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缺素症过剩症状诊断_第1页
植物缺素症过剩症状诊断_第2页
植物缺素症过剩症状诊断_第3页
植物缺素症过剩症状诊断_第4页
植物缺素症过剩症状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元素过剩症的防治(一)症状 元素过剩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原生质杀伤细胞和抑制对其他必需元素的吸收,伤害作物导致 生长呆滞、发僵,严重的甚至死亡。常见症状有叶片黄白化,褐斑,边缘焦干;茎、叶畸形,扭曲;根 伸长不良,弯曲,变粗或尖端死亡,分枝增加,出现狮尾、鸡爪等畸形根。症状出现的部位因元素移动 性不同,一般出现症状的部位是该元素容易积累的部分。这点与元素缺乏症正好相反。大多数过剩症都 出现黄化症状,原因可能是元素颉颃作用,抑制对铁或锰、锌的吸收。其中锰、铜过量,显著抑制铁的 吸收,已由许多研究证明,锰、铜的过量有时以缺铁症出现,铁、锌过量抑制锰的吸收,镍过量抑制锌 的吸收,锰过量抑制钼的吸收也较常

2、见,所以,不少元素缺乏症其真正原因往往是某一元素的过剩吸收。较为常见的元素过剩(中毒)症状简述如下:1 锰过剩症 因作物而有较大差异,但多数表现根褐变,叶片出现褐色斑点,也有叶缘黄白化或呈紫红 色,嫩叶上卷等。柑橘锰过剩引起异常落叶,叶片出现赤褐似巧克力色的斑点,特称巧克力斑;苹果锰 过剩引起粗皮病,水稻锰过剩叶黄化,发生高节位分蘖,茎基有褐色污染物等;锰过剩抑制钼吸收,酸 性土上作物缺钼有可能由过锰引起。2 锌过剩症 多数情况植物幼嫩叶片表现失绿,黄化,茎、叶柄、叶片下表皮现赤褐色。水稻锌过剩, 稻苗长势衰弱,叶片萎黄;小麦锌过剩,叶尖现褐色斑;大豆锌过剩,叶片尤其中肋基部现紫色,叶片 卷缩

3、。3 铜过剩症 多数作物叶黄化,根伸长明显受阻,盘曲不展,或形成分枝根、鸡爪根。水稻铜中毒,稻 苗显著黄化,生长停滞;小麦铜过剩,体色变深、僵化,下叶发黄,根盘曲。铜过剩明显抑制铁吸收, 有时作物铜过剩以缺铁症出现。4 钼过剩症 作物钼过剩,在形态上不易表现,棉花植株含钼达15 毫克 /千克生育无异常,但饲料作物含钼 10毫克 /千克,长期饲喂可能引起家畜钼毒症。茄科作物对钼过量较敏感,番茄、马铃薯钼过量, 小枝呈金黄色后红黄色。5 镍过剩 叶片失绿,脉间出现褐色坏死,燕麦镍过剩叶片失绿,白化,出现坏死斑等,6 镉过剩症 水稻下部叶片和叶鞘变黄褐色。镉污染食物危及人类健康,人类长期食用含镉米(

4、或饮用 含镉水、食用含镉水产品)易患骨痛病。小麦镉过剩叶片黑褐色;大豆镉过剩,叶片黄化,叶脉呈棕褐 色。7 硼过剩症 硼在植物体内随蒸腾流移动,水分随蒸腾散失而硼残留,叶片尖端及边缘硼浓集,所以硼 过剩主要表现于叶片周缘,大多呈黄色的镶边,在蔬菜作物上有所谓金边菜;水稻硼过剩叶尖褐变、干 卷,颖壳出现褐(枯)斑;大麦硼过剩,叶片散生大量棕褐色斑点。8 砷过剩症 一般表现生长停滞,叶片发黄、脱落,根系受害。水稻砷中毒,苗期地上部发黄、叶片呈 卷筒状,渐渐枯萎、死亡,根淡褐色或棕褐色,局部呈烫伤(或水浸)状,软绵失去弹性,生长后期受 有机砷(农药)毒害,出现颖壳重叠的畸形小穗;小麦砷过剩,叶片深绿

5、色,变窄变硬、死根。9 汞过剩症 通常表现叶片发黄,植株短小,分蘖受抑,发育不良,受汞蒸气毒害,叶片、花瓣可能呈 棕色或黑色。10 钠过剩症 过量的钠除了抑制作物根系的吸收机能外,同时也影响作物的二氧化碳同化作用及蛋白 质的合成,因而导致作物的生理异常现象。钠过剩通常先显现于老叶,初期叶缘部分组织先形成水浸状, 随后形成坏疽或枯死,严重时坏疽的范围将逐渐扩展至叶片中心。(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元素过剩症的发生一般由土壤污染引起, 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土壤污染程度, 但与土壤pH、Eh有机质(有机肥施用)、土壤质地等有密切关系:1 土壤pH金属元素的溶解度与 pH有关,pH低时大部分金属元素如铜

6、、锌、镉、镍、铝等溶出增加, 症状加重;钼相反,高 pH 时钼过剩危险增大。2土壤 Eh 低 Eh 时,铁、锰、砷为害加重,而铜、锌、汞、铅一类元素因易形成硫化沉淀而得以减轻。3有机质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由于各种有机酸可以络合多种金属离子,其毒性削弱,可缓和或减轻过剩 为害。4土壤质地 黏重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大,对过剩离子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减轻为害。5气候 与过剩症也有关,通常气温升高危害加重。(三) 作物对元素过剩的忍耐性 不同作物对元素过剩为害的忍耐力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对铝的忍耐力, 敏感作物大麦在介质中的铝达到 1 毫克/千克时根的伸长就受到阻碍,而茶树老叶中铝的浓度达 30000 毫

7、克/千克,也无妨。 如茶树这样对铝有高度忍耐力, 能积累铝元素到很高浓度而无害植物称为铝积蓄植物。 关于作物的耐性机理就现有资料,可概括如下几方面:(1)抑制金属离子进入根组织,如耐低价铁(Fe2+)的水稻和草芦根具有泌氧能力,使低价铁氧化沉淀在根外而不致侵入根内。( 2)细胞壁的吸收固定,已知耐锌的Agrostis tenuis 的细胞壁吸着大量的锌。( 3)是金属离子成为稳定的低毒化合物,已经从耐锌耐镉植物中分离出锌、 镉与有机物的复合体。 目前,各种金属蛋白复合体从植物中陆续发现,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是,这些复合体的存在与植物对金属的 忍耐性有关。( 4)使金属离子积累于液泡中。( 5)阻

8、滞向地上部转移, 以保护地上部生育。 但也有相反促使向地上部转移而保护的机构。( 6)酶和细胞颗粒(器)具有耐金属的特殊能力。(四) 元素过剩症应重于预防,具体措施有如下几方面:1控制污染 这是防治元素过剩症的根本措施,应制定有关法规,保障农田不受三废污染。2 施用石灰 对于铁、锰、锌、铜、镍等金属元素污染的农田,施用石灰,提高pH,促使其氧化沉淀,减轻或消除为害,对钼毒则应设法降低pH,酸化土壤。3 合理灌排水 水田土壤有铬、镉、铜、锌、汞、铅等过剩为害,在水稻生育期间经常保持水层,可减 轻毒害,对砷、铁、锰等则应进行排水烤田,促进氧化减轻为害。4 施有机肥 通过络合、吸附等固定金属离子,减

9、轻毒害。5 施用颉颃性元素 如锌、铁过量时,施用高浓度磷可以抑制其吸收。6 种植蓄积植物 借这类植物能大量吸收积累某种金属离子的特殊能力,反复种植可以逐步降低有害金 属的浓度。作物缺氮和氮素过剩的诊断(一) 症状 作物缺氮时,植株褪绿,叶色呈浅绿或黄绿,生长缓慢,株形瘦小,直立,分枝少,叶形小, 与径的夹角小;症状从下而上扩展,严重时下叶枯黄早落;根量少,细长;侧芽休眠,开花结果减少, 成熟提早,产量下降。水稻、麦类缺氮分蘖少或无,穗小粒少;玉米缺氮下叶黄化,叶尖枯萎,呈“V”字形向下延展;叶菜类作物缺氮叶小而薄,色淡绿或黄绿,含水量减少,纤维素增加,丧失柔嫩多汁的 特色,商品价值下降;结球菜

10、类缺氮叶球不充实;果木缺氮新梢细瘦,叶小色淡,果小皮硬,含糖量虽 相对提高,但产量很低。作物供氮过剩时表现徒长,枝多叶茂,叶大色浓,含水量增加,纤维素、木质素减少,组织柔嫩,抗病 虫、抗旱、抗倒能力下降;禾谷类作物结实率、千粒重降低,成熟不良;薯类作物结薯减少,淀粉率降 低;瓜果类落花落果增加,成熟推迟。(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作物对氮需要量大,大多数土壤不能满足作物需要,如不施用氮肥,一般作物均可能出现缺氮症状,以下条件更易发生:轻质砂土和有机质贫乏的土壤;土壤理化性质不良, 排水不畅,土温低,有机质分解缓慢的土壤;施用大量新鲜有机肥,如绿肥及新鲜秸秆容易引起微生 物大量繁殖,夺取土壤有效

11、氮而引起暂时性缺氮。氮过剩一般为施用氮肥过量或对前作肥料残留量估计 不足等。(三)诊断 1. 形态诊断 作物缺氮症状如上 .以叶黄、植株短小为其特征 , 通常容易判断。但单凭形态判 断,难免误诊,仍需结合植株、土壤的化学诊断。2植株诊断 植株的全氮量与作物生长及产量有较高的相关性,各种作物缺氮的临界范围:水稻(分蘖期叶片)为全N2.4%2.8%;大小麦、燕麦(抽穗期地上部)为1.25%1.50%,玉米(抽雄期果穗节叶片)为 2.9%3.0%,棉花(蕾期功能叶) 与高粱(开花期自上而下第三叶) 为 2.5%3.0%,果树(叶片)为 2.0%3.8%, 生产上为争取时间尽快作出判断,在田头诊断时采

12、用组织化学速测法:旱作用硝酸试粉法,作物组织 中的N03 N与试粉作用,产生红色偶氮物质,根据红色深浅判断氮状况。水稻用碘一淀粉法,水 道进入幼穗分化期,叶鞘淀粉积累程度与氮高低呈负相关。采叶鞘,用碘液使叶鞘染色(蓝色)以染色 长度(A)与叶鞘总长度(B)之比(A/B)值进行判断。此法限于决定后期穗肥的需要与否。作物缺钙诊断及防治(一)症状 一般表现:生长点即根尖和顶芽生长停滞、根尖坏死、根毛畸变;幼叶失绿、变形,常呈 弯钩状,叶片皱缩,叶缘卷曲,黄化。玉米缺钙新叶叶缘出现白色斑纹和锯齿状不规则横向开裂,相邻 新叶粘连,不能正常伸展,卷筒下弯呈弓状;大豆茎顶卷曲呈钩状枯死;花生叶片呈棕色枯死斑

13、块,空 荚多,籽粒不充实,蚕豆荚畸形,萎缩并发黑;豌豆幼叶花梗枯萎,卷须萎缩;烟草顶芽死亡,下部叶 片增厚,有坏死斑点,新叶叶尖弯钩状,马铃薯易生畸形成串小块茎;番茄出现脐腐病又名脐腐果,果 实初期膨大,果顶脐部果肉出现水浸状坏死,以后病部组织崩溃、黑化、干缩、下陷;大白菜发生缘腐 病,叶球内叶片边缘水浸状至褐色坏死,干燥时似豆腐皮状,又名干烧心,干边,内部顶烧症等;苹果 果实出现苦陷病,又名苦痘症,果实表面出现下陷斑点,果肉组织变软,有苦味。苹果水心病也由缺 钙引起,果肉呈半透明水渍状,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扩展,最终果肉细胞间隙充满汁液而导致内部腐烂; 梨缺钙,果皮出现枯斑,果心发黄(或发锈)

14、。(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1) 全钙及交换性钙含量低的酸性土壤如花岗岩、千枚岩、硅质砂岩风化发育成的土壤以及泥炭土等。2)代换性钠高的盐碱土,因盐类浓度过高抑制对钙的吸收。3)大量施用盐类肥料 (化学氮肥和钾肥) ,遇高温晴旱、 土壤干燥、 盐分浓缩导致缺钙。4)种植对缺钙敏感的作物如苜蓿、 番茄、 大白菜、 甜菜、 大豆、 马铃薯和草莓、 苹果等。(三)诊断1 形态诊断 缺钙形态症状如上。但缺钙与缺硼某种症状相似,如都有生长点、顶芽及根尖枯萎、死亡, 嫩芽、新叶扭曲,变形等,容易混淆,须注意辨别,但缺硼叶片、叶柄变厚、变粗、变脆,内部常产生 褐色物质,而缺钙无此症状。2植株分析诊断 植株

15、含钙差异颇大,一般双子叶植物如十字花科、豆科等含量显著高于单子叶禾本科 植物。几种作物的缺钙临界值或临界范围如下:小麦幼苗0.14%,马铃薯叶片 0.49%,番茄幼苗0.79%1.5%,黄瓜(茎叶) 2.0%,甘蓝、大白菜 1.8%,苹果(叶) 0.5%1.4%,柑橘(叶) 0.7%2.0%, 桃(叶) 0.8%2.1%,葡萄(叶) 0.4%1.75%。3土壤诊断 南方淋溶的强酸性低盐基土壤易缺钙。一般认为代换性钙小于 56 毫克 /100 克土时,作物 可能缺钙;在钙质土壤中也常发生缺钙,是由土壤盐类浓度过高抑制钙的吸收引起。因此,在土壤诊断 中要注意盐类浓度的检测,结合植株含钙状况综合分析

16、,作出判断。(四)防治1施用钙肥 酸性土壤缺钙,可施用石灰,既提供钙营养,又中和土壤酸性。对于中性、碱性土壤,鉴 于原因都出于根系吸收受阻,土壤施用无效,应改用叶面喷施,一般以0.3%0.5%(大白菜有用 0.7%)氯化钙液,连喷数次。此外,对番茄脐伏兵腐病,日本青木试验施用硅酸防治有效,施硅植株硅、钙含 量显著提高。2控制肥料用量 大量施用氮、钾肥,增高土壤溶液浓度,抑制对钙的吸收,铵态氮肥尤其如此,控制 用肥,防止盐类浓度提高,是防治缺钙的基本措施。3防止土壤干燥 高温干旱、土壤溶液浓缩,尤其是作物需钙较多时期,如大白菜结球始期,番茄结果 期等,遇干旱极易诱发缺钙,应及时灌溉。作物缺钾诊断

17、(一)症状 各种作物的缺钾症状大同小异,其最初症状都是老叶尖及两缘发黄,以后黄化向叶内侧脉间 扩展,进而叶源变褐色、干枯、黄变部与正常部分界线比较清楚。水稻缺钾叶片散长大量赤褐色斑点, 焦尖,由下而上扩展,严重时,稻面发红如火烧状。大麦缺钾下叶叶尖,叶缘黄化,逐渐枯焦;有的品 种叶面出现水浸状斑点,以后枯白,病斑近似矩形,称“白斑型”缺钾症。玉米叶尖和叶缘黄化,焦灼 明显,有时因节间显著缩短,叶片长宽变化不大,致比例失调,导致株型异常。棉花缺钾叶片脉间不绿 发黄,主、侧脉及其两侧残留绿色,形成黄斑花叶,状如“虎皮斑纹”。后期叶源焦枯,坏死,呈残破 缺刻状,提早落叶。油菜缺钾,苗期叶缘出现灰白色

18、小斑,开春后叶缘及脉间开始失去绿色,出现黄色 斑块或白色干枯组织,叶缘呈烧灼状,茎秆壁薄而脆,遇风雨易折断,着荚稀少,角国发育不良。大豆 缺钾,下位叶边缘及脉间失绿变黄,残留绿色区类似鱼骨状,后期老叶呈青铜色皱缩不平,边缘反卷。 叶菜类作物一般在生育后期老叶外圈呈现黄白色斑,并连扩大后,干枯脱落。黄瓜缺钾果实发育不良, 常呈头大缔细的棒槌形。番茄果实着色不匀,肩部常色不褪,称“绿背病”。苹果缺钾严重时,几乎整 株叶片呈明显的红褐色,卷曲干枯,焦灼感显著。(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1)供钾力低的土壤,质地较粗的河流冲积母质发育的土地,河谷丘陵地带的红砂岩,第四纪黏土及石 灰岩发育的土壤,南方的

19、砖红壤及赤红壤等。( 2)地下水位高, 土层坚实,以及过度干旱的土壤, 阻碍根的发育, 减少对钾的吸收。3)偏施氮肥,破坏植株体内氮、钾平衡,诱发缺钾。4)少施或不施有机肥的土壤。5)前作种植需钾量高的作物,如红麻、花椰菜、甘蓝菜等,长期连续种植时更是如此。( 6)还原性强的水稻田,抑制水稻根的呼吸,妨碍水稻对钾的吸收。( 7)种植对缺钾敏感作物,常见易缺钾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玉米、大豆、甘蓝、花椰菜、马铃薯、 甘薯、甜菜、番茄、桃、桑等。(三)诊断 1 、形态诊断 外部症状如上。典型症状是下位叶叶尖黄化褐变。2、植株分析诊断 植株全钾量,可以判断作物的钾素营养状况,大多数作物叶片钾的缺乏

20、临界范围为 0.7%1.5%,但因作物不同而有差异,水稻(抽穗期植株)为0.8%1.1%;玉米(抽穗期轴下第一叶)为0.4%1.3%;棉花(苗、蕾期功能叶) 0.4%0.6%;小麦(抽穗前上部叶) 0.5%1.5%;大豆(苗期地上部) 及烟草(下部成熟叶片) 0.3%0.5%;番茄(花期下部叶) 0.3%1.0%;柑橘(叶龄 67 月的叶片) 0.6%; 苹果(叶龄34月的定形叶片)0.7%。植株缺钾还受叶片含N率影响,不少研究者认为以 K/N值为指标,比单纯K指标有更好的诊断性,如油菜(出荚时叶片)K/N临界值为0.250.30,水稻(幼穗分化以后叶片) K/N 临界值为 0.5 。田间诊断

21、时, 通常以形态诊断结合组织素测较为方便。 常有的组织钾素测法有: ( 1) 亚硝酸钴钠比虫法。作物组织中的钾与亚硝酸钴钠作用生成黄色沉淀,根据黄色沉淀的多少作出 判断。( 2) 六硝酸二苯胺试纸法。六硝基二苯胺与钾作用生成橘红色络合物,以不同浓度六硝基二苯胺制成 试纸,根据显色与否判断钾营养状况。此外,诊断玉米缺钾时,还可采用硫氰化钾法,因缺钾时Fe 在茎节部积累,将硫氰化钾( 10%)盐酸溶液直接涂抹于玉米剖开的茎秆节部,如呈鲜明紫红色,则表面极度缺钾。3土壤诊断 土壤全钾含量只代表土壤供钾潜力, 一般不作为诊断指标。 土壤交换性 钾和缓效(酸溶性)钾含量可说明土壤供钾水平。两者结合则更好

22、,一般以土壤交换性钾(摩尔 /升NH40A(浸提)50毫克/千克、缓效钾(1摩尔/升HNO3浸提)100 毫克 /千克、缓效钾 500 毫克 / 千克为丰富,有单一代换性钾作为诊断指标, 水稻及一般旱作物如棉花、 玉米等缺钾的临界范围为 6070毫克/千克,4050毫克/千克时为严重缺钾。作物缺磷诊断(一)症状 作物缺磷时,一般表现植株短小、苍老,色泽灰暗,茎细直立,分枝少,叶片小,叶缘及叶 柄出现紫红色,根系发育不良,成熟延迟产量及品质降低。轻度缺磷外表形态不易表现,如禾谷类作物 可能只表现分蘖减少。水稻缺磷,植株瘦小,不分蘖或少分蘖,叶片直挺,株丛紧凑呈“一柱香”株型, 叶色呈暗绿色或灰蓝

23、色;小麦苗期叶鞘呈特别明显的紫色;玉米缺磷植株瘦小,茎叶呈明显紫红色;油 菜,子叶形小色深,背面紫红色,果实皮厚粗糙;苹果缺磷叶色暗绿,形小,老叶深暗带紫;番茄缺磷, 叶呈灰绿色,叶背紫红色;洋葱移栽后幼苗发根不良,易发僵。(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1 )酸性,有机质贫乏,熟化度低,固磷力强的土壤如红黄壤等。( 2)早春低温,高寒山区,冷浸田。( 3)水旱轮作田冬季种植旱田作物时。( 4)易缺磷作物,如十字花科、豆科、茄科作物中的许多种,油菜、玉米、番茄、洋葱、水稻(旱稻)、 麦子(冬作)都容易或较容易发生缺磷症状。(三)诊断1 形态诊断 缺磷形态症状如上,要点在于“僵态”,即生长停滞,形态

24、苍老。不少作物缺磷叶色转红, 但需注意发红并不都由缺磷引起,发红与发僵兼有才是缺磷。2. 植株分析诊断 植株全磷(P)含量与作物磷素营养有正相关,一般认为植株P0.15%0.20%为缺乏,0.2%0.5%正常。但因作物种类、品种、生育阶段不同而有差异,水稻(分蘖期叶片)0.15%为缺乏,0.15%0.30%为正常;棉花(苗期功能叶柄)0.13%为缺乏, 0.14%0.8%为正常;玉米(抽雄时期,穗轴下第一叶) 0.10%严重缺乏, 0.15%0.24%轻度缺乏, 0.25%0.40%正常。田间诊断时,可结合形态症状 作组织速测。作物中磷与钼酸铵作用生成磷钼杂多酸,以还原剂还原呈蓝色即磷钼蓝,根

25、据蓝色深浅判 断磷的高低状况。3. 土壤诊断 土壤全磷含量一般不作为诊断依据,而以土壤有效磷为指标,因土壤类型不同而采用不同浸提剂,在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上普遍采用 0.5摩尔/升NaHCO3提取,有效P10毫克/千克为丰富;酸性土壤一般用 0.03摩尔/升NH4F+0.025摩尔/升HC1提取,有 效P20毫克/千克为丰富。作物缺硫诊断及防治(一)症状 一般认为全株体色褪淡,呈淡绿或黄绿色,与缺氮症相似,但幼叶较老叶明显。水稻缺硫, 插秧后全株黄化,发僵不分蘖,与缺氮几乎无差别;玉米全株黄绿色,新叶黄于老叶,叶缘显紫色;油 菜幼叶淡绿色,逐渐出现紫红色斑块,茎秆细矮,花、荚色淡,大豆新叶黄化,后

26、期出现棕色斑点;果 树新生叶失绿黄化,果实小、畸形、色淡、皮厚、汁少;柑橘汁囊胶质化,橘瓣硬化。(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1)温暖湿润地区,淋溶强烈,有机质少,质地轻松的砂质土壤。( 2 )远离城镇和工矿区,降水中含硫少的偏远地区。( 3)长期不施含硫化肥的土壤。( 4)南方丘陵山区还原性强的砂性冷浸田。( 5)种植敏感作物,如十字花科、豆科作物及烟草、棉花等容易或较易发生,禾本科作物一般不敏感, 但水稻也能发生。(三)诊断1形态诊断 作物缺硫的一般表现为植株均匀褪淡黄化,易与缺氮混淆,但多数作物新叶重于老叶,而 缺氮则老叶重于新叶。2 施肥诊断 部分作物如水稻缺硫, 褪淡黄化, 新老叶差异

27、不明显, 不易辨别时, 可分别施用含硫氮肥 (硫 酸铵)和不含硫氮肥(碳酸氢铵或尿素),施后两者叶色均变绿,属缺氮;只硫酸铵区复绿而尿素(或 碳酸氢铵)区不复绿,则属于缺硫。3植株诊断 植株缺硫,氮代谢异常而积累,氮硫比扩大,缺硫诊断以全硫或氮硫比结合作指标,临界值水稻(分蘖期)为全 S0.13%,N/S12%19%棉花全 S0.17%0.20%,N/S15%17%苜蓿全 S0.19%0.22%, N/S11%15%。4土壤诊断 一般缺硫土壤的有效硫临界范围为1015毫克/千克,油菜10毫克/千克,玉米 12毫克/千克,棉花 15 毫克 / 千克,水稻 16 毫克 / 千克。(四)防治 施用含

28、硫肥料石膏、明矾、硫磺以及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镁都可见效,一般作物公顷用量纯硫(S) 15千克左右可以满足需要。硫磺为元素硫,要转化为硫酸盐成SO4²一形态才能被作物吸收,用前宜与土壤混拌堆置,其他各种含硫肥料都水溶速效。如遇缺硫、缺氮不易确诊时,则可径 直施用硫酸铵。作物缺镁诊断及防治(一)症状 缺镁的共同症状是下位叶叶肉褪绿黄化,形态大同小异,大多发生在生育中后期,尤其以种 实形成后多见。阔叶植物褪绿后大多形成清晰网纹花叶,主测脉及细脉均保留绿色,部分形成“肋骨” 状黄斑叶,沿主脉两侧呈斑块褪绿而叶缘不褪,叶形完整;也有部分从叶缘开始褪绿向中肋延展,严重 时边缘变褐坏死(类似

29、于缺钾),干枯脱落。单子叶植物则多表现为黄绿相间的条纹花叶。麦类缺镁脉 间褪绿后残留小绿斑相连成串如念珠状(尤以小麦为典型),为麦类缺镁所特有;水稻下叶呈黄绿相间 条纹叶,边缘常带黄红色,有轻度失水倾向,叶片稍内卷,叶身镁所特有;水稻下叶呈黄绿间条纹叶、 边缘常带黄红色,有轻度失水倾向,叶片稍内卷,叶身从叶枕处下垂沾水;玉米显条纹花叶,有时隐约 见念珠状绿斑,稍后出现紫红色斑叶;大豆缺镁整叶叶肉褪淡,脉纹清晰,后期通叶转变为橘黄或橙红 色;棉花叶片后出现深浓紫色斑块甚至全叶变红,呈红叶绿脉状;油菜叶片出现黄斑或紫红色斑块,后 期叶片黄、橙、紫红等杂色斑驳;番茄、萝卜等多出现显著黄斑,不均匀分布

30、;苹果叶片呈淡绿或灰率, 后变为黄褐色,暗褐色、坏死脱落,留顶部叶呈莲座状;柑橘叶片沿中脉两侧呈大斑块黄化,后期转黄 红,提早脱落,结实多的树或枝常重发;葡萄老叶片脉间黄化,后变红褐色,叶脉绿色,色界特别清晰。(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1) 温暖湿润地区质地粗轻的河流冲积物发育的酸性土壤如河谷地带泥砂土;高温风化淋溶强烈的土 壤,如第四纪黏土发育的红黄壤等。( 2)红砂石发育的红砂土。( 3)过量施用钾肥以及偏施氨态氮肥,诱发缺镁。( 4)种植敏感作物,一般果蔬作物多于大田作物,常见的主要有:菜豆、丝瓜、大豆、辣椒、向日葵、花椰菜、油菜、马铃薯;其次为玉米、棉花、小麦、水稻等;果树中葡萄、柑

31、橘、桃、苹果也较易发生。(三)诊断1形态诊断 形态症状如上。某些作物缺镁有特异性症状,如小麦叶片脉间残留绿色小斑呈念球状;水 稻病叶从叶枕处呈折角下垂,匍匐水面等,为判断提供方便。但缺镁形成花叶类型多,有的类似缺铁, 有的类似缺钾,容易混淆,需注意鉴别,与缺铁区别在于症状出现位置不同,缺铁在上位新叶而缺镁出 现于中、下位老叶;与缺钾症的区别因叶位相同,辨别比较困难,但有如下几点可供比较辨认: ( 1)缺镁褪绿常倾向于白化,缺钾为黄化。( 2)缺镁叶片后期常出现浓淡不同的紫色或橘黄色等杂色,缺钾则少见。( 3)有些阔叶植物缺镁叶面明显起皱,叶脉下陷,叶肉微凸,而缺钾则不常见。此外缺镁症大多在生育

32、后期发生,又易与生理衰老混淆,但衰老叶片全叶均匀发黄,而缺镁则脉绿肉黄, 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鲜活不脱落。2植株分析诊断 不同作物缺镁临界值为 0.1%0.3%。小麦、燕麦及玉米植株缺乏临界值为镁 ( Mg)0.15%; 大豆植株 0.30%;甜菜、马铃薯叶片 0.1%;番茄、黄瓜叶片 0.3%;甘蓝、大白菜 0.2%,梨、苹果及葡 萄等叶片 0.25%0.44%,柑橘类 10%时,一般不缺镁。土壤 代换性镁( Mg)60 毫克,镁钾比值 1,或代换性镁占代换量 10%为缺镁,但作物间有差异,如水稻,缺 乏临界为 30毫克/ 千克,占阳离子代换量的比率 6%;马铃薯临界为代换性镁 50毫克/ 千

33、克,占阳离子 代换量 8%;在红壤上;代换性镁 25 毫克/千克时,花生、大豆缺镁。(四)防治1施用镁肥 酸性缺镁果园土壤,施用含镁石灰(白云石烧制)既供镁又中和土壤酸性,兼得近期和长 期效果,最为适宜。一般大田以用硫酸镁为多,公顷用 150225 千克,基施。应急矫正,以叶面喷施为 宜,浓度 1%2%,连续 23 次。其他镁肥如氯化镁、硝酸镁、碳酸镁等都可施用,但碳酸镁效果较慢、较 长,适作基肥。有试验认为,柑橘喷镁以硝酸镁优于硝酸镁。钙镁磷肥、钢渣磷肥以及冶炼炉渣(含镁) 也都可用,所含镁为枸溶性,以用于酸性土壤并作基肥为宜。海水制盐的副产品苦卤(结晶为粗硫酸镁) 以及加工产品钾镁肥等可以

34、利用,但它们都含较多的氯,忌氯作物慎用。2钾、镁平衡 钾、镁存在较强的颉颃作用,土壤中存在过量钾,抑制镁的吸收,诱发缺镁,国外报道 较多。国内因用钾水平尚低,目前尚不多见,但局部则难说,应该留意。作物缺锰诊断及防治(一)症状 缺锰症状首先出现在新梢叶,叶脉间黄化而呈淡绿色,仅与中肋及主要叶脉邻接部分仍保持 绿色而呈宽窄不一深绿色带。阳光透过叶背时清晰可见,嫩叶的叶脉呈绿色网状而叶肉为淡绿色,轻微 缺乏时,症状在生长后期即消失;严重缺乏时,叶脉转为灰暗绿色,叶肉仍保持淡绿色或转灰白,症状 持续至生长后期仍不消失,许多作物的成熟叶片锰含量若低于20毫克/ 千克,即呈现缺锰症状。大、小麦缺锰早期叶片

35、出现灰白色浸润状斑点,新叶脉间褪绿黄化,出现长短不一线状褐斑,叶片变薄,萎垂,称褐线萎黄症,其中以大麦典型;甜菜 麦间呈显著斑块黄化,称黄斑病;番茄叶片麦间失绿黄化呈花斑叶,并出现褐色小斑点;马铃薯叶片呈 浅绿色或黄色,严重时几乎白化,并沿叶脉出现棕色小斑;柑橘类幼叶淡绿色呈细小网纹,后期网纹暗 绿色,麦间出现不透明的白色斑点,叶片灰白色或灰色;苹果叶呈浅绿色杂有斑点,严重时,脉间变褐 并坏死。(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1)富含碳酸盐, pH7.0 以上的石灰性土壤。( 2)质地松,有机质少易淋溶土壤。( 3)水旱轮作的旱茬作物。( 4)低温、弱光照条件促进发生,( 5)种植对缺锰敏感作物。

36、主要有大麦、甜菜、烟草、马铃薯、柑橘、苹果;其次是小麦、番茄、豌豆(三)诊断1 形态诊断 作物缺锰外部症状如上。由于缺锰与缺铁、缺锌症状近似,容易混淆,要注意辨别。1)与缺锌区别。 缺锌多呈斑状黄化, 与绿色部位色差鲜明, 缺锰少见斑状黄化, 色差不明显。( 2)与缺铁的区别参看作物缺铁诊断。( 3)与缺镁区别:缺镁失绿先出现于新叶,缺镁出现于老叶。2植株分析诊断 作物成熟叶含锰 2030毫克/ 千克时,可能缺锰。但不同作物差异,一般果树(叶片) 30毫克/千克,小麦(孕穗期)叶片 25毫克/ 千克,大豆、番茄、黄瓜(叶) 10毫克/ 千克,甜菜、烟 草、马铃薯等叶片 5毫克/ 千克。3 施肥

37、诊断 结合形态特征,遇症状不易鉴别时可叶面喷施0.2%M nS04溶液,如叶片变绿,可确诊。4 .土壤诊断 缺锰临界值因提取剂不同而不同,一般以代换性锰(HCA NH40A(浸提)4毫克/千克,还原性锰(含还原剂的中性 NH40A(浸提)100毫克/千克为缺乏,石灰性土壤以代换锰 3毫克/千克, 活性锰 100200 毫克 / 千克作为临界范围。(四)对策1 施用锰肥 含锰肥料有硫酸锰、氯化锰、碳酸锰、二氧化锰、锰矿渣等,以硫酸锰、氯化锰见效较快。一般以用硫酸锰为多,大田作物,基施公顷用 15千克,喷施溶液浓度 0.1%0.2%,也可拌种,每公顷用 7501500 克,基施效果一般优于追施,果

38、树一般以喷施为主。2 施用硫磺和酸性肥料硫磺和酸性肥料硫酸铵等入土后产酸,酸化土壤,可以提高土壤锰的有效性,硫磺用量据有关资料为 22.530 千克/公顷。作物缺钼诊断及防治(一)症状 钼在植物体内主要参与硝酸还原作用及豆科的固氮作用,缺乏时,氮的新陈代谢即受阻, 故钼的缺乏症状颇似氮的缺乏。钼缺虽较常发生于豆科作物,但在一般农作物及园艺作物也可能发生。 钼缺乏时老叶颜色首先变淡或出现黄化,随着缺乏程度的加深,其他部位的叶片亦会显现缺乏症状,通 常在叶缘尚未发生卷曲或枯萎前,叶脉间先显现黄绿色或黄色斑点,严重时斑点数激增,在叶片未完全 成熟前即掉落。钼缺乏症状主要显现在叶部,而果实部分则不大受

39、影响。(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1) 酸性土壤,特别是游离铁,铝含量高的红壤、砖红壤。淋溶作用强的酸性岩成土、灰化土及有机 土。( 2) 北方土母质及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 3) 硫酸根及铵、锰含量高的土壤,抑制作物对钼的吸收。( 4) 种植敏感作物,较常见的敏感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豆科的大豆等,其次是柑橘以及蔬菜作物中 的叶菜类和黄瓜、番茄等。(三)诊断1 形态诊断 作物缺钼症状如上,典型症状如柑橘的黄斑病比较容易确诊,有些作物缺钼影响固氮酶、 硝酸还原酶作用而表现与缺氮相似,需注意。2 植株分析诊断 一般作物缺钼临界范围为:成熟叶含钼量 0.21 毫克 / 千克。 0.51.0 毫克

40、/ 千克为生 长正常。 不同作物临界范围: 甘蓝(叶)及柑橘 (叶) 0.08 毫克 /千克,大豆 0.21 毫克/千克,棉花(初 蕾期叶片) 0.5 毫克 / 千克。3. 土壤诊断 土壤有效钼含量,可以诊断作物缺钼状况。目前一般采用草酸一草酸铵(pH3.3)提出的 土壤有效钼,缺乏临界值为 0.15 毫克/千克, 0.16 毫克/ 千克为正常和足够。4. 酶学诊断: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在N03至U NOZ的反应中,N02的生成量可以反映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取样后立即测定酶的活性,再在加钼条件下培养24小时重测酶的活性,如酶活性增加,表示作物缺钼。(四)防治1 施用钼肥 钼酸铵或钼酸钠效果

41、相仿,土施、喷施、拌种均可,一般公顷用量150 克即够喷施浓度0.005%0.01%,由于磷能促进钼的吸收,可以把钼肥混入磷肥中施用,方便有效。2. 施用石灰 缺钼发生于酸性土,提高土壤pH可增加钼的有效性,有时随石灰的施用,可使缺钼现象消失。作物缺硼诊断及防治(一)症状 硼缺乏症状发生在顶梢生长点、幼叶、块根茎,或果实等生长发育中的组织其症状因作物而 异,综言之:( 1)顶梢的生长点和心叶生长受阻,白化或褐化而坏死,刺激侧芽生长(部分侧芽亦随即坏死)而呈丛 生或簇生状。( 2)叶片畸形,变厚易碎或皱缩卷曲,有些作物则兼有叶脉间黄化症状。( 3)叶柄或茎增厚变为短粗,有裂痕且木栓化,或有水浸状

42、坏疽。( 4)块根或块茎内木栓化或黑心。( 5)缺硼抑制花粉、花蜜形成和花粉管发育而影响授粉,造成严重落花或落果。( 6)果实畸形, 发育缓慢, 果皮或果肉局部呈水浸状, 果皮增厚, 果汁率低, 种子发育不良。如小麦缺硼发生“不稔症”前期无明显症状,抽穗后因雄蕊发育障碍,花药空瘪,花粉败育不能完成正 常受粉而不实;玉米缺硼上部叶片发生不规则的褪绿白斑或条斑,果穗畸形,行列不齐,着粒稀疏,籽 粒基部常有带状褐疤;大豆缺硼幼苗顶芽下卷,枯萎死亡,腋芽抽发畸形,老叶粗糙增厚;花生缺硼果 针萎缩,少数入土的荚果多为秕果;向日葵缺硼顶芽受损,腋芽萌发,叶片皱缩,主脉偏向一边,花盘 形小,失去岁、随太阳转

43、向的能力,空壳,秕粒多;马铃薯生长点及分枝尖端死亡,节间短,侧芽丛生, 老叶粗糙增厚,叶缘卷曲,块茎小,畸形,内部出现褐色或棕色物质;柑橘缺硼叶片黄化、枯梢,有称 黄叶“枯梢病”,叶脉变粗,表皮爆裂,落果严重,果实表面凹凸不平,皮厚,果实坚硬无汁,形小坚 硬,称“石果病”;苹果缺硼新梢顶端萎缩,甚至枯死,细弱侧枝多量发生,类似“小叶症”,幼果表 面水浸状褐斑,坏死,干缩硬化,凹陷,龟裂,称缩果病;蔬菜作物缺硼普遍,按主要症状归类:一是 生长点萎缩死亡,叶片皱缩,扭曲畸形。多见于菠菜、实用甜菜、结球白菜等。二是茎叶及叶柄开裂、 粗短、硬脆。如芹菜的裂茎病,老叶叶柄出现多量裂纹裂口;番茄叶柄及叶片

44、主脉硬化,变脆。三是根 菜类肉质根内部组织坏死变褐,木栓化,如萝卜等褐心病,也称褐色心腐病。四是果皮、果肉坏死木栓 化,如黄瓜果实木栓化开裂、番茄表皮龟裂等。(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1)雨量丰富地区的河床地、石砾地、砂质土或红壤等,因长期淋洗作用使土壤中硼含量极低,作物容 易硼。( 2)酸碱度高的石灰质土壤,硼易被固定,有效性低,而引起作物缺硼。( 3)干旱时,硼在土壤中的移动和作物的吸收均受阻,更易发生缺硼。( 4)偏施氮肥加重缺硼。( 5)种植敏感作物。 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 果蔬作物缺硼一般较大田作物多。 大田作物中油菜、 甜菜、向日葵、芝麻、棉花;果蔬作物中的柑橘、苹果、葡

45、萄及甘蓝、大白菜、芹菜对硼敏感。禾本科 作物除麦子、玉米外一般对硼不敏感。(三)诊断1诊断形态 如上所述,缺硼形态症状多样,比较复杂,重点应注意;( 1)顶端组织的变异,如顶芽畸形萎缩、死亡,腋芽异常抽发。( 2)叶片(包括叶柄) 形态质地变化, 如叶片变厚, 叶柄变粗、 变硬、变脆、开裂等。( 3)结实器官变化,如蕾花异常脱落,花粉发育不良,不实等。2植株分析诊断 叶片全硼能很好反映植株碰营养状况, 一般作物成熟叶片含硼 1520毫克/ 千克可能缺 乏, 20100 毫克/千克适量或正常,但作物之间有较大差异,通常双子叶植物含硼大于单子叶植物。棉花(叶) 1520毫克 /千克缺乏, 2060

46、毫克/千克正常;油菜(叶) 810毫克/千克缺乏, 1030毫克/千 克正常;甜菜(中部叶片)、芹菜(嫩叶)、黄瓜(中部叶片)20毫克 /千克缺乏, 30100毫克/ 千克正常;水稻极大、小麦(苗期植株) 200 时缺硼, 50200时正常,甜菜、大豆分别 100及 50是缺硼。3土壤诊断 一般以热水溶性硼 0.5 毫克 / 千克为指标,适量为 0.51.0 毫克 / 千克,丰富或过量为 1.0 毫克 / 千克,不同作物的临界值:棉花严重缺硼 0.2 毫克 / 千克,轻度缺棚 0.250.5 毫克 / 千克;甜菜临 界为0.75毫克/千克;水稻、麦类等禾谷类作物为0.1毫克/千克。但土壤质地、

47、pH对临界值有效显著的影响,砂土临界值低于黏土,酸性土低于碱性土。四)防治 (1)因土种植,选用耐性品种。基于不同作物品种多缺硼忍耐存在较大差异,在通常发生缺硼地区少种 或不种敏感作物,或选用耐性品种一减少损失。(2)土壤施用硼肥。用作硼肥的有硼砂、硼酸、硼矿泥等,但以硼砂常用。一般用量大田作物7.515千克 /公顷,需硼量大的如甜菜 22.530 千克/公顷,拌泥或对水浇施,喷施用0.1%0.2%硼砂液,用量每公顷 7501500 克;果木按树施用,每树 50100 克。由于一般作物含硼适宜范围狭窄,适量与过剩界限 接近,极易过量,所以用量要严格控制;其实是硼砂溶解慢,应先用温热水促溶,再对

48、足水量施用。3)干旱季节,注意灌溉。(4)酸碱度高的土壤采用生理酸性的肥料,如硫铵等,以降低根圈pH,而提高硼的有效性。作物缺铁、缺锌的主要特征、缺铁的主要特征缺铁在我国北方较为常见,尤其是在石灰性土壤或pH值比较高的土壤上,特别是盐土。由于铁是叶绿素形成不可缺乏的元素,缺铁会 使铁在植株体内不易再利用,因此,缺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顶端或幼嫩部 位失绿。失绿初期叶脉仍保持绿色,随着缺铁的加重,叶片由浅绿色变为灰绿,在某些情况下,叶片出 现棕色斑点。严重缺铁时,整个叶片枯黄、发白或脱 落,甚至出现整株叶片全部脱落的现象,嫩枝条易 于死亡,植株顶端枯萎。禾本科和其它农作物,在一般田间条件下很少见到缺

49、铁现象。虽然有时也有出现,但大多数是由于其它 元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如土壤中有高量磷的存在。这些作物缺铁初期,新叶很容易出现失绿,叶脉保持 绿色,严重缺铁时整个新叶失绿。受缺 铁影响的叶片通常出现凋萎、干枯。双子叶植物中的大豆受缺铁 的影响比较明显,由于铁是豆血红素和固氮酶的成份,因而缺铁使根瘤菌的固氮量明显减少,植株生长 矮小。缺铁初期阶段,上部叶片变为黄色,并有轻度的卷曲,叶脉绿色。这种黄化现象进一步发展到新 叶变为淡黄白色。极度缺乏时,在叶片边缘附近出现许多坏死组织的褐色斑点。在我国南方酸性渍水稻田,出现水稻亚铁的毒害,症状是在水稻的下部叶片脉间出现小褐斑点,斑点从 尖端向基部蔓延,叶色暗

50、绿,有点似缺钾症 。严重毒害时,叶色呈紫褐色或褐黄色。根发黑或腐烂。二、缺锌的主要特征近年来关于作物缺锌的报导国内外都有很多。由于锌影响生长素的形成,因此缺锌会导致植株矮小,节 间短簇,叶片扩展和伸长受到阻滞,出现小叶,叶缘常呈现扭曲和皱折状。中脉附近首先出现脉间失绿, 并可能发展成褐斑、组织坏死。一般症状最先表现在新生组织上,如新叶失绿呈灰绿或黄白色,生长发 育推迟,果实小,根系生长差。水稻缺锌,在苗期就有很明显的症状。我国石灰性土壤和沿海盐渍土上已发现严重的水稻缺锌症,一般 在移栽后两星期左右即出现症状,分蘖期是症状最明显的时候,心叶变白,叶片细窄,稻苗发僵不长, 因此有“矮缩苗”之称。严

51、重时出现死苗,全田景观呈褐黄色或褐红色,长相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又称 它为“红苗”。单株在 5-6 片 叶时,新生叶的基部首先失绿退淡发白,植株下部较老的叶片上沿主脉出 现失绿条纹,稻叶的中肋两侧有褐色斑点,继而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斑块。严重时鞘与茎秆上也出现褐 斑。下部老叶的叶脉发脆易断或下披,第四、五叶的叶鞘间距缩小,叶枕并列。稻株矮小,分蘖推迟或 分蘖数减少。分蘖末期以后,如缺锌不甚严重者,症状可以逐渐消失,恢复正常生长,但成熟期延长。 缺锌稻根生长细短,新根少。玉米是对锌最敏感的大田作物之一。我国不少地方都有玉米缺锌的报道。如果土壤缺锌,在出苗十天左 右就出现“白苗病”,即新生的幼叶脉间失

52、绿呈淡黄色至淡白色。特别是基部三分之二的地方更为明显, 幼苗的老龄叶出现细小的白色斑点,并迅速的扩大形成局部的白色区或坏死的斑块,叶片失绿条纹呈半 透明状。有时沿条纹裂开。部分叶缘也可能坏死。新芽发白,所以有时称玉米幼苗缺锌症为“白芽病 除了新叶有上述症状外,老叶脉间也形成失绿条纹。有时在主脉和叶缘间形成较宽的黄色至黄白色带状 失绿区,主要是在叶片的下半段。严重时呈棕褐色坏死,生长受阻,节间变短,结实少,缺粒秃尖。果树中如苹果、 柑桔、 桃树等, 在缺锌时除叶片失绿外, 在枝梢顶端易出现小叶丛生, 生长呈“莲座状” 叶片斑驳或称 “花叶病 ”。严重时枝条死亡。 在我国北方的苹果, 南方的柑桔都

53、发现有缺锌症。选择题:1。 是叶绿素形成不可缺乏的元素,缺 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顶端或幼嫩部位失绿。( 1)铁 ( 2)铜 ( 3)锌2如果作物表现植株矮小,节间短簇,叶片扩展和伸长受到阻滞,出现小叶,叶缘常呈现扭曲和皱折, 那么该作物可能缺 。( 1)硼 ( 2)铁 ( 3)锌作物缺铁诊断及防治(一)症状 新叶缺绿黄白化、心(幼)叶常白化,叶脉颜色深于叶肉,色界清晰。双子叶植物形成网纹 花叶,单子叶植物形成黄绿相间条纹花叶。果树缺铁新梢黄白化,越近顶端越重,夏季梢多发,一般称 “黄化花叶病”;观赏植物如月季等易发,叶片呈清晰网状花纹,色泽清丽,还可增添几分观赏价值; 大豆上叶黄白化,脉纹清晰,严

54、重时新叶整叶白化,出现褐色斑点;花新叶失绿呈清晰的羽状花纹,颇 为别致;麦类、玉米等缺铁都呈清晰条纹花叶,严重时心叶不出。(二)易于发生的环境条件( 1)石灰性高 pH 土壤、江河石灰性冲积土、滨海石灰性涂地、内陆盆地的石灰性紫色土。( 2)石灰或碱性肥料施用过多的土壤,局部混有石灰质建筑废弃物的土壤。( 3)施用磷肥和含铜肥料过多的土壤,由颉颃作用使铁失去生理活性。(4) 多雨年份,地下水位高,渍水等引起土壤过湿,促进游离碳酸钙溶解,HC03增加,抑制对铁的吸 收利用。(5) 大型机械镇压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土壤板结,通气不良,C02易积累,HC03增加,诱发缺铁。( 6)果树苗木移栽,根系受伤

55、,栽后12 年内也易缺铁。( 7)种植敏感作物。一般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敏感,多年生植物比一年生植物敏感。常见容易发生的植 物:果树中有柑橘、苹果、桃、李、行道树种中的樟、枫杨等;大田作物有花生、大豆、玉米、甜菜; 蔬菜作物中有番茄等。(三)诊断1形态诊断 作物缺铁的外部症状如上。 在诊断中, 由于铁锰锌三者容易混淆, 需注意鉴别:( 1)缺铁褪绿程度通常较深,黄绿间色界常较明显,一般不出现褐斑,而缺锰褪绿程度较浅,而且常发 生褐斑或褐色条纹。( 2)缺锌一般出现黄斑叶,而缺铁通常全叶黄白化而呈清晰网状花纹。2 植株分析诊断 作物缺铁失绿症与稀酸(2摩尔/升HCI)提取的活性铁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与全铁相 关并不十分可靠。一般认为向日葵(叶) 70毫克/千克,番茄(叶) 90毫克/千克,水稻(叶) 7的中性偏碱性土壤,酸性土壤一般可排除缺铁的可能,土壤有效铁因所用提取剂不同,临界值有差异,目前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标准,一般应用较多的是 DTPA浸提的络合态铁,也有 用醋酸铵 (pH4.8) 提取的易溶性铁 ,前者临界范围为 2.54.5 毫克/千克,后者为 5.0 毫克/千克.( 四 ) 防治1. 施用铁肥 由于缺铁通常发生在石灰性土壤 ,土壤施用铁肥 ( 如硫酸亚铁 ) 极易被氧化沉淀而无效 ;叶面 喷施时进入叶内不多且不易扩散 , 往往只有着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