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_第1页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_第2页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_第3页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_第4页
《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向沙漠进军教学设计 中国烟台格迈纳尔中学 初二语文组 【教材分析】向沙漠进军 是一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事理说明文。本单 元的要求是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说明文常 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 分类别等。课文虽然写于上个世纪 50 年代,但仍体现了时代特点, 具有现代意识。 文章不仅对沙漠的形成, 危害和对其治理的办法进行 了科学的说明, 而且还充满了激情, 使人读后可以感受到一种征服大 自然的伟力和必胜的信念。文章关注沙漠,也就是关注自然,关注人 类本身,有利于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说明文, 对于这种文体

2、还较为陌生, 学习 中往往因为说明文的故事性、 情节性不强而不愿意学习。 因此如何引 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应该是教学的关键之一。说明文学习必须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 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 而这恰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地方,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指 导。【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全文,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 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整体结构的分析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设计“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专 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 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

3、识。 2、教学的 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综合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学习本课是如何围绕 “向沙 漠进军”这一中心有条理说明事物的,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第四段关于“阵地战”的说明。【教法研究】教无定法, 教必有法,贵在得法。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经指出: “圣 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1、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纬目标,创设情境,组织教学。把 班上学生按照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 这样便于同学间 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2、教师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如播放相关影视资料

4、, 出示一些质疑探究性的问题或图片等。3、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4、我设计了“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专题实践活动的资料的搜 集和整理,当然,语文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上网,进行资料的搜索。学法指导】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 授人以渔,则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如何让学生“会学”才是关键。因 此我用了以下几点办法: 1、指导学生预习,做预习笔记,要用活页纸做,便于整理归类。 2、 列阅读提纲。阅读层次清晰、逻辑性强的说明文时,可在快速搜寻文 段的中心句之后,列出阅读提纲,以便使阅读的内容一目了然,易于 整体把握。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 3

5、、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破坏生态环境的资料。4、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的报告和小论文等。 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类型】 自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学习说明文的一些基本知识。 分析本文严密的结 构。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本文准确的语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我们学习任何一篇说明文, 都需要准确地理解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要点,这些要点是学习说明文的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 本文而论,主要是说成因、方法、特征、本质和规律性。下面想提出 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在阅读时自己划出一

6、些能答复问题的句子来(培养作阅读笔记的能力): 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是什么? 沙漠逞强施威,用的是什么武器?这种武器主要用什么方式来袭击人? 抵御风沙袭击有什么方法?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征服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什么?(注意“抵御”与“征服”的不同。) 我们是怎样征服沙漠的? 征服沙漠获得巨大成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互相讨论,彼此纠正或补充一些内容,教师巡视以后让学生举手, 读出有关语句(语句可以有变动):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沙漠逞强施威,用的武器是风和沙。这种武器向人类进攻的方式有 二:第一,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量愈强。第 二,风推动沙丘缓慢前进。 抵御

7、风沙袭击的方法第一是培植防护林,(这主要是防风),第二是 植林种草(这主要是防沙丘)。 征服沙漠主要的武器是水。(“抵御”只是消极的防止,“征服”才 是积极的消灭。) 我们征服沙漠采取的措施是“开沟挖渠,种麦种棉植林”,这就“保 护了农田,开辟了绿州”,而且起了防护交通线路的作用。而且,制 造风力车,“供发电、汲水、磨面之用”使风“为人类造福”,而且用 半导体把沙漠上长时间的日光变为热能, 来发电,取热,煮火,做饭, 等等。 征服沙漠获得巨大成绩的条件是社会主义制度。(二)问:根据以上答题,能否说出哪是成因、方法,哪是特征、本 质、规律性?(注意:只能作大体上的划分,很难执于一端。)学生讨论以

8、后,明确:上述答题之既是说明特征,也是说明方法。是 说明方法。也是说明方法,但是更加主要的方法。是进一步米取 的积极进攻的方法。和是本质:说明沙漠的本质是“人类最顽 强的自然敌人”。说明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征服沙漠,并且使 沙漠变成为人类服务的绿洲,等等。所谓规律性,指的是事物与事物 之间的必然联系,比方沙漠向人类进攻所用的两种方式决定于“风” 和“沙”的关系,风大沙小就是“游击战”,沙粒很多就是运动战。 又如征服沙漠的几种方式是由沙漠袭击人类所用的武器来决定的。“风沙”、“植树种草”、“水源”,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说明了征 服沙漠的规律性。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征服沙漠,又说明了自然条 件

9、和社会条件的关系,这中间也有一个规律性问题。【学生活动:朗读课文,思考探究,交流展示。】二、分析结构。(一)提问:在再默读过一遍以后,看看本文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充分思考以后,明确:划分为两个部分。问:依据是什么呢?沙漠这个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是怎样危害人类的?人类是怎 样征服沙漠的?也就是,人类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 军?(二)第一部分由四个段落组成。 这四个段落又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 呢?1、2、3自然段是一个层次,第 4 个自然段是一个层次。这样划分的 依据是什么呢?沙漠对人类危害的后果及其危害的方式。(三)1、2、3段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第 1 段是“总说”,指出“沙漠是

10、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然后,分别举出国外(地中海沿岸) 、国内(陕西榆林地区)典型的 例子,来证实这个自然敌人的危害。(四)根据人类对沙漠的认识与改造是逐步深入的, 第二部分又应该 怎样划分呢?划分为抵御与进攻。第 7 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呢? 过渡作用。从“防御风沙袭击,固定沙丘阵地” ,采取守势到采 取攻势。(五)5、6 两段都是写“抵御”的,为什么分为两段?一段写抵御风沙袭击,一段写抵御沙丘进攻。袭击”与“进攻”有什么不同?袭击”是偷偷地打击,就是指上面的“游击战” ;“进攻”是明目张 胆地进攻,就是指上面的“阵地战” 。(六)从第 8 段到第 12 段(第 11、12 段也可以理解

11、为对风和对日光 的利用)都是写“攻势” ,寻找它们互相间关系似乎比较难。如果一 分为二的话,怎么分法呢?改造沙漠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第 8 段写在我国广大沙漠地区尽管地面 上缺少水,地下还是有水的, 这就具备了相当有利的条件, 说明是“可 能”的。 9至 12段以实例说明这“可能”已经变成了“现实” 。(七)9至 12这四段,还能够一分为二吗?9、 10两段写征服沙漠, 11、12 两段写利用沙漠。 既然 9、10 两段都是写对沙漠的征服,为什么不合为一段呢? 合为一段当然可以。分为两段的理由是一段写对农田的“保护” ,一 段写对交通线路的“防护” 。先写对交通线路的“防护” ,再写对农田的“

12、保护” ,行吗? 不行,征服沙漠的作用首先在于保护农田,开辟绿洲。11、12 两段写利用沙漠。各写了什么? 11段写利用沙漠地区“风力” ,12段写利用沙漠地区“日照” 。 这两段次序可以调换吗? 不可以调换的,因为利用沙漠地区风力,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工作;而 利用沙漠地区日照,还只是远景。【学生活动: 默读课文,思考探究,交流展示。 】三、小结。结尾一段总结全文,“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就是指沙漠对人 类危害的情况以及人类对沙漠改造的情况, 整篇文章紧紧抓住沙漠这 一事物的特征说明,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四、巩固训练。请一位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板书,把全文内容有重点、有条理地复 述一遍。【第二课时

13、】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向沙漠进军一文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等等,也分析了结构层次,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沙漠对人 类的各种危害以及人类对沙漠的改造。 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语言 的准确性。二、新课内容分析语言。(一)文章题目是向沙漠进军,进军,就是比作为军事上一场战 斗。文章选用了哪些动词表示这场战斗的激烈、你死我活的呢? 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一部分,找出沙漠对人类侵犯的动词: 并吞、侵占、侵入、袭击、进攻、肆虐、打死、摧毁、埋葬、逞强施 威。再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二部分,找出人类向沙漠进军的动词: 抵御、防御、固定、收复、保护、防护、开辟、征服。(二)语言准确性不但表现在中心词

14、上,还表现在对中心词的限制上 由教师读第一部分四个段落。在读的时候有意识地漏掉一些词、句, 请同学们在听教师读时,注意把漏掉的地方作好记号,然后研究漏掉 了一些词、句会给说明带来什么影响。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 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看来, 过去人类没有能征 服沙漠,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代埃及、巴比伦和希腊的 文明都是在这里产生和发达起来的。 但是两三千年来,这个区域不断 受到风沙的侵占,逐渐变成荒漠了。我国陕西榆林地区,雨量充沛,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天然草原 区,没有风沙。至打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和

15、山西北部的人移居到榆林 以北关外去开垦。当时的政府根本不关心农业生产事业, 生产技术又 不高,垦荒伐木,致使原来的草地露出了泥土,日晒风吹,尘沙就到 处飞扬。由于长城外的风沙侵入,榆林城也受袭击,至懈放以前,榆 林地区关外都变成沙漠了。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 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 沙的打击力愈强。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 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 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才能有收获。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沙丘的高度一般从几米到几十米,也有高达

16、 一百米以上的。沙丘的前进并不是整体移动的。当风速达到每秒五米 以上的时候, 沙丘迎风面的沙粒就成批地随风移动, 从沙丘的底部移 到顶部,过了顶部,由于风速减弱,就在背风面的坡上落下。所以部 份沙粒的移动速度虽然相当快, 每天可以移动几米到几十米, 可是整 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五米到十米。几个 沙丘常常联在一起, 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 可是所到之处, 森林被摧毁,田园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引导学生一一研究上面漏掉了“若干” 、“有些部分”、“还”、“多 少”、“许多”、“三十公里”、“一次”、“全部”、“点”、“全”等限制词 语对准确说明的影响。1、2、3自然

17、段漏掉了一些必要的限制词语,话说过了头;而第 4自然段漏掉了一些必要的限制词语,话又说得不够份量。过头与不 够,都不能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三)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但表现在限制上, 还表现在整句的判断 上。譬如说,“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 。那防护林是什么 呢?请同学仔细把防护林一段钻研一遍,然后用完整的句子回答。防护林是并行排列, 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林木高度二十倍的林 带。(从培植方法上讲)防护林是为了减少风的力量而培植的林带。 (从培植作用上讲) 防护林是抵御风沙袭击而培植的林带。 (从培植目的上讲) “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 ”在沙丘上植树种草怎么会成 活呢?那我们就

18、要研究湿沙层是什么。 请同学仔细把植树种草一段钻 研一遍,然后用完整的句子回答。湿沙层是沙丘在四十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百分之二以上的 沙层。“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那沙漠中到底有没有水呢? 一想到水,人们容易想到滚滚的黄河、滔滔的长江。沙漠地面上缺水, 地下有没有水呢?请同学仔细把地下水一段钻研一遍,然后用完整句 子回答地下水是什么。地下水是沙漠中地面上的降雨与径流渗入到土壤岩隙中的水。【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作业设计】“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专题实践活动的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可 以恰当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搜索。【教学反思】向沙漠进军是一篇结构严谨的事理说明文。

19、课文围绕向沙漠 进军说明了为什么要进军,如何进军以及进军取得的成绩和前景展望 三方面的内容。说明文一直是个人认为比较枯燥的一种文体。 对于说明文的教学 自认为无非就是抓住说明文的四要素进行逐一分析解剖即可。可是如此支离破碎的讲解,枯燥乏味的教学,怎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又怎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呢?基于本文的文体特征,本着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我为这节 课的教学设置了一个别致新颖的情境。我将沙漠当做对战的敌人,把 课堂当成对抗的战场,在四十五分钟里设计了知己知彼,战略部署, 胜利在望,兵法质疑四个环节。整节课上师生互动热烈,顺利的完成 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因此只有把学生带入情境,学生才会欣喜,才有 探求知识的欲望。情境的设置除去备课时的精心思考外, 课堂的随即发挥也是很必 要的。上课伊始, 我让学生假设成为侦查员,通过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