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鸟的天堂作业练习设计:1、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注音。(设计意图:本课中出现了两个多音字,设计这样的练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区分运用。)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 )目不可计数( )。 2)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 )这样想。 2、根据课文填空。(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情况。) (1)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 ),所以只看到了( ),没有看到( );第二次是在( ),看到了( ),所以他赞叹说( )。 (2)从“在一个地方”、“渐渐逼近榕树”可以看出作者是按从( )到( )的顺序写大榕树的。作者
2、写出了榕树的“大”和“茂盛”:“大”可从( )等词语看出来,“茂盛”可从( )等词语看出来。这部分是写榕树的静态的,是从榕树的干、枝、叶的( )、( )、( )等方面写的。 (3)从( )、( )、( )等词语看出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鸟的天堂的。这里写出了榕树上“鸟多”,可从( )等词语看出来;还写出了“鸟乐”,可从( )等词看出来。这部分写的是榕树上的动态,是从鸟的( )( )等方面写的。 (4)课文结尾一句里前边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是因为( )。 3、抄写文中带有“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的句子,体会这些词语的用法,试着用这些词语分别写一句话。(设计意图:通过抄写和造句,指导
3、学生对本课的词语进行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平罗城关回小 邵秀琴日记的特点是主动,自由,贴近生活。自己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表达什么感想,就记录什么感想。记日记的好处很多,首先,记日记能为学生储存许多写作素材;其次,日记能够培养学生选取材料的能力;第三,日记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坚持写日记对增强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日记里究竟应该写什么呢?这个问题是同学们常问的话题。简言之,一天的生活中,你的所见,所闻,所想,所为都可以写进日记。日记的内容,没有时间、地点、大小、远近的限制。确切地说,就是写你在生活中最有感受的东西,即引起某种思考或受到某
4、种启发的东西。 写日记的好处很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呢?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一是要以赞扬为主,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在刚学会写日记时,他们大都有着极高的热度。但日记过程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要动脑、坚持写字,有往往会让他们感到惧怕,并难于坚持。因此,在学生刚学会写日记的一段时间里,教师要悉心地去扶,并及时给予鼓励。不要过分提高要求,给学生足够的信心。要端正学生的态度,提倡日记的实用性。要照顾差异,把日记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二是多用激励性德评价,民主交流。一般来讲,学生刚刚开始遣词造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在日记起步中有这样那样的困
5、难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觉得日记也应该作适当的批改,但这儿的批改并不是象征性地打个钩,或横挑竖挑地找毛病。而是向朋友一样地与他日记中的问题进行对话,告诉他自己的意见、想法,并与他讨论。同时尽量发掘学生学生日记中的积极因素,特别注意发现低差生日记的积极因素,哪怕一个词用的好,一句话写得好,也予以肯定、表扬。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常看到:你又进步了!相信你能行!你还会进步的!等等激励性的评语,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再也不把写日记当成一种负担了。三是以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日记。以此增加学生的荣誉感。可利用课前读日记,也可以在班级经常展示学生的日记。写得好的日记可以在全班,乃至全校交流。使学生有
6、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 (二)要有适当的指导。 一是要使学生明确日记要记些什么。要学生清楚日记可以写观察日记,如写一次升旗仪式、小鱼如何吃食、爸爸如何开拖拉机;也可以写活动日记,如写记一次班会,六一联欢会;也可以写兴趣,爱好日记,如我如何学会打乒乓球,我的象棋水平提高了;也可以写实验日记,如静电现象、水结冰需要什么条件等等,总之自己想说的就可以写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就写什么。二是如何去写。写日记就像说话话,可以不拘一格,怎么说就怎么写,写出来之后在考虑如何表达更好,加以必要的修改。 (三)引导家长正确辅导孩子写日记。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家庭,家长最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的日记一般要
7、在家里完成,这就要求家长正确辅导孩子写日记。家长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孩子写当天的那些事情,怎么去写,当孩子写完以后经孩子同意可以看看孩子的日记,并和孩子探讨,切不可以大人的想法来左右孩子的思想。不经孩子的允许,家长不应该看孩子的日记。 总之,培养孩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将使孩子终身受益。小专题讲座优化语文作业设计,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平罗城关回小 邵秀琴多年来,如何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一直是社会各界的一个比较热门话题。应该说,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教师和教学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这种师源性因素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尝试进行了语文学科作业的改革,期望通过这一改革既能在一
8、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语文学科课业负担,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遵循母语学习规律,变注重字词句段练习为注重大量阅读和进行随笔式习作多年来,从教材到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大致是从拼音到生字到组词再到句子和段落练习的路径和框架,作为教学环节的一部分,课外作业同样也以抄写生字生词、组词解词造句等为主。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的最基础性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适量的写字训练和练习是必要的,但不少语文老师在布置写字作业时不管是课本要求认的还是要求写的都一律要求学生写,而且常常以“行”为单位,而不是以“个”为单位,学生抄写生字动辄就写三行或五行,甚至,有些老师还把多写生字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结果,学生每天写作业的
9、时间延长了,负担加重了,而字音和字形的掌握效果也不太理想。除了过多的写字作业外,许多老师还布置了大量的组词造句方面的作业。事实表明,这一为大多数语文老师所熟知并践行多年的课外作业模式连同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我们看来,支撑这些做法的思想背后主要有两种:一是多做练习多得益的思想,这一认识是把语文学习单纯地作为一种技能课程,多做辨字组词、选择填空和组词造句等就能提高语文考试分数,就能提高语文成绩培养语文素养。二是分割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把语文学科、语文学习过程和语言材料分割为字、词、句、段和篇章等几大部分,把语文知识分析为语法、修辞、逻辑和文章表达知识等几大块,期
10、望通过对字、词、句、段和篇章等的逐级、线性的学习,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学习目标。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充分表明,这一思想曲解了作为母语的语文学科的学习规律,按照这种思想和思维来组织语文教学和安排语文作业根本提高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多年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学生生来就具有母语的语言文字心理机制,而且身处使用这一语言的文化环境之中,既有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又有广阔的的实践平台,只需要放心、放手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去写作,去倾听,去说,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不会差。整体式、全息式、情境式且以感悟为主的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特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就能把词、句子和一些语法、修辞和逻辑知识包含在其中,因
11、此,单纯地组词和造句之类的练习就没有必要。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都充分说明,学好语文的最佳方式就是广泛和深入的阅读以及读中的思考和积累,学生在阅读中自然能组词和造句,自然能理解字词在文中的含义,也自然能掌握和应用相关的逻辑与语法知识,而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把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只需要在学生困难时给予适度点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试用过许多的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在对传统语文作业弊端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对作业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对低年级学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不布置抄写生字等书面作业,这些生字尽量在课堂上识记和书写,
12、只是安排学生回家朗读或默读校本教材国学经典中的文章,或者其它神话、寓言等;中、高年级学生,除了少量的生字书写作业外,更多的是阅读中外名著,每天写日记和随笔。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有差异、分层次的作业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作为个体,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性格和个性都不相同,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也略有差异。有效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学生学习的一部分的课外作业也应是有差异的。但以往的课外作业,不管学生的层次、类型和个体差异,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的,这势必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则“吃不了”。显然,
13、这种硬性要求和统一安排的作业并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有差异地个性化地发展。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语文素养,变单一形式的作业为多种形式的作业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比较单一,老师布置给学生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书面作业,其它形式的作业几乎没有,而书面作业也多是抄抄写写,写生字,抄写词语解释,写作文。长期从事单一形式的作业,既容易使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又不利于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多方面的,也是综合的,除了书面语言信息的吸收、整理和输出外,还有口语交际、信息搜集和处理、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素养也需要培养,而这些素养必须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活动和多形式的训练如多样性的课外作业才能够得到
14、培养。为此,我们对语文作业形式进行了一些改革,我们学校改革后的作业形式既有书面作业,也有实践性和体验性作业,譬如,我们和学生一起设计了唱一唱,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实践性作业,并把这些作业和书面表达结合起来。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古诗的意思和意境,除了要求学生多诵读外,我也曾尝试设计过给古诗配画的家庭作业,学生头一次听说语文课还有这样的作业,特别兴奋,情绪高涨,大家都跃跃欲试。后来的学习结果说明,学生不仅丰富了对古诗的理解,也更容易背诵古诗了。以往的习作基本上是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学生回家写。而许多习作题目并非学生感兴趣的,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普遍感到没有多少话说,作文也就成为让他们心
15、烦的一种学习活动。实际上,只要改变一下观念和思路,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下来就是作文,作文也就不难写了。而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他们的主要生活之一,学习中的观察、思考和收获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等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重要素材。按照这样的理念,我们尝试开展了把习作作业和其它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的作业设计活动。四、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语文与别的学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作为学生的母语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最密切,或者说是学生生活的最重要部分之一。语文的天地最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也最广阔。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语文作业自然也不能局限于课堂学习内
16、容,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该把其触角伸展到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低年级学生,我们提示和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读书、识字,譬如,在上学或放学回家的路上认读路牌、店名等,在外出游玩时认读名胜古迹介绍,在超市购物时,认读商品包装说明,和家人一起交流聊天,等等。对中、高年级学生,则要求他们回家尽可能每天看新闻,和大人一起说新闻,到大街小巷搜集广告语、标语等,对听到或看到的要留心,体会,把观察到的和体验体会到的随时写下来。通过这些形式,语文作业就由原来的封闭走向开放,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其它各科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就拓展了语文知识面,提高了语文素养
17、。师德教师素质的核心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
18、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一铸炼师德自律始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9、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
20、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
21、,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
22、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
23、”。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但是,我们有的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
24、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是可以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仁义的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
25、的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应该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 “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教师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大量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
26、个有公民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的人。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可以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
27、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助后进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关注并帮助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积极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爱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明显是赞同曾皙的“吾与点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另外的三个弟子,只是用比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的思考、鉴别。“诲人不倦,可以为师矣!” 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个人师德体会刚踏上工作岗位,教师在我心中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可是,现在却要我们对师德进行讨论。我个人觉得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BM三维建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 新疆昌吉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统一联合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西南林业大学《服务器虚拟化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合唱与指挥(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延边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终端与移动应用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水果种植园农业土壤健康与肥力提升考核试卷
- 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电气安全考核试卷
- 水产品加工设备智能化改造与升级考核试卷
- 漆器制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考核试卷
- 小学生三减三健课件
- DB31-T 1564-2025 企业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范
- 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临时用电管理协议书
- GB/T 15180-2025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 四川成都农业科技中心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江苏省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1077题)
- 中国农业银行笔试真题含解析
- 2025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 预防传染病与食品安全
- 2025年新疆天泽水利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