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浣溪沙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词,进而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词的妙处;借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积极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邓丽君的明月几时有,谈苏轼词的风格导入新课 二、文题及作者 1、浣溪沙词牌的由来 2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3、 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
2、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4、 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 三、诵读 1播放朗读的音频文件 2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3由学生推荐朗读较好的同学诵读,进行PK 四 吟读: 1.吟读: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读得较慢,有时有拖音。 2.教师示范(读出节奏.韵脚读重音,读出感情) 3.学生摇头晃脑地自由吟读 4.男生齐声吟读,女生一起吟读,看谁读得更有味。 五.译读 1.译读:以诗译诗,用现代文翻译,也要有韵脚 2.教师示范:山下的兰
3、芽短短浸入小溪 3.学生试着译读后几句,老师可适当帮忙。 六.说读1、 说读:用自己的话在翻译的基础上,增加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 诗人说。 2教师示范:(投影图片(溪边兰草图) 山下兰芽短浸溪 一个微雨飘洒的黄昏,我和庞安游罢清泉寺,来到寺外,看见山上的树木愈加青翠,溪边的兰草刚刚发芽,嫩 嫩的,绿绿的,刚刚浸到小溪里,很是可爱。 3提供雨中松林图、暮雨子规图、兰溪西流图,让学生结合词句,大胆发挥想象,进行说读。 (可用扩句的形式)的松林,的沙路洁净无泥。 七.背读 1.随机抽学生背读,检查预习效果。 2全班同学齐声吟诵这首词 八理解作品的主题 1、 词中那些句子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
4、结合课后注释赏析,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总结: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九、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展示板书(投影):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十、学生自由背诵全词: 十一、拓展练习(投影): 描述以下句子表现的画面,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1、 夕阳无限好 (对美好晚景的恋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
5、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十二、布置作业: 1、 背默全词。 2、 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十三.板书设计: 诵读 吟读 背读 译读 说读 情宁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教学反思: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以诵读 吟读 译读 背读说读的方式让学生重新认识古典诗词,接近古典诗词,可能只在浅层次上对古诗词有了一定意义的理解,真正蕴含的文学魅力绝不是就唱完全品味的。然而,从活动中折射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自主、合作、探究”全新学习方式下所激发出的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美妙的学习体验、喜悦地走向成功”,以及“
6、现代学生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交互”所显现的学生能力,却无不昭示着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新面对学生,拷问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通过这次活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启迪: (一)有利于克服传统古诗词的教学模式和解决难点 传统的古典诗词教学是课本、练习册、录音和挂图。显得单调、乏味。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及少数学生的参与,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实践被“合理”剥夺,教学效率低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诗歌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开阔视野,提高品味能力。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
7、贫乏,对诗中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均感陌生、疏远。而信息技术与古典诗歌的整合则解决了这些难题,可以为诗歌配以声情并茂的视频朗诵,还有优美的图片及Flash制作的诗歌改编的歌曲等等,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促进对诗歌的学习理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诗人的心境 心理学家认为,“心境”就是使人的所有其它情绪,都染上某种色彩,比较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 学生在学习杜甫诗歌时,可通过多媒体视频影像置身于诗人生活的“烽火连三月”的乱世,目睹百姓因“安史之乱”而流离失所的处境和长安失陷后“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会生出忧虑悲哀的“心境”。这时鸟儿的啼叫也会让他感到心惊
8、,于是产生了“恨别鸟惊心”。对一系列的诗句有更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知人论世”。让学生走进诗人生活的时代,即和作家同呼吸、共命运。这样,诗人的感情就化成了自己的情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也就奠定了语文教学的关键和基础。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的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培养其观察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才会聚精会神地观察、记忆。如:唐代王昌龄的七绝闺怨,
9、诗中描述一位闺房少妇春天梳妆打扮后登上了翠楼,忽然看见路上杨柳的嫩绿色,不禁引出许多关于初春的联想,于是愁上心头,对出征丈夫深沉的思念油然而生并后悔当年不该让丈夫求取功名。由于诗歌的精炼性和跳跃性,少妇忽见陌头杨柳色的联想一字未谈,让学生想像补充。鉴赏时可想到少妇思绪变化,从柳色到春光、胜景、阳光、小桥流水而想到当年与丈夫一起度过的幸福生活、草地漫步、窗前共话、柳下谈心于是“杨柳”也似乎罩上了点点愁思。在一幅幅流动的影像前,学生们畅所欲言、耳濡目染、劲头高涨,课堂效果甚佳。 (四)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多种能力,完成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 传统语文课堂经常是学生围绕教师转,配合教师完成任务,学生兴
10、趣不高,大部分学生甘当“观众”。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拓展学习领域,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封闭围墙,课堂将是一个被无限拓展的无比宽泛的概念,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 由于改变了教学出发点,教师的角色由单纯的、唯一的讲解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由“一言堂”的全能主角变成课堂组织者和监控者,从而教学相长、苦乐相生。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迈向世界的重要举措;是面向未来的重要标志;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11、总之,网络环境下古典诗词教学“互动-探究”模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媒体优势、体现学生主体参与要求,符合诗歌教学特点,也为语文学科的作文和阅读教学以及其它学科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 理清借景抒发人生哲理层次,体味描写的精妙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词,进而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味
12、词的妙处;借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积极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并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其背景介绍(结合幻灯片);教师配乐范读全词(课件出示课文内容): 1、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他的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
13、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2、 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幻灯片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幻灯片出示总结) 3、 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幻灯片出示问题) 学生沉思中,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配乐范读全词。 全体学生初读全词: 1播放朗读的音频文件 2学生在音乐声中自读,体会朗读要领。 3由学生推荐朗读较好的同学诵读 四、整体感知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 1
14、、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幻灯片提示) 2、 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朗读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上阙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布谷)在啼叫。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下阙转入
15、抒怀: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 (幻灯片出示图片) 3、 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六、学生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全体、个人朗读全词。 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 1、 教师提问:“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 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 (出示幻灯片) 2、 教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 态度?” 学生答:“旷达乐观。”(出示幻灯片) 3、 教师再设置疑点:“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
16、着于自己的理 想了呢?” 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答案。 教师补充:“事实上,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着。” (出 示幻灯片) 九、朗读下片,理解含义。 1、 学生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或所受启发。 2、 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说对吗?” (出示幻灯片) 十、全词小结: 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 (出示幻灯片) 情宁
17、静自适 景清淡幽静 情景理交融 理旷达乐观 十一、学生自由背诵全词: 十二、拓展练习: (出示幻灯片) 描述以下句子表现的画面,说出其中包含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1、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对美好晚景的恋惜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对美好事物的留连,对时光易逝的怅惋,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 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全词。 2. 积累蕴含人生哲理的诗词句五条。 教学反思: 我对传统诗歌教学模式有自己的困惑。传统的诗歌教学基本是一种诵读加教师解读赏析的教学,诗词学习课堂,由教师范读或听朗诵录音开始,接下来分析诗词内容,这中间也有叫学生来赏析,但基本是教师
18、把自己对诗歌的解读讲解给学生,然后再以诵读结束。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等情况,教师都不能清晰地知晓掌握,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效果总是不如人意。 有了网络教学平台,就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我想在传统诵读的基础上,利用教学平台,让每个学生对诗歌的真实理解得以展现,不管他的理解是到位深刻,还是擦边肤浅,那都是他个人的解读,他在试着走近诗歌。如果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上,他能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那么他接下来的进一步鉴赏也必将会成为他个人的主动思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里,学生一直是处在一种主动自发的状态中,学习效果就比只听教师赏析要好。 上这一课的指导思想有些乱,是两种教学思想在冲撞,既希望学生在课上充分发挥自主,想让他们放开来谈,适当加以引导推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锁式砝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信息资源管理考试题库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金属四眼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车载式液压升降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组胚五年制实验课件男性生殖系统学习资料
- 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能力的创新路径与实施策略
- 强化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应稳定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 供热管网及设施升级改造方案解析
- 2025年木制图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车间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参考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集团总部16个岗位公开招聘16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音乐节演出项目承办合同书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4(思政智慧版)课件 B4 Unit 4 Man and nature Section A
- 2025年河南省中招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ABCD考场评分表
- 《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知识培训
- 六年级《盼》说课
- 药企变更与偏差培训课件
- 2024年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社会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考试真题
- 云南省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三局校园招聘4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