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车载行车记录仪信息集成系统通用试验标准_第1页
智能车载行车记录仪信息集成系统通用试验标准_第2页
智能车载行车记录仪信息集成系统通用试验标准_第3页
智能车载行车记录仪信息集成系统通用试验标准_第4页
智能车载行车记录仪信息集成系统通用试验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智能车载行车记录仪信息集成系统通用试验标准 深圳市时利信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目 录前 言ii智能车载行车记录仪信息集成系统通用试验标准21范围22规范性引用文件23术语和定义34产品分类45基本概念45.1 常规试验环境条件45.2 试验仪器设备45.3 试验样品45.4 试验电气条件45.5 试验结果评价5 6试验条件及测试方法66.1 常规测试6 6.1.3.2 电池容量测试10 6.1.3.3 摄像头性能测试106.1.4内部检查156.2 电气性能测试156.3 耐物理环境试验166.4 耐机械环境试验226.5 耐久试验286.6 特殊环境试验306.7电磁兼容性emc试验337标志、

2、标签和使用说明书497.1 标志、标签497.2 使用说明书498包装、运输、贮存498.1 包装498.2 运输498.3 贮存509检验规则509.1检验分类509.2 定型检验529.3 交收检验529.4 例行检验529.5 判定规则52前 言本标准根据深圳市时利信电子有限公司智能车载行车记录仪信息集成系统设计而制定的,主要是电气性能要求、可靠性要求方面的内容。标准的参考了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12678-19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和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等标准。本部分规定

3、的车载智能行车记录仪性能测量方法,参考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本部分规定的车载音视频系统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参考gb/t 12678-19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iso16750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本标准规定的镜头性能指标参考q/smx01-2006 数码摄像模组、q/sit t052007 检验标准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时利信电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军本标准于2013年xx月xx日起实施。本标准于2013年首次发布智能车载行车记录仪信息集成系统通用试验标准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智能车载行车记录仪信息集成系统新品设计验证试验,

4、定期试验,量产品批次抽检试验的产品也可参考使用该试验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行驶记录仪(以下简称记录仪)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安装、标志、标签和包装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记录、存储、显示、打印输出车辆有关行驶状态信息的汽车行驶记录装置,也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828.1-20

5、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5465.2-2008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第2部分:图形符号gb 5296.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 总则gb 5296.2-2008 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家用和类似型电器gb/t 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恒定湿

6、热试验方法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 gb 4094-1999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和信号装置的标志gb/t 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sj/t 11348-2006 数字电视平板显示器测量方法 gb/t 12678-19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gb/t 16736-1997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内容与构成ga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238 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gb/t21437.2-2008 道路车辆 由传导和

7、耦合引起的电骚扰 第二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gb/t 19951-2005 道路车辆 静电放电产生的电骚扰试验方法gb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iso16750-1:2006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1: generaliso16750-2:2006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

8、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2: electrical loads iso16750-3:2007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3: mechanical loads iso16750-4:2006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4: c

9、limatic loads iso16750-5:2006 road vehicles -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part 5: chemical loads gmw3172_aug 2008 电气/电子元件通用规范环境/耐久性gbt 22630-2008 车载音视频设备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cispr 25-2002 limi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radio disturbance charactistics for

10、 the protection of receivers used on board vihiclesgb/t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iso11452-4-2001 road vehicles-compent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part4:bulk current injection(bci)iso11452-1:2001 road vehicles-compent test methods

11、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part1:general principles and terminology3术语和定义本部分采用以下术语和定义,其他术语和定义按照 gb/t 40131995、gb/t 158601995、gb/t 12678-1990、gb 4094-1999、qc/t 413的有关规定。3.1 汽车行驶记录仪 vehicle travelling data recorder 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

12、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3.2 车辆特征系数 vehicle characteristic coefficients 车辆行驶每公里里程时驱动速度传感器的转数(r/km)。3.3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利用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3.4 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它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gprs主要面向手机、pda等小屏幕便携手持终端以及车载产品等终端提供移动通讯技术等服务。3.5暗

13、点(液晶屏不发光点)dark dot液晶屏表面因制造、损伤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在白电平状态下不能透光发亮的像素缺陷点。3.6亮点(液晶屏不熄灭点)brightened dot液晶屏表面因制造、损伤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在黑电平状态下不能遮光变暗的像素缺陷点。3.7待机电流 closed-circuit current draw汽车电源钥匙开关置于acc off位置,除acc信号检测电路和有关记忆电路外,其余各部分电源全部切断状态下的整机消耗电流。4产品分类按系统的配置不同分为以下各类:a) 通用型汽车行车记录仪系统; b) 专车专用型行车记录仪系统;c) 汽车多功能行车记录仪系统;系统功能的配置均围绕g

14、ps、录像、拍照、回放、智能轨迹倒车等功能的增加或减少而设定。系统也可根据用户的需要选择或减少其它配置,增加的其它配置的要求和验收方法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5基本概念5.1 常规试验环境条件除非另有规定,产品在常规功能、性能、内部检查,外观检查时在以下的试验条件进行:正常环境温度为238; 空气相对湿度为30%75%;大气压(8601060)mbar; 5.2 试验仪器设备1) 试验用直流电源要求输出电流15a,内阻0.1 ohm,若产品设计输出功率超出此范围,则按其要求。2) 输入设备各类等效于产品实际使用时的信号发生器,输入匹配器等,精度满足测试需要。3) 负载设备 试验时需按车上实际装车状

15、态连接所有负载以及附属配件,可使用等效于产品实际使用时的模拟负载。4)测试仪器仪表精度满足测试要求。5.3 试验样品试验样品需为生产或试生产经测试合格,符合设计规范的产品。5.4 试验电气条件 优先按产品技术条件进行,无特殊要求按以下条件进行试验:1) 12v供电产品的电源电压使用13.5v; 24v供电产品的电源电压使用27v,2)产品标准试验测试状态 尽量使样机在最大输出、最多输出状态进行试验,试验中必需使样机在拍照、录像、回放、usb/tf卡播放、导航模拟运行等重要功能均能得到试验。例如三台样机进行高温工作试验,可两台样机在标准录像状态,一台在回放运行状态。测试中一般要求所有的外部连接与

16、车辆实际安装状态相同,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样机在以下条件进行试验: 输出功率: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音量位置 录像标准输入:双模式状态, 单模式前置摄像头及单模式后置摄像头; 拍照标准输入:双模式状态, 单模式前置摄像头及单模式后置摄像头; 频率测试点:按技术规范的测试点或中间频率测试点 照片回放:标准照片回放阅览; 录像回放: 标准录像回放3)一般误差极限 对于温度试验的时间要求误差一般在10内;对于温度数值误差要求一般2;对于电压数值误差要求一般5; 对于电流数值误差要求一般5;溶液浓度数值误差要求一般0.5;对于电阻、电感量、电容量数值误差要求一般10。5.5 试验结果评价5.5.1 除非另

17、有规定,每项试验样品不少于3台(emc测试要求不少于2台)。5.5.2 试验结果判定,分为a、b、c、d、e五种类型。结果判定按具体试验要求,无具体判定要求的项目按a类判定,试验中还需考虑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客户接受的程度。 a类:试验中、后能工作正常,无任何异常现象,符合设计规范要求;b类:试验中功能性能显示等正常,但有一个或超过一个指标出现偏离设计规范的现象,试验后自动恢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c类:试验中功能、性能或显示等有所下降,试验后或干扰撤消后能自动恢复,所有功能性能正常,不带记忆性异常变动;d类:试验中功能、性能或显示等有所下降,试验后能通过重新上电或复位等动作能恢复,所有功能性能正

18、常;e类:试验中及试验后部分功能异常,试验后经过简单修复后能恢复正常工作,例如替换保险丝。5.5.3除非有说明,否则一般情况下,进行了环境试验后要恢复小时及24小时再分别进行判定试验后的状态,若有异议应以小时结果为准。6试验条件及测试方法6.1 常规测试6.1.1外观检查6.1.1.1产品外表包括产品附件应无锈蚀,尖刺,霉斑,丝印模糊,丝印歪斜,丝印剥落,灯光、显示不均匀,漏光,lcd显示角度变化,变形,爆裂,损伤,不符合总装图要求等外观不良现象。产品正常使用所需的媒介如tf卡,录像播放器等附件不能因使用与样机后有外观上不良,如tf卡槽刮花,插头损坏等现象。6.1.2功能检查6.1.2.1 根

19、据产品技术规格书进行各项功能检测,软件主导之功能检测。6.1.2.2 试验后进行的检查还应进行误操作检查,检查是否有安全性不良,或因试验后部件/塑胶等变形导致不符合设计规范等的不良现象。例如高低温冲击后检查tf卡插拔是否有因试验后塑胶变形导致不能插入的现象等。产品正常使用所需的媒介如tf卡,录像播放器等附件不能因使用与样机后有功能上不良,如usb损坏,tf卡损坏等现象。6.1.3 电性能指标测试6.1.3.1 常规全性能测试常温测试样机一般至少2台,按技术指标要求测试,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指标要求。测试电压:13.8v,测试中无规定输出为2vrms序号测试项目性能指标及期望状况测试条件a级机b级

20、机1电源适应性电源电压适应范围正常工作1.额定电压12v的产品,通直流电压10v-16v2.额定电压24v的产品,通直流电22v-32v2电源极性反接保护实验结束后功能正常1. 额定电压12v的产品,通直流电14v0.1v,极性反接1min2.额定电压24v的产品,通直流电28v0.2v,极性反接1min3耐电源过压性能实验结束后功能正常1.额定电压12v的产品,通直流电18v0.1v 1h,24v0.2v 1min2.额定电压24v的产品,通直流电36v0.3v 1h,48v0.4v 1min4整机额定消耗功率整机额定消耗功率则由企标准和设计说明书而定整机额定消耗功率指产品在正常试验电压(1

21、4v0.1v、280.2v)、标准工作状态下(播放dvd测试碟,显示图像、音频输出额定音量)下的整机额定消耗功率5 待机电流测试值应小于10ma将数字万用表串连到电源正极与整机电源acc之间,待整机运行正常后,断开电源acc,读取数字万表上的值即可6低压关机保护测出的电压值不能小于9.8v在测试中待整机运行正常后,调节电源电压测出低电压值7 高压关机保护测出的电压值不能大于20v在测试中待整机运行正常后,调节电源电压测出高电压值8电压工作电压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用万用有测试该点电压9复位电压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用万用有测试该点电压10录像状态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

22、规格用示波器测试该点的电压与纹波11拍照状态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用示波器测试该点的电压与纹波12录像回放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用示波器测试该点的电压与纹波13系统状态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用示波器测试该点的电压与纹波14非工作状态电压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用示波器测试该点的电压与纹波15gprs/gps状态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用示波器测试该点的电压与纹波16电流usb充电电流ma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将万用表打到电流档(200ma),串联在电源输入线路上17专用充电器的充电电流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将万用表打到电流档(2

23、00ma),串联在电源输入线路上18系统工作电流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将万用表打到电流档(200ma),串联在电源输入线路上19关机电流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将万用表打到电流档(200ma),串联在电源输入线路上20休眠电流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将万用表打到电流档(200ma),串联在电源输入线路上21过流保护由研部硬件提供各测试点的相应规格将万用表打到电流档(200ma),串联在电源输入线路上22时间复位时间 ms依据项目和复位ic确定(研部硬件提供)用示波器测量复位时间23dc供电电压: 5vv纹波:150mv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的波形的峰峰值与频率24最大输出

24、电流a1a25输出:100mav依据项目确定(研部硬件提供)将万用表打到电流档(2a),串联在电源输入线路上26输出:500ma27输出:1a28gps电压:3.3vv依据项目确定(研部硬件提供)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的波形的峰峰值与频率29电压:1.8v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的波形的峰峰值与频率30电压:1.2v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的波形的峰峰值与频率31最大工作电流ma ?ma万用表串接到电路回路,测量各路消耗的电流32i/o口状态依据项目确定(研部硬件提供)33gprs电压:3.3vv依据项目确定(研部硬件提供)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的波形的峰峰值与频率34电压:1.8v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的波形的峰峰

25、值与频率35电压:1.2v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的波形的峰峰值与频率36最大工作电流 ma ?ma万用表串接到电路回路,测量各路消耗的电流37i/o口状态依据项目确定(研部硬件提供)38回放录像电压:3.3vv依据项目确定(研部硬件提供)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的波形的峰峰值与频率39电压:1.8v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的波形的峰峰值与频率40电压:1.2v用示波器测量振荡器的波形的峰峰值与频率41最大工作电流ma ?ma将万用表打到电流档(200ma),串联在电源输入线路上42回路电流ma ?ma43i/o口状态依据项目确定(研部硬件提供)44电池功能dc电压:1214v充电mm依据项目确定(研部硬件提供

26、)接上dc1214v进行普通/快速充电时间其要符合设计要求45样机功耗放电 mm依据项目确定(研部硬件提供)当电池充满电后,进行放电时间其要符合设计要求46电源性能工作电压916v工作时最大不失真输出要正常47最大电流15a工作电压为13.8v,样机进行录像。48待机电流3 ma6 ma断开acc电源时,测batt线电流值49gps性能冷启动时间35s60s用-130 dbm信号电平输入,通电开机从点击gps图标开始计时50温启动时间30s40s用-130 dbm信号电平输入,接收到信号后关acc后5分钟后,再开acc,从点击gps图标开始计时51热启动时间1s2s用-130 dbm信号电平输

27、入,接收到信号后,关掉信号60s再接上信号开始计时52冷启动时间90s120s用-137 dbm信号电平输入,通电开机从点击gps图标开始计时53热启动时间10s15s用-137 dbm信号电平输入,接收到信号后,关掉信号60s再接上信号开始计时54跟踪灵敏度-158dbm-150dbm在接收到信号定位后,将信号调到-150dbm,要能正常工作55捕获灵敏度-145dbm-140dbm要在五分钟内能接收到信号定位56静态定位精度15m20m定位后,定位地方与实际地方的偏差57重捕获时间1s2s接收到信号定位后,中断信号5s,再接通信号58gprs/3g/lte指标最大发射功率参考协议3gpp

28、36521-1-900_s00-s0859最小输出功率60evm61frequency error62obw63最大输入电平64接收灵敏度65显示屏性能亮度(无触摸屏)200cd/m2输入白电平信号,测试屏中间亮度66对比度(无触摸屏)200:1倍白电平信号与黑电平信号的亮度比值,测试屏中间区域67亮度(无触摸屏)250cd/m2输入白电平信号,测试屏中间亮度68对比度(无触摸屏)300:1倍白电平信号与黑电平信号的亮度比值,测试屏中间区域69可视角度左视角(0度)45右视角(180度)45上视角(90度)30下视角(270度)3070彩点2个(直径=1000lux条件下,对彩色图卡(gert

29、ag macbeth color checker彩色图卡)进行拍摄。调节摄像头和被拍摄图卡距离,使图卡在取景器中的大小应为视野边长的50%70%。 3.将拍摄图像输入电脑,在色块19-24中截取面积不小于30%的区域,计算所截取区域的rgb平均值,并计算max(r,g,b)-min(r,g,b)得到rgb三色值偏差。6.1.3.3.4 摄像头动态范围测试6.1.3.3.4.1测试目的:判别行车记录仪的主摄像头动态范围是否能达到标称值。6.1.3.3.4.2测试步骤: 1. 测试样品处于开机状态,摄像头设置为最大分辩率。 2. 对测试图卡mx2.0进行拍摄。 3. 将拍摄图像输入电脑,在每个灰度

30、条中截取面积不小于30%的灰度块。 4. 读出所截取的每个灰度块的灰度值,若两相邻灰阶之间的灰度值之差大于等于8,则认为这两个灰阶是可以分辨的,从而得出可分辨的灰阶级数。6.1.3.3.5 摄像头色彩还原准确度测试6.1.3.3.5.1 测试目的:判别色彩还原准确度是否达到标称值。6.1.3.3.5.2 测试步骤: 1. 测试样品处于开机状态,摄像头设置为最大分辩率。 2. 对彩色图卡(gertagmacbeth color checker彩色图卡)进行拍摄。 3. 将拍摄图像输入电脑,取13-15三个色块,每个色块中截取面积不小于30%的色块,将测试图卡和所截取色块的色彩空间转换成cie l

31、*a*b*色彩空间,测rgb值,计算得出l*b*b*值,用下式计算各项色彩还原误差:i. 明度差 ii. 色度差 总色彩还原误差 式中, 、 、 为测试图卡的明度和色度; 、 、 为所拍图像的明度和色度。百分比色彩还原误差标准色块的lab的均方根。对三个色块的进行算术平均,得到平均色彩还原误差。6.1.3.3.6 像面亮度均匀度测试6.1.3.3.6.1 测试目的:判别照相摄像拍摄图像像面亮度均匀度是否达到标称值。6.1.3.3.6.2 测试步骤: 1.测试样品处于开机状态,摄像头设置为最大分辩率。 2.固定移动终端,摄像镜头与测试图卡距离在景深范围内,按试验条件要求对中性灰测试图卡或全白测试

32、图卡(本标准推荐使用中性灰测试图卡,也可以使用全白测试图卡进行测试)进行拍摄,将拍摄的图像输入电脑,使用测试软件进行分析,测r,g,b值,用下式计算亮度值:y=0.3r+0.59g+0.11b。 3.分别计算90%视场4个角a,b,c,d(如图7所示)40*40像素采样框及视场中心40*40像素采样框亮度平均值ia,ib,ic,id,ie,用4个角各自亮度平均值分别与中心亮度平均值之比来测试像面亮度均匀度,其计算公式为:6.1.3.3.7 几何失真测试6.1.3.3.7.1 测试目的:判别照相摄像拍摄图片几何失真是否达到标称值。6.1.3.3.7.2 测试步骤: 1.测试样品处于开机状态,摄像

33、头设置为最大分辩率。 2.对集合失真测试图卡进行拍摄,对拍摄的图像的周边畸变进行测定,算出几何失真值。 6.1.4内部检查试验后检查样品内部及部件有无磨损、碎屑、断裂、毁坏、接触不良、锈蚀、长霉、假焊、腐蚀、丝印不良等不良现象以及是否可能有因为外部的一些变化而导致引起整机质量隐患。6.1.5 尺寸检查对照产品总装图及客户技术协议,测量产品重要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6.2 电气性能测试6.2.1 工作电压6.2.1.1 试验目的 检查产品在安装车辆输出的电压范围内的工作能力6.2.1.2 试验方法产品设计规范有规定的按其要求测试及判定,无要求的一般应能够在10v16v(12v供电系统)、21.6

34、v32v(24v供电系统)的范围内正常工作,能满足功能要求。测试步骤:1. 所有测试调整按0.5v/次的步进来进行2. 设置产品所有电源线路使用同一电源13.5v供电,产品正常供电,在各模式标准试验状态3. 从13.5v缓慢向高端调整供电电压,检查产品工作状态,到产品不能正常工作为止,但应该有正常的记忆,记录此时供电电压u14. 设置供电电压到13.5v供电, 产品在各模式标准试验状态5. 从13.5v缓慢向低端调整供电电压,检查产品工作状态,到产品不能正常工作为止,但应该有正常的记忆,记录此时供电电压u26. u1u2为产品的正常工作电压6.2.2时间准确度测试6.2.2.1 目的评价产品在

35、温度工作范围内时钟走时的准确度6.2.2.2测试方法将样品处于时间显示工作状态,使用标准钟(标准钟准确度必需比产品的准确度要求高一个等级以上)分别测试产品在最高工作温度,常温,最低工作温度下时间的准确度,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一般要求在常温(25度)下时间准确度在3s/day内,在最高温度下时间准确度在20s/day内,在最低温度下时间准确度在20s/day内,测试中需分别测试acc on及acc off两种状态,常温下还需分别测试标准工作电压及5v电压的准确度。6.2.3 power off优先测试6.2.3.1 目的评价产品在功能异常后的动作能力6.2.3.2测试方法 在任意工作状态下保持

36、按下任意功能键(power on/off除外)的同时按下power on/off键,产品应该能进行关机,即处于power off状态。6.3 耐物理环境试验6.3.1高温贮存试验6.3.1.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高温贮存环境能力。6.3.1.2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样品放入恒温箱中逐步升温至+85,样品在非通电状态储存72小时。试验后在常温下放置2小时以上,然后进行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判定要求。6.3.2高温工作试验6.3.2.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高温工作环境的工作能力。6.3.2.2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

37、ower off状态,逐步升温到a/b级要求,保持2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样品工作48小时后(110.5v工作8小时,140.5v工作40小时),进行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判定要求。a级机工作温度:+70 b级机工作温度:+606.3.3 低温贮存试验6.3.3.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低温储存环境能力。6.3.3.2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样品放入恒温箱中逐步降温至-40,样品在非通电状态试验72小时。试验恢复常温后放置2小时以上,然后进行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判定要求。6.3.4 低温工作试验6.3.4.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

38、极限低温工作环境的工作能力。6.3.4.2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逐步降温到a/b级要求,保持2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样品工作48小时后(110.5v工作8小时,140.5v工作40小时),试验恢复常温后放置2小时以上,进行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判定要求。a级机工作温度:-30 b级机工作温度:-206.3.5 耐温度循环试验6.3.5.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工作环境温度重复变化条件下的工作能力。6.3.5.2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

39、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逐步降温到a/b级要求,保持2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按图1曲线循环6个周期,每个周期为8小时,试验中样机符合b类工作状态,试验后将产品从箱中取出置室温下2小时,然后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图1中高低温条件为一般产品条件,按样机的极限工作温度设定,若样机的极限工作温度与图1高低温条件不同,则试验中按样机的极限工作温度设定高低温工作条件,试验中由低温升高温时注意防止样机凝露现象。常温图1 温度循环试验曲线a级机工作温度:高温+70/低温-

40、30 b级机工作温度:高温+60/低温-206.3.6 耐恒定湿热试验6.3.6.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工作性能。6.3.6.2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调整恒温恒湿箱温度为+45,湿度为935%,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样品工作48小时后,应符合符合b类以上要求。试验后置室温下2小时后进行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置室温下24小时后按本标准进行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6.3.7 耐温湿度循环试验6.3.7.1 目的通过试

41、验评价产品耐受温度和湿度重复变化环境条件下的性能。6.3.7.2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使样机为power off工作状态,样品按图2曲线循环5个周期,每个周期为24小时,试验后置室温下2小时,然后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置室温下24小时后按本标准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图2 温湿度循环试验曲线6.3.8 热冲击试验6.3.8.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温度快速变化后的性能。6.3.8.2 试验方法将产品及所有连接附件按装车状态放置入热冲击试验箱中,按图3要求温度曲线及表1要求的时间进行温度及保持时

42、间设置后进行热冲击试验,试验进行30个周期。试验后置室温下2小时,然后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特别是检查焊点质量及样机部件是否有变形等现象。置室温下24小时后按本标准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图3 温度冲击试验曲线t2,t4t1,t32h5min表1 选择温度中保持时间注: t1,t3时间仅作参考,指温度稳定后的时间,实际瞬时冲击时间一般要求在90秒内。而且应选择热冲击试验箱下风口温度监控进行测试,要求温度转换时间少于10秒。6.3.9 耐特殊高温试验6.3.9.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外观、结构、材料耐高温性能(适用于结构材料)。6.3.9.2 试验设备能够保持温度

43、在+100的恒温箱。6.3.9.3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试验产品及所有连接附件按装车状态置于恒温箱中,逐步升温到+100,产品非通电状态在此温度下保持96小时,试验后将产品从箱中取出置室温2小时以上,然后进行检查,检查五金塑胶部件是否有变形,破裂,变色等不良。6.3.10 冷启动试验6.3.10.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在低温环境下的开机性能。6.3.10.2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关acc),逐步降温到-30,保持12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开acc)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

44、作,应符合c类以上要求。6.3.11 热启动试验6.3.11.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在高温环境下的开机性能。6.3.11.2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关acc),逐步降温到+85,保持4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开acc)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应符合c类以上要求。6.3.12 温升试验6.3.12.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的各发热元件的温升是否符合规格要求。6.3.12.2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样机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分别将温度探头放

45、置在要求测试的重要区域(ic)上,在温度为60的环境下使样机处于录像状态工作4h,然后对各发热元件的温度进行测试,所测试的区域(ic)温度不得超过技术部提供的产品规格书上要求的温度6.3.13 录像电流测试6.3.13.1 目的针对镜头产品的电流是否符合规格要求。6.3.13.2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样机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n状态,在温度为60的环境下使样机处于录像状态工作4h后,然后测试录像电流要符合规格书要求6.3.14 三综合试验6.3.14.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在振动加高低温环境下的性能6.3.13.2 试验方法室温下将产品

46、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状态,逐步降温到a/b级要求,保持2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按图1曲线循环2个周期,每个周期为8小时,按表2振动条件在整过温度过程中施加垂直方向振动,试验中样机符合b类工作状态,试验后将产品从箱中取出置室温下2小时,然后按本标准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常温 图4 温度循环试验曲线频率(hz)振动功率谱(m/s2)2/hz)100.1032550.03361800.00133000.00133600.000710000.0007表2随机振

47、动a级机工作温度:高温+70/低温-30 b级机工作温度:高温+60/低温-206.4 耐机械环境试验6.4.1 噪音测试6.4.1.1 目的 通过试验检测产品在各种工作状态下产生的机械噪音水平。6.4.1.2 试验方法 在背景噪音低于25dba的噪音室内使用音频表测量(至少需使用比指标要求低6 dba的背景进行测试),测试距离20mm,噪音水平表3按要求限值判定。最终判定按实际装车情况来评价。产品工作状态要求录像工作中 40dba回放工作中 46dba功能操作 60dba 表3噪音限值要求6.4.2 振动试验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等固定在振动台测试,按产品在

48、车上实际安装角度按零度或30度进行测试6.4.2.1机械噪音试验6.4.2.1.1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振动时的机械噪音水平。6.4.2.1.2 试验方法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固定在振动台上,使样机为power off标准工作状态,按以下条件进行正弦扫频振动试验。 a) 每周期15分钟; b) 频率、加速度: c) 上下振动4小时。 试验期间应无机械共振噪音,符合b类以上要求,试验后按进行性能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6.4.2.2振动操作测试6.4.2.2.1目的针对车载智能行车记录仪产品,通过试验检测产品耐振工作操作能力6.4.2.2.2试验方法将试验产品按实际

49、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固定在振动台上,使样机为power on 录像标准工作状态,按 v以下条件进行上下方向正弦扫频振动试验: xyz方向振动各2h;一个周期为15min试验中在不同的振动频率点上进行录像状态等操作试验,应能正常操作。6.4.2.3 随机振动试验6.4.2.3.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振强度能力。6.4.2.3.2 试验方法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等固定在机械振动台上,按表4随机振动曲线进行101000hz的随机振动测试,进行垂直,左右,前后方向的振动试验,各方向进行试验8小时。试验后按本标准进行功能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频率(hz)振动功率谱(m/s2)2/hz)100.2083550.06771800.00263000.00263600.0014610000.00146表4 随机振动测试条件6.4.3 跌落试验6.4.3.1 目的通过试验评价设备耐受跌落能力。6.4.3.2 试验方法1.将试验样品按包装运输状态置于跌落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