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提要第 1 章 绪论: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一、城市规划的概念1、城市: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对乡村)要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理、生活方式特征:非农职能、密集空间、确定界限、公共人工环境(P6)类型:直辖市、建制市、建制镇(规划法)2、规划: 规:法度、准则;划:筹谋。 按照一定的规则,制定发展计划。类型:时间、空间、内容、部门等;每个行业、部门或区域都有自己的规划。特点:全局性、方向性、长期性。3、城市规划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
2、施管理。”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新的定义: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4、城市规划新旧定义的对比解决了原定义中的以下问题:一是过度强调由政府统一配置资源的原则;二是体现了较强的城乡二元特点;三是缺乏基本的公共政策概念;四是缺少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新定义的特色:一是城市规划的组织方式;二是规划范围;三是规划的重点内容;四是技术文件公共政策。5、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使用的配置;城市空间的组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城市
3、政策的设计与实施。二、城市规划的作用和任务1、城市规划的作用: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的公共政策。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游戏规则”。政策和实施工具:为公共部门和公众(私人)的决策提供背景框架和整体引导。城市未来空间架构:主要体现在对城市建设活动的引导和控制上,为城市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质环境。2、城市规划的任务:本质任务:合理、有效、公正地创造有序的城市生活空间环境,满足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要。中国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
4、务,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和公正的社会环境。三、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1.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管理职能现代城市规划作为一项政府管理职能,是以城市建成环境为对象、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公共干预。目的:(1)克服城市建成环境开发中市场机制存在的缺陷;(2)确保城市建成环境能够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3)同时保障社会各方的合法权益。2. 城市规划体系构成规划法规体系; 规划行政体系;规划运作体系(规划编制/规划管理)。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2.1 城市规划法规体系(有哪些?填空或选择题型)行政法的渊源:宪法-法
5、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2.1.1 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 主干法确定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架构,如国家的城乡规划法和地方的城市规划条例;主干法的实施需要制定相应的从属法规,如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2.1.2 专项法 专项法是针对城市规划中特定议题的立法,如广州市历史建筑和街区保护条例。2.1.3 相关法:城市建成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包含多个方面和涉及多个行政部门,城市规划只是其中的一部分。2.2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2.2.1 集权制度: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的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拥有较大的干预权(如英国和法国)。2.2.2 分权制度:地方政府对于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拥有充分的自治权(如美
6、国)。2. 3 规划编制体系2.3.1 战略性规划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2.3.2 实施性规划(法定规划)(P110)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2.4 规划管理(开发控制)体系 2.4.1 通则式规划管理:主要特征是开发控制规划的各项规定比较具体,作为规划管理的唯一依据,规划人员在审理开发申请个案时,几乎不享有自由量裁权,具有确定性
7、和客观性的优点,但在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较为欠缺,如美国的区划制度。2.4.2 个案式规划管理:主要特征是开发控制规划的各项规定比较原则,规划人员在审理开发申请个案时享有较大的自由量裁权,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优点,但在确定性和客观性方面较为欠缺,如英国的审批制度。2.4.3 综合型规划管理(双层管理) 第一层面:针对整个城市发展地区,制定一般的开发控制要求,进行通则式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层面:划定城市中的各类重点地区(如城市中心地区、景观重要地区、历史保护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附加特别的开发控制要求,采取个案评审方式,进行个案式管理,以强化精细程度。2.5 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2.5.1
8、民主意识:城市建成环境的开发过程涉及社会各方的权益,规划编制和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是确保城市规划民主性的必要保障,城市规划法为此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2.5.2 公正意识:规划上诉是确保行政行为的公正性和维护行政相对方的正当权益的必要机制,规划上诉的仲裁机构应当保持独立性。2.5.3 环境意识:越来越注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保护。3. 结论:现代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属性(1)技术性(城市功能的合理性:土地资源、空间布局、道路和交通、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等)(2)艺术性(城市形态的和谐性:城市天际轮廓、城市公共空间、如街道/公园/广场/滨水地带、城市街区特色、标志性建筑等)。(3)政策性(
9、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4)民主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代表最广大的人民利益)(5)综合性(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第 2 章 城市规划的内容与编制程序一、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P92-96)1.多学科综合性;2.政策性、法规性;3.长期性和经常性;4.实践性、地方性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P98-110)1、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城市规划(1)物质空间与非物质空间规划;(2)城市综合规划;(3)我国现行规划体系中的两个方面2、城市规划的空间层次(1)国土及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2)城市总体规划(P102) (规划纲要、中心城区、分区、近期建设)(3)详细规划(控制性、修
10、建性)(4)建筑场地规划(重点地区、单一主体区)3、城市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1)土地利用规划;(2)道路交通规划;(3)公园绿地及开敞空间规划;(4)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三、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城乡规划法2008年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程序(P113)(1)城市规划调查及基础资料收集(2)城市发展目标的确立(3)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与确定(4)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5)城市规划方案的评价与反馈2、城市规划编制的几个问题(P114-117)(1)城市规划的编制主体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十一条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
11、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四条城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第十五条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 (2)城市规划确定的主体及方式城市规划只有通过特定的途径获得相关利益集团的认可后,才开始具有对社会成员行为的制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具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3)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十四条在城市总体规划的
12、编制中,对于涉及资源与环境保护、区域统筹与城乡统筹、城市发展目标与空间布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专题,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组织下,由相关领域的专家领衔进行研究。 第十六条在城市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在城市详细规划的编制中,应当采取公示、征询等方式,充分听取规划涉及的单位、公众的意见。对有关意见采纳结果应当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九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
13、报或者控告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4)城市规划师的角色规划师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主体,他必须以某种价值观为前提,按照规划任务的要求在限定的范围内,努力协调(或主张、代言)社会利益中的矛盾,依靠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提出解决问题与矛盾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P117)第 3 章 城市规划调查研究与分析一、城市规划调查研究(P121-132)1、城市规划调查研究的意义(1)调查是认识城市的前提和手段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2)调查研究是找出城市问题的关键(3)有效提高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
14、调查分析规划是规划的基本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城市规划调查研究的种类(P122)(1)对物质空间现状的掌握;(2)各种文字、数据的收集整理;(3)对市民意识的了解和掌握2、城市规划基础资料(10大类)(1)城市自然环境与资源(2)城市人口(3)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4)广域规划与上级规划(5)城市及城市规划的历史(6)城市土地利用与建筑物现状(7)城市交通设施状况(8)城市园林绿化、开敞空间与非城市建设用地(9)城市工程系统(城市基础设施)(10)城市环境状况(P123:表5-1)3、城市规划调查研究方法(P128-132)(1)文献、统计资料的收集利用:分析城市现状与历史发展状况的重要
15、方法之一。各类公开出版物、年鉴、地方志、内部文件等。主要分析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变化趋势,发现某些规律性的趋势,寻求规划灵感与选择依据。如人口、经济、空间、文化等。(2)各种相关发展计划、规划资料的利用:主要是政府及其部门主导编制的各类发展计划和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测。包括上级、本级和次级三个层次。使用上要注意协调和取舍。如人口规模、用地方向、产业选择等。(3)各类地形图、影像图的利用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10万 120万(什么级别的规划用什么比例尺?)城市总体规划:15000 125000详细规划:1500 12500是城市规划现状调查和规划底图的基础。影像图是高效、现势性强的辅助
16、资料。(4)踏勘与观测获取第一手资料和感性认识,发现特点与问题。包括全面踏勘、特定目的和典型地区调查等。通常有拍摄、标注、访问等方法。形成土地利用现状图。(5)访谈调查是对于城市相关人员的主观意识和愿望的了解。与特定人员或一定范围人群的面对面的访谈是最直接的形式。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多采取集体访谈。方案研究阶段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等进行。集体访谈的优缺点:优点:简便易行,对被调查人员要求低;效率较高;互相启发,集思广益;有利于将调查与问题研究结合起来。缺点:会议组织与驾驭要求较高;容易相互影响;时间与场所限制;保密或敏感问题不方便。(6)问卷调查能够较全面、客观、准确地反
17、映群体观点、意愿、意见等。有全员调查和抽样调查。问卷一般由卷首语、问卷说明、问题与回答方式、编码及其他资料五部分组成。参阅城市规划社会调查方法,李和平等编著,2004.二、城市规划中的统计分析1、城市规划量化分析概论2、常用数理统计概念与方法3、数学模型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4、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三、城市发展分析与预测1、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性质(1)城市发展战略与目标城市发展战略的涵义(P145):战略,源于军事的术语,指对战争全局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整体性策划与指导。后引申至经济领域。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
18、谋划”。城市发展战略的特征:主动性:城市发展战略的本质特征 城市发展战略以理性的力量为基础,追求城市总体福利的最大化。城市定位主动适应变化,就能获得先发优势。 公共性:城市发展战略的杠杆支点 城市发展战略是通过公共经济、公共政策的间接作用实现的。公共物品、公共服务、公共政策是城市发展战略的杠杆支点。公开性:城市发展战略的存在方式 作为一种话语体系的城市发展战略,其价值往往是通过其自身的张扬即公开性来实现的。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城市发展战略的内容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城市发展战略目标:(P146)经济目标:GD
19、P总量、人均收入与效益、结构社会目标:人口总量、人口构成、人均寿命、科教文卫体等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福利与环保等城市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土地利用结构、人居环境质量、基础设施供应水平指标城市发展战略重点:对城市发展具有全局性或关键性意义的问题,对于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牵一发”和“纲举目张”的作用的内容。通常表现在以下内容:竞争中的优势领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建设;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战略重点是有阶段性的战略重点的转移城市发展战略措施:通常包括:基本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的改变;空间开发的顺序; 重大工程项目的安排等。(2)城市性质的含义与特征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
20、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城市性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性质的意义:是决定城市规划技术经济措施及其相应指标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的依据;有利于在城市规划中把规划的一般原则与城市特点结合起来,使城市规划更加切合实际。城市性质的特征:P147 动态性:现状与未来的职能差异。多元化:常与多个城市发展目标对应。纲领性:定位与职能的高度概括。主客观相结合:实事求是与主观引导。(3)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与分工;城市的其他主要特点。市是地区的中心,是以为基础(主导、特色)
21、,以发展为主的城市。确定城市性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分析; 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切忌主观想象,不要随意提出国际、国际化、大都市等; 城市性质的表述应语言精炼、层次分明、定位准确,应避免以城市“共性”作为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广州: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之一。广州:广东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 讨论中) 上海的城市性质: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国家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城市之一和国家航运城市之一。 湛江
22、市:粤西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华南西部地区的主枢纽港,大西南的主要进出口岸;以发展钢铁、石化、汽车工业、轻工旅游和国际贸易为主的亚热带花园式现代化国际海港城市。 (4)按城市性质划分的城市类型2、城市人口规模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规模是指“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 (1)城市人口的概念(P149)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非农人口?与城市活动关系密切的人口?实际居住人口?城市中的流动人口如何处理?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职业) 城市人口,农村人口 ( 居住地) 城市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 (居住方式)城市人口的构成:年龄、性别、家庭、劳动、职业(2)城市的等级规模:小城
23、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3)预测城市人口的意义与困难(4)城市人口的变化人口自然增长:一年内人口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的代数和人口机械增长:一年内人口迁入与迁出城市人数的代数和(5)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目前规划中常用的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城市人口规模计算中基数的确定:包括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居住人口: 城市非农业人口; 居住在城区的非农业人口;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城市人口规模的预测方法(P153) 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综合平衡法(递推法)、 一元回归法、城市化水平法; 对预测结果的检核与综合3、城市用地规模(1)概念与预测方法以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预测方法
24、主要有分配法、累计法两类。(P155) (2)城市用地规模的总量控制(3)城市用地规模与城市功能按照已确定的城市人口规模,选用一定的人均用地规模标准,计算出整个城市的用地规模,并对城市中各主要用地种类的面积规模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用地规模 人口数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与单项用地指标(P156表5-3、5-4)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计算出组成城市用地的各主要类别的用地规模,再累计得到城市用地规模总量。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的实际情况,但要以较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较详细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4、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各项建设规模扩大所引起的城市空间地域扩展的主要方向
25、。 自然条件(P158)人工环境;城市建设现状与城市结构形态;规划及政策性因素;其他因素第 4 章 城市用地评价与选择一、城市用地的概念与属性1、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通常包括已建设利用的土地和已列入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的土地。2、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自然生成,不可移动,不可再生社会属性:明确隶属与资产储蓄,社会权力表达经济属性:利用过程、利用方式造成的价值差异法律属性:所有权与不动产权益转让的立法支持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定1、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城市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
26、行土地使用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P194 表6-6 城市自然条件分析)用地适宜性评定将用地分为三类用地:一类用地:适合建设用地;二类用地: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用地。2、城市用地选择的原则(P195) 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与规划; 选择有利的地形条件; 保护自然及人文历史资源; 有利于城市合理布局的形成和发展;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第5章 城市总体布局一、城市构成要素与城市布局1、研究城市总体布局的意义(1)有利于从全局把握城市结构和发展方向;(2)有效提高城市运行效率;(3)相对不可变更性使城市布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4)长期
27、预测的局限性彰显承上启下的功能。2、城市的构成要素与系统(1)以建筑为主的城市用地功能区;(2)城市道路交通系统;(3)城市开敞空间系统;(4)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城市功能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城市功能的多元化表现为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积聚与辐射功能。3、城市结构(1)城市布局与城市结构城市结构(GB):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功能区、核心、通道),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表现为城市形态的架构。)城市结构还将城市发展的战略性内容,特别是空间发展
28、战略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抽象具象。(2)城市结构理论(P204)(3)城市结构类型城市在某一特定阶段中所呈现出的空间布局特征。赵炳时提出的采用总平面图解式形态分类:P206 图7-4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散点型。(4)城市结构布局模式通常可以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两大类。集中型:格网状、环形放射状;分散型:组团状、带状、星状(指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等。集中型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优点:便于设置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紧凑,节约用地;有利于生活经济活动联系的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问题:近期和远期关系;规划布局要有弹性,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避免近期虽然
29、紧凑,但远期用地会出现功能混杂和干扰的现象。中小城市应鼓励集中发展。(1)格网状形态规整,由相互垂直道路网构成。易于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易导致布局上的单调性。适合于城市向各个方向上扩展,但不易于形成显著的、集中的中心区。适于汽车交通的发展,不适于地形复杂地区。(2)环形放射状这是最常见的城市形态,由放射形和环性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着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的趋势,有高密度的、具有展示性的富有生命力的市中心。易于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最大的问题在于有可能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过度集聚。用地规整性差,不利于建筑的布置。不适于小城市。分散型城市总体布局:因受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
30、或交通干道的分割,形成若干分片或分组,就近生产组织生活的布局形式。布局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工程设施建设和日常运营成本较高。大城市应当以分散式布局为主。(1)组团状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城市用地,每一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河流、大片森林等分割。这类城市可根据用地条件灵活编制,比较好处理城市发展的近、远期关系,容易接近自然,并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关键是要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度”,既要合理分工,加强联系,又要在各个组团内形成一定规模,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组团之间必须有便捷的交通联系。(2)带状(线状)多是受地形限制的影响,沿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发展。这类城市呈长向
31、发展,平面景观和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城市组织有一定优势,但不宜过长,否则交通物耗过大。发展必须平行于主交通轴的交通线。(3)星状(指状)是多个线形城市的叠加。基本上是环形放射状城市沿着交通走廊发展的结果。大运量捷运系统的影响。(4)环状是带状城市在特定情况下的发展结果。一般是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呈环状分布。与带状城市相比,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中心部分的自然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除非有特定的自然条件,否则城市用地向环状的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5)卫星状一般指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和
32、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必须处理好小城市规模、配套设施以及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条件等问题。有利于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受自然条件、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城镇形状以及中心城市发展水平与阶段的影响。(6)多中心多种方向上不断蔓延发展的结果。逐步形成不同的多样化的焦点和中心以及小的轴线。4、城市形态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分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城市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城市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成败、兴衰的标志,也是
33、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城市总体布局的任务是在城市性质和规模基本确定后,在对城市用地评价和用地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对城市各组成用地和空间进行统一安排,以保障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城市安全和整体运行效率,塑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形象。 (1)影响城市总体布局的因素(P208)自然环境条件;区域条件;城市功能布局;交通体系与路网结构;城市布局总体构思。(2)城市布局的原则(P208-211)着眼全局和长远利益;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采用合理的功
34、能布局与清晰的结构;兼顾城市发展理想与现实。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外部条件与内部功能(P212-220)1、自然条件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城市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矿产分布、局部气候等。地形条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置。利用地形结合建设,可以使城市轮廓丰富、空间生动,形成一定的城市外观特征。地面高程和用地各部位间高差是制高点利用、竖向规划等的设计依据。地面坡度影响道路选线、纵坡确定、给排水设计、土方计算等。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把握其特点,可以更合理地布置建筑、绿地等设施。2、区域因素对城市布局的影响(1)区域城镇体系与城市布局城市在区域城市
35、群中的地位,影响城市的规模、功能和发展方向。城市间关系越密切影响越显著。(2)区域交通设施与城市布局城市用地扩张的限制与用地发展的吸引。区域交通设施对城市用地区的“回避”。3、产业发展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生产功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础。以第二产业为主的城市中,工业用地占主导,对城市布局的影响表现:(P216)工业用地相对集中布局,形成大规模工业区;工业用地通常距市中心较远,但对外交通便捷;工业区通常是就业中心,需要与居住区保持便捷联系;部分工业企业占用滨水地区,对城市景观与城市布局产生较大影响。当某种特定产业成为城市主导产业时,通常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布局形态。同时,产业发展对城市布局的影
36、响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时期的产业转换、“退二进三”现象等都会带来城市布局的调整。4、城市中心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城市中心往往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或交通中心。当城市中心的规模与构成内容达到一定程度时,其空间形态也由“点”或“线”扩展为“面”,形成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的形态和布局与城市的规模和性质相关。通常,城市中心的布局与城市总体布局呈现出互动关系。一方面,城市中心的布局会影响总体布局,带动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因地形、规模等影响,城市中心趋向于城市中心副中心等分散式布局。5、其他影响城市布局的因素(P219-220)(1)对外交通设施;(2)城市交通体系;(3)城市总体设计(艺术布局)三、城市总体布
37、局方案的比较与选择(P221-227)1、多方案比较的意义、思路与特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各个不同阶段,都应进行方案比较。考虑的范围与解决的问题可以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层次、分系统、分步骤的解决。 抓住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矛盾,对足以影响规划布局的关键问题,提出多种可行解决的措施和规划方案。设想的方案可以多种多样,但必须从实际出发,真正能够付诸实施、指导城市建设。2、多方案比较的内容比较项目:占用农田;居住用地组织;有害工业与居住区的关系;铁路对城市的分割;与旧城的关系;远期发展。3、多方案比较的案例方案比较所能涉及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有所取舍,区别对待,经充分讨论,提出综合
38、意见。最后确定以某一方案为基础,吸取其他方案们的优点再做进一步修改、补充和提高。 表7-1 城市总体布局多方案比较内容一览表(P223)理想大城市环境,其标准和观念会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文化水平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要从追求“最佳方案”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转向寻求城市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行之有效的实践操作方案。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应注意从三方面入手:(1)充分掌握城市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2)抓住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要矛盾;(3)确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布局结构分析。第6章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1、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具体地确定城市用地的规模与范围,划分土地的用途、功能组合
39、以及土地的利用强度,以趋于合理地利用土地,积极发挥土地的效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规划中最核心和最主要的内容。是城市功能的空间落实,是基础设施规划的基础,是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城市公共政策的体现。2、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职能与内容职能: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和城市整体公共利益,为特定城市功能安排合适的用地,为特定的城市用地寻找适合的功能,实现规划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再分配。内容:划分可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确定可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土地的性质、强度以及建设形态;根据需要对用地提出相关要求和实施措施。 (P230)3、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工作阶段(1)现状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阶段;城市土地利用现
40、状图、用地适宜性评价图(2)规划方案编制、比较与选择阶段;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图(3)规划内容、实施措施确定阶段;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确认4、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因素(P232-235)(1)经济因素;(2)社会因素;(3)公共利益;(4)环境因素二、城市土地利用的分类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标GBJ137-90)采用大、中、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城市用地构成:基于城市用地的自然与经济区位,以及由城市职能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合与布局结构而呈现出的用地形态。n R 居住用地( Residential)n C 公共设施用地(Commercial and p
41、ublic facilities)n M工业用地(Industrial, Manufacturing)n W仓储用地( Warehouse)n T 对外交通用地( Transportation)n S 道路广场用地( Road, Street and Square )n U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Municipal Utilities)n G 绿地( Green space)n D 特殊用地( Specially Designated)n E 水域和其他用地( Water area and others)城市现状用地图的编制:地形图、航空像片、现场调绘与访谈相结合。图纸比例:1/50001/25
42、000标示内容:1)城市现状各类用地范围(大类为主,中类为辅);2)城市主次干道、重要对外交通、市政公用设施位置;3)商务中心及市、区级中心位置;4)需要保护的名胜、历史古迹地段范围;5)开发区、保税区等的范围;6)园林绿化系统和河、湖水面;7)主要地名和主要街道名称;8)风玫瑰。三、主要城市用地的规划布局1、居住用地(1)居住用地的组织社区: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邻里单位: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
43、属于道路划分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居住小区(概念)一般称小区,是被居住区级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以居民基本生活活动不穿越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原则,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区:将4-5个或更多的小区组织起来,小区仍保持其独立性,另外增设更加完善的公共中心(包括商业中心和文化福利中心)形成的住宅区。 (2)居住用地的组成与类型城市居住用地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聚居地。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具有一定人口规模、配有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
44、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按照我国现行分类标准,居住用地被进一步分为: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P243表8-3)一类居住用地(R1):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居住用地(R2):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居住用地(R3):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的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居住用地(R4):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 (3)居住用地的指标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
45、建筑的建筑面积(m2/ha)或以总建筑面积(万m2)与居住区用地(万m2)的比值表示。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ha)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与住宅基底总面积的比值(层) 。 (4)居住用地的选址与布局居住用地的选址要求自然地质条件:不能存在地震、洪水、滑坡、崩塌、沙土液化等自然灾害的隐患;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应尽量选择通风和向阳的坡面;应当尽量少占高产农田和不占基本农田保护区。周围环境自然环境:近水面、森林,将自然景观组织到居住区中;城市主导风向。功能用地环境:与工业区的关系;与对外交通的关系;与公共设
46、施的关系。与旧城区的关系:新建居住区应充分依托旧城区,利用原有设施;尊重城市原有结构,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文物建筑。可持续发展:为城市规划期后的发展留有余地;与其他功能用地发展的关系。城市居住区的布局形式(P246图8-7) 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有足够的用地且用地范围内无自然或人为障碍,可以节约市政投资,密切空间联系。分散布置:城市用地受地形等自然条件限制,或因城市产业分布和道路交通设施走向与网络影响。组团式布局时应使组团内居住与就业基本平衡,尽量减少城市交通。轴向布置:依托交通干线,在适宜的出行范围内,居住用地以一定的组合形态逐步发展。 环境安全,通风向阳,风景
47、优美。 功能协调,工作消费,出行便捷。 隔离工业,选择上风,卫生安宁。 规模合理,形状适宜,配置经济。 依托旧区,尊重历史,延续文脉。 协调发展,留有余地。2、公共设施用地城市公共设施是以公共利益和设施的可公共使用为基本特性。一般包含有建筑、场地、绿地及附属设备等。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和规模与城市的职能、规模相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的性质、城市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水平和城市的文明程度。城市公共设施的系统布置与组合形态,是城市布局结构的重要构成要素和形态表现。由于城市公共设施的多姿多彩,往往赖以丰富城市的景观环境,展示城市的形象特征。(1)公共设施用地的分类一般按照用地的性质和分级配置的需要
48、进行分类。按用地使用性质分八类(P248表8-4)按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分三级市级:市政府、商务中心、博物馆、大剧院、电视台等;居住区级:街道办、派出所、街道医院等;小区级:中小学、菜市场等。(2)公共设施用地规模的影响因素(P250) 城市性质; 城市规模; 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居民生活习惯等; 城市布局结构(3)公共设施用地规模确定的方法(P251-252) 根据人口规模推算; 采用各专业系统的需求和有关部门规定; 根据对方实际需要,调研确定(4)主要公共设施用地的分布特征商务办公用地:集中,几何重心或交通枢纽商业(零售业)服务用地:交通便利、人流集中,沿街布置城市(社区)设施用地:服务对象
49、人口重心、交通便捷地段商业、服务业、娱乐业等以中心地方式布局中央商务区(CBD);分区中心;居住区中心;小区中心。其他形式:商业一条街; 购物中心。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大学占地多,一般布置在城区边缘;科研机构和专科学校,与生产性机构相结合,形成一定的专业化地区。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应与综合性大学相毗邻,相互促进发展。体育设施大型设施布置在城市外围或边缘,交通良好;其他设施与居住用地、公建中心相结合,构成公共活动中心。医疗卫生设施以不同的级别和服务范围,均匀布置在城区。有些小城市担负着为较大地区服务的职能(如县城),则应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附近增设一些医疗设施。(5)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
50、合理配置,建立符合客观规律的完整体系; 根据与居民生活密切程度采用合理的服务半径; 与城市交通系统相适应; 考虑对形成城市景观的影响; 与城市发展保持动态同步3、工业用地工业生产是城市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其布局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1)工业用地类型与规模国家工业行业分类标准将我国工业划分为15个部门,其中,一些工业部门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很大。采掘工业:占地很大,有污染。露天和井下。 冶金工业:原材料、燃料、产品量大,运输量大,能源消耗大机械工业:种类繁多,规模差异大。有些有污染,运输量大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易燃宜爆,占地大,需三废处理石油加工工业:污染严重,易
51、燃宜爆,占地大,需三废处理电力工业:火力发电污染严重建材工业:占地大,运输量大,有污染,占农田纺织工业:用水量大、有污染,女工多。食品工业:糖酒油盐酱醋茶肉乳。占地大、用水量大、有些污染大造纸工业:占地大、用水量大、污染严重。城市规划中,在考虑工业用地规模时,按工业性质进行分类;在考虑工业用地布局时,一般按照工业污染程度进行分类。一类工业用地(M1):基本无干扰、污染的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M2):有一定干扰、污染的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M3):有严重干扰、污染的工业用地工业用地规模:人均10-25m2;占建设用地比例15-25%。(2)工业用地的选址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工程地质条件:避开不良地质
52、(如地震断裂、滑坡、洪水、地下水);避开地下文物、矿藏;地基承载力一般:1.52.0Kg/cm2,大型机械:2.02.5Kg/cm2。 坡度条件:一般要求地势平坦(5);某些工业生产流程的需要(重力自流)。场地条件:生产规模的要求(场地规模相差几十倍);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钢缆厂、电缆厂场地狭长)。对水源及能源的要求尤其对需要消耗大量水或电力、热力等能源的工业门类。如火电、造纸、印染、食品等。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大型企业运输量大,要有专有铁路、码头;运输量大的企业尽量安排在一起,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对工业用地的要求将易造成大气污染的工业用地安排在城市的下风向;将易造成水体污染的工业用地安排在城市河流
53、的下游;与城市其它用地用绿化带隔离。其它要求职工上下班方便,不宜距离城市太远。大城市可设置几个工业区。必须远离城市的,应就近设置生活区。特殊行业的男女比例。如采矿业男职工比例达90%以上,纺织业女职工比例达90%以上。(3)工业用地的布局(P258)工业用地位于城市特定地区;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形成组团;工业园或独立的工业卫星城;工业地带。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置要求场地符合技术要求:场地面积、地质与运输条件、分区布置对城市不造成污染:风向、河流流向、更下游的城市与居住区的关系:布置方式(平行、垂直、独立);距离(小城市15分钟、大城市30分钟)。紧凑布局,综合利用:专业化(相近行业尽量安排在一起
54、);系列化 (产品可以连续、配套的尽量安排在一起); 综合利用(能源、三废的利用、统一服务);留有发展余地。(4)城市旧工业用地的调整问题:场地狭小,运输不畅,混杂混乱,安全隐患。原则:利用与改造结合;专业化改组;减少污染;兼顾通勤。合理确定城市土地价值,地尽其用区位、交通、环境、基础设施用地性质、建筑性质、容积率采用迁、留、并、转等措施进行土地调整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搬迁合并和转产考虑旧工业用地调整后的发展余地旧城区内的用地较小,对发展不利避免二次搬迁4、仓储用地城市中专门用于储存物资的用地,主要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不包括企业内部的专用仓库。(1)仓储用地的
55、分类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按照使用性质可分为:储备仓库;转运仓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储备仓库:保管储存国家或地区的储备物资,如粮食、工业品、设备等。对外服务,流动性小,规模较大。转运仓库:专为物资中转作短期存放的仓库,不需加工包装,但对外交通方便。供应仓库:储存物资为供应本市生产、生活服务的生产资料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品,有时需加工包装。收购仓库:主要把零碎物资收购暂时存储,再集中批发转运。(2)仓储用地布局一般原则:地势较高且平坦,有利于排水的坡度,地下水位低(蔬菜仓库2.5m,地下食品、材料库4m等)。有利交通运输。接近供/需量大区域,大型库考虑铁路或水运。有利建设,有利经营使用。节约用地,留有发展余地。沿河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别墅装修售后服务合同
- 运载工具发电机灯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使用电池的荧光棒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运动马甲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淋浴器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土方机械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林地改耕地生态修复工程合同
- 红宝石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版权代理合同标的的代理区域与代理期限
- 2024年度数字货币支付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
- 个人返利合同模板
- 2024年5S培训:全面优化工作场所
- 清算工作总结(11篇)
- 场地运营授权合同模板
-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行政执法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届广东省东莞市实验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教科版五上综合实践 4.2保护我们的眼睛 课件
- 2024-2025北师大版九年级(上)第六单元 反比例函数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4-2030年采购代理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餐饮服务电子教案 学习任务4 摆台技能(2)-中餐宴会摆台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单计算(例14)》同步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