分散管理形式不

19、仅增加了基金被挤占挪用的风险, 而且由于投资形式单一, 缺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难以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 难以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不 缩水 , 削弱了未来保障能力。 二、筹集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主要途径: (一) 各级财政给予补贴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经济以平均每年8%左右的速度发展, 近两年的发展速度在9%以上, 到2020 年, 我国将进入小康社会, 2050 年,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 可以预期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今后几十年内, 仍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届时政府应有能力提供较多的财政支持。若省级地方政府对参保的农民实行如3% 5%的补贴, 10亿元的保费收入政府也不过支出补贴3

20、000万 5000万元, 省财政应能承担。若其他各级财政都能够补一些, 则补贴可以大幅提高, 还可以带动村集体对农民参保给予补贴, 从而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1、对保险基金给予补贴。智利就采取了这一形式, 但其只对基金未达到规定收益标准的差额实行补贴。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虽然也可以采取这一方式, 但在我国利率水平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以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数额可能更为适宜。如对基金运营收益实行2%左右的补贴, 10亿元规模的基金, 补贴金也只有2017多万元, 政府应有能力支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参保人个人账户上的基金收益明显高于储蓄收益, 有利于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2、对经办机构经费实行财政

21、拨款。农村养老保险在实行之初, 为减少地方财政的负担, 把提取管理费作为经办机构的经费, 这一办法一直实行到现在。如果说实行之初是受国家财力限制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则应当改变这一做法把农民的权益返还给农民。 3、集体补贴的制度化。农村集体财产是农村居民的共有产, 在政府对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承担了有限经济责任的条件下, 政府有权力要求农村集体支出集体财产的一部分或一定的比例, 用于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补贴, 并将这一办法以 法律 形式固定下来。 4、在特殊情况下对个人养老金给予财政补贴。如在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 为避免物价的贬值对养老金预期值产生的严重负面影响, 政府应对参保人个人账户上的资金

22、给予保值补贴。 (二) 土地资本化 1、以转让承包土地收益充作社区补助养老保险基金。按现行规定, 农村 人口只有在60岁以前参保, 60岁以后才可领取养老金, 并且养老金数额又取决于个人账户的积累余额。这样, 在这一方案实施之日起, 已达60岁的老年人就没有纳入这一体系, 开始投保时已超过40岁的农村人口, 极有可能因其投保年限短而使养老金积累不足。因此, 为了弥补现行民政部组织实施的农村养老保障的不足, 年满60岁的农村老年人口应当退出其责任田和口粮田, 修养余生。这部分人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来源为村公益金、老年人口原服务的未实行退休金制度的乡镇 企业 提留以及老年人口让出土地承包地由转包者上交

23、集体的 承包费 。补助金的发放标准由地方自定, 原则上应超过老年人口耕种承包土地的收入。此项保险可先以农村为单位实行,条件具备后, 逐步过渡到乡镇统筹或县统筹。 2、被征用的土地补偿费充作新型小城镇人口的养老保险基金。将现行土地管理法中的安置补偿费的用途之一明确为建立被征地人口的养老保险; 以县为单位, 算出被征地人口补缴养老基金的总额; 将基金总额从征地补偿费中一次性划出,为被征地人口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纳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对于因非征地原因进镇落户的农村劳动人口, 可由其本人补缴积累建立个人账户, 也可由原行政村出钱为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一次性买断其在行政村的包括土地和劳动积累在

24、内的所有权益。 (三) 税收 1、通过减免土地税费支持。 目前 地方财政可控制的来自土地税费的有: 土地转化为城镇工商业和其他建设用地后的土地转让费、土地补偿费、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等, 地方财政可以从中返还5%注入农村 社会 养老保险。 2、对基金收益实行免税。对基金运营实行免税是国际惯例, 但迄今为止, 国家对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仍没有出台有关免税的规定, 政策比较模糊, 以至于基层机构经常遇到免税上的麻烦, 因此, 国家有必要出台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免税的专门规定。 3、通过减免农业税支持。地方财政可控制的农业税主要有: 经营种植业的农业税及其附加、牧业

25、税及其附加、农林特产税, 地方财政可从农业税中返还5%注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4、对企业、集体补助给予税前列支。对参加农村养老的乡镇企业、乡村集体企业, 地方财政可根据不同的经营效益、企业负担养老保障的任务确定一定金额的税前列支数额。 (四) 基金保值增值 1、设置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专营机构, 按照市场化原则运营养老保险基金。首先, 明确投资主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涉及的范围和层次非常多, 根据 中国 的实际情况可设立四级法人制, 初期(5年以下) 资金积累规模较小, 应以县为单位平衡并运营和管理; 中期(5 - 10年) 资金在一个县内已经难以寻找到最有效的增值途径, 投资主体应以地市级法

26、人运作为主; 稳定期( 10年以后) 资金积累规模已经非常大, 应以省级法人为主要投资主体。在这三级法人以上, 成立中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机构, 负责审核、监督各级投资基金的运作情况。其次, 要正确选择投资工具。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具体情况, 笔者认为农村养老基金的投资工具应具备这样一些基本特点: (1)是公开提供的 金融 资产; ( 2) 这些工具的发行者具有良好而稳定的信誉; ( 3) 这些工具没有风险或风险经过保险机构或银行机构分担了; ( 4)这些工具发行者受到强有力的监控。按照这些标准, 适合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资的工具应该包括: 国家发行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发行的工具、

27、法人债券、可转让债券、公开法人股票、公开房地产法人股票、投资基金股份、公司发行的可协商工具以及外国政府的金融工具等。 2、在养老保险增值率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地方, 允许养老基金进行适当的投资组合, 适当放宽投资领域。这些地方养老保险的增值率高于银行同期利率, 除去管理成本, 仍会有一定的积累结余。为盘活资本, 可让他们适当进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领域。参考 文献 : 1 立荣, 李海华1中国农村社会保障: 现状 分析 与对策构想 J 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7, (6) 1 2 迎生1农民进城与扩大城市社会保障覆盖面 J 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 ,2017, (5) 1 3

28、邓志旺, 励丹霞1浅议当前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缺陷和 问题 J 1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保障制度) , 2017, (2) 1 4 宋晓梧1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 发展 报告M 1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1 5 伊志宏1养老金改革模式选择及其金融 影响 M 1 北京: 中国财政 经济 出版社, 2017年. 6 成志刚1社会保障学M 1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年1 7 刘泽民1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保障M 1北京: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17年1。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顾客心理安全需求等问题。摘 要最大诚信原则

29、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顾客心理安全需求等 问题 。为完善保险业诚信体系应加强 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保险诚信法制建设、建立保险诚信管理制度、加大诚信宣传 教育 、改革保险公司营销体制、加强对保险公司的诚信考评工作。关 键 词保险;最大诚信原则;社会信用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的基本原则,也是保险法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必须遵守的 法律 准则。但这一原则的 理论 阐述和现实的实践活动存在差异。 分析 保险最大诚信原则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背景 1、最大诚信原则的落实已成为 时代 难题随着 中

30、国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日益显现。不和谐的原因是风险的存在,风险存在的原因是市场 经济 ,市场经济导致风险是因为竞争。竞争有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良性竞争本身不是把对手击败,而是比对手领先。但当前保险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却没有一家是又快又好稳健经营的领跑者,几乎全都成为恶性竞争的追随者。恶性竞争就好像一个险恶的漩涡,大家都往里跳,谁都迷失了方向。这是因为产品同质化和费率市场化,导致可供竞争主体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恶性竞争的结果是行业内相互抵毁,违背价值 规律 高抬手续费、降低费率。保监会从今年四月开始在广东、湖南试点打击三高:保险法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必须遵守的 法律 准

31、则。但这一原则的 理论 阐述和现实的实践活动存在差异。 分析 保险最大诚信原则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保险最大诚信原则运用的背景 1、最大诚信原则的落实已成为 时代 难题随着 中国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力度的加大,社会不和谐问题也日益显现。不和谐的原因是风险的存在,风险存在的原因是市场 经济 ,市场经济导致风险是因为竞争。竞争有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良性竞争本身不是把对手击败,而是比对手领先。但当前保险竞争主体越来越多,却没有一家是又快又好稳健经营的领跑者,几乎全都成为恶性竞争的追随者。恶性竞争就好像一个险恶的漩涡,大家都往里跳,谁都迷失了方向。这是因为产品同

32、质化和费率市场化,导致可供竞争主体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恶性竞争的结果是行业内相互抵毁,违背价值 规律 高抬手续费、降低费率。保监会从今年四月开始在广东、湖南试点打击三高(以下简称保险法)增加第五条规定:保险法)增加第五条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诚信行为提出了法律要求,但保险理论的阐述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较为全面,对保险公司和保险关系人的要求则不够,而在现实中保险公司存在的诚信问题较多,它产生的负面 影响 辐射较广。一般理论认为,最大诚信原则由三条重要的法理组成, 一是告知, 二是保证, 三是弃权与禁止反言45.最大诚信原则主要针对投保人或被保人而言,为了保持合同的公平原则,后来才产生了对保险人具有约束

33、力的自动弃权和禁止反言原则4.这一内容明显与社会现状相违背。诚信原则对投保人的投保行为规范是保险活动的开始。新保险法对投保人这一主体在该环节的诚信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保险法对投保人这一主体在该环节的诚信要求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22条规定: 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险事故发生后,应当及时通知保险人。 另外保险法有关投保人应按合同的约定交付保险费、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规定也体现出法律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诚信原则对保险人也有明确规范要求。保险法第106条、第131条规定:保险法有关投保人应按合同的约定交付保险费、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规定也体现出法律对投保人的诚信要求。

34、诚信原则对保险人也有明确规范要求。保险法第106条、第131条规定对保险人的诚信要求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客户如实告知义务, 二是对保险合同内容如实说明、解释的义务。 1、诚信原则的运用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 (1)对保险人这一主体而言。 一是造假问题屡禁不止。假数据、假账本、假报表、假保单、假收据现象在保险经营过程中屡见不鲜。保监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打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2017年甚至开展专项打假活动。尽管如此,造假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二是惜赔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保险公司理赔手续繁琐,服务不到位,个别案件拒赔不合理,客观上表现出惜赔现象,在客户中造成不良 影响 ,在 社会 中形成投保

35、易、索赔难、收款快、赔款慢的恶劣印象。 三是误导问题并未根治。由于营销机制的不完善,营销员误导问题只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减轻,实质上并未得到解决。尤其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风险意识、保险意识、投资意识较差的客户中,误导、欺瞒现象并不罕见。 (2)对投保人、被保险人这一主体而言。道德风险防范困难。近年来,我国保险知识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但有的人在了解保险后竟打起了骗保骗赔的主意,投保时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现象屡见不鲜,骗赔手段更是五花八门。 2、不诚信行为的原因 分析 (1)社会信用基础薄弱影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信息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开放没有明确规定,信息

36、资料数据库建立滞后,信用法规缺乏,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薄弱的社会信用基础势必影响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2)保险信用法规建设滞后阻碍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尽管我国保险信用法制建设有所进展,但与现实的保险经营活动相比仍显滞后及不完善,高速 发展 的保险业带来许许多多新现象、新问题,有些问题是直指诚信的,比如回佣,为了争夺客户资源造成遵纪守法遭受了损失,违规失信却增加了收益的局面。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势必助长失信毁约的歪风蔓延。 (3)保险诚信管理制度缺失制约了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制度缺失一方面表现为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必要信息采集制度缺失。刚性管理制度缺失削弱了诚

37、信的制约机制。人性弱点是天然存在的,商务领域仅仅靠道德良心是不够的。如果没有刚性的信用管理机制,管理者就不得不为人的素质及品质伤脑筋,如营销员挪用保费问题,如果没有制度能保证营销员不接触现金,那么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信息不对称则客观上为失信行为提供了条件,对于保险人来说,投保人的每次投保资料都是新的,其真实准确与否无从评估。对于投保人来说,由于信息披露不充分,投保人无法掌握保险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无法比较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只能道听途说地片面了解保险。 (4)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体制陈旧落后不利于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 目前 国内一些保险公司的经营思想仍停留在盲目扩大保费规模上,上级公司对下级的

38、考核体系突出强调保费收入、完成保费收入指标。为达目的,在竞争中任意抬高手续费、降低费率,弱化对营销员的诚信教育 等,无暇顾及公司的社会形象、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5)保险营销机制不完善困扰着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我国保险营销员的数量占从业人员总数的绝大多数,这支销售大军对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尤其是寿险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然而,现行的营销机制随着市场的扩大,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主要表现为缺乏对营销员的保障制度,缺乏长效激励制度,对营销员的考核以业绩为主,佣金提取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诱发营销员产生背信弃义、误导欺瞒客户行为6.四、贯彻最大诚信原则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险业的顺利发展,需要加

39、强保险活动当事人的诚信教育与体系建设。现实中,人们感到社会缺少诚信,并不是诚信 内容 和 法律 规定不存在,而是缺少对诚信行为的激励和保护。尽管国家在加强法制保障、加大诚信宣传、加大失信惩戒、考核保险诚信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并没有对诚信行为起到有效的保护和推动作用。为此,必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1、把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契机,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 经济 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的进步。建设保险业诚信体系,必须结合 现代 化社会信用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已经展开。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 建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

40、的社会信用制度 。国家六部委曾于2017年9月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恰逢其时,应把握契机,一方面不断完善自身的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为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做出贡献。 2、加强保险诚信法制建设,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我国保险法律法规建设在诚信方面已经加强,对失信惩戒的力度也在加大,已经出台保险营销员管理办法,行业自律对保险公司的约束力度也在加大。但在如何站在维护行业的整体诚信形象方面、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如何配合保险监管部门加大惩戒方面的具体措施尚未出台,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并加大惩戒尺度。 3、建立

41、保险诚信管理制度,为保险业诚信体系建设创造条件 一是要建立刚性的诚信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有制约制衡机制,用制度保证诚信得以实现。 二是要建立信息采集及披露制度。由于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个人诚信数据的管理制度,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道德风险无法规避。对保险人的信息披露已取得初步成效,尤其是营销员持证上岗规定的出台,建立保险营销员专用 网络 ,强化了营销员的诚信行为,但各保险公司之间还应建立与社会公众沟通交流平台,如公众网站,现场常设咨询台等7. 4、结合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大诚信宣传教育保险行业应按照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诚信友爱 的要求,联系客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42、利益问题,对员工进行诚信有为教育。 5、改革保险公司营销体制,为保险业诚信体系的建设注入活力目前,各保险竞争主体的营销体制普遍采用保险代理人制。保险营销员处于 城市边缘人 的尴尬地位,无法在社会中树立诚信形象。同时由于首期高佣回报的利益冲击,使一些营销员没有将诚信植根于保险职业的生命之中,见利忘义。如果采取职员制营销,改变营销员身份,将会大大提高诚信水平。 6、加强对保险公司的诚信考评工作目前保监部门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针对保险公司的诚信行为考评体系,也没有建立一套 科学 的与之相对应的考评指标,更没有形成一套常规的考评考核工作程序。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行业协会应建立一系列严格的考评体系与科学的

43、考评指标。在这方面,广西保险行业协会进行了两年的诚信考评工作,考评体系按3大类36项量化成100分制的考评指标,以80分以上作为合格标准,对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保险公司将上报 中国 保监会和相应的总公司,已经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效。 参考 文献 1吴定富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创新性行业,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Z 201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文件,中国保监会办公厅,2017 52吴定富 保险基础知识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7: 84-853穆圣庭,徐亮 关于保险合同主体中的最大诚信原则问题J 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3): 287-2904朱应芬,王瑞兰,王时芬等 保险学教程M 上海: 立信 会计 出版社,2017: 55 1155许谨良 保险学原理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1066盛清才 诚信原则是保险业的立业之本J 保险 研究 ,2017,(7): 51-537姜 华 论我国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