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滕王阁序》说课稿_第1页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滕王阁序》说课稿_第2页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滕王阁序》说课稿_第3页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滕王阁序》说课稿_第4页
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滕王阁序》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滕王阁序说课稿一. 说教材滕王阁序位于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课是一篇骈体文性质的抒情散文,骈体文的文体特征和二. 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3) 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2. 过程与方法:学会分类积累文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志寸高远、穷且益坚的精神品质三. 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2)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精彩段落 ;(3) 培养志寸高远、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2. 教学难点:了解对偶与用典四. 说教法学法诵读法、合

2、作探究法都会用到,最重要的是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教与学都落到实处。五. 说教学过程根据文本所处位置及内容含量,我将使用两个课时讲授本文,第一个课时着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 第二个课时重在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情感。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大家都学习过的人教版必修七年级所学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引出对王勃的介绍。学生对王勃并不陌生,在课前又查阅过相关资料,此处就由学生起来讲述,教师补充。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 ( 今山西省河津县 ) 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孙。六岁能文,未冠应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 ( 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

3、参军。又因私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贬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言律诗为工 ; 其骈文绘章絺句,对仗精工,滕王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3. 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错误,学生读后找出文中写景段落 (2 、3) 。此处按照长文短教,难文精教的原则,不求面面俱到,重点让学生掌握积累文言知识的方法,在继续学习中举一反三。教师按照“重点实、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固定 / 特殊句式”六大类范讲第 2 段。例:时维九

4、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 .访风景于崇阿。4. 全班诵读第 3 段,之后同桌之间讨论或个人独立查阅资料,按照老师范讲第 2 段的模式,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第 3 段的学习。学生课下在笔记本上独立完成课文剩下段落文言知识的积累,此项任务要列入课外作业,教师要即时检查,并作出负责的反馈和评价,可结合本册书后面“梳理探究”模块中文言词语和句式来讲解,使学生养成习惯。当然,这个好习惯从初学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时就要养成,长期积累,必出成绩。5. 全班齐读 2、3 段,乘胜追击,试着背诵,减轻课下背诵负担,同时巩固加深已学知识。第二课时1. 全班背诵 2、3 段,简要回顾上

5、节课所学内容。2. 滕王阁序流传千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写景,颇有特色,作者精心构画,苦苦经营使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和深厚的语言功底,板书“四美”:远近变化之美四美 上下浑成之美3. 在讲“四美”时,带领学生品味本文富有特色的语言,就此引入对骈文知识的讲解。骈体文是中国文学特有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用杂言,所以唐宋以后也称骈文为“四六文”。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在于:全篇以对偶句为主,注重辞采,句法整齐,多用典故,讲究声律。骈体文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是全盛时代,成为文章的正宗,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才逐渐走向衰落。(1) 语句方面的特点:骈偶与“四六

6、” ( 可联系必修一中“梳理探究“板块中奇妙的对联一文实行讲解分析 )A. 骈偶:即对仗。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例如:披绣闼,俯雕甍。B.“四六”: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四四 ; 六六; 四四四四 ; 四*六; * 。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对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 ?(2) 用词方面的特点:用典与藻饰藻饰在讲述“四美”时我们已领略一二,至于文中随处可见的用典,一见作者之才,二显作者之情,那么作者究竟抒发了怎样的情呢 ?4. 生齐读 4、5、6 段。教师将全班学

7、生分成三组:A组学生整理第 4 段典故,发现“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B组学生整理第 5 段典故,归结“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C组学生整理第 6 段典故,明确“在恭维中表达知遇情怀”。5. 总结:文章抒情部分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悲伤失落; 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厚望。这也正是本文的可贵之处,由此我们也可挖掘出三类写作素材 ( 这也是我对解决当今学生所头疼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的一次探索 ) ,并要求学生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写成周记: (1) 素材一“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少有奇才。他六岁就会写文章, 9 岁读颜氏汉书,写指瑕一文,指出颜注的错误,受到长辈

8、先生们的称赞。14 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做沛王府修撰。 乾封初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对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也受累贬为交趾令。能够说王勃短暂的一生,挫折持续,他渴盼施展才华,渴盼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但世态炎凉,遭遇挫折的人却往往感到别人在远离自己,于是王勃那种孤独无依、愤懑悲凉的心情,在滕王阁序中流露了出来。写作应用自古圣贤皆寂寞千里马与伯乐不拘一格降人才人才与社会等(2) 素材二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困难执著地去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自励志节,不甘沉沦。王勃就是这样,怀才不遇,屡

9、遭挫折,不自暴自弃,难能可贵。写作应用:逆境成才身处逆境不坠青云之志自励志节,不甘沉沦者赞(3) 素材三在滕王阁宴会上,王勃没有过度渲染个人的痛楚,而是借冯唐、李广等到名人来安慰自己,也安慰天下失意之人,并且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来勉励同仁。写作应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心态人心最坚强失意不失志等(4) 素材四王勃写的滕王阁诗通过对滕王阁昔日盛景和今朝衰落的对比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韶华易逝的感慨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心愿。 写作应用:入世与出世建功立业,流芳后世追求人生的境界人不能失却抱负向上是人生的动力等5. 课后作业:学生整理本文成语、典故。六. 说教学反思本课设计

10、立足文本,重点突出,克服琐细与面面俱到 ; 同时又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增强积累,力图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同时也从作者的精神境界中得到陶冶和升华 !滕王阁序的用典1. 言简意赅,含蓄有味明用所谓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将其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加以扩大,变为泛指。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 ;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天柱高而北辰远”等句中的用典即属明用典故。“龙光”之典见于晋书 张华传,张华因斗、牛二星间有紫气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龙泉、太阿两剑,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徐孺”之典见于后汉书 徐穉传,东汉名士陈蕃任豫章太守时不接来客,惟

11、因家贫在家种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来访,才设一睡榻留宿。“紫电”之典见古今注 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把,其二名紫电。“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 12 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北辰”之典见论语 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以上明用的典故,实现了表达上“意婉而尽,藻丽而富,气畅而凝”( 刘勰文心雕龙语 ) 的效果,可谓言简意丰,辞约蕴寓。2. 隐括旨义,旨冥句中暗用暗用指引典不直录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典故贴近语境,又不违原意,起到恰当而曲折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

12、滕王阁序中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抱国之情;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属暗用典故。“冯唐”“李广”两典见史记,“梁鸿”“孟尝”两典见后汉书。这几个典故比较熟悉,本文不再详解。“贪泉”之典见晋书 吴隐之佳,广州北 20 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据称人饮此水必起贪得无厌之心,吴隐之至此,取泉水饮,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涸辙”之典见庄子 外物,此为语典,车辙无水,故曰涸辙,此处喻穷困的境遇。“阮籍”之典见晋书 阮籍传,身处魏晋间的阮籍,因不满于司马氏,

13、便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痛苦着回来。以上这些典故,或事或语,均由王勃化用为自己的语言,而用典中所蕴涵的却是作者不为当世所用的自怨自叹的复杂情感。但又因为王勃借用了“贪泉”“涸辙”之典,把自己强行振作、不甘颓废的信念表露无遗。3. 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化用化用即点化后使用。这是一种作者将叙事详备,文字较长的事典合理化简点睛,以简驭繁地表达情感的用典方法 。滕王阁序中“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句即属典故的化用。“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汉朝杨得意禀告汉武帝,说子虚赋为司马相如所作,武帝召见相如

14、,“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而杨得意却仍做个掌管猎犬的小官。“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 汤问,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钟子期知其音。以上两个化用典故,涵蕴深刻。只有 26 岁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对自己“时运不齐,命途多舛”,不禁兴尽悲来,又不便直说,乃妙笔生花,化用典故,虽说的是古,而喻的却是今,可谓比况自如,毫无斧凿之痕。4. 多典浓缩,增强效果连用连用是指作者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驱遣几个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滕王阁序中典故连用的句子较多,下面仅举一例:“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 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句中连用四个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阎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笔,施展才华的感激之情。“谢*树”之典见世说新语 言语,谢安问子侄们,人们为什么总希望子弟好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