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 要 2 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新理念 细胞功能受损 胰岛素抵抗 两者的相互影响 2型糖尿病治疗的循证之路 最新大型临床试验的启示 UKPDS试验后10年随访 ACCORD研究 ADVANCE研究 VADT研究 2 2型糖尿病的优化管理和治疗 早期临床治疗方案的SELECT 血糖管理的REACH原则 Insulin resistanc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obesity, Western lifestyle Type 2 diabetes IR -cell dysfunction Rhodes CJ 32 (Suppl. 3):313. 2 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型糖尿
2、病病理生理 新理念新理念 2 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新理念 68th ADA Banting奖Ralph A. DeFronzo 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 肝糖生成增加 肌肉葡萄糖摄取减少 脂解增加 胃肠道肠泌素影响减弱 胰岛细胞胰高糖素分泌增加 肾葡萄糖重吸收增加 脑神经递质功能障碍 高血糖 核心病因 “ “三雄” “八霸” 2 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因及结局 大小血管并发症 肝糖生成增加肝糖生成增加 肌肉葡萄糖摄取减少肌肉葡萄糖摄取减少 脂解增加脂解增加 细胞功能障碍 高血糖/IGT HDL , 小而致密LDL 高血压 内皮功能障碍/ 微蛋白尿 低纤维蛋白溶解状态 炎症 McFarlane S, e
3、t al.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1; 86:713718. Leiter LA Diabet Med 2005;22:963 2008 ADA Banting Lecture DeFronzo 年龄年龄基因基因 高糖毒性高糖毒性 高脂毒性高脂毒性 肠泌素效应肠泌素效应 胰淀粉样多肽(胰淀粉样多肽(IAPP)沉积)沉积 细胞质量减少 胰岛素分泌减少 胰岛素原处理减退 胰岛素抵抗 遗传和环境因素 生理状态下的 细胞代偿与调节 细胞通过精密的调节以满足机 体短期(摄食、体力活动)和长 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的需 求,以维持血糖平稳。 急性功能调节主要通过细胞水平
4、的胰岛素释放(胰岛素囊包的释 放、胰岛素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而长期的功能调节主要通过增加 细胞的量以满足机体对胰岛素的 需求。 细胞量由细胞新生、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和肥大等过程共同决定 并维持。 胰岛 细胞 增殖 胰岛素 分泌 葡萄糖稳态与稳态的打破 T2DM以细胞功能异常最先出现,并 影响机体对胰岛素抵抗的代偿能力。 葡萄糖稳态:胰岛素敏感性和细胞 功能成反比关系,二者的乘积称为处 置指数(disposition index)。 可衡量细胞代偿胰岛素抵抗的能力。 由于葡萄糖刺激后的胰岛素代谢降低, 出现空腹及餐后高血糖。机体对这种 慢性刺激的生理适应称葡萄糖非稳态 (glucosesal
5、lostasis) 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 非稳态负荷(血糖增高)在造成胰岛 素分泌持续增加,对细胞以及其他 部分的负荷逐渐增重的同时,引起糖 尿病的发生。 病理状态下 细胞功能的变化 细胞异常,质量降低,胰 岛结构被破坏,细胞排列 紊乱和畸形,胰岛内环可 见淀粉样斑块形成。 在基础状态下已缺乏规则 振动的胰岛素分泌,日间 波动减少、慢速分泌波动 和快速脉冲分泌异常。时 相、数量、质量均发生改 变,负荷后胰岛功能异常 更加明显。 高糖毒性、高脂毒性和高 糖脂毒性诱导 细胞凋亡, 由于增殖的细胞更易凋亡, 加速了细胞数量减少和功 能的异常。 细胞功能异常对胰岛分泌的影响 细胞功能受损不
6、能将胰岛 素原转化成成熟的胰岛素, 在刺激后胰岛素缺乏才能完 全先露出来。 胰岛素分泌动力学异常,第 一时相缺乏。第二时相减少, 定性和定量分泌均存在异常。 葡萄糖反应低下、胰岛素缺 乏和胰岛素原比例失调共同 作用,使残存的细胞功能 受损而不能在IR和其他情况 下分泌足够的胰岛素维持血 糖正常。 细胞的数量减少与 细胞功能 实验表明,切除胰腺的85%-95%可 诱导出高血糖,但其细胞凋亡率 不增加。故T2DM是一种复杂的多基 因的疾病,不是靠单纯减少细胞 可复制的。 细胞减少造成其功能下降的机制: 1.需残存的细胞增加胰岛素的分 泌造成功能改变(内质网应激或其 他机制),2.细胞减少引起的高
7、血糖,使细胞功能受损,3.代偿 再生的细胞并非成熟的细胞,不 像正常细胞一样彻底分化。 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并非只有糖 毒性发挥作用,饱和脂肪酸、脂蛋 白、瘦素及细胞因子均会进一步耗 竭细胞,当有炎症细胞因子存在 时,还会激活特异性免疫反应,最 终导致自体免疫。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理 细胞水平的缺陷 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的缺陷肝细胞、肌细胞、脂肪细胞的缺陷 受体与分子水平的缺陷 受体前缺陷受体前缺陷 (胰岛素抗体的形成、胰岛素分子结构异常、胰岛素降解加速、胰 岛素拮抗剂素的作用) 受体缺陷受体缺陷(受体数目及亲和力低、受体缺陷的分子遗传) 受体后缺陷受体后缺陷(IRS家族异常、Glut异常、
8、细胞内葡萄糖磷酸化障碍、OXPHOS障 碍糖原合成减少、己糖胺/葡萄糖代谢途径活性增高、FFA的作用、脂肪因子的作用) 细胞功能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 并非所有IR者均会发生T2DM。细胞 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触发2型糖尿 病的发生。2型糖尿病是异质性疾病, 主要遗传因素是细胞功能受损,主 要获得性因素是IR。 是否发病有赖于IR严重程度与细胞 代偿间的平衡。有两种极端情况.1. 非肥胖者可能在发病前或后存在 IR.2.少年起病的成人糖尿病MODY, 并不存在IR其发病原因是胰岛素分 泌受损。 目前无仅有IR而不存在胰岛素分泌 缺陷的T2DM。 脂解作用增加 肌肉和脂肪组织的葡萄糖摄入降低
9、以及肝脏葡萄糖输出增加 高血糖 胰岛素抵抗 细胞功能异常 游离脂肪酸升高 葡萄糖毒性 脂毒性 胰岛素抵抗与 细胞功能异常相关联 T2DM胰岛素抵抗与 细胞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 0 25 50 75 100 胰岛细胞功能 胰岛素抵抗 晚发 晚发MODY 年龄 早发 自然衰老 严重胰岛素抵抗 * nUKPDS试验后10年随访 nACCORD研究 nADVANCE研究 nVADT研究 2 2型糖尿病治疗的循证之路型糖尿病治疗的循证之路 A reduction in HbA1c is associated with a reduction in complications UKPDS Deaths re
10、lated to diabetes* 21% Stratton IM et al. BMJ 2000; 321: 405412.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e.g. kidney disease and blindness * 37% 12% Amputation or fatal peripheral blood vessel disease* 43% Stroke* Heart attack* 14% * p7.0%的人群,而不是低于7.0%的人群 在治疗最初1年内HbA1c没有降低的人群 不支持迅速降糖或更低的平均HbA1c水平是在高危人群 中进行强化降糖治
11、疗引起死亡风险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严重低血糖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但不是强化治疗组死亡 增加的原因 Accord研究最新结果分析: 心血管死亡 心肌梗死和卒中 强化治疗未能显著降低大血管事件 强化治疗显著降低微血管并发症 (新发肾病肾病恶化视网膜病变)累积发生率 强化控糖与糖尿病血管转归研究强化控糖与糖尿病血管转归研究 强化控糖与糖尿病血管转归研究强化控糖与糖尿病血管转归研究 VADT研究结果 不同治疗组主要终点事件表 复合主要终点 HR(强化v常规) 0.87 p=0.12 William Duckworth, et al. N Engl J Med 2009;360. 晚期糖尿病患者“坏”的
12、代谢记忆效应 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 试验 患者数 结束时间 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治疗 时间 入组时的 HbA1c(%) 对预后干预的疗效 UKPDS N=5102 1998 新诊断 (53岁) 10+7.1微血管 大血管? UKPDS试验后10年 随访 N=3277 2007 20+微血管 大血管 ADVANCE N=11140 2008 老年CV高危(66岁) 病程8年 5+7.2微血管 - CV事件 VADT研究 N=1791 2008 老年血糖控制不佳患 者(60.4岁) 病程:11.5年 5.69.4- 微血管 - 大血管 ACCORD N=10251 2008 老年CV
13、高危(62岁) 病程10年 3.5+8.1微血管 死亡提前终止研究 - CV事件 早期治疗长期控制 UKPDS Group. Lancet 1998; 352: 83753 / ACCORD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2008;358:2545-59. / The ADVANCE Group. N Engl J Med. 2008;358:2560-72. / Abraira C.et al Diab Obes Metab 2008,July 29 四大临床循证医学试验的启示 启示一启示一 早期治疗、长期控制是降低早期治疗、长期控制是降低T2DMT2DM大血管并发症
14、的大血管并发症的 关键。早期良好血糖控制对多年后的疾病预后关键。早期良好血糖控制对多年后的疾病预后 有正向代谢记忆效应。应重视患者早期、有正向代谢记忆效应。应重视患者早期、 长期的血糖控制;长期的血糖控制; 0 2 4 6 8 10 12 低血糖 HbA1c HDL 年龄 之前的 事件 风险率 P值 4.042(1.449,11.276) 0.01 1.214(1.038,1.417) 0.02 0.699(0.536,0.910) 0.01 2.090(1.518,2.877) 0.01 3.116(1.744,5.567) 0.01 启示二:低血糖可预示死亡风险,强化降糖应启示二:低血糖可
15、预示死亡风险,强化降糖应 尽量减少低血糖风险。血糖波动,降低患者治尽量减少低血糖风险。血糖波动,降低患者治 疗依从性,增加长期平稳控糖的难度;疗依从性,增加长期平稳控糖的难度; 4Duckworth W et al. VA Diabetes Trial.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cientific Meeting, June 8, 2008. 结果(强化 vs. 标准)ACCORD 研究结束时的中位HbA1c6.4 vs. 7.5 死亡 全因死亡(%) 心血管死亡(%) 5.0 vs. 4.0 2.6 vs. 1.8 非致死性心梗(%)3.6 vs. 4.
16、6 非致死性卒中(%)1.3 vs. 1.2 主要的需要治疗的低血糖事件 (ACCORD), 严重低血糖(ADVANCE)(%/ 年) 3.1 vs. 1.0 体重增加(kg)3.5 vs. 0.4 目前吸烟(%)10 vs. 10 Dluhy RG, et al. N Engl J Med 2008;358:2630-3. ACCORD研究 低血糖可能提高患者死亡率 VADT研究 心血管死亡的预示因子 四大临床循证医学试验的启示 降糖的同时亦需针对心血管风险因子(CRP/PAI-1/IL-6 等), 重视多因素干预(降糖、降压、调脂、抗凝等),有效减少 T2DM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体重显
17、著增加可能使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肥胖是心血管疾 病的高危因素,多种降糖药物均可增加体重; 制定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合理选择药物联合治疗,根据患 者的特征选用作用机制更安全的药物; 应加强教育指导,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运动指导及自 我血糖监测,告知低血糖特征和救治方法; 四大临床循证医学试验的启示三 29 ADVANCEADVANCE,ACCORDACCORD和VADTVADT 关于降糖目标的启示 ADA, AHA 和 ACC参考ADVANCE, ACCORD和VADT的结果后, 作出如下声明: 合适的HbA1c 目标应控制在7%)可能获得益处 在制定个体化血糖目标时,需要权衡控制血糖
18、的风险与获 益 Skyler J, et al. Diabetes Care 2009;32:187192. ADA: 美国糖尿病协会 AHA: 美国心脏协会 ACC: 美国心血管学会 住院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危重患者危重患者 n血糖目标血糖目标140-180mg/dl140-180mg/dl (7.8-10mmol/L7.8-10mmol/L) n当血糖当血糖180mg/dl180mg/dl (10mmol/L10mmol/L)时开始胰岛)时开始胰岛 素治疗素治疗 n对大部分危重患者保持血对大部分危重患者保持血 糖在糖在140-180mg/dl140-180mg/dl(7.8-7.8- 10m
19、mol/L10mmol/L) n进一步降低血糖可能有更进一步降低血糖可能有更 多的潜在益处多的潜在益处 一般住院患者一般住院患者 n保持空腹保持空腹/ /餐前血糖餐前血糖 140mg/dl140mg/dl(7.8mmol/L7.8mmol/L) n调整降糖方案至血糖调整降糖方案至血糖 100mg/dl100mg/dl n保持随机血糖保持随机血糖180mg/dl180mg/dl (10mmol/L10mmol/L) n对之前接受严格血糖控制且对之前接受严格血糖控制且 平稳的患者需要更严格的血糖平稳的患者需要更严格的血糖 控制目标控制目标 n对短期高血糖患者或并发症对短期高血糖患者或并发症 较严重
20、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较严重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 较松较松 不推荐 180mg/ dl ( ENDOCRINE PRACTICEENDOCRINE PRACTICE Diabetes Care May.13.2009 ) AACE-ADA共识 2 2型糖尿病治疗的目的型糖尿病治疗的目的 远期目的远期目的 给生命以时间健康长寿; 给时间以生命享受生活。 近期目的 血糖达标或接近达标,保护靶器官, 防治各种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尤其 是心脑血管事件。 2型糖尿病治疗面临的挑战 问题一、如何阻止细胞功能的进行性减退: UKPU研究T2DM诊断时胰岛细胞功能已丧失50%,并以每年 18%的速度继续下降。
21、单独使用任何一种口服药到不能完全有效, 随时间推移即使药物不断强化直至使用胰岛素也难控制血糖。 DeFronzo最近提出细胞功能在IGT时就已丧失80%。 问题二、如何解决治疗达标和低血糖之间的矛盾: IDMPS国际研究显示仅有32.7%达到HbA1c7%。我国长期 达标率仅25%,医患对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担忧是达标的主要障碍。 低血糖可能导致严重心脑血管意外乃至生命危险。“一次严重的医 院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 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ACCORD、VADT显示严重低血糖与死亡 风险有关或预测心血管原因死亡。 问题三、如何全面控制危险因素是糖尿病患者更多获
22、益: 2型糖尿病的成因除胰岛细胞分泌缺陷,肝糖原输出增加 和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入减少外,还有更多的组织器官参与了这一病 理生理过程。如DeFronzo所讲从“三雄”到“八霸”,还有很多危 险因素在血糖之外与心脑血管事件独立相关,包括超重、高血压、 血脂异常等。 优化血糖管理策略REACH原则 Risk factors management 全面管理血糖,综合干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Early intervention 早期干预 All sides glucose control 进行包括降糖、调脂、降压等在内的全面血糖管理 combination rationally 合理进行联合用药 Hypo
23、glycemia 预防低血糖发生 (Lancet May 2009 ACC/ADA/AHA) 优化治疗方案选择 SELECT原则 基于目前已知的病理生理缺陷进行治疗; 保护细胞功能,延缓细胞功能的衰竭 ; 在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早期治疗,消除不良代谢 记忆效应; 联合多种药物以纠正病理生理缺陷; 避免低血糖,避免体重增加,避免多重心血管危险 因素。 Ralph A. DeFronzo, MD 提出: 生活方式 + 三药联合: TZD+ MET + GLP-1类似物 “三联三联”治疗模式治疗模式 Smooth Reduction-平稳(安全)降糖 S S Early Reduction-早期降糖
24、 E E Long -Term Reduction-长期降糖 L L Effective Reduction-有效降糖 E E Combination Therapy-联合治疗 C C Total Risk Reduction-降低或逆转相关危险因素 T T SELECT From Goldstein Am J Cardiol Suppl. 2002 噻唑烷二酮类通过PPAR的介导 同时作用于三个病理生理缺陷 脂肪脂肪 组织组织 FFAFFA动员动员 TNF- TNF- 脂联素脂联素 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 PPAR 肌肉肌肉肝脏- -细胞细胞 胰岛素胰岛素 分泌分泌 血管 内皮内皮 功能功
25、能 X Smooth Reduction-平稳降糖 噻唑烷二酮和二甲双胍作用方式互补 肝脏肝脏 肌肉肌肉 胰胰 腺腺 脂肪组织脂肪组织 血糖血糖 TZD降低脂肪分解,降低脂肪分解, 减少游离脂肪酸减少游离脂肪酸 二甲双胍减少肝脏葡萄糖产生,二甲双胍减少肝脏葡萄糖产生, 有弱的胰岛素增敏作用有弱的胰岛素增敏作用 TZD改善改善细胞功能细胞功能 TZD减少肝脏葡减少肝脏葡 萄糖产生萄糖产生 肠肠 道道 TZD改善胰岛素介导改善胰岛素介导 的葡萄糖摄取的葡萄糖摄取 Smooth eduction-平稳降糖 噻唑烷二酮类和二甲双胍作用位点互补 *6个月后与基线时的比较 骨骼肌骨骼肌2 脂肪组织脂肪组织
26、3 与基线相比,脂肪组织的葡 萄糖摄取 罗格列酮 (4 mg b.d) 二甲双胍 (1 g b.d) 0 50 40 30 20 10 29% 17% p 0.01 p 0.05 肝脏肝脏1 罗格列酮 (4 mg b.d) 二甲双胍 (1 g b.d) 0 9 6 3 肝糖摄取 mol/min/L-1/PM 15 12p = 0.018 p = 0.001 n=9n=11 二甲双胍 (1 g b.d.) n = 13 p = ns 罗格列酮 (4 mg b.d.) n = 14 p 0.01 40 30 20 10 0 50 骨骼肌葡萄糖摄取* 胰岛素刺激之后 安慰剂 n = 14 p = n
27、s 38% 1.Iozzo P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20692074. Ref1/2071/3 and Ref 1/2072/ fig 1 2.Hallsten K et al. Diabetes 2002; 51 (Suppl 2): 34793485. Ref2/3480/table 1 52: 283289. Ref 3/283/1 and Ref 3/286/1 Smooth eduction-平稳降糖 TZD 二甲双胍 低血糖发生率低 体重无明显增加 13.3% 2.9 % 0 2 4 6 8 1 0 12 14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 格列本
28、脲格列本脲 (n = 72)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 马来酸罗格列马来酸罗格列 酮酮 (n = 69) 低血糖低血糖(%) 与基线相比较体重的平均改变(kg ) RSG+MET MET RSG 1.5 2.9 0.0 3 2 1 0 -1 -2 -3 Rosenstock J, et al. Diab Obes Metab 2006; 8:650660. Safe eduction-安全降糖 Stumvoll M et al. Lancet 2005; 365:13331346. GlaxoSmithKline. Avandamet Summary of Product Characterist
29、ics, January 2006. Ovalle F, et al. Diabetes Care 2004; 27:25852589. Fonseca V, et al. JAMA 2000; 283:16951702. Jones TA,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03; 5:163170. 噻唑烷二酮改善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 胰腺 降低血糖水平 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 改善改善细胞功能细胞功能 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 减少 细胞负担 糖毒性 脂毒性 减少胰岛淀粉样变 Early eductio-早期降糖 罗格列酮影响胰岛素原/胰岛素比率 细胞功能的标志 Smith
30、S A et al 2004 J Clin Endo Metab 89: 6048 * * * * 自基线变化的中位数自基线变化的中位数 (PI:IRI) *P 0.05 与安慰剂或SU比 SU RSG 4 mg/天天 RSG 8 mg/天天 安慰剂安慰剂 0.08 0.06 0.04 0.02 0 0.02 0.04 0.06 n = 158 RSG vs 安慰剂安慰剂 (26周周) RSG vs SU (52 周周) n = 166 n = 169 n = 157 n = 152 n = 145 0.08 0.06 0.04 0.02 0 0.02 0.04 0.06 Early educ
31、tio-早期降糖 早期干预可减少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 1Lindstrm J, et al. J Am Soc Nephrol 2003; 14:S108S113. 2Pan XR, et al. Diabetes Care 1997; 20:537544. 3Knowler WC, et al. N Engl J Med 2002; 346:393403. 4Karunakaran S, et al. Metabolism 1997; 46(Suppl 1):5660. 5Ramachandran A, et al. Diabetologia 2006; 49:289297. 6Chiasso
32、n JL, et al. Lancet 2002; 359:20722207. 7Torgerson JS, et al. Diabetes Care 2004; 27: 155161. 8Knowler WC, et al. Diabetes 2005; 54:11501156. 9Buchanan TA, et al. Diabetes 2002; 51:27962803. 10DREAM Trial Investigators. Lancet 2006; 368:10961105. *vs control vs placebo 62%62% 罗格列酮 DREAM10DPS1 58%* 4
33、2%* 58% 31% DPP8 26%* 50% 0% 28%* 25% 37% 大庆2DPP3DPP3 FHSG4 生活方式 格列 奇特 二甲 双胍 二甲双 胍 + 生 活方式 IDPP5IDPP5STOP- NIDDM6 阿卡波糖 曲格列酮 75%75% TRIPOD9 奥利斯特 + 生活方式 XENDOS7 非噻唑烷二酮类药 二甲 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药 Early eductio-早期降糖 ADOPT Plenary Session. 19th IDF World Diabetes Congress, Cape Town, South Africa, December 2006 htt
34、p://slides.php (accessed 17.05.2007). 罗格列酮 0 0202040406060 二甲双胍 格列本脲 时间 ( (月) ) 5757 4545 3333 HbAHbA1C 1C 7% 7%的平均时间 噻唑烷二酮 唯一拥有长期血糖控制证据的降糖药物 ADOPT研究 Long-Term Reductio长期降糖 传统药物和TZD控制血糖的持久性比较 时间时间(年年)时间时间(年年) HbA1c的变化的变化(%) HbA1c的变化的变化(%) Handfeld(n=250) Tan(n=297) UKPDS(n=1573) C
35、hicago(n=230) ADOPT(n=1441) PERISCOPE(n =181) Handfeld(n=250) Tan(n=270) Chicago(n=232) ADOPT(n=1456) PERISCOPE(n=178) Glimepiride 格列美脲,Glyburide 格列本脲,Gliclazide 格列齐特,Rosiglitazone 罗格列酮,PIO 吡格列酮 Long-Term Reductio长期降糖 TZDTZD:直接的胰岛素增敏剂:直接的胰岛素增敏剂 Effectiv Reductio有效降糖 TZD+二甲双胍 改善 细胞功能 改善胰岛素抵抗 所有患者单用二甲
36、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 *P 30 kg/m2 MET + 安慰剂 MET + RSG 4 mg/天 MET + RSG 8 mg/天 n =80 42 93 118 59 100 10 10 20 * * * 0 30 40 超重和肥胖患 者 与基线相比较细胞功能的改变 (%, HOMA ) 4 0 1 * * * * 1 2 3 2 5 6 7 MET + 安慰剂 MET + RSG 4 mg天 MET + RSG 8 mg天 超重和肥胖患者 与基线相比较胰岛素抵抗的改变 (HOMA ) BMI 2530 kg/m2 n =80 42 93 118 59 100 BMI 30 kg/m2 E
37、ffectiv Reductio有效降糖 TZD TZD HbA1cHbA1c1%1% MET MET HbA1cHbA1c1.5%1.5% GLP-1 GLP-1 HbA1c HbA1c 0.8%0.8% Effectiv Reductio有效降糖 TZD+MET+GLP-1 应根据HbA1cHbA1c的控制情况采取 早期联合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2-1-22. 超重 BMI24,肥胖28 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Combination Therapy -联合治疗 HbAHbA1C 1C (%) (%) 时间 ( (月) ) 6.
38、56.5 7.07.0 7.57.5 8.08.0 8.58.5 9.09.0 0 03 36 69 91212151518182121242427273030 罗格列酮 + + 二甲双胍 ( (最高剂量 8 8 mg/mg/天) (2.5 ) (2.5 g/g/天) ) 延长开放性研究; ; 研究对象 ( (n = 22n = 222 2) )共观察3030月 TZD+MET 联合治疗可使HbA1c水平持久改善 Jarivala S et al. Diabet Med 2003; 42(Supplement 1): P277 延长开放性研究 Combination Therapy -联合治疗
39、 9 HbA1c(%) =0.5% P0.0015 0 0123 7 8 随机化后的时间(年)随机化后的时间(年) 安慰剂安慰剂阿卡波阿卡波 糖糖 现有治疗基础加阿卡波糖HbA1c短暂降低后复逐渐升高 10 9 8 7 加用加用 磺脲磺脲 类类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 单药治疗单药治疗 加用磺脲类后的时间加用磺脲类后的时间(年年) HbA1c(%) -3-2-1 0123 6 双胍+磺脲类联合治疗无法长期控制血糖 血管内皮血管内皮 功能紊乱功能紊乱 高血压高血压 高血糖高血糖 血脂紊乱血脂紊乱 炎症炎症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 Festa A, et al. Circulation 2000; 102
40、:4247. Reaven GM, et al. Annu Rev Med 1993; 44:121131.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 PAI-1PAI-1 血管反应性血管反应性 微量白蛋白尿 血压血压 保护保护 细胞功能,细胞功能, 持久稳定控制持久稳定控制血糖血糖 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1 C 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 ,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 TZDs+MET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 TZD+MET 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组成要素的多重作用 Total R
41、isk Reduction 降低或逆转危险因素 Total Risk Reduction 降低或逆转危险因素降低或逆转危险因素 Total Risk Reduction Total Risk Reduction 降低或逆转危险因素降低或逆转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临床治疗的基础 艰难的选择 ?! YES?NO? 路漫漫其修远兮,求索,求索,求索! T2DMT2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 T2DMT2DM患者为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合患者为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合 体,为改善体,为改善T2DMT2DM患者的临床结局,在临患者的临床结局,在临 床工作中应严格
42、按指南要求,在药物治床工作中应严格按指南要求,在药物治 疗上全面落实循证医学研究肯定有效的疗上全面落实循证医学研究肯定有效的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基本措施,即以降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基本措施,即以降 低低LDL-cLDL-c为主的调脂、降压、抗凝和降糖为主的调脂、降压、抗凝和降糖 的综合治疗。的综合治疗。 强化控糖与糖尿病血管转归研究强化控糖与糖尿病血管转归研究 试验 患者数 结束时间 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治疗 时间 入组时的 HbA1c(%) 对预后干预的疗效 UKPDS N=5102 1998 新诊断 (53岁) 10+7.1微血管 大血管? UKPDS试验后10年 随访 N=3277 2007 20+微血管 大血管 ADVANCE N=11140 2008 老年CV高危(66岁) 病程8年 5+7.2微血管 - CV事件 VADT研究 N=1791 2008 老年血糖控制不佳患 者(60.4岁) 病程:11.5年 5.69.4- 微血管 - 大血管 ACCORD N=10251 2008 老年CV高危(62岁) 病程10年 3.5+8.1微血管 死亡提前终止研究 - CV事件 早期治疗长期控制 UKPDS Group. Lancet 1998; 352: 83753 / ACCORD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喷泉维修施工合同
- 厂房门窗工程承包合同
- 网络安全行业风险防范实战指南
- 天津汽车抵押借款合同
- 保证金质押担保合同
- 药物治疗了吗复习试题及答案
- 略读实践课《昆虫备忘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公园喷灌安装合同范本
- 承包沙场劳务合同范本
- 股东股权转让合同范本
- 占用土地赔偿协议书
- 2024年韶关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5年衢州龙游经济开发区下属国资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北师大高二上】北京市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英语试题分类汇编:阅读表达专题
- GB 30720-2025燃气灶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小学生金融知识进校园
- 2024年宁夏电力投资集团招聘笔试真题
- 飞利浦超声基础培训
- 大学生创新创业演讲稿
- 养老床位建设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学打结做毽子》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