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完整word版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完整word版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完整word版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完整word版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 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 氨气与酸的反应、 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 氨气的制法及铵盐的性质安排在下一课时 学习。二、设计思想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 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 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 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 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 为此, 本节课的教学主 要以史料和新闻报道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充分运用实验探究, 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 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f 、/ r、,

2、三、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氨气的性质教学设计层层推 提高学生的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问题一探究”的教学方法,即:创设问题情境7提出问题7提出假设7实验验证7解决问题7提出新问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体验, 对问题的探究, 去体验和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氨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氨气的用途;3、提

3、高规范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探究事物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应用化学实验发现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合成氨方法的发明及其对解决人类粮食的重大贡献,认识化学合成在人类社会 中的重要地位,体会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推动作用。2、不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身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努力探索的 优良品质,并逐步培养其创新精神。五、教学重点:1、氨气的化学性质。2、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术语、规范的操作来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难点:1、氨水的组成及其

4、碱性。2、培养通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研究能力。3、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创建宽松和谐的 学习氛围。七、教学准备: 充满氨气的圆底烧瓶、水、酚酞试液、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红色石蕊试纸、热水、脱脂棉、烧杯、集气瓶、双孔胶塞、铁架台、导气管、毛巾、两端开口的长玻璃 管、橡皮塞等。八、教学过程: 引入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 饿和死亡问题, 是化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之一, 化学家有关氨的研究曾获得 三次诺贝尔化学奖:191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5、。哈伯的 合成氨方法是人类科技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 是化工生产实现高温、高压、催化反应的 第一个里程碑。1931年,是德国工业化学家卡尔博施因为改进合成氨方法获得诺贝尔化 学奖,博施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哈伯首创的高压合成氨法,找到了合适的氧化铁型催化剂, 使合成氨生产工业化,称为“哈伯博施法”。2007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格哈德埃特尔最重要的贡献,是合成氨的机理研究。人类为什么对氨如此的感兴趣?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 第四节 氨、硫酸、硝酸第 1 课时 氨气的

6、性质 展示 合成氨工厂图片。 新闻导课 据新安晚报消息 :2007 年4月8日早晨,一辆装有 22吨液氨的槽罐车,在铜陵市某地发生泄漏,槽罐喷出的白色气柱有四五米高, 发出的“哧哧”声一里开外就能听到, 现场被浓烈的刺激性 气味所包围。事发地点距离长江的直线距离仅50 0米,很有可能导致长江污染,须及时处思考与交流 你从这一新闻报道及图片得到什么启示? 从报道中你能总结出氨气的哪些性质? 如何吸收泄露而弥漫在空气中的氨气?置1.2、3、 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后,请一同学小结讨论结果。 板书 一、氨气的物理性质 展示 拿出一瓶氨气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方面进行归纳,并与以上讨论 结果进

7、行对比。 提出问题 对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或未知气体应当如何闻其气味? 学生活动 请学生上讲台演示闻氨气的方法。)。 小结 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 小于空气,易液化 ( 因为氨气可液化后放在槽罐车中运输 提出疑问 上述报道的图片中消防队员为什么用水龙头 对空中喷洒? 猜测 是否用水吸收空气中弥漫的氨气呢?氨气在水中 的溶解性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探究 氨气喷泉实验。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思考氨气还有什么性质? 现象 形成红色喷泉。 结论 氨极易溶于水 , 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分析 水不能充满整个烧瓶,原因可能有哪些 ? 若某学生用氨做喷泉实验,结果实

8、验 失败,请你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学生回答可能收集的氨气不纯;可能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可能是收集氨气时烧瓶潮湿 讲解1体积的水约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叫做氨水。实验成功关键:烧瓶干燥、密封。提出问题刚才喷泉实验中装满水的胶头滴管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特性来引发喷泉实验。实验探究请同学们思考能否用其他的方法来引发该实验?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探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对可行的实验 方案给予肯定表扬,对其中较好的方案大家重点探讨:1)方案一:用热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受热膨胀把玻璃导管内的 空气排掉,这样氨气可接触到玻璃导管下面的水

9、,溶于水后引发喷泉。2)方案二:用冰水浸泡过的毛巾捂住装满氨气的集气瓶一会儿,使气体冷缩后造成的 压力差而引发喷泉实验。实验验证在老师的指导下,请两位同学完成方案一的实验。若有兴趣,课后大家可以在 实验室试一试方案二。过渡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没有氢氧根离子, 那么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氨水的成分又 是什么呢?板书二、氨气的化学性质:氨水有氨气的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中有什么微粒?说明氨水中有氨气分子存在。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的过程,是简单的物理过程吗?会有怎样的反应发生呢?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提出问题设想推测NH3分子和HO分子,这时假设NH不和水反应,只是简单的溶于水,那么溶液中只存在溶液应该是中性

10、的。实验验证加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现象及结论石蕊试液变红,表明氨气与水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学生讨论小结氨水中的粒子:NH、H2O NH H20、NHT、OH讲解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稳定,受热会分解。提出问题液氨与氨水有何不同?学生活动讨论液氨与氨水的不同,并完成下列表格:液氨氨水物质成分粒子种类主要性质存在条件学生活动根据以上探讨的知识写出氨气与水发生的反应板书(1)与水反应:NH+ H2ONH3 H20 NH + + OH拓展在标准状况下, 度为()A. 18.4mol1L水中溶解700LNH,所得溶液的密度为 0.9g - cmT3,则氨水的浓B . 20.4mol L-1D. 52.

11、2 %C. 34.7 %NH3分子计算。学生活动动手练习。 解析氨水的溶质是NH.H2O,但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以lT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700/ 22.4=i8.4mol 700 17+1000 1 22.40.9 1000氨水质量分数的计算结果为:34.7 %故选择A、Co小魔术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一位同学手拿玻璃棒蘸点浓氨水,另一位同学拿玻璃棒 蘸点浓盐酸,然后相互靠近,但 不接触,观察现象。学生活动观察现象,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现象两玻璃棒相互靠近时有大量白烟产生。板书(2)与酸的反应:NH 3+ HCl = NHCI实验探究上述实验有它的不足之处: 由于浓氨水和浓盐酸本身都可以

12、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导致反应后形成的白烟现象不太明显, 有学生会误认为这是浓氨水或浓盐酸本身在空气中形 成白雾,因而说服力不强。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说服力更强的实验?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探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小结并肯定可行的实验方案,同时自己 给出一种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案,给学生演示:取一根两端开口的长玻璃管,一端塞入浸有浓盐酸的脱脂棉,另一端塞入浸有浓氨水的脱脂棉,然后两端用橡皮塞塞紧,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问题讨论上述实验中我们可明显看到一段时间后,在玻璃管中间偏向浓盐酸的一端先出 现白烟,然后白烟向两端逐渐扩散。请问为什么起初偏向浓盐酸的一端先出现白烟呢? 学生讨论在教师的提示下,由学生讨论得出

13、答案:因为分子量小的氨分子扩散的速度快, 所以两种气体分子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先相遇产生白烟。练习NH 3也可与其它酸发生类似的反应,请同学们动手练习:NH + HNO= NHNO 2NH 3+ HbSQ NH) 2SQ思考生产CI2的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来检查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如有白烟生成,则说明已发生漏气,这是为什么学生猜想一定是氯气与氨气发生反应后有氨化铵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呈白烟状,来检查 生产设备和管道是否漏气。教师解析反应原理:3CI2 +2NH3 = 6HCI +N 2 HCI + NH 3 = NH4CI。过渡在上述氨气与水、氨气与酸的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它

14、能 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P98-99的思考与交流讨论,思考下列问题:问题1氮气怎样转化为氨气?讲解前面我们提到过,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因为发明合成氨方法而获得诺贝尔化学 奖。那么他是怎样合成氨气的呢?其实他的方法就是用氮气和氢气为原料,在高温、高压、 催化剂的条件下来合成氨气。咼温咼压N2+ 3H2祐化剂压2NH3引申哈伯合成氨法是人工固氮的重要方法,那么什么是氮的固定?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 生成二氧化氮也是氮的固定吗?学生讨论将游离的氮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是氮的固定。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 氧化氮是氮的化合物间的转化,因而不是氮的固定。问题2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与

15、氧气如何反应?学生讨论氨气中氮的化合价为-3价,在化学反应中它的化合价可以升高,具有还原性。 板书(3 )氨气的还原性:一嚙优词4NH + 5Q 十 卫4N0+ 6002H202N问题3按照课文的思考与交流讨论工业上制HN0的流程图,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 2 NNNN 0请同学们课后在作业成上图的各步反应。U过渡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大家能否0据氨气的性质推测氨气可能具有 哪些用途?学生讨论小结氨的用途:因为氨气易液化,故可作致冷剂;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可制氨水;因为氨气可与酸反应生成铵盐,故可制氨肥;因为氨气具有还原性,故可被氧化制硝酸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氨气物理性

16、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实验室如何来制取氨气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作业设计1. 当氨气发生大面积泄漏时,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或消除由此带来的危害和损失?2.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氨气还有那些用途?3. 用一充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烧瓶内的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按标准状况下计算)多少?板书设计氨气的性质1、氨的物理性质:1)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2)易液化;3)比空气轻;4)极易溶于水。2、氨的化学性质:(1) NH与水的反应:NH3+ HaONH3 HO NHT + OH(2) NH与酸的反应:(3) NH的还原性:NH+ HCI= NHCI、 NH 3+ HN缶 NHNO、2NH + H2SQ=( NH) 2SQ4NH 3 + 5Qh a = 4N0+ 6h2O3、氨的用途:略从以上氨的性质教学设计中,我是怎样体现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设计要求的首先,作为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基础,实验在设计中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氨与水 反应这个性质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教师引导,由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氨的催化 氧化这个难点内容, 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 在教师精心设计放手实施的问题情境 ( 异 常实验现象的分析、争辩 ) 中自己突破的。其次, 化学理论作为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内在灵魂的作用也十分明显:用物质结构的知识指导学习氨的水溶性和弱碱性, 用元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