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治疗杂病_第1页
《金匮要略》治疗杂病_第2页
《金匮要略》治疗杂病_第3页
《金匮要略》治疗杂病_第4页
《金匮要略》治疗杂病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匮要略治疗杂病的最大特点是注意扶助机体 正气,而扶正之中,又首重调理脾胃。预防法金匮要略在疾病的预防中强调脾胃的作用,指出“四季脾旺不受邪”,认 为脾气健旺是人体抗病的基础。其一,未病须防损伤。脾主运化水谷,其损伤多由饮 食不当所致,如食之过多,停于胃肠,宿食停滞,导致脾转输无权;五味应当调和,“服 食节其生冷苦酸辛甘”,偏食则伐胃;有毒之物则更易操作脾胃,故专设“禽兽鱼虫 禁忌”、“果实菜谷禁忌”等篇以警之。惟食饮调摄,善于“养慎”,“不令形体有 衰,病则无由入其月奏理”,反之,食味“不闲调摄,疾疹竟起”,说明食饮的调摄是保 持脾旺的重要措施。其二,既病宜防传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

2、实脾”就是 已病防变的预防措施,强调在疾病可能传变的途径中调补脾胃的重要性,指出肝虚在 “补用酸,助用焦苦”之时,须“益以甘味之药以调之”。甘味益脾,土旺能御木侮, 肝病便不能传之于脾。乂因脾旺则气血渐充,正气来复,有利于肝病的向愈,一举而 兼收两功。后世张从正“养生当论食补”,李东垣“内伤脾胃,白病由生”之论,都 是强调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与其一脉相承。补益健脾法金匮要略体现了在虚证中强调补脾胃的观点,无论因脾胃虚弱而致生他病, 或病后脾胃功能不复使病程缠绵不愈,总以脾胃功能不足为主。补益脾胃,因证型不 同,乂有建中、温脾及脾与他脏并调等法。建中若脾气虚弱,气血化源不

3、足,便会变生各种证候,如虚劳、虚黃等,即以建中为 法治之。如虚劳,因阴阳不相维系,或见“里急、腹中痛、四肢酸痛”之阳虚阴寒独 盛证,或见“悸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梦失精”之阴虚虚阳上亢证,系阴阳俱不 足之候。但非阴阳自虚,是山于气血不足,而致阴阳乘戾,非直补阴阳所能奏效,故以 甘温建中、补益脾气法以调和营卫,复建中阳,使中气立,脾胃传输有权,气血渐生, 则阴阳可期平复,方处小建中汤或黄罠建中汤类,尤在泾欲求阴阳之和者,必求之 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之论,可谓深得仲景之旨。虚黃为气血不荣于外, 脾色外现而发黃,非湿热内蕴所致,故不宜以清利退黄,而须从气血的化生图治,亦用 建中之法治之

4、。金匮要略以建立中气为治的观点,对后世医学影响颇大,著名的 脾胃专家李东垣的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升阳举陷汤莫不是建中法的 推广运用。温脾水谷的转输,气血的化生,全赖脾阳主之,脾阳虚则水谷消化、气血化生即发生 障碍,呈现中寒之象,见症多有皖腹胀满、腹痛喜按、肢冷便酒,纳谷不佳等,常以温 中之法治之。如温中止痛、温中除满、温中消痞、温脾生血、温脾摄血、温胃止呕 等,于寒疝、腹满、胸痹、下血、呕血及产后诸疾常用之。寒疝腹痛出现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或腹痛出现有头足不可触近。 属脾阳衰微、中焦寒盛之证,此时寒凝中焦,非温不去,故用附子粳米汤、大建中汤 等温中散寒止痛。脾阳不足,阴寒

5、内生,“脏寒生满病”,可见“腹满时减,复如故”, 仲景虽未岀方,但明言当与温药”,医宗金鉴认为应予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 汤,亦属方证切合,临床验之,其温中除满实有确效。中阳不足,寒邪上乘阳位而致之 胸痹,用人参汤温运脾阳、开发中气。产后血虚,或血虚寒疝,见虚羸少气,腹中痛,为血虚有寒,经脉不荣,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或内补归建中汤以温脾生血。中 焦虚寒,脾不统血,见“下血、先便后血”之远血,用黄土汤温脾摄血。脾胃虚寒,气 机升降失司,胃气上逆而呕吐,轻者“干呕、吐逆、吐涎沫”以半夏干姜散温胃止呕; 重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用大半夏汤温中补虚止呕。脾与他脏并调五脏之间,生理上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病

6、理上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他脏有 病鲜有不累及脾脏者,而脾胃有病更常患及他脏。故金匮要略强调补益脾胃常与他脏协调 并治。肝脾之间,木有疏土之用,土有培木之德而相互协调,一旦失常,则肝病每常累 及于脾,形成“木横乘土”之候,如“妇人怀妊,腹中痛”,用当归芍药散肝脾并调,使木达土疏;“干呕,吐涎沫,头痛者”,以吴茱 萸汤温散肝经寒邪、健脾益气兼施。脾肺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输布,若胃虚土燥,脾 不能输津上布于肺,肺津不瞳,便可形成肺痿之候,宜培土以生金;胃阳虚乏,见“吐 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以甘草干姜汤振奋胃阳,以复肺气;若属 虚热、“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便用麦门冬汤养肺胃之阴

7、。肾为先天之本,赖脾胃 以养乙 脾为后天之本,需肾阳以温煦,脾阳虚衰可影响及肾,肾阳亏损每有脾阳不足, 故常温脾暖肾并治。甘草干姜茯苓口术汤治寒湿着肾的肾着证,“煥土以胜水”,便 是温脾以暖肾;温经汤温经暖宫,疗冲任虚寒夹瘀的崩漏证。肾气丸治脾肾阳虚之虚 劳腰痛及水饮证,四逆汤治阳衰阴盛的虚寒下利证,乂可见温肾暖脾之一斑。脾生血, 血养心,脾虚血少,心失所养则心神不安,乂宜心脾同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 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之证,乃血不养心,如五脏风寒积聚篇所云:“邪哭使魂 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故以甘麦大枣汤甘温益脾之品,系补脾生 血养心之法。现多用本方合归脾汤治疗癒病

8、等,即广此方之意而加强健脾养心之 功。祛邪理脾法脾胃气机被病邪阻滞之际,若徒以健脾,则不惟脾运不复,反有助邪之虑,当以 祛邪为主,使邪去正安。金匮要略中祛邪理脾法可见祛湿、化饮、清热、攻下 诸途,常用于痹证、湿病、痰饮、呕吐、下利、腹满、水气、黄疸等证。祛湿脾喜燥而恶湿,乂主运化水湿,故水湿停聚极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虚 因于湿阻者,金匮要略以祛湿为主,少佐健脾,以收攻邪安脾之功。如“小便不 利,大便反快”,治疗“但当利其小便”以祛湿,如防已黄罠汤的利湿健脾;湿为阴邪, 非温不化,乂常温化水湿以健脾,如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皆 是;湿邪为患,多内外合邪,如尤在泾云:中湿者,必

9、先有内湿而后感外湿,故其人平 时土德不及而湿动于中,山于气化不速而湿侵于外”,故乂宜兼行表里这湿,如麻黃 加术汤、麻杏改甘汤、越婢加术汤等方。化饮饮为阴邪,易遏阳气,非温不化,金匮要略以“温药和之”为林*,以苓 桂术甘汤为温脾化饮之代表方。若饮停于胃,见“呕吐心下痞,眩悸者”,用小半夏 或小半夏加茯苓和胃化饮;饮留胸膈,“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啰不啰”等胸膈窒闷 无可名状者,用生姜半夏散辛散水气;水饮迫肺,喘咳身肿,用泽漆汤逐饮通阳,培土 制水;若饮停下焦,脐下悸动,欲发为奔豚者,乂宜苓桂甘枣汤温胃化饮。如是,饮蠲 阳回,清升浊降,脾胃气机不被阻滞,便无复水饮停聚之患。清热邪热内干,或消灼津液

10、,或影响升降,或与湿相合,或与寒错杂,致使胃肠功 能紊乱,金匮要略用清热法为主以恢复脾胃功能。如胃热消渴见“渴欲饮水,口 干舌燥”,用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生津,胃热呕吐见“食已即吐”,用大黄甘草汤清泄 胃热;挟热下利者,用黃苓加半夏生姜汤清热止利;少阳邪热迫胃,呕与发热并见用 小柴胡汤和解泻热;寒热错杂于胃,见呕而肠鸣,或干呕而利,用三泻心汤辛开苦降以 和胃;湿热蕴蒸,见“心中懊或热痛”者用梔子柏皮汤清热利湿。热退里和、胃肠得 安,则脾胃功能鲜有不复者。攻下里有结实,阻滞肠道,势必影响脾胃气机,或热实内结、或宿食停滞、或寒 实结聚,非攻逐不去者,金匮要略乂立攻下逐邪诸法以安脾。如腑有热结,见“腹满

11、不减,减不足言”,用大承气汤攻下通便;饮食不化,宿食滞积于胃肠,见“下 利不欲食”,尤在泾谓“谷多不能益脾,而反伤脾,宜速去其停谷”,亦宜大承气汤涤 腑导滞;里实气滞;见“痛而闭者”用厚朴三物汤理气导滞;寒实内结之“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者,用大黃附子汤温下逐寒;胃强脾弱,肠燥津亏,津液偏渗膀 胱,见“大便坚而小便数”,用麻子仁丸润肠通便。其他如大柴胡汤之和解攻下兼施,厚朴七物汤之解肌泻下合用,大黄硫石汤泻热退黃并行,虽各具特色,但 无不是导滞以复升降,通腑以畅胃肠,以攻下的途径来恢复脾胃功能。顾护胃气法脾胃之气的盛衰存亡,对于疾病的预后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胃气则 生,无胃气则死。

12、”故金匮要略在各种不同的治法中,都极注意保存胃气。或饮 糜粥以鼓舞胃气,或于祛邪剂中参以和胃之品,或干峻烈剂或有毒方中伍以护胃之药, 种种不一,意在刻刻注意顾护脾胃之气,使病退而脾胃不伤。鼓舞胃气脾胃为气血之源,正气之本,在疾病过程中,若正气不足以驱邪,则需 鼓舞之,金匮要略常施以饮糜粥之法。如桂枝汤本为辛温解表,其以和营解肌见 长,发汗之力较逊,故于服药后须“啜热稀粥一升”,以鼓舞胃气,宣行药力,开发II奏 理,方能微微汗岀,而驱邪外达;枳实芍药散主产后气滞血瘀腹痛证,因产妇胃气多虚, 故以麦粥以下”,既可防行气之品耗伤胃气,乂可鼓舞胃气以行药力。一般祛邪剂应用中护胃法致病邪气非祛不除,然祛邪不当,多有伤胃之弊,故祛 邪之际常宜兼扶胃气。金匮要略常处理得恰到好处,如白虎汤中知母、石膏系 寒凉之品,用于里热自然无过,而于胃气则有碍,故方中佐粳米、甘草以防石膏等寒 凉伤胃;大黃甘草汤专泻胃热,以甘草防大黄之苦寒碍胃;麻黄附子汤、甘草麻黄汤 均疗水气,恐麻黃附子辛燥损胃,故以甘草护之。峻烈剂、毒剂应用中护胃法药性峻烈,或具有一定毒性之剂,逐邪之力虽峻,而 伤胃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