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手动探伤工艺规程_第1页
超声波手动探伤工艺规程_第2页
超声波手动探伤工艺规程_第3页
超声波手动探伤工艺规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超声波手动探伤工艺规程1、目的为保证公司产品质量, 对高频直缝焊管产品进行离线手 动超声波探伤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公司的利益。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生产的直缝焊管产品的焊缝离线、超 声波自动探伤喷标部位、钢管管端焊缝与母材、管体母材和 修补焊缝进行超声波手动探伤检验。3、工作程序3.1 检验员探伤前应准备好探头,检查仪器性能,做好探伤 前的准备工作。3.1.1采用CSK-I A试块测试仪器性能,仪器性能应满足以 下要求:a)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 1 b) 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 5c) 动态范围26dBd) 报警闸门位置和宽度任意可调3.1.2 一般选用频率为2.5 - 5MHz晶片直

2、径采用 8X 9mm K值为1.5-2.5的横波探头,采用 CSK- IA?试块测试斜探头 前沿和K值。3.1.3 一般采用水平 1:1 或深度、声程 1:1 调节仪器扫描 速度。3.2 灵敏度调校: 对焊缝探伤时采用与被检钢管同规格 ( 曲率 和壁厚 ) 的曲面对比标样调校灵敏度,灵敏度调整完毕后提 高 2db 作为检验灵敏度。移动探头位置、转动角度,找出人工反射体(3.2竖通孔或N10刻槽)的最高反射回波(一般根 据板厚采用 2-3 次声程进行灵敏度调校 ) ,调节衰减器使反 射回波幅度为 60-80 ,按照产品标准确定或设置合格极 限。对母材探伤时,灵敏度调整采用 5MH匝14F6双晶探

3、头, 采用 CSK-IA 试块调节仪器一般采用 5:1 或 10:1 调节仪器 扫描速度。将第一次底波高度调整到满刻度的 50%,再提高 灵敏度 10dB 作为检验灵敏度,如标准或检验工艺卡另有要 求,则按有关规定进行。 填写“超声波探伤灵敏度调校记录” 。3.3 离线焊缝探伤3.3.1 清除探伤表面上探头移动区的锈蚀、油垢及其它污 物,以保持良好的耦合状态。3.3.2 耦合剂应均匀覆盖探头移动的整个区域,耦合剂一般采用 CMC。3.3.3 探伤时,探头移动区域为 P=2KT+50mmK为探头K值、 T 为被探钢管厚度) 。3.3.4 探伤扫查方式一般采用平行扫查与锯齿形扫查两种 方式,第一次

4、采用平行扫查方式,将探头垂直焊缝并置于离 焊缝 1.5-2 次声程(根据板厚)的位置,沿平行焊缝方向进 行扫查。第二次扫查采用锯齿形扫查,将探头垂直焊缝并置 于离焊缝 2-3 次声程(根据板厚)的位置,沿平行焊缝方向 进行锯齿形扫查,扫查时每次探头的跨距应保持足够的覆盖 量 不 得 超 过 探 头 晶 片 直 径 的 1/2 。 扫 查 速 度 不 应 大 于 150mm/s。3.3.5 对补焊焊缝进行探伤时,补焊处应无锈蚀、油污及飞 溅等杂物,应根据探伤区域的表面状况,适当提高探伤灵敏 度。3.3.6 当发现缺陷时,为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形状、区 分缺陷信号与伪缺陷讯号,可采用前后、左右、

5、转角、环绕 等四种探头检查方式。 当回波幅高于 100%时采用 6db 法对缺 陷进行定量定位及测长。3.4 管体母材探伤3.4.1 清除探伤管体表面上探头移动区的锈蚀、油垢及其它 污物,以保持良好的耦合状态。3.4.2 耦合剂应均匀覆盖探头移动的整个区域,耦合剂一般 采用 CMC。3.4.3 探伤扫查方式 : 对管端母材一般采用沿管端圆周方向 进行锯齿形扫查 , 扫查步进距离不得超过探头晶片直径的 1/2, 扫查区域覆盖的范围应满足工艺卡及标准的要求。3.5 对发现的超标缺陷应对缺陷进行定位、定量及测长。3.6 在超标缺陷部位喷涂不合格标识;必要时应当面向补焊 人员交待缺陷情况。对检查合格钢管喷涂合格标识,标识应符合HRGG/sy-01过程检验标识规定的要求。3.7 当发现连续出现补焊不合格时应及时填写“质量信息反 馈卡”通知车间责任岗位。3.8 手动探伤时,要检查探伤部位有无表面缺陷,如有要做 出相应标识。3.9 “超声探伤灵敏度调校记录”用完后应及时送交质量检 验站资料室存档。3.10 及时将缺陷钢管的情况通知相关岗位。3.11 手探检验员当班填写“超声波手动探伤报告”和“交接 班记录”,送交质量检验站。3.12 本岗位安全操作要求1 )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2)注意安全用电。3)调整、工作和更换探头时,不能站在钢管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