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_第1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8/89845dfe-6938-46e3-a280-ab5affa63559/89845dfe-6938-46e3-a280-ab5affa635591.gif)
![“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_第2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8/89845dfe-6938-46e3-a280-ab5affa63559/89845dfe-6938-46e3-a280-ab5affa635592.gif)
![“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_第3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8/89845dfe-6938-46e3-a280-ab5affa63559/89845dfe-6938-46e3-a280-ab5affa635593.gif)
![“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_第4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8/89845dfe-6938-46e3-a280-ab5affa63559/89845dfe-6938-46e3-a280-ab5affa635594.gif)
![“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_第5页](http://file1.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2/2021-1/28/89845dfe-6938-46e3-a280-ab5affa63559/89845dfe-6938-46e3-a280-ab5affa6355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摘要本文首先对罗马法上的“人格”概念进行了解析,重点是以民法的视角分析该概念的先验歧视色彩。随后从历史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分析了“权利能力”一词产生的根源,并得出以下结论:德国民法典制定者处于资产阶级兴起的世界中,他们需要继承罗马法,但他们不要其中的公法因素;他们也需要继承罗马法中的主体资格制度,但他们不要那个“排除了部分生物人加入正常社会生活的机会”的“人格”一词。最后,本文以康德伦理人格主义精神为主线,运用马克思历髅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对现代意义上的“人格”的本质进行了剖析。论文联盟编辑砦。关键词:罗马法人格权利能力康德伦僮理人格主义现代意义上的人格壹人
2、格敛与权利能力探源一、罗马法“人格”的赆含义罗马法中,“人”这一语词有三种塑不同表达,并代表三种不同含义:Iho眩mo自然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II冁caput权利义务主体,表示法律上蝼的人格;IIIpersona权利义务主体的各种具体身份,即,其在各类具螗体权利义务中的身份。以上概念中,人塘II,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主体,需具有菜: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在当时,罗荠马法以人格或人格权来总称这三权。这睃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市民权在罗马法霖类似于今日之公民权或者国籍概念,其内鼗容包括公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及私权婚姻权、财产权、遗嘱能力和诉讼权。小结论:a罗马法对生物人与法律人脍有所区分;b罗
3、马法中“人格”、“人逆格权”等同于法律人;c罗马法中ca睾put一词包含现代意义上的公法因素。锗二、权利能力的诞生背景资料背景冬1:生产力与经济环境。由于交换经济的勃兴和俾斯麦创设的大学制度,传统日耳曼的庄园制在近代德国受到挑战,原先楗在庄园奴隶主的领属下带有奴隶性质的农奴渐渐从人身依附关系中脱离,并成长为抽德国历史上新兴的市民阶层。而后,随着蚪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工场制度的萌芽,蕈许多农民子弟进入城市,一方面受雇于人获取工资,另一方面购入生活资料,从而事实上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小结论:奴隶制的逐渐瓦解使更多的“生物人”成捍为事实上的法律关系主体。这里暗含的规律是: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制度变迁
4、,床从而导致在历史上仅特定阶级所享有的“蹈生活于受法律调整的秩序之中”的机会在默事实上被更普遍地赋予给了“生物人”。淬背景2:文化思潮与理论土壤。19壁00年属于欧洲人文主义思潮兴起的年代班,以德国为代表的现代国家继承了近代以傧来的个人主体思想和个人平等原则。先验唯心主义哲学:康德创立的伦理人格主义哲学对德国民法典制定者的精神世妩界产生了深刻影响。该理论几个比较核心机的观点概括起来就是:“人依其本质即为目的本身,而不能仅作为手段使用”;“做一个人,并尊重他人为人”。基于背嗲景资料的分析和推理:“权利能力”的诞仨生基于社会经济状况的客观要求,加上檠当时的文化思潮及康德伦理人格主义的深嘻刻影响,德
5、民制定者认为:在法律上,应鲭当赋予每个生物人以原先在罗马法中仅赋嘱予给特定人的那种享受“生活于受法律调捋整的秩序中”的机会,也就是说希望基波于“天赋人权”和“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晒让每个生物人均能成为法律人,均能享受“生活于受法律调整的秩序之中”这么一眍种利益;而作为民法典的制定,此种“生怖活于受法律调整的秩序之中”的利益的普装遍赋予就体现在德国人创立的“权利能力吁”一词中他们使用了一个新创的“权妨利能力”,而非使用罗马法中的“人格”饿一词,避免了将罗马法中“人格”的歧视错色彩带入其“自由平等”的民法典之中:枕德民制定者选择“权利能力”一词作为豫宣示自然人法人均有机会参与民事关系组的符号,是一种
6、明智的选择,因为:1培他们处于那样一个变革的时代:资产阶盎级正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和壮大;而同时,鹫旧的奴隶的、封建的制度仍未完全清除。在这样的环境下,“人格”作为一个罗马法的概念包含了太多歧视性色彩。论文联宵盟编辑。2另外,古罗马法人格要素饫中的市民权含有公法因素,此为将“人格”直接植入民法典的障碍之二。德国人蛤需要找到一个概念以构建一个体现“自由芝主义、启蒙运动、理性法和罗马学说汇篡座法学”精神的主体制度,他们需要创立一诎个词,这个词必须能够表达这样一层意思弩,即:所有的生物人均“有权”加入到民法调整的社会秩序之中。至迟在1840废年,弗里德里希萨维尼在其当代罗马嚷法体系中明确对民事能力提出“
7、权利能辏力”与“行为能力”之区分。德民制定者玻选择采用“权利能力”一词构建他们心目檀中理想的民法主体制度时,他们是在宣告猝:任何人都生而具有“享有权利的能力”纡,因而也就具有“持有权利的可能性”,洳再加上一份“行为能力”,则德民立法者斋顺利地使用一个新创的概念代替了原来包趸含着歧视色彩及公法因素的“人格”,并牝且起到了以这一新词汇确认民法主体、继扁而构建民法主体制度的效果。第一部分的结论:罗马法中的“人格”一词,一方面是罗马统治者为确认其法律秩序中主酪体资格的工具,另一方面,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讲,更体现着一种歧视,即对生物人葵的不平等的区分。在后来的德国,其立法氦者通过新词“权利能力”的置入,既
8、保留了“人格”一词用来描述法律体系中主体椰资格的作用,又排除了其歧视性色彩,并瞽避免了其公法因素被带入私法领域之中。笠也就是说,“权利能力”一词的使用使德狱民制定者达到了继承罗马法的目的,同时瓷又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即:生产力和鳏经济发展导致的非人格人在客观上需要参与到法律秩序之中的现实要求;“人生而醢平等”的资产阶级“天赋人权”思想的要读求;公私法相区分的要求。贰人格概杈念的解读及变迁;现代意义上的人格追盟溯到罗马法对“人格”一词的使用,其无彭非为区分出一类人,使他们能在受法律调喟整的秩序之内享受生活,可以说,在那种划分之下,如果“人”这一概念包含“社市会关系”这一本质性的因素,则仅那一类
9、苏被赋予“人格”的生物人才是人,而其他柬人类均与动植物无异因为其他人类没有机会加入受法律调整的秩序社会关系之中。事实上,这种区分远非它看起来那么简单:通过这种区分,那些生活于法律秩序之中的人们,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是同时既为目的又为手段的,他们可芒以通过“私法自治”去“以其所给,取其所需”;而那些生活于法律秩序之外的人们,在那样一个客观世界中,在那样一种规则之下,他们则从来就只能是手段,只词能是客体。从而统治者以这样一种名义上骁的法,为着他们自己集团的利益,组织了歪那个疆域中的人类,过着一种“权利远远超过其义务的生活”这一切只因为,涫在他们之外,有另外一群人,他们仅仅是脒手段,他们永远只有
10、义务,永远是统治集团权利的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时势惑让国家治理者无法再恪守这种歧视区分,荬而不得不以法律或类似方式赋予所有生物¥人加入社会秩序之中的权利。从此,“人外人享有权利并负担义务”,代表统治阶级漪意志的法将每个生物人都纳入法律调整的前秩序之内对这法律自身规则的合理性我们姑且抛开不谈从而至少在名义上链,统治者及其法律开始把所有的生物人均俣当作社会人了:把他们纳入法律秩序,并糇赋予权利、课加义务。说白了,这个时候哙的法律改变了古代“人格”所造成的歧视狯局面,它让所有的生物人均得到参与社会逄关系的机会,那么,直到此时,我们基于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本质的观点才祈可以说,人类即社会人,人
11、类即法律人,淇人类即人。我们在法学领域中的人的概念暧符合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本质的长定义,至此,“人得以成为人”。第二毅部分的结论:结论1:“人格”在人类葭历史中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古代人格谲”,此人格对一类人的法律地位的承认意味着对另一类人法律地位的排除消灭。趟那是不合理的,但却是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浴及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另一种是“现代膦人格”,其产生时间应是在资产阶级国家建立前后,由于其将所有生物人均置于法律调整的秩序当中,因而真正认所有生物人为人,从而实现了所有生物人在法律秩刃序中的平等。我希望能够这样表达:此时的“人格”已经宣布了自己的死亡由穗于所有的生物人均被承认为人,则它已经
12、吊丧失了罗马法上“人格”一词用来“划分蒡生物人”这一主要功能如果我们说它谰还存在的话,则此时的“人格”是一种与辔罗马法中的“人格”完全不同的人格了,它存在于法律中的意义体现为:由于资馐源稀缺,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利益呵冲突的不可避免,导致人与人之间希望将自己仅视为目的价值,而将他人仅视为手段的想法不可避免,那么,如果一部分抛人在客观世界中一旦真的成为了绝对的目央的价值,则必有一部分人会再次沦为绝衄对的手段,那么,人类社会又将回到类似暮于奴隶制的社会之中。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客观上无法消除的利益冲突所导致的潜镀在危险给我们带来制度倒退和伦理灾难,现代人格找到了它存在的意义:我们说共,现代人格是
13、作为一具古代人格的尸体矗隈立于民主、宪政的法律制度中,它宣告着古代人格的灭亡,并且告诉人们:你尽可魃以为自己的利益而将别人当作手段,但你农永远不可能让自己成为绝对的目的而让另一个人成为绝对的手段,因为“人格”已死。结论2:现代人格是人追求到法律内秩序意义上的平等之后的一种状态及其确蹊认:每一生物人都同时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操,没有任何一个生物人应该被视作为绝对碉的手段。结论3:现代人格与“权利能镫力”。“德国民法典是自由主义、启蒙运瘅动、理性法和罗马学说汇篡法学的晚熟果显实”,在德国民法学理中,首先将所有的人定义为人格人,权利能力一词无论其在枸创设之初抑或被德民选用之时,均是为了避免罗马法“人格”
14、将一部分人规定为绝铜对手段所带来的歧视与不平等,从而其体沏现的就是现代意义上人格的精神与理念:易“每一生物人都同时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光没有任何一个生物人应该被当作绝对的手段”。这样看来,现代人格概念应该是“孰权利能力”概念的基石,权利能力就是现扬代人格理念在民法中的体现。叁当代鹧:人格在当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以宪法和民法为例。宪法的永恒的目标是防范插公权对私权的侵犯,民主、宪政理念首先狮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将所有的人都纳入法硷秩序中,让他们能够“生活于受法律调整艚的秩序之中”。而根据主流宪法理论,宪法与部门法是一种源与流的关系,部门法貌权利是宪法权利的具化,而作为民法中的隙主体制度,我认为它解决的仍然是赋予哪幌些人以“生活于受法律调整的秩序之中”葸的利益的问题,只不过在这里这种法律秩杆序具体化为民法秩序、私法秩序了,所以趴我的结论是:人格非等同于权利能力,它镀首先是一个宪法概念,而我们在组织我们潞的民法体系的时候,基于宪法与部门法的垭内在的、客观的联系而不得不运用这个概鳟念,但人格一词始终属于宪法范畴。如果徭我们说民法中有人格,或者说民法中需要乱使用一个“人格”概念并将它作为其整序颉范围的决定因素之一的话,那么在民法中寞,我们使用的是“权利能力”一词。这看来是毋庸置疑的。1.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科技合伙人退伙合同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项目资金代管代收代付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离婚夫妻共同子女法律权益保护协议
- 施工总体筹划
- 施工日志填写样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与整改记录
- 打造高效、智能的办公环境-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实践研究
- 深度探讨学术研究汇报的要点与制作技巧
- 业绩达标股票期权合同范本
- 产品分销合作合同书
- 万科地产集团:合同管理新篇章
- 202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汽车车灯行业市场现状、前景分析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4夏季广东广州期货交易所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省2024年高考化学模拟试题(含答案)2
- 2024新人教七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Were Family!(大单元教学设计)
-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一至六年级上册下册齐全)
- 材料力学之材料疲劳分析算法:S-N曲线法:疲劳分析案例研究与项目实践.Tex.header
- 2024(新高考2卷)英语试题详解解析 课件
- 天津2024年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中国医美行业2024年度洞悉报告-德勤x艾尔建-202406
- 2024年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一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