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ERP实施知识转移研究_第1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ERP实施知识转移研究_第2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ERP实施知识转移研究_第3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ERP实施知识转移研究_第4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ERP实施知识转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学校代码:10255学号:2100802中图法分类号:基于系统动力学 ERP实施知识转移研究A Knowledge Transfer Research of ERP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System Dynamics 学科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作者姓名:张洁萍指导教师:董平军副教授答辩日期:2015年 1月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东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

2、。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东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东华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东华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不保密。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日期:年日期:年月日月日 摘要摘要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全球

3、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能够快速而有效的作出决策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由此企业资源计划( ERP)应运而生,企业信息化进程是来势汹汹,大势所趋。成功实施 ERP能够有效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作为现代 IT技术为支撑的先进、复杂的知识含量极高的管理系统,其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实施咨询方和 ERP实施企业之间相互的知识转移过程,有效的知识转移是决定 ERP项目成败的核心因素,从知识转移角度研究企业信息化过程也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方向。相比知识转移丰硕的研究成果,由于 ERP实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针对ERP实施知识转移的研

4、究却还是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层次不够深入,如有些采用了狭义的 ERP实施概念,并没有认识到实施前期准备等阶段的知识转移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大多数研究以定性的研究为主,特别是少见对 ERP实施知识转移定量的研究,与蓬勃发展的 ERP实施活动相比,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的需要。而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已经被证实适合用来研究知识转移这个复杂的系统,因此,有必要通过知识转移视角深入分析 ERP实施以及通过系统动力学方法定性的探讨如何提高知识转移效率等,以提高ERP实施成效。本文以 ERP实施为背景,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深入研究了 ERP实施知识转移模式,同时甄选出了影响 ERP实

5、施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系统动力学建模探寻 ERP实施知识转移系统动力学特性,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高 ERP实施知识转移效率和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首先,综述了知识的含义与分类,并界定了 ERP实施知识的概念;综述了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并界定了 ERP实施知识转移的概念;详细论述了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其次,在知识转移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 ERP实施知识转移模式,包括知识转移主体、知识转移内容,并提出了 ERP实施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同时,总结出影响 ERP实施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 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6、第三,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 ERP实施知识转移系统进行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系统元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 ERP实施知识转移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同时,通过建立方程和设定初始参数值,运用 Ven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模拟仿真,得出系统运行趋势及各影响因素灵敏度分析。第四,根据仿真结果得到启示,从实施咨询方和 ERP实施企业两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包括提高转移阈值、提升初始企业知识存量以及保持双方知识存量水平等。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了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关键词:知识转移,系统动力学,ERP实施,系统仿真 Abstract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chan

7、ge of the market demand,shortening product lifecycle,growing global competition,th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increasing pressure.Howto make decision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becomes more and more essential to 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oftheenterprises.require, theThe 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 (ERP) eme

8、rgeasthetimesprocessof enterpriseinformatization is the break in in full fury and a general trend. The successfulimplementation of ERP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supply chain resources, improve theresponse speed of change in the business needs of the market, and enhance the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

9、ses.As a advanced,complex and high content of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 support of modern IT technology,itsimplementation is the knowledge transfer process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consultant and the enterprise essentially, effective knowledge transfer is the keyfactorthatdecides thesucce

10、ssorfailureof ERP projects.Researchon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from the view of knowledge transfer is alsoa new perspective and direction.Compared with the research of knowledge transfer, , the research of ERPimplementation knowledge transfer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 research level is

11、notdeepenoughbecauseofthecomplexity and uncertaintyscholars adopt narrowof ERP implementation.Forexample,someERP implementation concept and did not realiz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of preparatory stage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s also important.Most of the research ismainly based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12、 and especially the research of quantitative ERPIII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implementationknowledgetransferisrare. Compared with thevigorousdevelopment of the ERP implementation activities, the theory is behind the needs ofpractice.And the system dynamics is a subject to study and analyse the informationf

13、eedback system,which has been confirmed for the complex system of knowledgetransfer.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sis the ERP implementation knowledgetransfer model and discusse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transfer deep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RP implementation

14、 from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transfer.Based on the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RP,thispaper studies the knowledge transfer mode of implementing ERP deeply, at the sametime,selects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ERP implementation knowledge transfer.Through the system dy

15、namics simulation,we can fin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ERP implementation knowledge transfer system, and finally we will put forward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ERP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mainlyinclude

16、s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First of all,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knowledge anddefinestheconceptof knowledgeinERPimplementation knowledgetransfer ,reviews the related theory about knowledge transfer, and also defines theconcept of ERP implementation knowledge transfer,t

17、hen discusses the theory ofsystem dynamics in detail.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earch,this paper analyze the model ofknowledge transfer in ERP implementation, including the main body of knowledgetransfer, the content of knowledge transfer, and proposed the knowledge transferprocess model,

18、 and then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ERPIV Abstractimplement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key factors ofknowledge transfer in ERP implementation and establish the factor model ofknowledge transfer in ERP implementation.Thirdly,thispaperestablishthesyst

19、emdynamicsmodelofknowledge transfer in ERP implementa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ystem dynamicsand get the causal loop diagram and causal flow diagram through the analysis thecause effect relationships between system el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establishment of equation and the initial v

20、alues of the parameters, this paper useVensim for simulation and we get the trend of the system and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Fourth,accordingtothesimulationresults,we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from the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consultant and theenterprise, including improve the transfer threshold

21、, enhance the initial stock ofenterprise knowledge,keep the knowledge stock levelFinally, some problems to be discussed in future are pionted out based onsummarizing the works done in this paper.Key words: Knowledge Transfer, System Dynamics, ERP Implementation,SystemSimulationV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22、摘要.IAbstract .III第 1章绪论.1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1.1.1研究背景.11.1.2问题的提出.31.2研究目的和意义.41.2.1研究目的.41.2.2研究意义.51.3研究方法与思路.51.3.1研究方法.51.3.2技术路线.61.4建模可行性与目的.61.4.1建模可行性.61.4.2建模目的.81.5论文结构.81.6本章小结.9VI 目录第 2章文献综述.102.1知识的涵义与分类.102.1.1知识的涵义.102.1.2知识的分类. 112.2知识转移理论及相关文献.122.2.1知识转移概念.122.2.2知识转移类型.132.2.3知识转移理论模型.

23、142.2.4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212.3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222.3.1系统动力学基本概念.222.3.2系统动力学建模步骤.232.3.3系统动力学软件 Vensim介绍.242.4本章小结.25第 3章知识转移视角下 ERP实施分析 .273.1 ERP实施知识转移主体 .273.2 ERP实施知识转移内容 .283.2.1实施咨询方知识.303.2.2实施 ERP企业知识 .31VII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2.3双方所转移的知识.323.3 ERP实施知识转移过程 .333.4 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363.5本章小结.41第 4章 ERP实施知识转

24、移系统动力学建模 .434.1模型边界确定.434.2假设条件.454.3因果回路图.454.3.1反馈回路分析.464.3.2因果回路图分析.524.4系统流图.564.5方程建立与初始参数赋值.594.5.1方程建立与说明.594.5.2参数赋值.614.6模型检验.634.7本章小结.67第 5章 ERP实施知识转移仿真结果讨论 .685.1系统运行趋势分析.685.2影响因素具体分析.73VIII 目录5.3系统仿真结论.795.4本章小结.81第 6章研究结论与展望.826.1研究结论.826.2研究局限与展望.84参考文献.86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1致谢.92IX 第 1

25、 章绪论第 1 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本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同时对系统动力学建模可行性与目的进行了论述。本文是以 ERP实施为研究背景,对 ERP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过程进行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对其进行探索,进而发现系统运行规律,同时针对参与实体提出知识转移管理建议,以提高知识转移效率和效果,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1.1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1.1研究背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全球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能够快速而有效的作出决策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资源计划( ERP)能够带来的信息集成和即时的、准确信息的

26、可提供性,吸引了很多企业的注意,近年来,它已成为企业的关键战略资源并被认识是将来进行商业运作的必须成本。成功实施 ERP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不只限于提高顾客服务质量、优化生产计划和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其重要价值在于有效整合供应链资源,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速度,进而提升企业竞争力,因此,企业信息化进程是来势汹汹,大势所趋。但是,从 ERP实施的实际情况来看,ERP实施在高回报的同时也伴随着高投入与高风险,如何能够有效的实施 ERP成为了摆在众多企业前一道不敢轻易尝试和跨越的屏障。这吸引了众多信息管理学者的关注,从诸如过程角度、因素角度、企业变革、流程重组、项目管理等角度来分析 ERP实施

27、,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采用 ERP不仅仅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从知识管理(knowledge1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management)角度而言也是一个知识创造、存储(检索)、转移和应用的过程1。现有的研究表明 KM与 ERP实施有密切的联系,而且能够对整个实施过程提供有效的支持。ERP系统本质上一套依托计算机技术的复杂的管理系统,其价值的主要由其中蕴含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和管理技术所构成。所以,对 ERP实施企业而言,实施成败的关键,首先在于 ERP系统须符合企业的需要,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同时,企业内部的人员也必须能够很好地理解 ERP系统,才能使

28、 ERP系统有效地发挥其完整的潜在性能。所以,缺乏 ERP系统、实施和运行方面的较深入的专业知识、经验和人才的 ERP实施企业,必须依赖具有长期实战经验和专业知识基础的 ERP实施咨询或顾问公司,并从他们那里获得足够的 ERP系统方面的知识,才能保证成功实施与运行 ERP系统。同样,对于 ERP实施咨询或顾问公司来说,ERP实施企业的企业运营方面的经验和人才也同样缺乏,也必须依赖具有行业专业知识基础和企业运营实战经验的知识,才能使 ERP系统成功实施。但是,由于企业的项目成员往往对 ERP实施咨询或顾问公司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这两者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也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在 ERP系统实施过程中

29、,企业往往得不到足够的 ERP系统专业知识和实施方面的知识,ERP实施咨询公司也往往会难以真正把握企业较深层的行业和管理需求,使 ERP不能真正支持企业实际运营,在 ERP版本更新时,企业内部有关员工也会缺乏实施系统更新的能力和兴趣。因此,作为以现代 IT技术为支撑的先进的、复杂的、知识含量极高的管理系统,其实施过程,实质上是实施咨询方和 ERP实施企业之间相互的知识转移过程。有效的知识转移是决定 ERP项目成败的核心因素2,所以如何提升 ERP实施效率就可以演变为探究如何提升知识转移的效率。成功的知识转移无疑是成功实施 ERP的有效保障,是决定 ERP项目成败的核心因素,从知识转移角度研究企

30、业信息化过程也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方向。2 第 1 章绪论1.1.2问题的提出ERP实施的重要作用促使理论界加强了对其的研究,近几年有学者从 ERP实施知识转移的内涵与外延、发展现状及对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但总的来看,目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层次不够深入,如有些只关注了 ERP实施阶段知识转移的影响,采用了狭义的 ERP实施概念,并没有认识到实施前期准备等阶段的知识转移也同样重要,又如大多数研究以定性的研究为主,特别是少见对 ERP实施知识转移定量的研究,与蓬勃发展的 ERP实施活动相比,理论的发展落后于实践的需要,目前,对 ERP实施知识转移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31、)缺乏对 ERP实施知识转移模式的认识在知识转移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知识转移的概念、类型、知识转移模型等,这些研究对 ERP实施知识转移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如果将知识转移的行为主体界定为实施咨询方和 ERP实施企业,就需要根据双方的知识转移特征对以往带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模型进行修正和细化。那么,对于 ERP实施知识转移而言,哪些主体参与了他们之间的知识转移,各拥有哪些知识,转移了哪些知识,知识转移经历哪些过程,具有哪些特征?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不能全面、深刻的认识 ERP实施知识转移过程和本质。(2)缺乏对 ERP实施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识别对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

32、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总体认为包含知识特性、情境特性、发送双方等四类,但是对于 ERP实施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则比较少,同时各类研究不尽相同,需要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甄别。如果在 ERP实施知识转移过程中,有哪些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作用方式又是怎样?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抓不住知识转移中主要矛盾,不能对制定促进双方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提供准确的依据。3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3)缺乏对 ERP实施知识转移定量的趋势预测ERP实施知识转移是一项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通过知识转移,ERP实施企业提高了知识存量,那么,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存量的变化趋势如何,影响因素是如何对系统产生作用,不同

33、的参数对知识转移效果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无法把握 ERP实施知识转移的运行趋势,对策措施的制定将失去针对性和系统性。(4)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的对策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既然 ERP实施知识转移是系统工程,就需要针对其转移模式、影响因素和运行趋势制定措施,目前政策措施都是在都是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没有定量分析的支持。由此可见,上诉问题对 ERP实施知识转移具有重要影响,迫切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剖析 ERP实施知识转移的模式,通过文献研究甄别其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进行系统分析,预测知识存量增长趋势,对影响因素和决策效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知识转移效果

34、和效率的对策。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研究目的通过本文研究,拟达到以下目的:(1)清晰的展现 ERP实施知识转移的主体、所转移的知识和转移过程。(2)识别 ERP实施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揭示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3)揭示 ERP实施知识转移系统的系统特性,了解双方知识存量的变化趋势,考察在不同参数下知识转移效果的变化和趋势。(4)从仿真结果中提出提高知识转移效率和效果的对策建议。4 第 1 章绪论1.2.2研究意义从理论方面来看,知识转移是知识管理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表明,高效的知识转移是成功实施 ERP的有效保障,是决定 ERP项目成败的核心。但已有的此类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存

35、在一定的不足,如大多数研究采用了狭义的ERP实施概念,并没有考虑实施前期准备等阶段的知识转移也同样重要,同时此类研究大多只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没有深入进行定量的研究等等,这一现状显然无法帮助企业有效的实施 ERP。因此,有必要通过知识转移视角,深入分析 ERP实施知识转移模式以及探讨如何提高知识转移效率等,以提高ERP实施效果,这将对进一步发展知识转移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实践方面来看,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实施参与方了解知识知识转移过程、影响因素,并通过仿真结果从各实施参与者层面提出建议,加快 ERP实施行业发展、破解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困境提供理论支持,提高对策的有效性和系

36、统性,同时,可以为实施参与各方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借鉴和参考。1.3研究方法与思路1.3.1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将要研究的问题,是分析问题、理论推导以及创新的基础,文献综述方法的主要目的是结构化研究问题并为研究定位。本文通过对知识、知识转移和系统动力学三方面的文献研究。(2)理论推演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研究成果运用至 ERP实施过程中,将知识和知识转移的理论对 ERP实施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转移主体、转5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移内容、转移过程、影响因素等;将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对 ERP实施知识转移过程进行系统建模仿真。(3)系统

37、动力学方法。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 ERP实施系统运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首先运用系统理论对 ERP实施系统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其次运用Vensim仿真软件建立 ERP实施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1.3.2技术路线绪论提出问题基础研究建模准备系统建模仿真结果结论、展望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知识转移视角下ERP实施分析ERP实施知识转移系统动力学建模ERP实施知识转移仿真结果讨论结论与展望图 1-1技术路线Figure 1-1 Technology roadmap1.4建模可行性与目的1.4.1建模可行性谭大鹏3认为只有在受控环境中进行的结果导向的知识传播活动才可称之6 第 1 章绪论为知识转

38、移,它特别强调转移的反馈或结果,是一种近似的双向交流。知识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学者已经证实知识转移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基本条件4-8,知识转移系统研究的是知识流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转移,具有明确的边界,同时其转移过程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模式较为固定,存在着互动和反馈,知识总量具有不断增长的耗散特征,因此,本文认为知识转移系统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基本条件。本文认为系统动力学是分析复杂系统的有效方法,而 ERP实施知识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采用系统动力学研究视角具有可行性,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系统动力学有助于运用结构化方法系统地认识 ERP实施知识转移问题。ERP实施知识转移涉及因素较多,因素间关系复杂,运用系统动力学可将相关因素进行抽象,通过结构化的思考方法,平行考虑各个因素,并选择全面视角,对 ERP实施知识转移问题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解析。第二,系统动力学有助于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 ERP实施知识转移问题。ERP实施知识转移既是一个定性问题又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