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讲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2020河北二模)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C)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解析根据材料“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可知汉代出现了诸侯威胁中央的状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由于汉初分封诸侯,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的,故选C项;察举制度属于选官制度,不会造成此类现象,故A项排除;独尊儒家学说有助于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B项;全面推行郡县制度不符合汉初的实际情况,故排除D项。2(2021山东一模)汉

2、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B)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解析根据材料所述,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东汉末年,州牧由重臣担任,同时掌握了一州军政,州牧也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种变化使州牧权力日益增强,为汉末分裂割据埋下了隐患,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同吏治是否清明和高效无关,A项错误;材料是选派州牧,同宗法制无关,C项错误;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的是科举制,同材料无关,D项错误。故选B项。3(2021吉林期末)

3、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中国古代政府实施该类举措的共同作用是(B)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加强了基层自我管理C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解析秦朝的什伍组织和唐朝的邻保制度,让百姓邻里互相监督,加强了基层自我管理,故选B项;材料信息与地方行政效率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没有关系,排除C、D两项。4(2020山东一模)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可得也。”宋太宗意

4、在(C)A反思唐藩镇割据的教训B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C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D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解析根据材料所述,宋太宗认为前代帝王时期天下的财赋,中央只占十分之一,其余都集中在地方,所以他要把地方的财赋集中到中央,以此来保障战争和维护社会稳定,这表明宋太宗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性,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C项符合题意;A项反思的目的是加强经济上的集权,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土地问题,且消除表述错误,B项排除;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不是宋太宗的目的,D项错误。故选C项。5(2020山东二模)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西汉平帝

5、(15年)131031 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 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 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 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 234元朝12省183路971 425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C)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解析根据图表可知,秦朝到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越加细化,有利于削弱地方实力,层层制约,进而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项,增设地方行政层级增加了中央治理及管理成本,排除。B项,图表信息反映

6、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君主专制的加强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州郡数量的变化,从侧面可以看出,其权力不断地被中央收走,而不是没有变化,排除。6(2020宁夏高考模拟)赵翼的陔余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C)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B行省制度开始于金代C行省制度具有继承性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解析由材料“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可以看出,行省制度的形成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故C项符合题意;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行省在金代设立是为了“治一方”,故

7、A项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行省制始于元代,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行省与中书省之间的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7(2020山东一模)秦汉史学家李开元认为:“汉初之政治结构,可以理解为宫廷皇权、诸侯王国和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府所形成的三权并立的政治结构。而宫廷皇权实际上直到惠帝死后吕后当政时才真正形成。”作者在此主要强调汉初(B)A社会局势动荡不安B皇权受到一定限制C官僚政治发展缓慢D王国势力十分强大解析材料认为汉初“宫廷皇权、诸侯王国和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府所形成的三权并立的政治结构”,而直到吕后当政后宫廷皇权才真正形成,意味着之前皇权受到另外两种政治势力的制约,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汉初政治结构格

8、局,并未提及汉初社会局势,排除A项;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府是政治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当时官僚政治发展到了一定程度,C项排除;D项不是作者强调的中心,排除。8(2020山东二模)汉朝时期逐渐形成宫省制度,中央政府官员分成中朝官(也称宫中官)、省内官(也称禁省官)和外朝官(也称外廷官)三大系统,汉武帝开始,宫中官、禁省官较多参与机要。这一变化(B)A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B揭示出解决君相矛盾的必然走向C强调集体议决以防止大臣专权D有利于中枢权力体系的日趋完备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开始,宫中官、禁省官较多参与机要”可知,宫中官和禁省官与皇权关系密切,参与机要的频率较高,说明皇权和相权的矛盾解决方

9、式是不断削弱相权,选项B项正确;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三省六部制,排除A项;宫中官和禁省官议政不是集体议政,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削弱相权,与中枢权力体系的完备无关,排除D项。9(2021陕西期末)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C)A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解析根据材料所说,政事堂的由来是因为要克服“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的弊端,唐太宗“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

10、”,可知政事堂的设立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C项正确;材料中设立政事堂无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A项错误;政事堂的设立并没有扩大三省长官的权力,B项错误;设立政事堂为的是解决三省议政程序中存在的弊端,不是要终结三省六部制,D项错误。10(2021云南模拟)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B)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解析据材料中“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可知其涉及都是中央机构,与中央集权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三公

11、九卿制是秦朝设立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是唐朝设立的中央官制,前者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有大权,后者相权一分为三,中书、门下、尚书分掌政令的草拟、审批和执行之权,因此从制度变革层面看,中央机构体现了国家决策程序的日益规范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中央机构都具有部门牵制的特点,与提高效率的关系不大,故C项排除;“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是官吏选拔制度的影响,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11(2021河南南阳期末)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B)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12、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东汉察举制选官的标准是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高低,而能达到这些标准的只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东汉后期演变成门阀士族,这就促使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故B项正确;A项是在汉武帝时,故错误;C项指的是科举制,故错误;郡县制的基础是中央集权制度,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D项错误。12(2021海南模拟)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登科录记载了进士中榜的情况。其中601名进士中,平民家庭出身的有417人,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这反映了当时(C)A门第观念的淡化B社会控制程度有所松弛C社会阶层的流动D社会成员身

13、份趋于平等解析材料反映宋代平民出身的进士比例较高,占到绝对多数,说明下层平民逐渐获得了大量的升迁机会,社会阶层的流动增强,C项符合题意;根据“官僚家庭出身的只有184人”可知,门第观念仍然具有影响,A项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宋朝是封建社会,不可能实现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前期选后妃必要“妙择天下令族”。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嫁薛绍,薛绍兄妻们非贵族,武则天就说“我女岂可使与田舍女为妯娌邪”。当时婚姻习俗中有“陪门财”“卖婚”的现象,即新贵与旧门攀亲,要花费巨额钱财,门望不够要给对方陪门财,如同卖婚。太宗时,“见居三品以上,欲共衰

14、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尤被偃仰”。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二宋代后妃出身简表时期后妃总数出身于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僚家庭者出身于五品以上的中级官僚家庭者出身于九品以上的低级官僚家庭者出身于非官僚家庭者北宋24937.5%312.5%14.2%1145.8%南宋17211.8%15.9%423.5%1058.8%合计411126.8%49.8%512.2%2151.2%据张邦炜宋代婚姻家族史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婚姻习俗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在婚姻观念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原因。答案(1)特点:注重门当户对(门第观念浓厚);可用钱物弥补门望的不足;择婚时更看重祖先名望。(2

15、)变化:门第观念逐渐淡化。原因:士族制度(门阀制度)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市民阶层的壮大。(答出其中3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嫁薛绍,薛绍兄妻们非贵族,武则天就说我女岂可使与田舍女为妯娌邪”可知唐朝婚姻注重门当户对;根据材料一“新贵与旧门攀亲,要花费巨额钱财,门望不够要给对方陪门财,如同卖婚”可知可用钱物弥补门望的不足;材料“见居三品以上,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尤被偃仰”可以翻译为现在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想和前朝旧族联姻,即使多送财物聘礼,还要遭受轻慢。表示唐朝择婚时更看重祖先名望。(2)变化: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后妃“出

16、身于五品以上的中级官僚家庭者占到9.8%”“出身于九品以上的低级官僚家庭者占到12.2%”“出身于非官僚家庭者占到51.2%”,说明不再像唐朝那样重视门第,表明门第观念逐渐淡化。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宋朝科举制的发展,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以及门阀制度的衰落等都是宋朝婚姻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历史事实平心客观地看,中国政治,实在一向是偏重于法治的,即制度化的,而西方近代政治,则比较偏重在人治,在事实化。何以呢?因为他们一切政制,均决定于选举出来的多数党,就可决定一切了。法制随多数意见而决定,而变动,故说它重人、重事实。我们的传统政治,往往一个制度经历几

17、百年老不变,这当然只说是法治,是制度化。法治之下,人才就受束缚了。但尚法并非即算是专制,而中国历史上平地拔出的人愈后愈多,而自由展布之才,却愈后愈少了。此后的我们,如果不能把这种传统积习束缚人的繁文琐法解放开,政治亦就很难有表现。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言之成理。)答案示例:观点:钱穆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传承过久阻碍了社会进步。评析:钱穆指出中国传统制度偏重于法治,即制度化,一个制度传承时间过长,易出现弊端,为了弥补其弊端,不得不制定一个新制度。秦朝开创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传承。为了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西汉确立内外朝制,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元朝设立行省制、明朝确立内阁制等新制度,导致封建专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又如隋朝开创科举制,唐至清代沿袭该制,并在内容和方式上加以改革,如八股取士,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技进步。据此可知,钱穆指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传承的弊端,强调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解析根据材料“如果不能把这种传统积习束缚人的繁文琐法解放开,政治亦就很难有表现”分析可概括为:观点:钱穆认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传承过久阻碍了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