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题附答案_第1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题附答案_第2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题附答案_第3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题附答案_第4页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题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课文默写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陶渊明桃花源记)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诗经秦风蒹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经周南关雎一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_,_。2.根据拼音写汉字。di_慢 w_旋 迁x_ j_绊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b. 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

2、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c. 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d.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b.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乐山城市的名片。c. 为了能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d. 沈石溪借助动物折射人类社会,他认为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

3、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b. 二首包括关雎和蒹葭。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c.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d.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6.阅读傅雷家书一则,完成下面试题。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

4、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

5、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

6、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有关选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封信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坚强的人。b.文中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表达强烈的感情父母始终是儿子的坚实后盾。c.文中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那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能从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d.信中父亲鼓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至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二、阅读与赏析(37分)(一)(12分)【甲】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

7、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选自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

8、,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渔人甚异之( )(2)丝纱、麻之属( )(3)便要还家( )(4)老人引杨氏入山(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b. 以耕以蚕 以其境过清c. 杨氏谢而从之 成礼而去d. 不可取食于人也 达于汉阴9. 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b. 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

9、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c. 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d. 杨氏听了穴中人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公欲来,能相容否?(二)(4分)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释】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郢:古楚都,今

10、湖北江陵西北11 诗歌首联有何作用?12. 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6分)一榫一卯总关情黄秀芳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

11、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

12、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

13、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注释】榫卯(sn m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13. 文章除介绍榫卯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14. 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四)(15分)绝鉴何一飞隐逸斋是做玉器生意的。老板陈若尘。原是历史老师,不知何故,突然辞了职,开了家玉器店

14、,取名隐逸斋。陈若尘四季皆藏好茶,有两个半茶友。那两个,一个是他的发小,县教育局长冯有为,用陈若尘的话说,冯有为斯文还在,可以为友;一个是宝峰寺的方丈法缘和尚,轻易不说话,一开口则是口吐莲花,让人醍醐灌项。有次喝完茶,法缘和尚盯着陈若尘端详了许久,幽幽地对他说,“施主面相与佛有缘。”至于那半个,本县县委书记,是冯有为带过来的。喝过几次茶后,发现并无半点官场俗气,就被陈若尘列为半个朋友。陈若尘做玉器生意是因为他善鉴玉,尤其善鉴古玉,省内古玉鉴定排第一。曾经有省城玉器玩家高价购得一枚汉代龙凤纹玉环,却被专家鉴定为高仿品,也不知玉器玩家从哪打听到陈若尘,跑过来请他鉴定。陈若尘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最后

15、对玩家说从玉质和线刻技法可以断定是真品。后来玩家又把龙凤纹玉环拿到北京,北京的大师也鉴定为真品。陈若尘一鉴成名,被人誉为省内古玉鉴定第一。鉴宝这行只要肯放手是能赚大钱的,所谓放手就是玩家给钱,拿假货让鉴家出个真品证明。许多玉器玩家都找过陈若尘,陈若尘冷面相拒,再高的价也不做。隐逸斋的生意不好不坏,陈若尘不像他老婆那样着急上火,说做生意本来只是玩的事,何必较真,真要老是想着挣钱,那就是人被钱玩了,不值得。豁达的陈若尘最近也有些豁达不开,那是因为女儿的事。女儿大学毕业两年,因右脚残疾,找工作辗转了几十次,都被用人单位拒绝了,弄得女儿连家门都不愿走出一步。这事不知怎么给县委书记知道了。这天晚上,县委

16、书记和冯有为来喝茶,书记从包里拿出一份调令递到陈若尘手里,“明天叫孩子到财政局报到,孩子学财会的,正好学以致用。”陈若尘犹豫一会把调令接了,说:“古人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这样的大恩,当得以死相报啊。”时间就这样不急不慢地走。茶友们很久没来了。陈若尘有些想念,想打电话约他们过来喝茶,拿起电话又放下了,笑自己像没经过事的人。这天晚上正念着,书记一个人来了,陈若尘喜得连忙去泡荼。喝了一阵茶,书记从带来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用黄绸裹着的东西说:“若尘,你给看看。”陈若尘小心接过,揭开黄绸,心就扑通、扑通跳了,一只品相良好的青玉碟子在灯光下发出幽幽的沁人的光。这碟子叫清代菊纹盘,清中期皇家用具,虽说不是

17、孤品,但存世的也不足五枚,香港拍卖行前几年拍卖过一枚,拍出了近百万的价。仔细看过几遍,确定无疑后,陈若尘才对书记说:“这是真品。”书记笑着说:“这碟子是家传的,我岂不知它是真品。”那你拿来叫我看是什么意思?书记踌躇着说:“若尘,我们是朋友,你帮个忙,给它出份赝品证明。”陈若尘不答话,也不看书记,内心挣扎着。良久,陈若尘站起来踉跄出了茶室。片刻,拿了印鉴纸笔回来,坐下写好鉴定证明书,盖上自己的印鉴递给书记,懒懒地说:“你要它假就假吧。”然后,端起茶做了个送客的手势,书记尴尬站了起来,从包中拿出一个大红包,陈若尘不接,把书记半拖半拉推出了门。第二天,隐逸斋关了门,门上贴着八个字:若尘已死,停止营业

18、。街坊邻居不信,问陈若尘老婆,老婆又气又恨地说:“死了。死了好。他死他的,我活我的。”陈若尘哪去了?有上香的人在宝峰寺看见了他,原来已皈依佛门。书记也听说了,怎么也想不明白,陈若尘为了一件小事就去做了和尚。(选自2013中国微型小说年选,花城出版社2014年1月)15. 简要分析文章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16. 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17. 陈若尘最后出家做和尚,小说在前面有多处伏笔,请简要概括。 18. 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绝鉴”的妙处。 三、表达与交流(40分)19.请以“遇见你,我真幸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19、(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校名,如不可避免,请用代替;(4)不得抄袭或套作。答案与解析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课文默写。海内存知己,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中无杂树,芳草鲜美,_。(陶渊明桃花源记)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_。(诗经秦风蒹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经周南关雎一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_,_。【答案】 (1). 天涯若比邻 (2). 气蒸云梦泽 (3). 青青子衿 (4). 落英缤纷 (5). 宛在水中沚 (6). 窈窕淑女 (7). 寤寐

20、求之【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涯、衿、沚、寤寐。2.根据拼音写汉字。di_慢 w_旋 迁x_ j_绊【答案】 (1). 怠 (2). 斡 (3). 徙 (4). 羁【解析】【详解】“怠慢”:淡漠、不恭敬。“斡旋”:调解周旋。“迁徙”:为了觅食或繁殖周期性地从一地区或气候区迁移到另一地区或气候区。“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

21、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b. 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c. 他不懂古文,面对图书馆里满架的中国历史资料,只能叹为观止。d.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答案】c【解析】【详解】a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使用正确;b豁然开朗: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使用正确;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语境使用错误;d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使用正确;故选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又默默地写了一本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b. 我们要养成爱读

22、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乐山城市的名片。c. 为了能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d. 沈石溪借助动物折射人类社会,他认为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的思考与借鉴。【答案】d【解析】【详解】a重复累赘,去掉“大约”或者“左右”;b搭配不当,在“读名著”后边加上“的习惯”;c语序不当,将“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调到“学校宣布”后边;故选d。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

23、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b. 二首包括关雎和蒹葭。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最早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c.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d.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答案】b【解析】【详解】b错在“浪漫主义”。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故选b。6.阅读傅雷家书一则,完成下面试题。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

24、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

25、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

26、),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有关选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封信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坚强人。b.文中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表达强烈的感情父母始终是儿子的坚实后盾。c.文中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那样坚强、乐观,宠辱不惊,能从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d.信中父亲鼓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至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答案】d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告诉儿子凡事都要掌握分寸。【解析】【详解】(1)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d信中父亲鼓励儿子

27、保持坚强,要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故选d。(2)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太阳太强烈”“雨水太猛”比喻事做过了头;“会把五谷晒焦”“也会淹死庄稼”比喻导致的不良后果。这样说的用意:是说明事做过了头了,就会导致不良的后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告诉儿子凡事都要掌握分寸。二、阅读与赏析(37分)(一)(12分)【甲】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28、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选自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

29、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7.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渔人甚异之( )(2)丝纱、麻之属( )(3)便要还家( )(4)老人引杨氏入山(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b. 以耕以蚕 以其境过清c. 杨氏谢而从之 成礼而去d. 不可取食于人也 达于汉阴9. 对短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b. 桃花

30、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现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c. 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d. 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公欲来,能相容否?【答案】7. (1). 对感到惊异 (2). 类 (3). 同“邀”邀请 (4). 带领 8. c 9. d 10.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朝了。这个人想来(你家),(你)可以容纳(他)吗?【解析】【7题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

31、词的理解。课内重点文言实词需要平时的积累识记,并且活学活用,学会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1)大意: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异:对感到惊异。(2)大意:丝纱、麻枲这类东西。属:类。(3)大意: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同“邀”,邀请。(4)大意: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山上。引:带领。【8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a代词,这/助词,的;b用来/因为;c表示顺承关系/表示顺承关系;d介词,从/动词,到;故选c。【9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段内容分析与理解。d错在“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意留在洞中”。根据“杨氏谢而从之”可知,杨

32、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故选d。10题详解】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第一句是一个省略句:(桃花源人)问(渔人)今世何世,(桃花源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重难点词语有: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第二句是一个省略句:此公欲来(你家),(你)能相容(他)否?重难点词语有:此,这。容,容纳。【点睛】甲文译文: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33、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

34、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乙文译文: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人民都聚集在一起住。到了一户人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要(到你们这里)住下,能不能容留他吗?”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这类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人们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鱼肉,这里是不缺的。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用来耕种或者养蚕,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

35、。”姓杨的人道谢并且听从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到了夜晚,姓杨的人与老人一起出来。(二)(4分)别舍弟宗一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释】柳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桂岭: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郢: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11. 诗歌首联有何作用?12. 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1. 首联写在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诗人在极度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生

36、活,需要亲情友情支撑他那即将崩溃的精神世界,然而贬谪以来,亲人相继弃世,此时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愁苦无依。这两句诗既是铺叙,又是情语,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和兄弟之间的骨肉情谊。 12. 表现手法:想象,融情于景,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抒发了与宗弟的依依惜别之情。【解析】【11题详解】此题考查重点诗句的作用,需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分析。在二弟宗直暴病身亡之后,大弟宗一又要北适湘鄂之地安家,作者经不起这样大的打击,故曰“残魂”且已“零落”,神情“黯然”却又加“倍”,首联在叙述中流露出贬谪之苦,孤寂之意。【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辨析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诗人说此

37、后的“相思梦”在“郢树烟”,情谊深切,意境迷离,具有浓郁的诗味,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兄弟远隔两地,再难相见,只能在梦中寄以思念之情,从而体现作者对宗弟的留恋以及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三)(6分)一榫一卯总关情黄秀芳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

38、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

39、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

40、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注释】榫卯(sn m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13. 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14. 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答案】13.

41、 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种功效。 14. “功臣”一词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应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迄今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析】【13题详解】这道题考查从材料中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学会找段落中心句和隐含关键信息的词句,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从“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可以概括出榫卯的平衡功效;从“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可以概括出榫卯的耗能功效。【14题详解】这道题考查

42、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在准确性的前提下有生动与平实之分。(1)“功臣”本指对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这里运用比喻的说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应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加点词“功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特点。(2)“迄今为止”表示时间上的限制,意思是到目前为止。这里准确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以后可能会出现比它更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加点词“迄今为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四)(15分)绝鉴何一飞隐逸斋是做玉器生意的。老板陈若尘。原是历史老师,不知何故,突然辞了职,开了家玉器店,取名隐逸

43、斋。陈若尘四季皆藏好茶,有两个半茶友。那两个,一个是他的发小,县教育局长冯有为,用陈若尘的话说,冯有为斯文还在,可以为友;一个是宝峰寺的方丈法缘和尚,轻易不说话,一开口则是口吐莲花,让人醍醐灌项。有次喝完茶,法缘和尚盯着陈若尘端详了许久,幽幽地对他说,“施主面相与佛有缘。”至于那半个,本县县委书记,是冯有为带过来的。喝过几次茶后,发现并无半点官场俗气,就被陈若尘列为半个朋友。陈若尘做玉器生意是因为他善鉴玉,尤其善鉴古玉,省内古玉鉴定排第一。曾经有省城玉器玩家高价购得一枚汉代龙凤纹玉环,却被专家鉴定为高仿品,也不知玉器玩家从哪打听到陈若尘,跑过来请他鉴定。陈若尘拿着放大镜看了又看,最后对玩家说从

44、玉质和线刻技法可以断定是真品。后来玩家又把龙凤纹玉环拿到北京,北京的大师也鉴定为真品。陈若尘一鉴成名,被人誉为省内古玉鉴定第一。鉴宝这行只要肯放手是能赚大钱的,所谓放手就是玩家给钱,拿假货让鉴家出个真品证明。许多玉器玩家都找过陈若尘,陈若尘冷面相拒,再高的价也不做。隐逸斋的生意不好不坏,陈若尘不像他老婆那样着急上火,说做生意本来只是玩的事,何必较真,真要老是想着挣钱,那就是人被钱玩了,不值得。豁达的陈若尘最近也有些豁达不开,那是因为女儿的事。女儿大学毕业两年,因右脚残疾,找工作辗转了几十次,都被用人单位拒绝了,弄得女儿连家门都不愿走出一步。这事不知怎么给县委书记知道了。这天晚上,县委书记和冯有

45、为来喝茶,书记从包里拿出一份调令递到陈若尘手里,“明天叫孩子到财政局报到,孩子学财会的,正好学以致用。”陈若尘犹豫一会把调令接了,说:“古人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这样的大恩,当得以死相报啊。”时间就这样不急不慢地走。茶友们很久没来了。陈若尘有些想念,想打电话约他们过来喝茶,拿起电话又放下了,笑自己像没经过事的人。这天晚上正念着,书记一个人来了,陈若尘喜得连忙去泡荼。喝了一阵茶,书记从带来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用黄绸裹着的东西说:“若尘,你给看看。”陈若尘小心接过,揭开黄绸,心就扑通、扑通跳了,一只品相良好的青玉碟子在灯光下发出幽幽的沁人的光。这碟子叫清代菊纹盘,清中期皇家用具,虽说不是孤品,但存

46、世的也不足五枚,香港拍卖行前几年拍卖过一枚,拍出了近百万的价。仔细看过几遍,确定无疑后,陈若尘才对书记说:“这是真品。”书记笑着说:“这碟子是家传的,我岂不知它是真品。”那你拿来叫我看是什么意思?书记踌躇着说:“若尘,我们是朋友,你帮个忙,给它出份赝品证明。”陈若尘不答话,也不看书记,内心挣扎着。良久,陈若尘站起来踉跄出了茶室。片刻,拿了印鉴纸笔回来,坐下写好鉴定证明书,盖上自己的印鉴递给书记,懒懒地说:“你要它假就假吧。”然后,端起茶做了个送客的手势,书记尴尬站了起来,从包中拿出一个大红包,陈若尘不接,把书记半拖半拉推出了门。第二天,隐逸斋关了门,门上贴着八个字:若尘已死,停止营业。街坊邻居

47、不信,问陈若尘老婆,老婆又气又恨地说:“死了。死了好。他死他的,我活我的。”陈若尘哪去了?有上香的人在宝峰寺看见了他,原来已皈依佛门。书记也听说了,怎么也想不明白,陈若尘为了一件小事就去做了和尚。(选自2013中国微型小说年选,花城出版社2014年1月)15. 简要分析文章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16. 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17. 陈若尘最后出家做和尚,小说在前面有多处伏笔,请简要概括。 18. 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小说标题“绝鉴”的妙处。 【答案】15. 写了陈若尘在玉器鉴定方面成为“省内第一”的原因(经过);突出了陈若尘玉器鉴定的非凡功力;点题“绝鉴”;为下文写许多玉器玩家请

48、陈若尘鉴定的内容作铺垫。 16. 动作、神态、语言;形象地写出了陈若尘为县委书记的真品鉴定为赝品而极不情愿,又为了报恩不得不为之的矛盾心理,突出了陈若尘对自己今生有此污点的极度伤心、无奈。 17. 陈若尘原为历史老师后来辞职,可见他做事率性、决绝;陈若尘的法师友人,曾说他“与佛有缘”;陈若尘开玉器店,名为“隐逸斋”,透出隐居出世之意;另外,陈若尘开店,不纯粹为了挣钱,生性为人洒脱。(答出任意3点) 18. “绝鉴”:既指主人公鉴定能力高超,又指因做了违心事,下定决心不再鉴宝;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突出了小说主人公为了女儿工作一事做违心事而主动付出代价的正直品性。【解析】【15题详解】这道题考

49、查对记叙文顺序的理解。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和插叙。插叙的作用:使叙述更加完整,使文章更充实,结构上更紧凑,能够更好地突出文章中心。仔细阅读第二段可知,第二段主要交代陈若尘在玉器鉴定方面成为“省内第一”的原因(经过);陈若尘能够把被专家鉴定为高仿品的玉器鉴定为真品,并得到了北京专家的验证,突出了陈若尘玉器鉴定的非凡功力;“省内古玉鉴定排第一”点明题目“绝鉴”;陈若尘在省内玉器鉴定界的地位为下文写许多玉器玩家请陈若尘鉴定的内容作铺垫。【16题详解】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

50、+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站起来”“回来”“坐下”属于动作描写,“懒懒地”属于神态描写,“你要它假就假吧”属于语言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陈若尘为县委书记的真品鉴定为赝品极不情愿,但为了报恩不得不为之的矛盾心理。结合后文陈若尘关了店铺皈依佛门的结局可知,突出了陈若尘对自己今生有此污点的极度伤心、无奈。【17题详解】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理解。伏笔:指文学作品前面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伏笔的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或疑惑的感受。从“开了家玉器店,取名隐逸斋”可以概括出:陈若尘有

51、隐居出世之意;从“原是历史老师,不知何故,突然辞了职”可以看出,陈若尘做事率性、决绝;从“有次喝完茶,法缘和尚盯着陈若尘端详了许久,幽幽地对他说,施主面相与佛有缘。”可以看出,陈若尘 “与佛有缘”;从“陈若尘不像他老婆那样着急上火,说做生意本来只是玩的事,何必较真,真要老是想着挣钱,那就是人被钱玩了,不值得”可以看出,陈若尘开店,不纯粹为了挣钱,生性为人洒脱。这些都为陈若尘最后出家做和尚买下了伏笔。【18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标题作用的理解。标题是文章的眼晴,其作用有: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贯穿全文的线索;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关注;反映作者情感;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等。题目“绝鉴”一语双关:既指主人公鉴定能力高超,在省内玉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