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说课稿范文_第1页
平均数说课稿范文_第2页
平均数说课稿范文_第3页
平均数说课稿范文_第4页
平均数说课稿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均数说课稿范文各位评委,大家好!牐牻裉欤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部分内容平均数。一、教材分析平均数这个内容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之内,它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平均数的知识,不仅是为了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二、学情分析:我班90%的学生能看懂统计图表,能根据图表回答

2、一些简单问题进行简单计算。80%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平均数对于学生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课件等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三、学习目标课程标准对这部分提出的要求是“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为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让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应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帮助他们认识到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与广泛应用,并能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必要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

3、,我制定了以下三条学习目标:1、通过喜羊羊等钓鱼的例子,85%的学生能够解释平均数不是每只羊实际钓的数量而是所有羊钓到同样多的数量。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90%的学生能够用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得到平均数。3、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85%的学生会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问题,能与同伴交流自己对平均数的认识与理解。四、学习重难点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是: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五、教学策略由于“平均数”的意义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我将根

4、据学生由感知到表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并恰当的运用课件优化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目的。六、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出示这样的情景:“星期天,喜羊羊三个好伙伴一起去钓鱼。他们分别钓了6条、11条、4条。请你想个办法,使他们的鱼同样多。”由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摆出结果,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反思刚才的操作过程,概括出“移多补少”的方法。再

5、用多媒体继续演示“又来了一个伙伴,他钓了11条”,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移”的过程并交流。我们知道“平均数”与“平均分”是不同的概念。因为平均分得的结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而平均数却只是一个表示中间状态的抽象数量。因而在教学时,我并未让学生进行操作,而是通过让学生在交流与想象中感受“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为随后的深化作好预设。学生的认识刚刚获得平衡,我又用多媒体巧妙设置冲突:“又来了四个伙伴,分别钓了10条、7条、9条、8条”,仍旧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学生觉得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太麻烦了,该怎么办呢?迫使他们自觉突破思维定势,换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获得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即“先合并再平分”

6、,并要求列式计算,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数学化”的过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有着实际的意义。最后,让学生为操作后得到的结果“7”起个名字,从而引出“平均数”及其含义。(目标1在此完成)(二)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后,我又联系学生熟悉的“买半票”引出身高的话题,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随意抽取几位作比较。接着,我请第1组和第5组同学起立,再进行比较,学生发现高矮不一,不好比,想到把每人的身高加起来再比,又发现两组人数不一样,还是无法比较。学生悬念顿生,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我抓住时机设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准确地比较出这两组同学哪组更高一些?”

7、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总结出最佳方法是通过求他们的平均身高来比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探索活动提供了动力,明确了方向,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明确了探究方向即求每一个小组的平均身高后,我便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要求每一小组的平均身高,要作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让学生懂得要先收集每个同学的身高才能计算。源于学生身边真实的数学问题,正好激发了学生开展研究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进行合作,以取得小组竞赛的胜利。在音乐声中,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开始了活动。允许学生离开座位,独立收集小组内每个同学的身高填入统计表中

8、,计算出平均身高,然后在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统一结果,由组长填入汇总表中。这儿,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他们在开放的活动空间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我只是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融入他们的活动中,和他们平等相处,热心帮助他们处理突发事件,并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在投影仪上展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一一加以肯定,鼓励简便算法,并总结基本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紧接着激发学生思考:“第1小组的平均身高为138厘米,所以他们组每个同学的身高一定是138厘米。对吗?”通过辨析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比较第3小组和第4小组哪组更高,使学生体验用自己的探索解决问

9、题的成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挖掘表格中隐藏的信息,交流体会,提出新的问题“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让学生估算,再通过笔算验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知道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后,我又顺势出示中国10儿童平均身高统计表,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比较,教育学生要积极锻炼,并且珍惜幸福的生活!(目标2在此完成,同时突破难点)(四)实践运用,体验生活第一层运用:学生用所学知识直接解决数学问题。1、请计算14、12、11、15这四个数的平均数。2、三年级四个班参加植树活动,第一天植树18棵,第二天植树20天,第三天植树22棵。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第二层运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于生活,才能体现其价

10、值及魅力。在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后,我又引入了以下现实情境:1、小明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所以他的身高一定是140厘米。对吗?2、小明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小强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7厘米,可以说小明一定比小强高吗?3、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3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通过情境的辨析,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认识,体会到“求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自由表达、广泛交流的机会,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感受平均数的用途广泛,我让学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所见到过的平均数,再通过报刊新闻开扩学生的视野,体会平均数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用途。 (目标3在此完成,突破难点)(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课末,我让学生当评委给这节课打分,当学生为最后得分争论不休时,及时设疑:“以谁的分数为标准呢?什么分数是最公正的?”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