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单元单元说明:单元概况:“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选是的反映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既有表现乡村戏剧和民间传统艺术的社戏、口技;又有表现中外舞蹈艺术的安塞腰鼓、观舞记;还有表现绘画艺术的竹影。但是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像社戏,不仅有地方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更主要的是对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竹影中不仅有中国画的艺术内容,更有童真童趣的精彩表现。因此,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及由此生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同时要有意识地扩大学生学习的课堂,尽可能的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能力。对于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理解,也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从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得到滋养。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对文化艺术有一定程度的自己的认识。不要划一地要求学生理解某种文化现象。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文化艺术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单元各课后有一定量的扩展性练习,教师可以自己设计练习形式,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议,发挥创新精神,灵活处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第16课 社戏(小说)一、课文特点

3、及意图社戏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醇厚的人情。小说写的是“我”小时侯在外祖母家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邻村看戏的情景,处处洋溢着温馨,一切都让人觉得那么和谐,自然,充满生趣。在这里,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人情之质朴、醇厚一如那里的山水令人沉醉、感动。小说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这些小伙伴淳朴善良、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乐于助人。文章的景物描写也极具特色,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为什么选这篇文章?这是传统名篇,她使我们联想起我们永远失落了的童年,激起了读者的人生经验通感。她又是一曲自然

4、美的颂歌,让人产生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渴望,这种都市人的乡愁也使社戏的艺术魅力更为隽永。同时,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是训练朗读和背诵的好文章。二、教学建议目标:1、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人物形象。2、学习写景方法,理解景物描写效果及作用。3、品味并积累课文优美细腻的语言。过程:(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课文内容,画记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2、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3、根据线索理清情节思路。(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朗读你认为最情趣盎然的部分,揣摩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三)研讨课文,组织讨论。1、哪些描写能让你忆起童年的生活片段?具体说一说。2、如果让你选择,你

5、最想和文中的哪位交朋友?为什么?(四)延伸拓展,开发思维。1、同学们读这篇小说有什么感受?你觉得文中尤其最后一句充满一种怎样的情感?2、我们把文章最后一句删去可不可以?为什么?方法:本文是经典美文,江南水乡的景色描写极具特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仔细品味。要能体会出文章描写的生动性。文章所选的材料较多,要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事件来结构全篇的。第17课 安塞腰鼓(散文)一、课文特点及意图安塞腰鼓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力量的赞歌。作者通过描写西北汉子擂腰鼓的场面,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力量也正是通过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贫瘠的黄

6、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与羁绊。安塞腰鼓,正表现了他们身上具备的那种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文章用语激动昂、酣畅淋漓、大气磅礴,让人激情澎湃。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于浪漫中渲泄生命的激情,于诗意中追求永恒。全文充满一种阳刚之气,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 二、教学建议目标: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3、理解文章的主旨。过程:(一)朗读、感知 1、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2、

7、明结构 明确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二)朗读、品味 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析义: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加工,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 方法: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第18课 竹影(散文)一、课文特点及意图 竹影主要是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作

8、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但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写孩子好玩好动的本性,接着就引入了正题:水门汀上的竹影,好像中国画一样潇洒斑驳。引发了孩子们新一轮的热情。他们用木炭描这些天然的国画,并联想到平时见过的画图。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于是领路人“爸爸”出现了。他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不知不觉地孩子们领悟到了美的一种表现形式。真可谓“引入门墙无意中,寓教于乐见匠心”。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语言描写生动形象;使学生初步得到艺术的享受。二、教学建议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2

9、、体会课文所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2、讨论明确中心: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所划的语句并陈述理由。(三)质疑问难在小组内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通过交流共同解决。(四)延伸拓展。1、回忆童趣,背一背,说一说两篇文章的共同点。2、说一段童年往事,尽量表现童真童趣。(五)作业1、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作者的成功与他的父亲对他的引导教育给了你什么启发?写一篇随笔谈谈自己的想法。2

10、、细读课文第七段,归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幅中国画。(选做)方法:要联系生活实际,体验课文中蕴涵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与此同时,理解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由此生发出去并体味。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注意对艺术的认识和体验。第19课 观舞记一、课文特点及意图观舞记是作者在欣赏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用语言来表现这种舞台艺术是很困难的,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作者用她细腻的笔触、精妙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并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使我们在品味文章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地欣赏了舞蹈

11、艺术所特有的形体美,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尽可能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激发读者自己的想象,以获得语言和舞蹈双重审美的享受。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1、这篇文章用优美的语言表现了舞蹈这一人类最古老的艺术。2、课文语言绚丽多姿,是初一学生积累语言极好的范例。二、教学建议目标:1、学习运用语言表现艺术形式的方法。2、品味本文描写优美的语言。3、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过程:(一) 初读课文,激发热情。1、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神气绮丽的印度风情。抓住契机,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3、学生谈初读体会。(二) 局部欣赏,发展个性。

12、1、划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语句,大声朗读,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2、请用一个精辟的词语来概括所描写的舞蹈的特点。3、小组交流,互问互答。(三)集体探究,深入理解。(四)知识迁移,课堂延伸。 1、为什么说她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2、欣赏一段舞蹈,学习课文的描写方法来表现自己所看到的感受到的。3、展示交流。方法:对舞蹈的描写优美生动,要仔细揣摩,思考并学习如何用语言表现某种艺术,如听觉形象、视觉形象等。充分发挥想象力,体悟印度舞蹈的魅力,广泛接触、吸收和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开阔胸怀。文中有许多描写歌舞的精彩的语句要找一找,细心体会并加以积累。 第20 课 口技课文特点及意图本文描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

13、表现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以及开演前的气氛。这部分是为下文描写精彩表演作铺垫。第二部分写表演者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这部分是全文主体,描写了两个场面:一个是四口之家在深夜由也而醒、又醒而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第三部分描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与首段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加任何道具,刚才的表演确是从口中发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获得了强烈的表达效果。为什么要选这篇课文?这是一篇传统篇目的文言文,精彩的表演、精彩的描写相映成趣,课文条理清楚,语言丰富,是学生积累学习古文的极好的教材。 二、教学建议目标:1、疏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2、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朗读背诵课文3、学习作者怎样描写场面。过程:(一)熟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具体方法:1-4人组成小组,一人读,其他人听,发现读音或停顿有错误,随时指出来,讨论统一意见。2、全班试读课文。请1-2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是否读准,停顿是否有误,交流意见。充分利用工具书。3、朗读课文。具体方法:学生出声朗读课文两遍,读完即停;然后全班齐读或自我推荐读。(二) 疏通课文大意。1、学生自译课文。具体方法与学生自读课文方法同。2、提问、交流、翻译、评议。(三) 细读课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