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循环经济下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循环经济下的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曝目的巨大成就。但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供应短缺与资源消费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 益凸显并越来越激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究其原因,我国现阶 段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对环境资源的刚性需求。因此迫切需要用循环经济的理 念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本文运用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关于循环经济下产业结构调整的优秀成果, 结合循环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理论分析,全面探讨了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我国各个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根据对 2006 年我国三次产业的资源产出 率情
2、况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应坚持的方向及需要的系列配套政策 建议。 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明选题意义及文章安排;第 二部分是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综述;第三部分分析循环经济下我国 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我国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 调整战略;第五部分是结束语。 关键词:循环经济 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 Strategic Research of th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under the Recycling Economy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na
3、tional econom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has made enormous flying over. However, in the high-speed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Chinas resource supply shortage and resources between the growth in consumer demand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e. The reason is that
4、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at this stage to determine its rigid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Therefore, we urgently need to use the concept of recycling economy to adjust and optimiz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excellent theories of many famous economists c
5、oncern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under the Circulation Economy. After analysis the theory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circulation economy, discusse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our industrial structure comprehensively. Based on the resources output ratio of the three industry of Chi
6、na in 2006, and combin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direction of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should stick to and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the government should supply for. Key words: Recycling economy, Industry, Industri
7、al restructuring 目目 录录 中文摘要中文摘要.I ABSTRACT .II 1 绪论绪论.1 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2 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理论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理论 2.1 循环经济的理论循环经济的理论3 2.2 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6 2.3 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9 3 循环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循环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15 3.1 从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来看从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来看,结构性矛盾突出结构性矛盾突出.15 3
8、.2 从产业结构体系完的整性上看从产业结构体系完的整性上看,环保产业发展不足环保产业发展不足.16 3.3 从产业的技术进步情况看从产业的技术进步情况看,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3.4 从产业布局上看,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从产业布局上看,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4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22 4.1 循环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循环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4.2 促进我国循环经济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促进我国循环经济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5 结束语结束语.26 致致 谢谢.4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4 1 1绪论绪论 1.1 研究
9、背景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国内外学者对循环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 研究,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研究主要分为两个大方向:宏观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微观方 面的应用研究,出于本文研究内容的考虑,下面只就宏观方面的研究加以说明。 国际上对于循环经济的广泛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 90 年代初,在宏观研究方面,美 国经济学家 Brown R.L.在其著作环境革命经济中,认为经济系统的发展超越了生 态系统的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构新的经济模式。而对于具体的工业系统, 提出工业的生态化转型。美国经济学家 K.E.Boulding 在其著作宇宙飞船经济观中 倡导建立一种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
10、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 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新的资源” , “生产一消费一回收处理一 再生产一再消费”的资源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 废物的产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 我国对循环经济的研究,起步较晚。一直以来,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 个专业概念被使用,而将其作为一种经济模式的引进和探讨,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期。 1997 阂毅梅在环境导报上发表的德国的为我国经济理论界关注循环 经济的标志,此后学者们相继进行了研究,例如曲格平在发展循环经济是 21 世纪的 大趋势中提出提出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
11、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 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得 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 王均奇、施国庆在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贯彻循环经济理念中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必须 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循环经济思路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源环境导向。循环经济思路 能够增强产业结构调整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弥补传统思路的不足。2006 年国务院 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其中第一条就是大力调整 产业结构。 “节能不仅仅是微观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宏观层面的事情,即国民经济的结 构问题。 ” 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以
12、下结论:对循环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本身的 实现手段和理论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循环经济在社会层面上的宏观研究并不多,虽然 有学者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要从宏观结构上进行调整,但是却并未指出具体的调整 方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取得了巨大的飞越,为此我们也付 出了沉重的代价,在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资源供应量短缺与资源消费需求 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并越来越激化,这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的国 内资源已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同时,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也难以支撑 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 因此,党
13、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 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 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 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增长方 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十七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 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 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这样的部署不仅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4、,而且 对我国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然而,我国在循环经济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尽管较多地强调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 可循环性,却并不能够真正实现发展循环经济的初衷。究其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产业 结构决定了其对环境资源的刚性需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追求低代价的循环经济模式, 促进经济和自然系统的协调发展,并以循环经济的理念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1.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 1 章:绪论部分,本部分提出论文的论点,阐述选题的意义,对循环经济的国 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论文的总体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 第 2 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对循环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分别进行系统
15、阐 述,分析循环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第 3 章:从循环经济的视角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指出产业结构的不足,并 提出循环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第 4 章: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宏观层面上构筑了循环经济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战略。即分别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政府如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两个方 面进行系统阐述。 第五章:结束语。 2 2 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理论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理论 2. 1 循环经济的理论循环经济的理论 2.1.12.1.1 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 从各种文献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循环经济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 生产投入自然资源
16、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 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首先,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 社会的经济活动,使得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 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次循环经济强调生态效益和经济 效益的高度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在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中要 高度重视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相互协调。再次, 循环经济是绿色循环型和清洁节约型经济,它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消耗、 低排放”为核心理念,将清洁生产、生态设计、资源综合利用、可持续消费融 为一体,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一产品
17、一废物一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 环流动的反馈式流程。物质和能源在这个反馈式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持 久的、最大化的利用。同时,循环经济是一种公众经济,它将关注点放在人类 社会的整体利益上,并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 一。循环经济的整体出发点是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和保护环境,而资源问题 和环境问题是涉及到整体利益、人类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公众性问题。 2.1.22.1.2 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循环经济的发展历程 随着工业革命的成功和向全球的普及,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 染和生态蜕变的形势日趋严峻,作为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和探索客观规 律的产物,循环经济思想萌芽在
18、20 世纪 60 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崛起的时 代产生,并在此后不断发展。 就与环境的关系而言,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模式,即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传统经济模 式是一种“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随着工业的 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环境的自净能力削弱乃至丧失,这种发 展模式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的危机愈发突出。在“生产过程末 端治理”模式下,人们开始注意环境问题,但是该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先污染, 后治理” ,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由于末端治理的技术难度 很大,不但治理成本奇高而且生态
19、恶化难以遏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循环经济模式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冲突的最佳模 式,是一种“资源一产品一废物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物质循环过程。它要求 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 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 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1.32.1.3 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循环经济的主要原则 循环经济对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的保护,主要体现在“3R”原则上,即减 量化原则(Reduce)、再利用原则(Reuse)、资源化原则(Resource)。减量化原则又 称物质化原则,旨在以较少的原料和能
20、源投入来达到预定的生产目的和消费目 的,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控制 方法,目的是尽可能多次、多种方式使用物品,以减少资源使用量和污染排放 量,提高产品的利用效率。再循环原则又称资源化原则,属于输出端控制方法, 旨在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引入新的“生产一消费一生产”的循环系统中, 以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将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减少 到最小。 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其优先顺序是“减量化一 再利用一再循环” 。 3R”原则首先要求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减少生产定量产品的 能源使用量和污染产生量(即减量化);其次是通过延长产品的使
21、用寿命和提高产 品的使用效率来减少产品的生产总量,以减少资源使用量和污染排放量(即再利 用);再次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不能削减的污染物和消费者使用后的废弃物加以 回收利用,使它们再次成为资源,加入到经济循环中(再循环)。最后,将无法 回收利用的污染物和废弃物收集起来进行无害化处理。 2. 2 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 2.2.12.2.1 产业结构调整的含义产业结构调整的含义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技术 经济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 ”产业结构不仅静态地揭示了一定时期内产业间联系 和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而且动态地揭示了这种联系不断发展、 变
22、化的趋势及各产业的替代发展规律。 一般地说,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的改善和效率的大幅提高。 产业结构改善一方面表现为产业之间比例关系的协调和关联水平的提高;另一 方面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即产业结构遵循第一、二、 三产业优势地位的变化依次递进,沿着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和知识密集 的方向升级。效率的提高,则表现为要素效率的提高,如管理水平、技术水平、 产品质量的提高等。而不论是产业结构的改善与效率的提高最终都要落实到对 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而新兴产业部门的形成和发展总是 以一定的资源利用为基础的,并对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意 味着
23、,新兴产业部门只有改进对资源的利用方式,更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才 能争取到自己的生存空间。 2.2.22.2.2 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 一个产业体系能否在某个经济发展阶段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三个基本要素。 一是市场约束,也就是该产品生产出来后是否存在市场需求。消费需求是产业 结构调整的立足点。消费是带动生产的根本因素,缺乏消费需求支撑的产业是 无法持续发展的。消费需求的提高刺激需求体系的分化和产业优化,引起产业 之间和部门之间利益差别,促使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最终促进产业结构 的高度优化。二是技术和资源约束,即生产者是否具备生产该产品的技术能力 与设备,能否以相对低的
24、生产成本持续生产。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 驱动力,技术创新有可能催生新兴产业,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形成新产品、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创造生产活动的新领域,形成新的生产部门。 同时,由于技术创新,便有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改造原有的产业 部门,促使原有产业部门的更新换代,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品,使产业结构发 生变革。三是制度约束,即政府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 影响。制度安排既影响资源配置方式又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是产业结构 升级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在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形态转变的过程中,消费、技术进步和制 度安排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三大因素。 2.2.
25、32.2.3 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现代产业结构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是有机统一的,结构调 整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进一步实现经济协调稳定发展的动力。经济总 量的高增长率和产业结构的高变动率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两大基本特征。相对于 发展中国家来说,现代经济增长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过 程。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一国的经济增长往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无论是 发达国家的历史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现状都表明经济的迅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产 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反之,产业结构调整后新的优势产业、先进技术又进一步 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
26、,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了经济增长 的“发动机” 。在发达国家,技术含量高、技术进步快、效率高的产业往往占有 很大比重,而对于迅速由落后地区或国家转变为先进的地区或国家来说,它们 的产业结构转化能力通常很强,也就是说,它们通过自动学习和搜索,不断调 整各产业之间的生产能力配置构成,提高高效率产业的比重和产业间的关联程 度,从而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2. 3 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循环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从产业的角度研究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有三点:一是在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 人类主要通过生产和生活消耗物质和能量,而产业体系是消耗物质资源及能源 最主要的体系;二是经济发展的比较
27、优势战略理论主张,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 业应该按照要素察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产品和技术,因此在 新的要素(不可持续资源和自然环境)察赋结构下,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尤为重要; 三是循环经济模式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其实现基础在于产业发展,本质在于产业生态化。因此,只有按照循环 经济原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才能将传统 的线性经济增长方式转化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实现经济 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循环经济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内
28、在要求;另一方面,产业结构调整 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1.循环经济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可持续 发展战略日益深入人心。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是深化可持续发展战 略的重要途径,其实质就是要改变传统经济发展的思维和模式,经济的发展不 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 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少、环境污染小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高技术产业化等有效途径,提高经济 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建立起
29、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循环经济理念的酝酿和形成是人类以沉重的代价换来的认识成果,也是人 类实践认识和科学技术知识高度发展的产物。循环经济理念与实践的发展,大 大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这是因为要实现循环型经济,构建循环型社 会,并非只控制末端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必须全面彻底地变革能源、材料、 制造、建筑、农业等传统技术,以及研制开发环保、节能、节水、新能源、新 材料等新兴技术。这些日新月异的高、新、尖技术不仅能够大大推动科学技术 知识的发展和经济形态的变革,而且能够使全球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显 著的优化与升级,使其科学技术知识的成分不断增加。传统的以资源为基础的、 劳动
30、密集型的、高消耗的、高污染的产业正在被现代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技 术密集型的、低消耗的、清洁型的产业取代。随着循环经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这种“生态化”和“知识化”的趋势将会越来越强劲。 2.产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实质上是新、老产业为了适应市场需 求而不断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系统工程,也是一种使物质产品、信息、人力 资源和资金从不可持续运行的产业领域向可持续运行的产业领域不断转移,从 而大大增长社会经济财富总量的过程。这种过程决定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优化和升级,既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一个国家、地区
31、或城市 的社会经济系统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3 3 循环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循环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 我国经济在 1978 年改革开放后的 30 年来之所以能实现 GDP 的可持续增长,始终 依赖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20 世纪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我国产业结构调 整的重点在农村和农业,同时扩大消费品工业的生产规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带动 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随着全国加工工业与能源、交通通讯、 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之间缺口的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转向大力发展基 础产业、汽车、经济实用住房等新型加工业上来。20 世纪 90 年代
32、以来,我国用高新 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有选择地加快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产业、教育产业、旅 游产业、航空航天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城市化步伐,实施了西部大开发 战略等等。这些产业结构变革正在使我国经济继续向着可持续增长的方向发展。 但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是建立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基础上的,只重视经济发 展的速度和数量,只追求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没有注意到经济社 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统一,从 而造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带来了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 大、污染排放多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严重制约
33、了经济社会的可持 续发展。 3.1 从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来看,结构性矛盾突出从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来看,结构性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传统农业型向现代化工业 型转变的过程。农业占 GDP 的比重由 1985 年的 31%下降到 2006 年的 11.7%,工业的 比重则由 1985 年的 44%上升到 2006 年的 48.9%。第三产业的比重也有大幅度上升, 由 1985 年的 25%上升到 2006 年的 39.4%2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的作用尽管非常巨大,但是它的贡献度在降低,经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第 三产业拉动,可以判断的
34、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下面将对一、二、三 产业逐个进行分析。 3.1.13.1.1 第一产业第一产业 近几年,我国第一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快,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不 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农产品结构有较 大变化,但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首先,农产品种植结构仍然有待升级,农产品附加值低、品种单一。表 1 反映了在 2000-2006 年间,传统的谷物豆类等粮食作物的耕种面积下降,而蔬 菜、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有所提高。说明我国农产品由过去单一的粮食 为主开始向粮食为主、积极发展多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但是,从表中也反 映出经济作物的
35、品种结构仍然有待升级。特别是 2003 年以来,粮食作物的耕种 面积有所增加,蔬菜、油料作物等经济作物的比重有所下降。 其次,农产品深加工业刚刚起步。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 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 2:1 以上,而我国只有 0.43 : 1。国内市场的农产品多数是 以初级产品形式出售,而农业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以深加工产品出口为主。 表 1 我国农产品种植结构变化 非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年份农作物总 耕作面积 (公顷) 粮食作物 耕作面积 (%) 蔬菜棉花油料作物其他作物 200069. 3911. 062. 599. 857. 28 200365. 2213. 323. 359.
36、838. 28 200667. 1813. 063. 448. 757. 55 变化值721-2. 2120. 85-1. 10. 27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年。 “其他作物”包括麻类、糖料、烟叶、药材等。 再次,农业科技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劳动生产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科 技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 4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 60-80%,导致农业 自然资源开发存在严重的浪费。 上述问题导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缓慢、有效积累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与农村公共服务落后,影响了农业循环发展和农业内部结构的有序调整,影响 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规模经济发挥。 3.1.23.1.2 第二产
37、业第二产业 目前,第二产业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并呈现出内部结 构升级特征。但仍存在增长方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差,难以 突破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等问题。就第二产业科学技术利用率来看,目前我 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在 50%以上,而发达国家都低于 30%。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 我国工业处于低端位置。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为 26.2%,而美国、日本和 德国分别为 49.2%.、48.2%和 3 8.2%。 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即技术密集型的资本品制造业的比重偏低,钢铁工业、 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等中间投入品行业的比重较高。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接 近世界平均水平,但在其内部,纺织
38、印染业的比重较高,食品工业比重较低。 印刷业、塑料业所占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高能耗、重污染的资源型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而“三废”排放又主要集中 在高能耗部门。目前我国 8 个主要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 平高 47%,而这 8 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 73%。按此推 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 2.3 亿吨标准煤。 综上,我国工业增长不仅面临科技利用程度和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而且 反过来,受利益驱动而导致的资源过度开发和不合理使用以及资源浪费现象严 重,必然带来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对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很大压力。 3.1.33.1.3
39、 第三产业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三产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第三产业无论是在占国民收 入比重方面,还是在缓和我国就业问题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但这些转变还 是远远不够,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性问 题。生活型服务业,如餐饮、住宿、旅游以及商业零售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 大,且大都是易于造成环境污染的产业,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滞后,金融保险、 房地产、物流产业、科技开发、信息咨询服务业相对落后。2006 年,工业发达 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 2/3 左右,例如美国为 76.7%,发达国家为 72.4%,欧元区国家为 71.7%,发展中国家为 54.
40、6%,而我 国第三产业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仅为 41.1%。 3.2 从产业结构体系的完整性上看,环保产业发展不足从产业结构体系的完整性上看,环保产业发展不足 从产业结构的整体性来看,我国产业结构体系中还有不完善之处,突出表现为环 保产业发展不足,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只占全球的 1%左右,且主要靠政府环保部门监 督管理,主要集中在环保机械产品以及三废综合利用方面,其它方面较薄弱。表 2 是 美国环保产业的构成及产值构成,通过与美国环保产业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 环保产业还不成规模。在环保服务方面,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但回收再利用能源的 比重却很低(表 3 是 2004-2006 年我国消耗能源总
41、量和回收再利用能源总量情况),仅靠 现有的一些废品回收公司和废物再资源化的中小企业,不能对各产业的资源进行大量 回收和再利用,而对于环境测试与分析服务、对环境的咨询与设计更是很少涉猎;在 环保设备方面,表现为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国产化水平低,低水平重 复建设现象严重,对一些新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力不从心,处理环境污染的先进技 术设备和产品还有待研究开发,特别是需要发展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设备制 造业;在环境资源方面,我国对于水资源利用、工业的副产品或废旧物品回收或转化 和利用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但 2005 年以来, 我国在环境资源的利用方面
42、发展较快,按中国工程院课题组的测算,目前我国可再生 能源的开发总量是 1. 9 亿吨标准煤,估计到 2020 年可达 6 亿吨标准煤,2050 年约达 到 17 亿吨标准煤。 表 2 美国环保产业的构成及产值 分类内容产值 环保服务 环境测试与分析服务 废水处理工程 固体废物管理 危险废物管理 修复服务 咨询与设计 50 环保设备 水处理设备与药剂 仪器与信息系统 大气污染控制设备 废物管理设备 清洁生产和污染预防技术 26 环保资源 水资源使用 资源回收 清洁能源 24 资料来源:根据中共佛山市委政策研究室编国外环保产业发展概况.2008. 5. 5 表 3 我国消耗能源总量和回收再利用能源
43、总量情况 年度消耗能源总量 (万吨标准煤) 回收再利用能源总量 (万吨标准煤) 能源回收率 (%) 200425081. 23 200528401. 27 200629031. 18 数据来源:根据 2007 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总之,当前我国环保产业仍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合理,市场混乱,环境 企业规模小而分散,融资难,缺乏标准、规范和有效监督管理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尚 未建立等问题。在寻求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背景下,我国应加大环保产业的发展 力度及其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从而带动各行业以及全社会的资源有效利用和循环利 用。 3.3 从产业的技术进步情况看,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从产业
44、的技术进步情况看,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首先,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由于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我国工业处在低端 位置,对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度依赖,附加价值难以较大幅度提高,相应地实 现经济增长投入的物耗、能耗也比发达国家高得多。 其次,中国工业的技术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创新能力有 进一步削弱的危险。我国的制造业总量规模占全球的 60%,而研发投入仅占 0. 3%。 目前,我国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队伍已出现严重萎缩,产业创新能力有进一步削弱的危 险。 第三,技术装备、生产工艺落后。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全部大中型企业中, 技术设备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 26. 1%,应该淘汰的
45、设备占 12. 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的约占 27. 7%,而一般水平的占 33. 4%。主要行业生产设备虽然较新,但设备技术水 平偏低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3% 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 10%以上。技术水平的低下直接导致了我国劳动生产率低、 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步伐慢,对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强大的阻力。 3.4 从产业布局上看,重复建设问题严重从产业布局上看,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重复建设一直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重复建设问题仍 然突出,尤其是一般水平的加工工业重复建设,加剧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造
46、成了 严重的资源紧张和生产能力过剩。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全国 900 多种主要工业品 中,生产能力利用率在 60%以下的达半数以上,83 种主要工业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利用 率为 66%,高水平的加工能力严重缺乏。作为国民经济装备行业的机械工业发展缓慢, 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仅为 8. 2%,尚不及全部工业增长水平的一半。重复建设是地区产 业结构趋同的重要根源,在水泥、化肥、钢材、玻璃机床等行业全国各省份的趋同度 都超出了 90%。从环保产业区域布局看,我国环保产业不仅整体水平低,发展滞后, 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我国环保产业 90%集中在东南沿海及长江流域经济相 对发达的省份,仅津、京、沪、
47、江苏、浙江、山东、广东 7 省市就占到了 68% ,在 西部地区环保企业发展还相对滞后。 总之,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体系是一种非循环化、非生态化、高能耗和高物耗的 产业结构体系,对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严重制约。要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通过产业 结构的调整,重构产业结构体系。 4 4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基于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4.1 循环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循环经济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根据对 2006 年我国三次产业的资源产出率情况分析(见表 4),第一和第三产业的 资源产出率远远高于第二产业,分别为 2. 95 和 2. 47,而第二产业的资源产出率仅为 0. 58,是
48、三次产业中最低的,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不发展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是我国工业 化和现代化的基础。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和工业化的进程中, 不能忽视第一和第三产业,要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 提高结构能源效益。 表 4 2006 资源产出率 GDP(亿元)占 GDP 比重能源消耗总量 (万吨标准煤) 资源产出率(亿 元/万吨标准煤) 第一产业24737. 011. 7% 8395. 1 2. 95 第二产业. 048. 9%. 880. 58 第三产业82972. 039. 4%33635. 312. 47 全国 GDP. 0100%. 15 0. 86 数据
49、来源:根据 2007 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4.1.14.1.1 大力发展第一和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第一和第三产业 第一,必须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提高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我 国第一产业的技术含量和生态化程度比较低,农业生产分散、耗水高、水土流 失、土地退化的状况也令人堪忧。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我国首先应该加快 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农业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资 源更高层次、更高效益的开发。其次应推动知识密集型的农业迅速发展,加快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使高效农业和高科技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须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特别是生物资源和可再生能源,以满足逐年增
50、长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循环发展。 第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步伐,注重第三产业的生态效果。第三产业从 总体上具有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较少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吸收大量劳动力。虽 然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不断增加,但总体上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仍然偏低,发 展不足,层次不高,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第三产业发展循环经 济,主要是指在服务产品的设计开发、服务的过程中,考虑到生态环境因素, 尽可能地减少服务的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服务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从 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调整过程中我国尤其要注重发展以信息化、规范化、标 准化、连锁化为目标的金融服务与保险业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51、的各种服务行业, 使其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些产业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新的经 济增长点。 4.1.24.1.2 调整工业内部产业结构,提升第二产业整体素质调整工业内部产业结构,提升第二产业整体素质 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引起第二产业整体资源产出率低的主要原因, 也将是制约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循环经济下产业结构优化的 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优化工业内部的产业结构,提高第二产业的资源产出率。为 了确定工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案,根据资源产出率大小对工业内部各 产业进行了排序,得出排在前十位的产业分别为电子、电气、毛皮、服装、烟 草、仪器仪表、文教办公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家具
52、以及印刷业,排在后五位 的分别为造纸与纸制品业、石油加工与炼焦业、电力蒸汽热水供应业、化学原 料与制品业、非金属和金属加工制品业。分析这些产业,可以发现排在前十位 的产业都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大力发展这些产业, 既有利于发展经济,又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排在后五位的产业都是消耗自 然界资源及污染严重的大户,因此限制这些产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方面,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应该运用知识化和生态化改造和提升 第二产业,形成工业化、知识化和生态化相互渗透与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大力 发展能耗低、效益高的知识技术密集产业,进一步加大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 业的力度,促进高能耗、低效
53、益的传统资源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型产业转变。 4.1.34.1.3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与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与高科技产业 第一,应该尽快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循环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重点之一。目前世界环保产业年产值 高达 6000 亿美元以上,被誉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而我国环保 产业规模小、比重低、技术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但随着 环保领域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环保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为我国经济的发 展带来巨大的空间,并完全可以成为我国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建立在循环经济理念上的环保产业必将作为新的经
54、济增长点,成为 21 世纪 世界性的主导产业之一。 第二,应该大力发展与循环经济相关的高科技产业。循环经济是以高新技 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体制和形成具有 活力的创新体系以及激励创新的政策环境。在循环经济系统中,自然资源已成 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我国产业结构必须进行变革,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构科技创新体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 促进信息化,依靠高新技术解决我国日益恶化的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经济与环 境的和谐发展和经济活动的科技化、生态化转变。 4.2 促进我国循环经济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促进我国循环经济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
55、对策建议 4.2.14.2.1 加强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加强对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教育和引导 循环经济是一个新观念、新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涉及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领 域,与全社会的所有人的利益都密切相关,是一件既关系当代又涉及千秋万代、 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对传统经济的冲击和改革,只有最大限度地吸引全民的 注意力,树立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才能比较顺利地推行。但目前社会各界对此 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在全社会提 倡绿色生产生活和文明消费方式,发动社会大众,充分认识环境和资源问题对 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充分认识循环经济模式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使广大
56、公众自觉地参与到推动循环经济的行列中来。 4.2.24.2.2 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统计方法,但这种 方法不能全面反映人民的福利状况,也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负 面影响,与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世界银行为此推出了国内生态产值, 即 EDP(Environmental Domestic Product)。它在现行的 GDP 中对环境资源进行 核算,来衡量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后的真正的国民财富。绿色 GDP 比较客观真实 地反映了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指标,可避免人们对经济形势的 盲目乐观,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二手住宅购买合同范本
- 餐饮厨房外包合同
- 材料检测服务合同
- 山东省山地资源利用合同范本
- 标准集体劳动合同样本
- 职能医疗助手
- 英语培训班毕业家长会
- 护理7s管理培训
- 甲状腺手术配合
-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十四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语文园地四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 2024汽车行业社媒营销趋势-微播易CAA中国广告协会-2024.08-98正式版
- 出境劳务派遣合同模板
- 湖北省2024年中考英语模拟试卷(含答案)
- Project项目管理(从菜鸟到实战高手)
- 集团企业运行与国资监管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 老版入团志愿书表格完整
- JGJ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 个人分红投资协议书
- 安全文明施工奖罚明细表
- 《企业战略管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