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_第1页
实验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_第2页
实验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_第3页
实验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_第4页
实验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论文-体育、美术、音乐实验中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吴锦聪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访谈等方法,对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系统地了解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从中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1研究目的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在规定课时之外,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参加的体育锻炼,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及促进体育教学的更好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系统了解实验中

2、学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促进我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而服务。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按照社会调查群体抽样方法分别选取实验中学三个年级共300名学生。其中,男生150名,女生150名。2.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份,有效率100%,同时,对某些问题进行了面访。调查截止2005年10月。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与分析。3研究结果与分析3.1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由表1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课外体

3、育活动是比较喜欢的,且有近1/3的学生是非常喜欢的,同时非常喜欢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男生普遍较同年级的女生要高,这与中学阶段男、女生的生理特点是相吻合的。这说明广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较高,且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同时,由表2还显示分别有97% 、95.3% 、84% 、82.3%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有利于增进健康、保持良好的体形、对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对智力的开发有裨益,能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说明广大学生总体上对从事体育活动锻炼的喜欢程度较高,对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意义也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并能与自身的健康联系起来。 表1 学生对参加课外

4、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统计表 内容 男 女 合计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非常喜欢 72 48% 63 42% 135 45%一般 47 31% 52 34.7% 99 33%不喜欢 31 21% 35 23.3% 66 22% 表2 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作用的认识统计表 内容 人数 百分比增进健康 291 97 %保持良好体形 286 95.3%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52 84 %对智力的开发有裨益 247 82.3%3.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人数情况对收回的300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发现,利用课外时间从事体育活动的学生有86人占28.7%,偶尔参加的学生有153人占51%,

5、课外时间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有61人占20.3%(见表3)表3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统计结果选项 男 女 合计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经常 46 30.7% 40 26.9% 86 28.7%偶尔 87 58 % 66 44.1% 153 51 %不参加 17 11.3% 44 29.1% 61 20.3%由表3对比得知,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人数的比例为79.7%,其中男生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好于高年级学生,而女生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锻炼的问题比男生更为严重,占到女生人数的29.%。这一现象不符合我过国正大力倡导的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应引起我校的重视。3.3学生对各运动

6、项目的喜欢程度由表4可知,我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最能吸引学生参加的运动依次是篮球40.8%、足球38.2%、乒乓球19.6%、羽毛球18.4%、长跑17.4%、排球16%、武术15.6%、健身操13.4%、网球7.6%、游泳7.4%、台球5.8%、保龄球3.2% 。表4 学生对各运动项目的喜欢程度统计表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跑步 17.4% 足球 38.2%武术 15.6% 网球 7.6%篮球 40.8% 羽毛球 18%游泳 7.4% 乒乓球 19.6%排球 16 % 台球 5.8%健身操 13.4% 保龄球 3.2%由此看,学生对项目的选择是多样性化的,且流行的项目比较集中,学校应根据学

7、生的意愿、学生喜欢各项目的人数比例而开设出相应的课外体育活动项目。3.4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由表5的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健康的。“休闲娱乐”和“增强体质”的人数占48.9%,“掌握体育技能”和“培养良好个性”的占31.5%,权重较大,说明我校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的理解有一定的提高。但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的人数比例也比较高,占到14.4%,这也说明部分学生在被动进行体育锻炼,不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对此,应加大宣传体育价值与功能的力度,在学生心中建立正确体育观念,使其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表5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目的 男 女 合计 人数 百分比

8、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休闲娱乐 33 22 % 43 28.8% 76 25.3%增强体质 39 26 % 32 21.6% 71 23.6%掌握体育技能 22 14.7% 19 12.8% 41 13.8%培养良好的个性 23 15.3% 30 20 % 53 17.7%为了顺利通过考试 19 12.7% 24 16 % 43 14.4%其他 14 9.3 % 2 0.8% 16 5.2%3.5学生对我校体育活动情况的看法 在对我校3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了解到:认为我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大多都无法进行,有个别可开设项目中又存在着学生不喜欢以至不愿意参加的情况。同时由于新校区有很多场地

9、、器材还极不完善,提供给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条件不足,可开设的项目相应不够丰富,有些学生想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但却无法开展。学生对我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满意程度:有6.5%的学生表示满意, 71%的学生表示一般,而表示不满意的占到22.5%。表6 学生对我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满意程度统计表内 容 男 女 合计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满 意 9 7.5% 4 5% 13 6.5%一 般 90 75 % 52 65% 142 71 %不满意 21 17.5% 24 30% 45 22.5%3.6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3.6.1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客观因素由表

10、7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客观上,由于缺乏场地、器材设施和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等因素所致的占85.7%。这说明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的不足,已成为阻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同时,学校在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上,仍以文化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课业负担重,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表7 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选 项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合计缺乏场地、器材设施 35.4% 51.4% 41.4% 41.9% 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 41.7% 46.7% 42.8% 43.8% 没有兴趣、无必要 9 % 11.2% 8.9% 12.4%没有合适的运动项目 10.4% 9.3% 11.8

11、% 11.2% 家长的支持程度 8.3% 10.3% 3.6% 3.9% 怕苦、怕累、怕受伤 4.2% 5.6% 5.3% 6.6%体弱多病、无法锻炼 1.4% 1.9% 2.4% 1.9%其 他 9 % 4.1% 9.5% 5 %3.6.2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观因素在主观上,由于没有兴趣、无必要等因素所致,这说明我们学校体育的教学,体育活动场所的开发利用、运用项目开展的种类和形式等,还不够完善。对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方面,还不够吸引或激发更多的学生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4结论与建议4.1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人数的比例79.7%,其中男生优于女生,低年级学生好于高年级学生,

12、而女生不参加课外活动的总是比男生更为严重,占到女生数的29%。4.2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适当调整体育活动项目的比例,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力量性强、运动量较大、身体接触频繁的项目,男生选择人数较多。女生选择的项目多与“健、美”有关,并注重效果。应引起重视,创造条件来满足学生的愿望。4.3 课外体育活动项目不仅要符合学生增强体质的需要,而且要符合求知的爱好和需要,由于多数学生缺乏系统的体育知识教育,因此,加强理论知识教学已成为当务之急。4.4 学生对篮球、乒乓球感兴趣的潜在人数比实际参加人数要多,但由于受场地的制约,许多学生较难实现愿望。因此,搞好体育场地建设,应引起学校重视。同时,要充分利用现在的

13、场地,一场多用,提高场地的利用率。4.5师资力量配备不足直接会影响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广度,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学校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实力。因此,每个体育教师自身掌握技术的全面程度及可兼项能力,特别是新兴的项目。都对开展体育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提高。4.6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不够完善,学校运动氛围还不够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时间锻炼。应完善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并加强与体育组的密切联系,保障各项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适时举办校际、校内各项体育比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参考文献1杨煜琳,等。公共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的探讨j体育学刊,19

14、98年,12曲宗湖,杨文轩 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52773陈小蓉 学校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体育,2001,14陈瑜,徐玖平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自我效能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1,55屈杰,等。湘西中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体育学刊,2001,86 张启迪 我校体育课程现状、差距与措施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6(此文获恩平市教学论文一等奖)试论如何提高中学生耐久跑的成绩叶军雄摘要:耐久跑的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的训练来论述了耐久跑所

15、需要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对提高成绩的重要性。关键词:耐久跑、力量、速度、速度耐力研究目的近几年市内有关学生体质调查的情况表明,市内中学生身体各项指标中,耐久跑依然是最薄弱的一个项目。我校的场地小,要提高耐久跑成绩困难比较大。耐久跑是属于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极限强度的项目。它又是一项枯燥无味、极易产生疲惫的运动。因此学生最惧怕耐久跑。我在学生中长跑项目的训练及教学过程中发现,耐久跑由于跑距较长,学生对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的需求更高。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教学训练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为探讨提高学生耐力跑成绩的方法进行一些研究。研究对象和方法21研究对象以本校初一年级(1)、(2)

16、两个班的学生、分别为实验班,对照班。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表)班 级男女达标率实验班48222656.3%对照班46222463.0%22实验时间:2003年3月至2003年7月23研究方法在教材、课时、场地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实验班采用有目标、合理地控制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教学方法。对照班则采用跑走交替,重复跑等手段以控制运动总量为主的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步骤对照表(表2)课次实验班对照班练习安排要 求练习安排要 求1原地和行进间练习呼吸节奏,慢跑(集体)1200米。练习二步一呼,二步一吸。不计时间,以不停步,无人掉

17、队为准,由学生领跑,尽可能匀速。跑步交替跑200300米走100米。共3组,总量1200米。每100米控制在30左右2第一组练习负重杠铃(男生30千克、女生25千克)第二组练习1600米杠铃每组10次,共2组间歇23分钟每100米39强度70%学生领跑速度均匀,二组间间隔57跑走交替跑300400米走100米。跑走交替进行共4组总量1600米每100米控制在25303第一组练习1200米第二组练习600米每100米34强度80%每100米27强度100%二组间间隔57跑走交替同上同上4第一组练习1000米第二组练习700米每100米30强度90%每100米27强度100%二组间间隔57重复跑5

18、003总量1500米每500米后慢走100米速度每100米25305第一组练习蛙跳第二组练习跑1200米10米12米3次,间歇23分钟每100米28强度95%全程计时跑总量1000米每100米报时一次帮助学生掌握跑速6测验测验研究结果与分析31研究结果实验成绩对比显示:实验前,两个班的成绩相近;实验后两个班的男女成绩差距拉大,实验班的标准关缩小幅度明显比对照班小。说明两个班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实验班比对照班的效果要好。实验前、后达标率各自比较(表3)班级性别差值实 验 班对 照 班男女男女n22262224p前63.6%53.8%68.2%58.3%p后90.9%88.5%81.8%79

19、.2%p合77.3%71.2%75%68.8%p0.010.050.05实验后达标率差值相互比较(表4)班级性别差值实验班对照班男女男女p差值27.3%34.7%13.6%20.9%p合31%17.3%p0.0532分析321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有目标地选择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教学训练方法。合理安排每组的练习量,使学生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逐步提高。从实验结果看,两个班的成绩均有提高,但实验班的成绩提高得比较快,尤其女生的成绩提高得特别显著。322一节体育课的耐久跑练习有无目标是很重要的,因为目标是学生完成练习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特别是这个目标是在不断向学生渴望的成绩方向(体育

20、锻炼标准)靠拢,每节课的目标就成了学生自己心中的追求。有目标地合理安排每节课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的练习,并且逐节课增加跑的距离来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从心理上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争取每一次课目标的胜利的过程中提高了跑的勇气,增强了争取胜利的信心。323实验结果可看出,要提高耐久跑的成绩必须提高跑的效率。它取决于动作的协调性、动作协调最大限度降低生理能力的浪费。有目标地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有利于控制途中跑的节奏,可使跑速均匀,减少对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刺激。这些都对促使学生掌握合理的呼吸节奏创造了有利条件。使人体动作趋向合理协调,使不相关的身体其它部

21、分处于放松状态。造成了肌体运动的节能化,避免身体过早疲劳,有利于保持耐力水平,提高成绩。324在提高速度耐力水平时,要不断用新的较大的运动强度去刺激学生的肌体及器官,同时进行必要的运动量调整,使肌体的代谢从有氧向无氧过程转化,加强学生的“乳酸能”速度,从而达到提高耐久跑的成绩。小结41在耐久跑的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教学练习过程中,同时也促进了课堂社会中个体之间关系的良性发展,对中下水平学生的心理上有着较好的激励作用。42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的教学目标的选择,应根据学校的场地条件和学生群体的实际水平来制定。取大部分学生在规定的练习时间内可能达到的水平作为目标较为适宜,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学生对运

22、动量的承受能力,可根据练习反应的具体情况对运动量作适当调整。43在耐久跑训练中,中学生要注意均衡发展各项身体素质。我们可以把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喻为三角形的三个均与中心点保持的角,当抬高某一个角时,其余两个角便会处于较低的位置,若同时抬高其中两个角时,另一个角也会处于较低的位置。总之,同时抬高三个角是很困难的,但却是必需的。通过维持力量、速度和速度耐力的均衡发展,中学生就能加快提高身体素质总体水平。在日常耐久跑训练中,应把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和速度耐力训练同发展灵敏性、柔韧性、伸展能力等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提高中学生耐久跑的成绩。参考文献张建朋等,中长跑训练应重视力量耐力训练,山西体育

23、科技.1996.1贾文彤等,对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训练的探讨,田径运动科学丛论,中国田径协会出版社.1997.9(本文获广东省三等奖)提高中学生短跑教学效果的探讨叶军雄摘要:短跑是体能类速度力量项目,其特点是强度大、时间短、有大量氧债。为搞好初中生短跑教学,通过向学生讲解技术,掌握练习特点,合理安排负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放松和整理活动与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关键词:短跑 教学效果 初中生短跑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短跑在中学体育教学却是一个难点,时间短、动作单一、机械重复,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如果教法简单,练法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练

24、习积极性。因此,探讨提高短跑教学效果的手段与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 以本人所教的实验中学2003级2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12研究方法(1)实验法,将初中一年级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不同的教学实验。(2)统计学方法,通过1个学期教学,对实验班和对照班所测的50米成绩的数据进行差异性的检验。短跑教学采用的方法2让学生明确短跑练习的意义人的一切得为都是有目的的,受动机的支配。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在教学实验前,通过理论课教学,与学生共同探讨生路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性对其作用,使学生明确了练习短跑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

25、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2让学生了解短跑练习的特点 短跑练习以无氧债代谢为主,氧债可达总需的90%以上,同时重复练习法是生路的主要手段,当进行下一次练习时,血压摄氧量不可能恢复到安静状态。atp、cp等也不可能得到及时恢复。在此情况下进行重复训练,易出现头晕、脚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出现“重力休克”特别是有些学生身体、心理忍耐力不够。当感到困难、辛苦时就难战胜自我。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依靠自己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练习前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练习间歇过程中和练习后应采用合理的放松方法来减轻、消除这种不适现象,以提高练习效果。23教学采用的手段和方法231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强度 初中生正生于生长发育的时期,

26、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在此阶段对中学生进行短跑的练习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当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的规律,个性的差异,因人、因时而并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232运用多种练习方法和改变练习环境由于短跑教学内容较单调,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持之以恒,从而影响上课时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这些不利因素,因势利导启发自觉性、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多动脑。如男生喜欢足球,在教学时可运用足球来带动短跑教学,提高速度,发展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素质。(1)教学时应遵循运动技能的规律在教学中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在技术教学中讲解应深入浅出、示范准确。让学生先做一些简单的摆臂、

27、摆腿、折叠练习。再逐渐过渡到快捷的技术练习。如教学生起跑先教站立式,重点向前移重心。后教蹲踞式起跑,及起跑的逐渐抬体进入途中跑等。(2)要针对学生的弱点,加强素质练习 生理学研究表明,男生力量较好,但柔韧性较差,肌肉的协调能力弱。关节的灵活性,伸展性较差。女生力量较差,但柔韧性较好,肌肉的协调能力弱,关节的灵活性、伸展性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性的安排一些相应的内容。如同各种柔韧练习,转髋练习来发展。学生的柔韧、协调能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韧带,肌肉的伸展性等。(3)采用多种形式的跑和改变环境来提高短跑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安排多种形式的跑,不断变换跑的形式、环境。把定时跑、变

28、速跑、追逐跑、游戏跑都适当安排在课中,每次课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觉。使学生觉得老师“花样多”、“招式全”,以多样化、新颖性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用定距离跑来培养学生的速度感,使学生能按计划掌握跑速、掌握强度;用比赛练习来减少学生的疲劳感觉,使其在激烈的比赛中提高速度;用追逐跑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竞争性。注重放松和整理运动 放松和整理活动,可使人体更好地由紧张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有促使肌肉放松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利用一些轻松的音乐、放松操、慢跑等方法。让学生及时恢复、消除疲劳,90%的学生心率能在课后3-5分钟恢复到课前的初始心率。总之整理活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结果与分析31研究结果: 实验成

29、绩对比显示:实验前两个班的成绩相近,实验后两个班的男女成绩差距拉大,实验班的标准差缩小、幅度比对照班小。这一结果说明在实验班所实施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中学生短跑教学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验前、后50米跑成绩比较班别性别差值实验班对照班男女男女p前8.32+0.349.45+0428.46+0.369.53+0.38p后7.92+0.239.06+0.328.24+0.269.22+0.28p0.010.050.05 3.2分析321实验结果可看出,采用多种的练习方法和改变练习环境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充分完成每一次的任务,从而提高短跑的成绩。322实验结果可

30、看出:根据中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运动负荷和强度。从生理和心理上增强 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刻苦练习、顽强拼博的精神,提高学生短跑的运动能力。323技术和素质的练习,要针对学生的弱点,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合理搭配。通过采用最新技术练习,来发展学生的短跑能力,使得学生技术改进,成绩提高快。4结论与建议(1)短跑是体能类速度性项目,竞争激烈,从奥运会比赛到国内学校各级比赛备受关注,有较多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因而在中学应开展好短跑教学。(2)在中学短跑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运动强度,选用辅助项目和形式多样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短跑能力。(3)

31、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教学时应根据这一时期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短跑的运动水平。参考文献黄向东.全国体育院校函授田径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3张收进.浅谈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手段和方法.中国学校体育.1999.8郭六奇,张青坤,李晓霞.中小学田径运动员应注意跑的基本技术.中国学校体育.1999.5(此文获恩平市教学论文一等奖)体育课中学生主体性教学浅谈李宗仁摘要: 目的:课改后 ,通过全程观察中学新课标体育课, 了解中学体育课中学生主体性教学的作用。方法:观察课改后的体育课,了解新课标体育课的特点;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比法对课改前后学生的体育兴趣

32、、态度、自觉性、身体素质、动作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课改后,新体育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得到培养,多数学生都清楚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能做到,课上积极参与,课下自觉进行锻炼。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体素质得到稳步提高。结论: 中学生在新课标体育教学改革中,通过情景教学、民主教学、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等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其显著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中学体育课中学生主体性教学是实行新课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

33、键词:课改 新课标 学生主体性教学 1 前言新世纪之初,为了全面推广素质教育,新课标围绕“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16字方针,提出了“在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强化创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终生体育思想形成”的主体思想。终生体育大致可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阶段。学校体育作为终生体育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1:1. 1 教师对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在课堂教学中忽视或不善于启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提供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意

34、识淡薄,机会有限,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充分发挥。1.2 重教轻学。教师缺乏对教材、学生学练法的研究,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等良好习惯的培养。1.3 “分层教学”的问题,不能够做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 1.4 教学中不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忽视激励与评价的功能。重被动进步,轻主动发展。 1.5 不能做到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忽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学校体育与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一思想。 课改后,根据新课程标准,于2004年9月后在体育课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自觉性,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成学生

35、体育意识的形成,并且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成功的实施了新课标的要求。为此,我对恩平市横陂一中的体育课进行跟踪调查,了解中学体育课中学生主体性教学的作用。为全面实施新课标提供参考。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 1 研究对象:恩平市横陂一中初二、初三七个班学生共358人 2. 2 研究方法2.2.1 观察法:观察中学新课标体育课2.2.2 调查法:发放体育问卷358份,回收354份,回收率98.88%,有效问卷352份,有效率99.44%2.2.2.3 对比法:对恩平市横陂一中课改前(2004年9月前)、课改后(2004年9月之后)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自觉性、身体素质和动作完成情况进行对比

36、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结果3.1.1 课改后学生的体育兴趣与自主参与锻炼意识明显增强。 表1 学生体育兴趣调查对比表 非常喜欢 比较喜欢 一般 不喜欢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课改前 140 40% 109 31% 53 15% 49 14% 课改后 231 66% 95 27% 21 6% 5 1% 表2 课堂练习(回答问题)态度对比表 积极主动者 一般者 被动者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课改前 67 19% 109 29% 183 52% 课改后 246 70% 64 18% 42 12% 表3 课余时间学生自觉进行体育活动对比表 经常活动者 偶尔活动者 不活动

37、者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课改前 35 10% 127 36% 190 54% 课改后 208 59% 88 25% 56 16% 由表1、2、3看出,喜欢体育的比例由原来的71%上升到93%,提高了22个百分点,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比例提高了51个百分点,课余时间经常自觉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由10%升到59%。这说明课改后大部分学生能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而活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练习积极,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明显增强,课余时间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增大。尤其是自我锻炼能力得到培养,多数学生都清楚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能做到,课上积极参与,课下自觉进

38、行锻炼。 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表4 学生身体素质成绩比较表 50米跑 跳绳 实心球 课改前 8.7 135 8.4 课改后 8.3 156 8.9差值 0.4秒 21个 0.5米 表5 学生技能技巧动作完成情况对比表 质量好 较好 能完成 不能完成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课改前 14 4% 78 22% 151 43% 109 31% 课改后 88 25% 127 39% 109 31% 18 5% 由表4看出,课改后的体育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相对得到提高,基本的身体素质的测试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由表5不难

39、看出,高质量的完成动作的比例提高了21个百分点,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稳步提高。 3.2 分析讨论3.2.1 体育教师通过情境化教学,能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该校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使课的内容故事化、情境化、游戏化、趣味化,积极给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运用语言描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故事或特点相近的运动现象来说明学习中的某一个问题,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例如:在教学短跑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述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必须通过快跑去捕获食物,跑得慢的就会因捉不到食物而挨饿,同时讲明在古代跑得快的人还会被尊称为

40、英雄。让学生明白短跑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同时还会受到别人的尊敬。使学生听后情绪高涨,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针对初中学生们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对事物认识先表后里的这些特点,教师在课堂中摆出各种运动挂图,让学生们观看各种体育运动图片,直观、形象的把体育运动摆在学生面前,对他们进行感性认识,并要求初中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运用录音机播放活泼、轻快的音乐配合学生模仿练习,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被美妙的音乐吸引,在练习中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出色的完成模仿的任务。让学生在快乐、宽松的学习气氛中进行学习,在学中乐,在乐中学。上课期间,教师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场

41、地,使用器材,给学生创造一种具有强感染力的教学环境。把长距离跑内容设计成“小动物送情报”的故事情境,把枯燥的走跑交替内容换成“穿过小树林跨过小河走过独木桥钻山洞”等情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自然的融合为一体3。体育心理学指出,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对运动参与有长期的定向作用和强化作用。可见,激发兴趣是构建学生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新课标教学首先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无忧无虑的情景中学习,

42、情绪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体育心理学也指出贯彻愉快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欢乐,满足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产生体育兴趣。横陂一中在课改后,在上体育课时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体育兴趣,结合学校的实际可能,精选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直接体育兴趣。使学生喜欢体育的比例由原来的71%上升到93%,提高了22个百分点,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明显增强。 3.2.2 优化教学环境,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据该校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该校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根本性地转变,以前在学生面前总是高高在上,说

43、出来的话,学生要言听计从。课堂上学生始终跟着教师的教鞭走,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地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在教学上也毫无创新之举。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师努力在课堂里构建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互利合作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作朋友,一切从学生出发,教师放下 “尊严”。深入到学生中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动作完成得好的,老师经常鼓励学生说:“你真棒!”、在学生对完成动作信心不足的时候对学生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这些语言激发了学生“我能

44、行!”、“我一定要努力!”等良好心理,使之全身心投入学习中,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一理念的到来,使体育教师醒了,教学活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在教学中体现出来。课改后,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比例提高了51个百分点,课余时间经常自觉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由10%升到59%。这说明课改后大部分学生能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而活跃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课堂学习气氛活跃,练习积极,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 3.2.3 优化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该校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成为教学过程

45、的组织者、指导者。如有些体育项目中的动作,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或是以前学过的,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学习中教师给予引导与纠正错误动作,让学生去主动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自己提出改正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围绕“学”而教,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以往的教师单纯讲解、示范、反复操练,教学效果好得多。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的整齐划一,给学生创造发挥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机会3。如在“横跨山羊”练习中,学生在掌握了动作的基础上,有的做“纵跨山羊”,有的做“侧斜跨山羊”等等,方法各异。教师只是在一旁帮助、提示,同时及时表扬学生们积极创造性练习的方法

46、。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学习效果很好。课堂教学中较为频繁的为学生提供多种参与机会,旨在学生深入参与。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而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的主体性活动。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的主体性。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在道德、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上获得提高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创造协作学习的条件。通过经常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讨论,进行思想的沟通乃至碰撞,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互借鉴能纠正和补充自己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不断完善

47、各自的学习方法。在上技巧课时,教师先教做一套规定的技巧组合动作,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协作,做出不同规定动作技巧造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学中只有学生思维被激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2。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横陂一中的体育课在新课标体育教学改革中,通过情景教学、民主教学、优化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地位等教学实践,大大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其显著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体育课中学生主体性教学是实行新课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4.2 建议 4.2.1 体育教师应充分考虑学

48、生已有的体育兴趣,结合学校的实际可能,精选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以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直接体育兴趣。4.2.2 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思想,建立新型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4.2.3 加强对学生主体性引导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既是增进健康完成学业的需要,更是未来学习、就业的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要把个人的体育兴趣和需要与国家和社会的体育要求结合起来,把“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 主要参考文献 1罗希尧 王伯英学校体育理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刘燕 主体 创造 实践 发展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 3

49、于素梅、朱红香等“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索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此文获恩平市教学论文一等奖)探究中学生400米栏的速度与耐力跑训练曾广存中文摘要跨栏跑的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跨越栏架的完善技术,以及跑、跨越栏架的完善技术和跑、跨两者协调配合的能力。仅有好的跑速,而无跨越栏架的完善技术,是不能在跨栏跑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样,仅有合理技术,而无良好跑速,也是不能在跨栏跑中获得更高成绩的。因此,必须通过对运动员的平跑速度和专项技术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较高的运动水平。本文就400米栏跑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方面加以探究。关键词 :400米栏,速度,耐力,训练方法abst

50、ractjumps a hurdle result which runs, is decided evenly runs in the athlete the speed, surmounts the high-jump bar the perfect technology, as well as runs, surmounts the high-jump bar the perfect technology, as well as runs, the cross two sychromesh ability. only has well runs fast, but does not have surmounts the high-jump bar the perfect technology, is cannot in jump a hurdle runs obtains the excellent result. similarly, only has the reasonable technology, but does not have good runs fast, al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