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1.了解孔子与了解孔子与论语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重点) ) 2.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 (难点)(难点) 3.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 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重点重点) )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些名言都是出自于哪里?这些名言都是出自于哪里? 论语论语 德配天地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删述六经, ,垂宪万世垂宪万世 孔子孔子 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f)尼山全貌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作者名片作者名片 孔子孔子( (前前551551前前479)479),名丘,字,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鲁国陬(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uZu)邑(今山东曲阜东)邑(今山东曲阜东 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南)人。春秋末期
3、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至圣至圣”“”“万世师表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孟”。 孔子曾大力宣传孔子曾大力宣传“仁仁”的学说,认为的学说,认为“仁仁”即即 “爱人爱人”,提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主 张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并有“学而不厌,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的精神。整理的精神。整理诗诗书书等古代等古代 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的春秋春秋加以删修,加以删修, 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使其成为我国
4、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背景链接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本文选自论语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中华书局19801980年版)。年版)。论论 语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 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 般原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般原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212章,一方面阐述了章,一方面阐述了 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 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
5、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 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 想道德修养的问题,为人处事的原则。其内容都与学习想道德修养的问题,为人处事的原则。其内容都与学习 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它与它与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孟子孟子合称为合称为“四书四书”。 文体知识文体知识 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 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在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多用口语,故称之 为为“语录语录”。现在也指
6、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著述中,选 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录优美警策之文辞或能裨益身心之名言,编辑而成的作 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品。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 点。点。论语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二程遗 书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语录体语录体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本文主要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本文主要 讲述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讲述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这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求知的态度、
7、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和和修身做人的道理修身做人的道理,其意,其意 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 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 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字词学习字词学习 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乎(不亦说乎( ) 三省吾身(三省吾身( ) 一箪食(一箪食( ) 四十而不惑(四十而不惑( ) 不逾矩(不逾矩( ) 曲肱而枕之(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博学而笃志( ) ynyn huhu yuyu xnx
8、n didi nn dd yy wnwn dndn 生难字生难字 论语论语十二章十二章 子曰子曰:“学学而时习而时习之之,不亦,不亦说说乎?乎?有有朋自朋自远方远方来,不亦来,不亦 乐乎?人不乐乎?人不知知而不而不愠愠,不亦,不亦君子君子乎?乎?” (学而学而) 古代对男子古代对男子 的尊称,这的尊称,这 里指孔子里指孔子 说说 连词,表连词,表 顺接顺接 按时按时愉快愉快 温习,温习, 复习复习 志同道合的人志同道合的人 译作译作“从从” 了解了解 生气,恼怒生气,恼怒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章解:章解:孔子说: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学习了知识并按一定
9、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 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 修养的人吗?修养的人吗?” 课文解读课文解读 1.1.你如何理解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这句话? 2.2.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 “ “学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习”是一个巩是一个巩 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学” 与
10、与“习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 这是愉快的事。这是愉快的事。 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时 习习”是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是学习乐趣; “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是为人态度。 曾曾子曰子曰:“吾日吾日三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学而) 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弟子 多次进行自多次进行自 我反省我反省 自己自己 谋划,商量办法谋划,商量办法 交往交往竭尽自己的竭
11、尽自己的 心力心力 诚信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传授的知识 章解:章解:曾子说: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 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 (老师老师) )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1.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2.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从这句话你可以从这句话你可以 看出什么?看出什么? 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 语气。语气。“吾日三省吾
12、身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 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实、 诚信、学习。诚信、学习。 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在修养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在修养 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 办事讲究尽全力。办事讲究尽全力。 子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为政) 通通“又又”,
13、用于,用于 整数和零数之间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身,指能有立身,指能有 所成就所成就 迷惑,迷惑, 疑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上天的意旨 遵从遵从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越过,超过越过,超过 法度法度 章解:章解: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 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 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 欲,又不会越过法度。欲,又不会越过法度。 孔子在这一章中阐明了什么道理?孔子在这一章中阐明了什么
14、道理?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 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 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的阶段;五十到六十 岁是岁是安心立命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 段;七十岁是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的阶的阶 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子
15、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为政) 温习,复习温习,复习 学过的知识学过的知识理解,领会理解,领会 做做 凭借凭借 孔子说: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 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知新知新”的含义是什么?的含义是什么? “ “知新知新”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 即即认识的加深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知识的 扩展扩展。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子曰:子曰: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为政) 却却 就就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意思是感到 迷茫而无所适从。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疑惑 章解:章解:孔子说: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 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表明了什 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表明了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的学习方法。这两 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
17、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 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 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 子曰子曰:“贤贤哉,回也哉,回也!一!一箪食,一瓢箪食,一瓢饮,饮,在陋巷,人不在陋巷,人不 堪其堪其忧,回也忧,回也不改不改其乐其乐。贤哉。贤哉,回也!,回也!”(雍也雍也) 啊啊 颜回,孔子弟子颜回,孔子弟子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能忍受能忍受 章解:章解:孔子说:孔子说:“颜回贤德啊!一小竹筒饭,颜回贤德啊!一小竹筒饭, 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一瓢冷水,
18、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 能忍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能忍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 无改变。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无改变。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 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是贤明之士?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是贤明之士? 因为颜回因为颜回能够忍受能够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别人所不能忍受的 生活疾苦,并且带着一种生活疾苦,并且带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积极乐观向上的的 态度生活。态度生活。 子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雍也雍也) ) 知道知道 比不上,比不上, 赶不上赶不上 喜爱,爱好喜爱,爱好 以以为为 快乐快乐 孔子说:
19、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 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 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这一章讲的是什么内容?这一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此章讲的是关于此章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学习 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 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 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
20、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 才能够灵活地运用。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述而) 吃粗粮吃粗粮 冷水冷水 弯着胳膊弯着胳膊 章解:章解:孔子说: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 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 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的浮云一样。” 简要评析这章孔子要阐述的观
21、点。简要评析这章孔子要阐述的观点。 孔子极力提倡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认为有理想、有 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对于有理想的人 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 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 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 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古
22、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善者而改之。”(述而述而) 几个人几个人在其中在其中优点优点 就就 章解:章解:孔子说: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 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 们的不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们的不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 请简析孔子的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这句话。 该句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该句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虚心
23、向 别人学习的精神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 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 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 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罕) 流逝的时光流逝的时光 河水河水 停止停止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时光 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24、运用比喻手法将时光比作河流,孔子在河流的源头,运用比喻手法将时光比作河流,孔子在河流的源头, 抚今追昔,忠告自己,也在忠告弟子和后人,抚今追昔,忠告自己,也在忠告弟子和后人,要珍惜要珍惜 大好时光。大好时光。 谈谈你对这章的理解。谈谈你对这章的理解。 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观俯察,再看河川里孔子在河岸上,一定是仰观俯察,再看河川里 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他所说的的流水,因而兴起感叹。他所说的“逝者逝者”,没有,没有 特定的所指,自可包罗万象。且就天地人世而言,特定的所指,自可包罗万象。且就天地人世而言, 孔子仰观天文,想到日月运行,昼夜更始,便是往孔子仰观天文,想到日月运行,昼夜更始,便是往
25、一日即去一日,俯察地理,想到花开木落,四时变一日即去一日,俯察地理,想到花开木落,四时变 迁,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天地如此,生在天地间迁,便是往一年即去一年。天地如此,生在天地间 的人,亦不例外。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的人,亦不例外。人自出生以后,由少而壮,由壮 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而老,每过一日,即去一日,每过一岁,即去一岁。 个人如此,群体亦不例外。个人如此,群体亦不例外。 子曰: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罕) 军队军队平民百姓平民百姓 孔子说: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
26、 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运用运用对比对比来说明,即使是普通人,也是有来说明,即使是普通人,也是有 些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些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 是很困难的。是很困难的。 请试着解读请试着解读“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也”中的中的“夺夺”字。字。 “ “夺夺”原意是原意是“夺走夺走”,这里是,这里是“改变改变”的意思。的意思。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正确的解释应该,正确的解释应该 是: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是: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
27、 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一个人应该坚定信 念,矢志不渝。念,矢志不渝。 子夏曰: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子张) 孔子的弟子孔子的弟子 广泛广泛 坚定坚定 子夏说: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有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有 坚定的志向,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并且能坚定的志向,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并且能 联系当前的事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联系当前的事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怎样理解子夏说的怎样理解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博学
28、而笃志”? “ “博学博学”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笃志笃志”指指 要有坚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要有坚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 一个追求的中心。一个追求的中心。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 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2、“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 3、“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 出来。)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
29、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直译不通,用意译) 论儒家经典 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几则讲 的是学习态度,哪几则讲的是学 习方法,哪几则讲的是品德修养? 谈学习方法的有:第一则、第四则、第五则、第十二则。 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七则、第九则。 谈品德修养的有:第一则、第二则、第六则、第八则、第九则、第十一则、第 十二则。 通假字通假字 不亦不亦说说乎乎( ) 吾十吾十有有五而志于学五而志于学( ) 通通“悦悦”,愉快,愉快 通通“又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古今
30、异义 学而学而时习时习之之( ) ( ) 有有朋朋自远方来自远方来( ) 不亦不亦君子君子乎乎( ) 时:古义:时:古义:按时按时 今义:今义:时间时间 习:古义:习:古义:复习;温习复习;温习 今义:今义:学习学习 古义:古义:志同道合的人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彼此有交情的人 古义: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今义:人格高尚的人人格高尚的人 吾吾日三日三省吾身(省吾身( ) ( ) 与朋友交而不与朋友交而不信信乎(乎( ) 温温故故而知新(而知新( ) 择其择其善善者而从之(者而从之( ) 日:古义:日:古义:每日每日 今义:今义:一日一日 古义:古义:诚
31、信诚信 今义:今义:相信相信 古义:古义:学过的知识学过的知识 今义:今义:过去的,老的过去的,老的 古义:古义:好的方面,优点好的方面,优点 今义:今义:善良善良 三:古义: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今义:数词,三数词,三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为为 知知 可以可以为为师矣(师矣( )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人谋而不忠乎( ) 人不人不知知而不愠(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 ) 动词,做,当作动词,做,当作 介词,替介词,替 动词,了解动词,了解 动词,得到,懂得动词,得到,懂得 其其 仁在仁在其其中矣(中矣( ) 其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善者而改之( ) 代词,它的代词
32、,它的 代词,他人代词,他人 而而 人不知人不知而而不愠(不愠( ) 温故温故而而知新(知新( ) 博学博学而而笃志(笃志( ) 转折连词,但是,却转折连词,但是,却 顺承连词,不译顺承连词,不译 并列连词,不译并列连词,不译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吾吾日日三省吾身(三省吾身( ) 温温故故而知而知新新( ) 传传不习乎(不习乎( ) 学而学而时时习之(习之( ) 择其择其善善者而从之(者而从之( ) 名词做状语,每天名词做状语,每天 形容词做名词,学过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学过的知识 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知识 动词做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做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名词做状语,按
33、时名词做状语,按时 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形容词做名词,好的方面,优点 文言句式文言句式 判断句:判断句: 贤哉,回也!贤哉,回也!(“也也”表判断)表判断) 省略句: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省略宾语(省略宾语“之之”,应为,应为“可以之为师矣可以之为师矣”) 人不知(人不知( )而不愠)而不愠(省略宾语(省略宾语“之之”,应为,应为“人不知之而不人不知之而不 愠愠”) 虚词:虚词: 之之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 对象。)对象。) 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34、择其善者而从之 于于 1 1、在、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 2、对于、对于 于我如浮云于我如浮云 3 3、给、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而 “而而”字的用法有:字的用法有: 表转接表转接(转折)(可是,但是,却)(转折)(可是,但是,却) 表顺接表顺接:表并列、表承接(顺承)、表修饰:表并列、表承接(顺承)、表修饰 如:如: (1)学而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生于忧患而而死于安乐 (4)面山而而居 而而 (表承接表承接)然后 (表转折表转折) 可是,但是,却 (表并列表并列) (表修饰表修饰) 判断下列句中判断下列句中“而而
35、”字的用法: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而不愠 (2)为人谋而而不忠乎 (3)与朋友交而而不信乎 (4)吾十有五而而志于学 (5)三十而而立,四十而而不惑,五十而而知天命,六 十而而耳顺,七十而而从心所欲 (表转折表转折) (表转折表转折) (表转折表转折) (表承接表承接) (表承接表承接) (6)学而而不思则罔,思而而不学则殆 (7)曲肱而而枕之 (8)不义而而富且贵 (9)择其善者而而从之,其不善者而而改之 (7)博学而而笃志,切问而而近思 (表转折表转折) (表修饰表修饰) (表承接表承接) (表承接表承接) (表并列表并列) 深入探究深入探究 1.1. 第八章中,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
36、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第八章中,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 乐以忘忧的心境的?乐以忘忧的心境的? 该章把高尚的感情寓于详细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该章把高尚的感情寓于详细的叙述之中,带有很强的感情 色彩。色彩。“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看似平淡的短短十个 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同字,把清苦的生活说得富有情味,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同 时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将时又运用了一个比喻,将“不义而富且贵不义而富且贵”比作比作“浮云浮云”,形,形 象地表达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象地表达自己坚持道义的坚定信念。 2.2
37、.你怎样理解第八章中你怎样理解第八章中“浮云浮云”的比喻义?你怎样理解孔子对的比喻义?你怎样理解孔子对 于富贵和贫穷的态度?于富贵和贫穷的态度? 结构梳理结构梳理 艺术特色艺术特色 1.1.多方比喻,蕴含丰富;逐层深入,脉络分明。多方比喻,蕴含丰富;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如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逝者逝者 如斯夫,不舍昼夜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等表现了孔子对于富贵, 对于时光的态度。对于时光的态度。 2.2.语录文体,简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语录文体,简
38、短流畅、通俗易懂、诙谐机智。 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由于孔子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 深刻的认识,所以深刻的认识,所以论语论语一书的语言往往在一书的语言往往在 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如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不乏哲理性和启发性。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辩证的,用辩证的 眼光来处理眼光来处理“学学”与与“思思”的关系。的关系。 3.3.彰显形象。彰显形象。 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地刻画了孔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传神地刻画了孔 子及其弟子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如孔子的子及其弟子的鲜明形象和性格特征。如孔子的 谦虚好学,深沉博学;曾
39、子的谨言慎行,躬身谦虚好学,深沉博学;曾子的谨言慎行,躬身 自省自省; ;颜回的贤明,安贫乐道等。颜回的贤明,安贫乐道等。 拓展迁移拓展迁移 颜回好学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自吾 有回,门人益亲。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未闻好学者也。未闻好学者也。” (选自(选自史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仲尼弟子列传) 【注释注释】蚤:通蚤:通“早早”。鲁哀公:鲁
40、国国君。迁:转移。鲁哀公:鲁国国君。迁:转移。 【译文译文】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颜回年仅二十九岁,头发全部白了,很早就去世了。 孔子哀痛之至,说道:孔子哀痛之至,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弟子,我和学生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弟子,我和学生 们就更加亲近了。们就更加亲近了。”鲁哀公问孔子: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 孔子回答说: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从不对别人 发脾气发脾气( (转移自己的愤怒转移自己的愤怒) ),不重复犯一个错误。不幸命短而死,不重复犯一个错误。不幸命短而死 了
41、,现在也就没了。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喜欢读书了。了,现在也就没了。我从此就再也没有听说有人喜欢读书了。”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1.背诵全文。背诵全文。 2. 2.课外阅读孔子课外阅读孔子论语论语全本。全本。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1.了解孔子与了解孔子与论语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重点重点) ) 2.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完整地表达。 (难点)(难点) 3.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 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重点重点) ) 作者名片作者名片 孔子孔子( (前前551551前前479)479),名丘,字,名丘,字 仲尼,春秋时鲁国陬(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uZu)邑(今山东曲阜东)邑(今山东曲阜东 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南)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至圣至圣”“”“万世师表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孟”。 孔子曾大力宣传孔子曾大力宣传“仁仁”的学说,认为的学说,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同到期解约申请模板
- 2025年药店店员合同模板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 (20)-西师大版
-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练习十一(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苏教版
- 2024年人工种植牙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1套
- 2025届黑龙江省“六校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规划聘用合同
- 2025年度养老产业简易版股份转让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授权委托书
- 外研版(三起)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1 Animal friends Get ready start up 课件
- (新版)广电全媒体运营师资格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保安员资格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800题)
- 浅圆仓滑模及仓顶板施工方案
-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五《乡土中国》导读优质课件PPT
-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PPT幻灯片课件(PPT 66页)
- 统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8课《这些东西哪里来》教学课件(含视频)
- 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 钢琴基础教程1教案
- 上海科技版(沪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小学音乐课后服务教学设计方案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