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金振服装洗水厂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0/57b392d2-cb8d-488a-8b6a-5175a6ca0256/57b392d2-cb8d-488a-8b6a-5175a6ca02561.gif)
![广州市白云区金振服装洗水厂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0/57b392d2-cb8d-488a-8b6a-5175a6ca0256/57b392d2-cb8d-488a-8b6a-5175a6ca02562.gif)
![广州市白云区金振服装洗水厂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0/57b392d2-cb8d-488a-8b6a-5175a6ca0256/57b392d2-cb8d-488a-8b6a-5175a6ca02563.gif)
![广州市白云区金振服装洗水厂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0/57b392d2-cb8d-488a-8b6a-5175a6ca0256/57b392d2-cb8d-488a-8b6a-5175a6ca02564.gif)
![广州市白云区金振服装洗水厂建设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0/57b392d2-cb8d-488a-8b6a-5175a6ca0256/57b392d2-cb8d-488a-8b6a-5175a6ca025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州市白云区金振服装洗水厂建设项目广州市白云区金振服装洗水厂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广州市白云区金振服装洗水厂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广州市白云区金振服装洗水厂 评价单位:广州市中绿环保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 2829 号) 法人代表: 总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参加编写人员:总论、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及 可行性分析、清洁生产、总量控制、 结论 水、气、声环境影响评价、自然社 会环境调查 施工期影响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 析、环境管理监控计划、公众参与 项目校核: 项目审核: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 1.1 项目背景.1 1.2 评价目的.1 1.3
2、 评价依据.2 1.3.1 法律法规.2 1.3.2 技术导则.4 1.3.3 项目有关文件.5 1.4 功能区区划.5 1.4.1 水环境功能区区划.5 1.4.2 环境空气功能区划.5 1.4.3 声环境功能区区划.5 1.4.4 环境功能区划汇总.6 1.5 评价标准.6 1.5.1 环境质量标准.6 1.5.2 排放及控制标准.6 1.6 评价重点.7 1.7 评价工作等级.7 1.7.1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7 1.7.2 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7 1.7.3 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8 1.8 评价内容.8 1.9 评价范围.8 1.9.1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8 1.9.2 水环境评价
3、范围.9 1.9.3 声环境评价范围.9 1.10 评价因子.9 1.10.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因子.9 1.10.2 环境影响预测因子.9 1.11 环境保护目标与污染控制.9 1.11.1 环境敏感点与保护目标.9 1.11.2 总量控制因子.10 第二章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 .11 2.1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11 2.2 建设地点及厂区布局.11 2.3 生产规模及投资情况.11 2.4 生产组织、职工定员及生产班制.11 第三章第三章 工程分析工程分析 .13 3.1 生产运作.13 3.2 主体工程.13 3.2.1 洗水工艺.13 3.2.2 主要设备.14 3.2.
4、3 原辅材料.15 3.3 辅助工程.15 3.4 公用工程.16 3.4.1 用水.16 3.4.2 排水.17 3.4.3 能耗.17 3.5 环保工程.18 3.5.1 环境保护设施.18 3.5.2 环境管理措施.19 3.6 污染源分析.19 3.6.1 产污环节汇总.19 3.6.2 废水.20 3.6.3 废气.21 3.6.4 噪声.21 3.6.5 固废.22 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23 4.1 自然环境.23 4.1.1 地理位置.23 4.1.2 地质地貌.23 4.1.3 气象气候.23 4.1.4 地表水.24 4.1.5 地下水.
5、24 4.1.6 土壤.24 4.1.7 植被.24 4.1.8 水生生物.25 4.2 社会环境.25 4.3 区域污染源调查.26 第五章第五章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27 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27 5.1.1 评价目的.27 5.1.2 大气布点.27 5.1.3 评价项目.27 5.1.4 大气环境现状评价.27 5.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29 5.2.1 评价范围.29 5.2.2 评价断面.29 5.2.3 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29 5.2.4 资料来源.29 5.2.5 现状监测结果.30 5.2.6 评价标准.30 5.2.7 评价方
6、法.30 5.2.8 水环境现状评价.31 5.3 声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32 5.3.1 监测布点及监测时间.32 5.3.2 监测方法及评价量.32 5.3.3 噪声监测统计结果.32 5.3.4 评价标准与结果.33 第六章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34 6.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34 6.1.1 污染气象条件分析.34 6.1.2 废气污染物源强及排放参数.39 6.1.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与分析.44 6.2 水环境影响评价.48 6.2.1 排水状况.48 6.2.2 地表水影响预测.48 6.3 声环境影响评价.50 6.3.1 项目噪声源.50 6.3
7、.2 噪声评价标准.50 6.3.3 预测分析内容.51 6.3.4 噪声预测模式.51 6.3.5 噪声预测结果.52 6.3.6 评价结论.52 6.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52 第七章第七章 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 .54 7.1 风险源识别.54 7.1.1 风险范围和类型识别.54 7.1.2 危险物料分析.54 7.2 环境风险影响评价.55 第八章第八章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建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建议 .57 8.1 污染影响因素.57 8.2 环境影响分析.57 8.2.1 噪声.57 8.2.2 固废.58 8.2.3 扬尘.58 8.2.4 污水.58 8
8、.3 污染防治措施.59 第九章第九章 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 .60 9.1 水污染防治对策及可行性分析.60 9.1.1 废水结构.60 9.1.2 废水处理工艺.60 9.1.3 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60 9.2 大气污染防治对策及可行性分析.65 9.2.1 废气结构.65 9.2.2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66 9.3 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分析.66 9.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分析.67 第十章第十章 总量控制及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总量控制及清洁生产水平分析 .68 10.1 总量控制分析.68 10.1.1 评价目的.68 10.1.2 评价方法.
9、68 10.1.3 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68 10.1.4 环境质量达标分析.69 10.1.5 总量控制分析.70 10.1.6 总量控制方案.70 10.2 清洁生产分析.70 10.2.1 清洁生产的概述.70 10.2.2 清洁生产的优越性.71 10.2.3 本项目清洁生产分析.72 10.2.4 清洁生产实施建议.73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75 11.1 环境影响损益分析.75 11.2 分析方法.75 11.3 基准年和时间因素.75 11.3.1 费用现值.75 11.3.2 效益现值.76 10.3.3 净效益现值.76 11.3.4 效益费
10、用比.76 11.4 费用估算.77 11.4.1 内部费用.77 11.4.2 外部费用.77 11.4.3 总费用估算.77 11.5 效益分析.78 11.5.1 经济效益.78 11.5.2 社会效益.78 11.5.3 环境效益.78 11.6 环境影响总体经济评价.79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环境管理及监测计划 .80 12.1 评价目的.80 12.2 环境管理.80 12.2.1 实施环境管理的必要性.80 12.2.2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组成.80 12.2.3 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责.80 12.3 环境监测计划.81 12.3.1 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计划.81
11、12.3.2 污水排放监测计划.81 12.3.3 项目设施“三同时”验收.82 12.4 排污口规范化建设.82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 .84 13.1 公众参与的必要性.84 13.2 公众参与的目的.84 13.3 问卷调查.84 13.3.1 调查方法和范围.85 13.3.2 调查内容.85 13.4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87 13.4.1 调查结果.87 13.4.2 统计分析.88 13.5 小结.89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建设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建设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91 14.1 用地规划相符性分析.91 14.2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91 14.3 环境功能区划
12、符合性.91 14.3.1 水环境功能区.91 14.3.2 环境空气功能区.92 14.3.3 声环境功能区.92 14.3.4 环境功能区符合性结论.92 14.4 项目与外环境关系分析.92 14.5 项目选址结论.92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93 15.1 建设项目概况.93 15.2 环境影响因素.93 15.2.1 废水.93 15.2.2 废气.93 15.2.3 噪声.93 15.2.4 固废.93 15.3 环保工程.94 15.4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94 15.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95 15.6 清洁生产分析结论.96 15.7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3、96 15.8 公众参与结论.96 15.9 总量控制指标.96 15.9.1 大气污染物总量指标.96 15.9.2 水污染物总量指标.96 15.9.3 工业固废总量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5.10 结论.96 附件:附件: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2、项目厂房租赁合同 附图: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 2、建设项目四至图 3、项目平面布置图 4、项目排污水系图 5、江高石井污水厂纳污范围图 6、项目位置航拍图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对布料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以后,单
14、一功能的织物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多功能织物 及多功能后整理技术应运而生,并向着深层次和高档次方向发展,可以赋予纺 织品多功能性,洗水织物在国际市场上倍受青睐,需求量也逐年增加。 目前,广州市市场上 80左右的洗水织物来自中山、顺德均安镇、增城新 塘镇,广州市白云区也分布了较多的服装厂,行业规模正逐渐形成,需要相应 的服装洗水厂为之配套,故白云区的服装洗水行业市场也在逐步成型。本项目 建设方属小型民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拟租用白云区均禾街罗岗村十一社麻骨 塘的工业厂房进行服装洗水经营业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
15、253 号令的有关规定,凡对 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审制度。为使经济建设和环 境保护协调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三统一,建设单位委 托广州市中绿环保有限公司承担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承担广 州市白云区金振服装洗水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本环评报告对拟建厂址周围的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声环境进行了现状 监测和调查,并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污染物排放量及其“三废”处理措施, 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投产运行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提出相应的减缓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在此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导则的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
16、编制出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 (1)了解项目拟选址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 (2)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工程污染源进行分析,核实该建设项目的污 染源,弄清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3) 预测该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其排出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 度。 (4)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该建设项目厂址选择和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以及相 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的合理性,并提出反馈意见,促使此项目在环境负面影响方 面降至最低程度。 (5)对该拟建工程的建设在环境方面是否可行作出明确的结论,为环境保 护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3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 .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17、(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 10 月 28 日】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96 年 5 月修订】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2000 年 3 月】 ;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修订】 ; (6)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 年 10 月】 ;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 12 月】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1988 年 1 月】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1998 年 8
18、月 29 日】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 【1991 年 6 月】 ;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 年 6 月 29 日】 ; (1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 253 号令(1998 年) 】 ; (13) 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环保 总局,环发(2001)19 号】 ; (14)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国家环保总局令字 (2002)第 15 号】 ; (15)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 【国家环保总 局,环发2004164 号】 ; (1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
19、录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第 14 号令】 ; (17)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发1998089 号】 ; (18)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 年 3 月; (19)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 ; (20)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6-2001) ; (21) 关于颁布的通知 (环发199889 号) ; (22)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 年本) ; (23) 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2004 年 9 月 24 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05 年 1 月 1 日实施
20、; (24) 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4-2020 年) 2004 年 9 月 24 日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25)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试行方案) ,1999 年; (26)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质保护条例 ,1998 年 11 月; (27) 广东省严控废物名录 ,粤环2004106 号; (28) 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4 年 5 月 1 日起实施; (29) 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 ,1997 年 9 月; (30) 广州市环境保护规划 (19962010 年) ,穗府 1998 年; (31) 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 ,
21、1999 年; (32) 广州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 ,1997 年; (33) 广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1997 年; (34) 广州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 ,穗人大常委(2001)第 64 号文; (35) 广州市使用区域划分 , (1995)58 号 文; (36) 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定2001 年 2 月 9 日广州市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49 号公布; (37) 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范围和新饮用水源污染控 制区区划穗府199359 号文; (38) 广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 (1996 年 12 月) ; (39) 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 (2
22、002 年 4 月) ; (40) 粤府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工业工作意见 (2003 年 2 月) ; (41) 广州市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穗经2002168 号文; (4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发布印染行业废水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纤维素酶法水洗牛仔织物为减少污 染物排放的清洁生产工艺” 。 .2 技术导则技术导则 (1)hj/t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国家环境保护总 局; (2)hj/t2.2-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国家环境保护 总局; (3)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国家环境保 护总局; (
23、4)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国家环境保护 总局; (5) 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国家 环境保护总局; (6)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国家环境保护总 局。 .3 项目有关文件项目有关文件 (1). .建设单位的委托书; (2) 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技术资料。 1.4 功能区区划功能区区划 .1 水环境功能区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区划 本项目属拟建江高石井污水厂集水范围(详见附图 5 江高石井污水厂 纳污范围示意图) ,目前污水厂尚未投入运营。 当污水厂运营时,本项目污水
24、外排途径为:污水排进城市污水管网污 水厂处理石井河珠江水系广州河段西航道;污水厂未投入运营时,本 项目污水外排途径为:排放口罗岗村水渠均禾环形涌石井河 珠江广州水系西航道。本项目纳污水体功能概况详见表 11 及附图 4。 根据广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范围和新饮用水源污染控制 区区划穗府199359 号文,本项目选址位于准水源保护区内,但罗岗水渠、 均禾环形涌环境功能尚未明确,本项目按 iii 类处理,须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核准。 表 11 纳污流域水体控制标准一览表 序号 河段 长度 (km) 功能区 质量控制标准 1 罗岗村水渠均 禾环形涌 0.2 2 均禾环形涌石 井河汇入口 0
25、.8 3 石井河汇入口 珠江水系广州河段 西航道汇入口 16 上游为二级水源保护区; 下游为准水源保护区 4 珠江水系广州河段 西航道 准水源保护区 iii 类 .2 环境空气功能区划环境空气功能区划 根据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的划分,本项目所在地区为二类 功能区,空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3 声环境功能区区划声环境功能区区划 参考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本项目拟选址的 声环境属 2 类功能区,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3096-93)2 类标准。 .4 环境功能
26、区划汇总环境功能区划汇总 项目选址所属环境功能区见表 1-2。 表 1-2 项目所属环境功能区表 项目 功能区执行标准 地表水环境 准水源保护区gb3838-2002,iii类 环境空气 二类区gb3095-1996,二级 声环境 2类区gb3096-93,2类 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是否风景保护区、特殊保护区 否 是否水库库区 否 是否城市污水处理系统集水范围 是,拟建江高石井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是否管道煤气范围 否 是否预拌混凝土范围 否 是否属广州市环境保护条例24 条范围 否 1.5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 .1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
27、951996)二级标准; (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水质标准; (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2 类标准。 .2 排放及控制标准排放及控制标准 (1)锅炉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标准:so2浓度900mg/m3、nox浓度 600mg/m3、烟尘浓度150mg/m3、林格曼黑度小于 1 级; (2)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 准: las:5.0 mg/l,色度(稀释倍数):40,ph:69,硫化物: 0.58mg/l,ss:60mg/l,codcr:90mg/l,bod5:20mg/l;
28、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 las:20mg/l,ph:69,硫化物: 1.0mg/l,ss:400mg/l,codcr:500mg/l,bod5:300mg/l; (3)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标准:即昼间 60db(a) 、 夜间 50db(a) ; (4)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1.6 评价重点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产污特征及项目选址的环境概况,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如下: (1)项目工程分析; (2)在江高石井污水厂没有营运前,本项目污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相 应的防治措施; (3)项目排放的锅炉尾气对周围
29、环境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1.7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 在评价前期工作中,经对该项目的初步调查和工程分析,提出了环境空气、 地面水环境、声环境评价及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具体分析如下: .1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排放的废气主要为锅炉燃煤废气,其环境空气污染物主要为烟尘、 so2、no2,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 (hj/t2.2-93)规定的等标 排放量计算模式求得 so2、no2、烟尘的等标排放量分别为 5.06106m3/h、1107m3/h 和 2.76106m3/h 均小于 2.5108m3/h,且项目厂 址所在地为工厂区,四周环境开
30、阔,因此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等标排放量计算模式为: pi= 109 式中 pi评价级别判别参数,即等标排放量 m3/h qi第 i 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t/h qi coi coi第 i 类污染物空气质量标准,mg/m3 .2 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hj/t2.3-93)的规定,从 本项目废水排放量、废水水质特征、地表水水域规模、地面水水质要求等条件 分析: (1)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约为 113.9m3/d,小于 1000m3/d; (2)该项目所排废水中,污染物为非持久性污染物,类型数为 1;需预测水 质
31、参数有 codcr 、las,参数数目=2 7.0 时 0 . 7 0 . 7 phsu phj pph 式中:pph ph 标准指数; phj j 点实测 ph 值; phj j 点实测 ph 值; phsu 标准中 ph 的上限值; phsd 标准中 ph 的下限值; (2)对溶解氧(do) ,其单项指数为: 当 dojdos csc cic pdo max max 当 dojdos s j do do do p910 式中:pdo do 标准指数; cmax do 的饱和值(25为 8.3mg/l) ci do 实测值; cs do 的标准值; (3)对其它项目,其单项指数为: cs c
32、i pi 式中:pi 项目 i 的单项指数; ci 水质参数 i 的实测浓度; cs 水质参数的标准值; .8 水环境现状评价水环境现状评价 监测数据评价结果详见表 58。 表 5-8 水环境现状评价结果 监测项目 日 期 采 样 位 置 水温 phcodcrdobod5 挥发 酚 las 1# 0.25109.8217.561.6 11.5 2# 0.209.259.6413.259.81.35 1# 0.2511.159.281442.05 11.6 2# 0.259.69.6412.2512.40.95 (1)由上表统计数据可见:评价区域内的均禾涌及石井河的水质各监测因
33、子中,大部分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限值要求,故项 目纳污水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差; (2)均禾涌及石井河的水环境现状是由于河流沿线流域尚未有污水厂投产, 居民生活污水及工厂企业的生产废水在不达标的前提下排入水体造成的。 5.3 声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声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 监测布点及监测时间监测布点及监测时间 本项目拟设噪声监测点 5 个,在项目边界包络线外 1 米布设 4 个监测点, 在距离蒙妮坦日有限公司南边届外 50 米处设 1 噪声监测点(具体位置见附图 2 建设项目四至图) 。监测时间为 2006 年 11 月 3、4 日,白天和夜间各一次
34、。 .2 监测方法及评价量监测方法及评价量 监测方法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b/t14623-93)进行,其中 厂界噪声按国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及测量方法(1234890)有关规定进 行。监测仪器采用数字式声级计,仪器动态特性用“慢”响应,读数间隔为 5s。 以等效连续 a 声级(leq,dba)作为环境噪声的评价量: leqlog n li i n 10 1 100 1 1 () . (取等时间间隔采样测量) 式中:n -测点声级采样个数 li-第 i 个采样声级 .3 噪声监测统计结果噪声监测统计结果 本次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 5-9。 表 5-
35、9 建设项目噪声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表 单位:db(a) 监测结果 采样日期测点位置 昼间夜间 蒙妮坦日化公司 外 50 米 5241.0 东边界55.145.3 南边界66.755.3 西边界57.047.6 12 月 13 日 北边界53.241.2 蒙妮坦日化公司 外 50 米 52.639.5 东边界50.638.7 南边界63.757.0 西边界54.946.7 12 月 14 日 北边界51.940.2 .4 评价标准与结果评价标准与结果 本项目环境噪声现状评价应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中 2 类标准,详见表 5-10。 表 5-10 城市区域环境噪
36、声标准 单位:db(a) 类别昼间夜间 15545 26050 36555 47055 根据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南边界昼间、夜间噪声均超标,现场调查表明 这是由于蒙妮坦日化公司设备运作造成的,而蒙妮坦日化公司外 50 米的范围的 声环境则没有受到该公司运作的明显影响。 第六章第六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6.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 污染气象条件分析污染气象条件分析 为了探讨项目所在地区污染气象条件,参考广州五山气象站 2003 年至 2005 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作较详细的分析。 1. 气候特征 项目所在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
37、温和,日照充足,雨 量充沛。冬季受偏北季风影响,夏季多受偏南季风控制,每年 610 月受台风 和暴雨影响。根据广州地区气象站 1971 年2000 年气象观测资料进行较全面 的统计,其结果见表 61。月平均风速变化见表 62。 表 61 气象要素统计表(1971 年2000 年) 气象要素单位平均(或极值) 年平均气压 hpa1008.3 年平均温度 22.0 极端最高气温 38.1 极端最低气温 0 年平均相对湿度 %78 0.1 毫米降雨量 mm1736.1 最大日降雨量 mm239.0 雨日 day149.2 雾日 day5.9 年平均风速 m/s1.7 最大风速 m/s19.1 静风频
38、率 %31 年日照时数 h1627.9 日照百分数 %37 年蒸发量 mm1557.7 雷暴时数 day73.1 表 62 月平均风速变化(2003 年2005 年) 月份 要素 1 月 2 月 3 月 4 月 5 月 6 月 7 月 8 月 9 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平均 风速 1.5 2.项目所在地区常年风向、风速特征 为了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地面风的变化规律,我们利用了广州五山气象站 2003 年2005 年地面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可见表 63 和图 61。 项目所在地区近三年主导风向为东南(se)风
39、,次主导风向为偏北(n)风,出 现频率分别为 14.1%和 12.5%,年平均风速为 1.5ms,静风频率为 6.2%。春季、 夏季的地面风主要以东南(se)风为主导,出现频率分别为 23.5%和 19.2%,静 风频率分别为 3.0%和 3.6%;秋、冬季地面以北风(n)为主导风向,出现频率 分别达 18.5%和 20.2%,静风频率分别为 6.6 和 11.6%。不同季节各风向平均风 速变化见表 64。 63 不同季节风向频率及平均风速变化(2003 年2005 年) 风 向 频 率() 季节 风向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年平均 年平均速 n8.23.318.5 nne4.
40、5.81.6 ne ene e ese se23.514.12.0 sse9.96.51.6 s ssw1.01.71.4 sw wsw1.03.11.0 w wnw nw5.34.08.0 n
41、nw14.08.71.7 c3.63.06.611.66.2 春季(c=3.6%) 0 5 10 15 20 25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夏季(c=3.0%) 0 5 10 15 20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秋季(c=6.6%) 0 5 10 15 20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冬季(c=11.6%) 0 5 10 15 20 25
42、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年平均(c=6.2%) 0 5 10 15 n nne ne ene e ese se sse s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图 61 广州地区不同季节平均风向频率玫瑰图 (2003 年至 2005 年) 表 64 不同季节各风向平均风速变化(2003 年2005 年) 项目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n2.0 nne1.8 ne1.4 ene1.01.21.01.0 e1.1 ese1.5
43、 se2.0 sse1.7 s1.6 ssw1.3 sw1.1 wsw1.1 w1.6 wnw1.2 nw1.8 nnw1.7 3.大气稳定度特征 为了更好地了解项目所在地区大气稳定度特征,利用广州五山气象站 (2003 年2005 年)定时地面气象常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根据帕斯奎尔 稳定度分类标准,把大气稳定度分为:极不稳定(a 类) 、不稳定(b 类) 、弱不 稳定(c 类) 、中性(d 类) 、弱稳定(e
44、类) 、稳定(f 类) 。分析结果见表 65 至表 66。 从表 65、表 66 可见,项目所在地区近三年年平均大气稳定度频率以 中性(d 类)为主,频率为 59.5%;弱稳定(e 类)和稳定(f 类)的频率分别 为 10.2%和 14.9%;弱不稳定(c 类) 、不稳定(b 类)频率分别 8.7%和 3.2%; 极不稳定(a 类)频率为 3.5%。各季大气稳定度频率仍以中性(d 类)为主, 春季频率高达 78.1%,其他各季频率分别在 42.5%至 60.1%之间。弱稳定(e 类) 层结,夏季、冬季频率均为 11.1%,春季、秋季频率分别为 6.0%和 12.8%。稳 定层(f 类)层结,秋
45、季出现频率较高达为 22.6%,其它季节的频率在 6.7%至 19.1%之间。 表 65 不同年份大气稳定度频率变化(%) (2003 年2005 年) 稳定度 年份 a 类b 类c 类d 类e 类f 类 2003 年 2.08.15.057.812.914.2 2004 年 5.210.017.4 2005 年 65.37.913.2 年平均 59.510.214.9 表 66 各季大气稳定度频率变化(%) (2003 年2005 年) 季节时间a 类b 类c 类d 类e 类f 类 020.00.00.0 080
46、.09.41.888.80.00.0 74.30.00.0 200.00.00.072.113.814.1 春季 平均值 78.16.06.7 020.00.00.053.320.726.1 080.022.16.571.40.00.0 146.917.416.759.10.00.0 200.00.00.056.923.619.6 夏季 平均值 020.00.00.039.619.441.0 080.030.88.448.712.10.0 1423.421.24.450.90.00.0 200.00.00.03
47、0.819.849.5 秋季 平均值 5.913.03.242.512.822.6 020.00.00.056.55.937.6 080.02.60.072.724.70.0 1451.30.00.0 200.00.00.047.613.738.7 冬季 平均值 57.011.119.1 弱不稳定(c 类)层结各季的频率为5.8 %。不稳定(b 类)秋季的频率 较高为 13.0%,其余各季稳定度频率在 4.8%至 9.9%之间。极不稳定(a 类)层 结各季的频率均小于 6.0%。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的统计结果见表 67。 表 67 大气稳定度联合频率(%)
48、统计结果(2003 年2005 年) .2 废气污染物源强及排放参数废气污染物源强及排放参数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因子选择 根据项目工程特征及广州市地区的总量控制因子,本环评将 so2、烟尘作 为预测因子。 预测内容 根据项目规模较小、污染物每天排放时间较少、污染物排放量较少的特点, 项目 nnne ne eneeese se ssesssw sw wswwwnw nw nnwc u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
49、7 u=1 0.14 0.14 0.09 0.05 0.14 0.02 0.16 0.07 0.11 0.14 0.11 0.07 0.16 0.18 0.23 0.09 0.00 1u30.18 0.11 0.05 0.07 0.00 0.00 0.16 0.16 0.09 0.02 0.07 0.02 0.09 0.09 0.23 0.16 0.00 3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u1 0.05 0.00 0.00 0.00 0.00 0.02
50、0.05 0.02 0.00 0.00 0.00 0.05 0.00 0.02 0.02 0.00 0.39 u=1 0.34 0.39 0.43 0.30 0.43 0.25 0.11 0.14 0.23 0.07 0.18 0.07 0.11 0.34 0.18 0.34 0.00 1u30.46 0.23 0.27 0.16 0.14 0.09 0.32 0.09 0.18 0.07 0.05 0.00 0.23 0.14 0.62 0.71 0.00 3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51、0.00 0.00 0.00 0.00 u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u=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u30.50 0.14 0.09 0.07 0.21 0.16 0.27 0.09 0.30 0.05 0.18 0.09 0.16 0.07 0.14 0.27 0.00 35 0.00 0.00 0.
52、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u1 0.14 0.14 0.23 0.27 0.02 0.07 0.11 0.09 0.02 0.05 0.11 0.07 0.14 0.05 0.14 0.11 2.55 u=1 2.33 1.48 1.92 2.14 3.19 1.98 2.83 1.89 1.32 0.66 0.68 0.48 0.55 0.66 1.57 2.01 0.00 1u34.15 1.53 0.68 0.43 2.03 1.67 6.20 2.05 1.51 0.
53、46 0.48 0.30 0.36 0.30 2.03 2.58 0.00 35 0.00 0.05 0.00 0.00 0.00 0.00 0.0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u1 0.09 0.07 0.07 0.11 0.05 0.02 0.00 0.02 0.00 0.02 0.00 0.02 0.00 0.00 0.05 0.02 1.39 u=1 0.39 0.14 0.48 0.73 0.32 0.14 0.50 0.25 0.16 0.07 0.05 0.09 0.11 0.05 0.43 0.27 0.
54、00 1u30.78 0.16 0.18 0.05 0.16 0.11 0.87 0.48 0.27 0.00 0.07 0.02 0.00 0.00 0.34 0.25 0.00 3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u1 0.09 0.05 0.18 0.09 0.05 0.02 0.07 0.14 0.02 0.00 0.02 0.00 0.07 0.09 0.02 0.18 1.78 u=1 0.87 0.55 0.82 1.80 0.66 0.27
55、 0.48 0.52 0.18 0.05 0.05 0.07 0.07 0.14 0.57 0.75 0.00 1u30.94 0.34 0.21 0.02 0.07 0.11 0.87 0.39 0.18 0.00 0.02 0.05 0.07 0.05 0.27 0.62 0.00 3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本环评主要预测项目最大瞬时(半小时)排放的 so2的扩散影响范围。 大气污染源排放状况及污染物源强 本项目废气排放高度为
56、 15 米,属于集中式有组织排放,具有点源排放特征, 因此对工艺废气污染采用高斯点源模式计算,废气污染源模式中的参数见 hj/t2.1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附录 b。 根据对该建设项目的污染分析,各污染源的排放状况如表 6-8。 表 6-8 预测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污染物 so2 烟尘废气量(nm3/h) 排放量(t/a) 1.540.57 排放浓度(mg/m3) 24490 6000 预测模式 (1)常风扩散模式 当源高处平均风速1.5 米/秒时,采用高斯连续点源模式计算其地面一次 浓度,计算式如下: c x,y,0 = q u - y 2 2 y 2 yz e
57、 z h exp 2 2 2 式中 c地面一次浓度,(mg/m3) q污染源强,(mg/s) u源高处平均风速,(m/s) y,z横向和沿直向扩散参数,(m) he源的有效高度,(m) y横风向距离,(m)。 (2)最大落地浓度公式 cm=2q/(euhe2p1) xm=(he/r2)1/a2(1+a1/a2)-1/(2a2) (3)小风和静风扩散模式 g q yxcl 2 02 2/3 )2( 2 ),( 式中 和 g 按下式计算: 2 0201 222 )/(heyx )()2/exp(21 ()2/exp( 22 01 2 sssug s dtts)2/exp()2()( 22/1 01
58、/uxs 其中,he=hs+h 式中: 01,02静小风状态下扩散参数表达式中的系数; (s)正态函数; 其余同上 (4)日平均浓度 日平均浓度一般是按典型日的气象条件进行计算的。根据典型日的逐时气 象数据,选用扩散模式求算小时平均浓度,而后再求它们的算术平均值,即得 日平均浓度。其表达式为: (5)年平均浓度扩散模式 单个点源的地面年平均浓度可表示为: + ijk k k ijk j j i i cfc 111 lijk k k lijk j j i i cf 111 式中:c:年平均浓度,mg/m3; i:风向,分为 i 个风向; j:风速等级,分为 j 个等级; k:稳定度等级,分为 k
59、 个等级; fijk:有风时风向、风速等级、稳定度联合频率; cijk:有风时在某一风向、风速稳定度条件下的年平均浓度; flijk:静风及小风时风向、风速等级、稳定度联合频率; clijk:静风及小风时在某一风向、风速等级及稳定度条件下的年平均浓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 n i heyxci n cd 1 ), 0 ,( 1 2 2 2 1 2 exp 16 2 2 zk ejk zkj ijk h u x q c 式中:uj:第 j 级风速,m/s; zk:第 k 级稳定度的铅直扩散参数,m; hejk:第 j 级风速、第 k 级稳定度时的有效烟囱高度,m。 有沉降污染物扩散模式 对本项目产
60、生的有沉降污染物粉尘,因其比重大,粒子的沉降速度较大, 常使烟羽中心轴线向下倾斜。其扩散计算模式仍选用气体扩散模式,但将其有 效源高 he 修正为(hevgx/)。以有风时点源的扩散模式为例,其计算公式 为: c(x,y,o)= 2 / exp 2 exp 2 2 2 2 z g yzy uxvhe y u q )( )( (6)烟气抬升公式 烟气抬升高度h 按照导则要求,采用下面方法计算: a有风、中性和不稳定条件 当 qh2100kj/s,且t35k 时: 1 0 21 uhqnh nn h vs vah t t qpq 35.0 t=ts-ta 当 1700 kj/s qh2100k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太阳能电池生产专用设备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汽车车速传感器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应急救生系统项目建议书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语文 含解析
- 2025年新型分子筛系列产品项目建议书
- 客户服务层次化响应体系构建
- 娱乐行业演出安全协议书
- Rebaudioside-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伊索寓言小动物的故事解读
- 监控采购安装合同
- 《让孩子成才的秘密》寂静法师
- 《游戏活动对小班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7000字》
- 《工程电磁场》配套教学课件
- 病原生物学-绪论课件
- 希尔顿度假酒店样板房精装修前期策划方案(共71)
- 血液循环医学知识科普内容完整动态PPT
- 常见的脊椎动物课件
- 辽宁省锦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 改革开放的历程(终稿)课件
- 职位管理手册
- “基层减负年”座谈会发言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