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九课写作实习(一):二声部合唱_第1页
教案第九课写作实习(一):二声部合唱_第2页
教案第九课写作实习(一):二声部合唱_第3页
教案第九课写作实习(一):二声部合唱_第4页
教案第九课写作实习(一):二声部合唱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案:第九课第九章 写作实习(一):二声部合唱 【写作实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严格复调风格以音程控制的的二声部单对位、复对位和模仿技法,现在可以练习把这些技法加以组装,构成初次的习作了。需要解释的是,习作和创作是不同的。在创作中写作者完全按照自己的创作意图,按照自己的审美期望,构想和写作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如果为了表现的需要,为了更符合自己想象中的效果,他可以打破任何规则。但习作却是介于习题于创作之间的一种综合练习。首先这是相对完整的作品,具有呈示、发展的结构功能,也有层次、起伏、高潮的情感表现,因此写作时允许对某些规则作有限的变通;但它又不是真正的作品,因为带有必须完成

2、的课题任务,必须遵守写作规则的限定,因此如果不是非常必要,写作者不能破坏原则性的规则。总之,习作要求写作严谨,形式完整,并能让听众得到一定的情绪感染。【合唱小品】声乐特性在写作为声乐合唱的习作练习时,需要进注意的是,声部的表现力每个声部都有几个不同的音域,每个音域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力,例如男高音的高音区,幻想而热情;女低音的低音区,深沉而温暖;等等。有关这方面的学习材料,可以参见各种合唱学著作的阐述,但阅读并不能代替自己的感受,因此,学生应该在平时的聆听中,有意识地注意合唱中各声部不同音域的表现力,最好能够建立一种谱纸位置和音色的联想能力。,呼吸注意写作时的分句,为演唱者有呼吸的机会,甚至要安

3、排一些较长时间的休止片断,让演唱者得到片刻的休息(学生如果有机会参加合唱,恐怕对这一问题就会有清楚的认识);一般情况下,经过休止之后的重新进入,总能特别引起听觉的注意,因此,有趣的、重要的信息应放在乐曲开始,以便发挥它的“首句效应”。,声韵注意韵母和音高的关系;有些元音,如e,i,等等,在唱到高音时发音困难,应设法避免。学生可以参考我国老一辈作曲家写的艺术歌曲,观察他们是怎样处理这一类问题的,也可聆听合唱队的训练,相信初学者们一定会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经验,此处不再聱述。 【为词谱曲】歌词选择,选择标准小品习作的规模不宜太大;由于目前能够运用的技术有限,因此,选择的歌词最好是1,表现的情绪以和缓

4、、悠长、辽阔等为宜,切合严格复调的自由散漫的性质,同时也便于发挥声乐的歌唱性;2,意境单一为佳,也可稍有变化,有适度的对比更好,但不需要大起大落的情感冲突和爆发; 3,歌词力求言简意赅,篇幅不能太长;最好仅由四句,甚至一两句构成,写作时,可以同一词句作不同旋律配置,也可以旋律反复而将对位声部作织体变奏。,歌词例选下列歌词供二声部合唱习作用,如有必要,可在其中适当添置个别虚词,如“了”、“啊”、“那”、等等。1,梦见一颗星。2,我相信你的爱。3,秋叶无言,轻叹落地。4,高举我们信仰的旗帜!5,父辈为我们的牺牲骄傲。 6,绿叶簌簌,是我思绪的声音。7,你淡淡的微笑,我等待了很久。8,彻夜的冷雨,可

5、搅乱了她的魂梦?9,在我彷徨时刻,请给我意志的刀剑。10,我常含热泪,因为爱这片土地太深沉。 歌词处理严格复调风范的合唱歌词,由于各声部起讫不一致,以及模仿手法的运用,往往会发生各声部歌词不统一的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不统一的歌词演唱,又会妨碍歌词含义的表达。因此,作曲者在处理歌词时必须予以注意如下原则:,叙述性的、带有情节开展内容的词句,必须让听众听清,1,以简单的声部关系处理,如支声性的平行三、六度,至多是单对位、复对位的形式。2,以片断的单声部陈述关键词汇。3,以简单的呼应重复关键词汇。4,在重要词义得到清晰呈示的基础上,可通过复杂的声部关系,如模仿等,对歌词内涵予以强调。,抒情的

6、歌词往往词义退居第二位,因而可以优先考虑情趣和谐趣的表述,反复、变化,包括因模仿而形成歌词的重叠都可以使用。,除非不得已,一般情况下,不要在一拍中挤两三个字。最后旋律的结束音停在有发音的字上。【结构设计】 织体图式本章的练习主要是根据所学到的技法,设计图式,然后写成小品。 复调音乐的写作优势,在于能够在统一的框架中取得变化,因此往往以原型结合为基础,加上派生形式,组合成各种结构。 ,一部性结构 整个结构实际上是个单乐段,但上下句的结构并不利于我们当前的习作要求,即写作类似文艺复兴时期那种散漫的风范。这类形式可以采用长短句、多句体的结构。如仅用单对位则稍嫌乏味,可以写成有两三个主句的模仿织体连缀

7、,每次主应句互换,增加织体的趣味。91在这个例子中,先是男高音领唱,女高音八度模仿,但没有全部模仿完,第三小节压缩歌词,自第四拍末拍起改作主句(“远远”),男高音换为应句,低五度模仿,时距也缩短了,至第七小节男高音压缩歌词,从八小节起又改作主句,女高音以八度模仿。构成了如下模式 a b c a b c,二部性结构 1,原型转位a, 八度复对位在这种形式的原位中,注意每个声部都应有一个高点音,它们如果在不同时间出现,将更有表现力。尤其要注意低声部的高点音,如第2小节低声部的八度跳跃,转位后到了高声部就是全曲的高潮。92本例中原位在e小调,从第5小节“朝霞”处转位,为了适应音域,营造新的高潮,转入

8、g小调。注意转位后成为高潮。当然,如果原位写作中低声部没有适当的高点音,转位后可以对它略作修改,写出新的高点音。b,倒影原位写作中,注意上下声部的向外的反向进行,而且最好是不同时地到达顶端,转位后低声部的最低音将成为最高音。93本例第5小节为转位形式,a旋律在低音部以倒影形式进入,上方三拍是自由声部,第四拍是b旋律的倒影。 2,模仿复调横向移动 先写第二部分,写作紧接式模仿,取得完整的旋律线。然后写第一部分,把完整的旋律作为主句呈示,应句声部在它结束后再进入,形成简单模仿。94上例a是草稿,b是根据草稿写的小曲,前半部分是简单模仿,后半部分是横向移动,旋律稍有改动。 3,对比复调模仿复调 先写

9、作第二部分,形成完整的旋律线, 然后根据草稿上得到的完整旋律,写作第一部分,配写对句。,三部性结构 三部性的结构往往会让我们立刻想到再现的形式。但静止型的、没有变化的再现,在复调音乐中却是不典型的。作曲家总是通过织体的变化,形成动力性的再现。1,对比原型模仿对比转位(或变奏) 先写作模仿部分,再配写复对位。在这样的结构中,模仿的句型如较短,可以显示出发展的意味;如气息较长,显示出对比性结构。95 这条谱例稍作变化。在它的再现部分不作原型的转位,而是为b旋律作对位变奏,构成如下的图式:b a ba a c写作时先写模仿(见94),然后写作整个乐曲,原先写成的小样,在整合中移调处理。 2,简单模仿

10、对比紧接模仿先写紧接模仿,得出完整主句,再写简单模仿。中段仍以主句为基础,配写对位声部,使全曲形成织体变奏。3,简单模仿倒影模仿紧接模仿先写紧接模仿,再写倒影模仿。这里的倒影有两种形式:一是紧接模仿的倒影转位,那是不必另行写作的; 一是主句倒影的模仿,则需另行写作一段倒影模仿。这里的主句和紧接模仿段主句形态使相同的,如果旋律气息较长,则在写作紧接模仿时就需要加上辅助声部。倒影也可以不予模仿,而配置自由旋律。在95中,倒影出现在第8小节,但低声部自由旋律的音域处于较高位置,形成高潮。第三段改为卡农,结尾提高五度,最后以高潮结束。构成如下图式: a a a a b a95情绪起伏根据歌词,决定全曲

11、的情感发展线索,通常都会形成一个起伏的波浪,但也可以是由弱至强,在高潮上结束,或相反,以澎湃气势开始,以退潮收尾。在写作前,就应有整体的设计,把情绪的高点安排在什么位置。在写作原型时,除了考虑上方声部的高点之外,还应考虑下方声部的高点音位置,因为在复对位之后,它将成为更醒目的高点。也许在原型写作时并不可能考虑周全,也可能虽有预谋,但转位后音域不佳,因此在转位之后,如发生上述情况,应作适当修改,须知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忠于规则,而是一切为了效果。【组装写作】 上述种种,只是案头工作或草稿,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开始正式写作,把他们组装起来。调性如前所述,文艺复兴时代并没有类似近代音乐那样的调性的布局,

12、但为了演唱者的音域需要,可以用我们今日的和声手段加以处置。如可以用不同的调性演唱不同的段落,一方面,为气息悠长的节奏带来内在的发展动力;一方面,又可形成色彩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转调,把那些具有表现力的音调,如高潮、尾声等等,置于最有表现力的音区。 转调部分可以很简单地布置一两个转调和弦,构成换调的色彩效果;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演唱虚词的过渡部分,进行连续的转调,从而带有发展意味。 处理 为适应习作性的练习可能涉及一些音调风格问题,写作的规则可作如下的放宽处理: ,换音(change tone) 所谓换音,即不完整的辅助音公式,它省略了两端协和音中的一个,或是前者,或是后者。 97 从例中可以看到,换音的运用规则是。1,用在弱拍,尤其是前面时值长的情况更有效果。2,可从协和音级进进入换音,跳进离去,进入另一协和音(如a例), 亦可从协和音跳进进入换音,级进解决另一协和音(如b例)c例是实例运用。 ,允许小七度的跳进,但必须符合和声要求。练习提示 估计学生在作题时会出现如下的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