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手教案_第1页
妈妈的手教案_第2页
妈妈的手教案_第3页
妈妈的手教案_第4页
妈妈的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妈妈的手教案【篇一:妈妈的手讲评教案】妈妈的手作文讲评教案教学目标: 1.在评改作文活动中,学会紧扣题目选择材料、取舍材料、安排详略等方法 ,初步具备一定的 评改作文的能力。2.在评改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教学重点:学习围绕要求评改作文,从评改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教学难点:围绕要求进行作文评改教学过程:一、复习1.妈妈的手这个题目写作的对象是什么?我们学生又会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妈妈的手呢?二、归纳描写方面:1.手的特征,手的特点各不相同,可以从外形,给人的感觉、起到的作用等方面把握。2. “感受 ”,所写的手要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三、默读例文,按要求评判文章:评改要点:1.所选材料是否切合题意?

2、2.所写材料内容是否具体、典型?3.多个材料的文章内容详略处理是否恰当?4.情节是否完整,语言是否鲜活,内容是否有吸引人的亮点?四、 讲评作文1. 肯定优点:本次作文,同学们的好的作文层出不穷。有的妈妈的手,有的写奶奶的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同学们的选材范围相当宽泛,形式多样,内容较具体。2. 指出不足:在写作中,同学应注意语言要凝练,应注意写作要有明确的中心,写完后,注意认真修改。五、表扬本次习作优秀者杨佳丽 帖亮陈慧玲 陈源六、重点讲评1.帖亮的妈妈的手在世界上,有灵巧的手、笨拙的手、致富的手、败家的手、勤劳的手,我妈妈的手是一双勤劳的手。评:通过列举引出中心,开头较好。2.陈慧玲的奶奶

3、的手奶奶的手已经没有弹性了,用食指和大拇指一捏可以捏出一道 “墙”来,像长城的墙。评:明确的写出了奶奶手的特点,能够运用恰当的比喻句,点明中心。七、小组讲评,合作交流1.互读互评,进行交流、修改。2.借鉴他人的长处,来优化自己的习作。八、小组代表班上交流,教师小结九、师生课堂小结:1.通过这次作文评改,说说你有什么收获?2.教师小结:通过这次作文评改,我们应该明白:写命题作文,材料的取舍必须切合题目,而且材料要写得具体,力求做到典型;多个材料的文章,还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安排好详略;还有更重要的是文章必须有作者正确的情感倾向。此外,语言的润饰、各种表现手法的运用、结构的安排,都要服从于表达主题的

4、需要出发。【篇二:妈妈的手说课及反思】妈妈的手说课 一、说新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把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从传授知识、训练能力转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这个精神,新增设了 “地方课 ”板块,它与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相比,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它突破了课堂中心、课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提出课题,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

5、要平台。妈妈的手是教师自行开发的一节地方课,我试图以本次地方课成为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亲情的契机,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二、说学生1、不愿与父母沟通 ,感受不了母爱 ,理解不了母爱,甚至摒弃母爱。这从学生的日记中可以反映出来。片段一:妈妈变得越来越唠叨了,一句话要说十遍以上,大事小事都要管,真烦人!片段二:妈妈没有以前那么爱我了,她只爱分数,当我考得好时,妈妈会大发慈悲,满足我的一切要求;当我考砸了的时候,她会勃然大怒,俨然换了一个人,有时还会大打出手。片段三:妈妈现在除了唠叨,还变得神秘兮兮,老用怀疑的眼光看我,还追着要看我的日记本,说是要摸清我的思想动态。

6、唉,有这么一位老妈,真是我人生的不幸啊 !据了解,学生的这些心里话,并没有跟自己的母亲讲过,他们认为与家长交流有障碍,讲了也白讲,干脆不讲。这样一来,彼此之间难免产生隔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隔膜越来越厚。家长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烦恼,孩子们在家变得沉默寡言,很少主动与父母交谈,还动不动就发脾气,弄得父母还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2、不懂得向父母表达情感,不懂得感恩。今年母亲节,我们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知道母亲生日的,全班不到四分之一;主动帮妈妈干过家务的,只有五位同学;了解母亲工作、身体状况的,仅三位同学;曾亲口对母亲说过问候语的,如 “妈妈,我爱你 ”此类的话更是寥寥无几,只有一位同学

7、说过。学生认为说这样的话很肉麻,很别扭,说不出口,而且也没必要。问卷调查的结果,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认识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三、说解决问题的地方课是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上,问题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应该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挖掘、利用身边的资源,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组织、有步骤的实施,为此,我主要利用了以下方法与途径:1、通过收集阅读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谚语等,欣赏有关母爱的影视、3、与母亲一起欣赏自己儿时的照片,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的过程中的酸甜4、针对以上内容,通过作文或日记的形式,反思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5、邀请母亲走进我们的课堂,

8、与子女进行直面沟通与对话,敞开胸怀,增进理解,消除隔膜6、为母亲献上一份自己准备的礼物,或为母亲做一件有益的小事,以此来四、说前期学习的组织实施及成果地方课是形成 “自主、探究、合作 ”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其目标一般不是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重在学习过程。依据这一特点本次活动拟用四周时间,分四个阶段进行,将全班同学划分为 6 个学习小组,每组 6人,各选1、学唱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懂你。2、利用图书馆、影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1)描写母爱的文章、诗句、谚语。(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爱有关的感人事迹。(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 (1)(3) 1、2、第四阶段 (2)

9、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对自己的希望,写一篇习的一些粗浅的理解和不太成熟的作法。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努力,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发、设计了更多更好的课例。在综合性学习这张崭新的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五、说教学过程 (一)2、照片里的故事 (背景音乐同上 )同学们刚才精彩的朗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人间最无私、最伟大的亲情,每个人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母爱,它像春天的甘霖,洒落在我们的心田,(1) 妈妈的手 (展示妈妈的手,背景音乐同上 )请两位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会妈妈的手的变化(2)老师的母女情 (展示老师母亲青年、中年、老年的照片 )老师讲述自己与母亲的

10、温馨往事(二)理解母爱1、展示图片一:妈妈的付出么?2、 (1)(2)小组讨论谈感受。(三)你如何看待文中父母对女儿的爱 ?这种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否有利 ?为什 1、配乐诗朗诵:永恒的妈妈 (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要求字正腔圆, 1、向母亲献礼 (学生在事先准备好的卡片上写上自己最想对母亲说的心里话,并当场诵读,将卡片送给在场的自己的母亲或回家送给母亲 )2、3、全班齐唱烛光里的妈妈4、老师赠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的手课后教学反思沈先林课堂展示是本次地方课的重头戏,想到学生平时对亲情的那种漠然、那种不屑一顾甚至怨恨,我忐忑不安地走进了教室。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中,活动课开始了。首

11、先是配乐诗朗诵烛光里的妈妈,在音乐即将结束时,我发现部分同学竟然眼含泪水,心里不觉一惊。接下来是 “照片里的故事 ”,当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之后,泪水一次次模糊了同学和家长的双眼,特别是在最后的 “感念母爱 ”中全班齐说妈妈,我爱您!之后,一位平时不苟言笑的男生竟然跑过去抱住了前来听课的妈妈,母子相拥在一起,这一幕感动了当时所有在场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作为老师的我,不仅是感动,更是震撼,还有一丝内疚,觉得自己此前并不真正了解学生,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并非冷血动物,而是作为成人的家长、老师这节课之所以取得成功,有如此良好的效果,作为执教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情感

12、。本次 “地方课 ”为期四周,分四个阶段进行:前三个阶段学生主要通过阅读、欣赏母爱的各种形式的作品,与母亲聊天,为母亲做一件有益的小事,给母亲制作一张卡片等实践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学生在整个实践体验过程中,对母爱的感受颇深。二、教师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感人,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教学中设计了 “母女情 ”这个教学环节,打动了每一位学生。当时,我向四周望了望,发现同学们也和我一样,是流着泪在听,随着老师的展示,母亲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像放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可见,老师的这种

13、情感释放与学生产生了共鸣,促进了学生与家长情感的交流与融合,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教学境地。三、领情入境,营造了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难以言传的意义。首先借助音乐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一个有利于情感开放的教学氛围。深情、舒缓的烛光里的妈妈作为背景音乐贯穿于这堂课,无时不在感动着听众;当学生欣赏这首歌曲看到屏幕上的这些画面时,再次掀起了感情的波澜,成为这堂课的高潮与亮点。他们和家长一起流着泪唱完这首歌曲,心中的【篇三:一双手优秀教案】一双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张迎善一

14、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重点难点: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 猜手诱趣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

15、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评析: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课前的猜手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2.

16、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1.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

17、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评析: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在以下环节中,老师鼓励学 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知文本,大胆交流初步阅读后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此处设计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它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2)比手感知 大。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 24 厘米,宽 10 厘米,厚2.5 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在形象直观的比

18、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3)生活感悟 硬、粗。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 “老茧 ”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

19、糙到什么程度。)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评析:课程标准中倡导: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学生可

20、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 “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 ”或 “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 ”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评析: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2.入计算,关注

21、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1)计算启情。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 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 780000 次)。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2)圈数促情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设计意图:课文中出现了 33 垧,44.5 垧

22、,1300 立方米, 3500 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有真实、立体的认识。 咱们学校占地 13 亩,这 33 垧有 38 个学校那么大, 44.5 垧,就相当于 50 个学校这么大。 把张迎善生产的 1300 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 400 层。(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 26 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 1988 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 1981 年到 1985 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